樊建林
[摘? ? 要]當前在小學各學段,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存在課堂內的學習比重小、閱讀缺乏常態(tài)化的氛圍營造、忽略了人文性的沉淀等問題。研究表明,“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有引領、推進、吸收、內化的作用?;凇爸芷趯W習單”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閱讀欲望;精心設計“周期學習單”,引導學生快樂閱讀;通過定時交流,提高閱讀效率;注重反芻吸收,突出教學重點;重視學生寫作欲望的喚起,指導學生多寫小練筆等策略,引導小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思想品質。
[關鍵詞]“周期學習單”;整本書閱讀;小練筆
在小學各學段,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充分發(fā)揮閱讀體驗系統(tǒng)化、閱讀過程完整化、閱讀享受多元化的優(yōu)勢,與群文閱讀、單篇課文的閱讀一起構筑起學生完整的閱讀體系,實現(xiàn)讀寫結合與聯(lián)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思想品質、醇厚學生精神世界,這是落實新一輪課程標準的迫切需要。為此,切實分析目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現(xiàn)狀,探究依托“周期學習單”開展整本書閱讀的路徑、方法和策略,實現(xiàn)通過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醇厚學生的精神世界,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現(xiàn)狀分析
(一)整本書閱讀在課堂內的占比小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兩大板塊,是發(fā)展學生語言、錘煉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想品質、滋養(yǎng)學生精神境界的有效手段。目前,語文閱讀主要有單篇閱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閱讀一般以單篇閱讀教學為主、群文閱讀的方式為輔展開。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基本上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方法指導為主,由所學課文向整本書的閱讀延伸,引導學生重點在課外完成閱讀。
(二)整本書閱讀缺乏常態(tài)化的氛圍營造
葉圣陶先生說:“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有利于養(yǎng)成更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與文體閱讀的訓練;學生閱讀的心理會更加專一,閱讀效果也會更好。”但目前校內外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環(huán)境氛圍缺乏常態(tài)化的營造。學校方面提倡多,但難以開辟專門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即使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也還得從滿足學生、家長意愿的角度出發(fā)。學校圖書室或圖書館常被興趣小組占用,難以成為常態(tài)化的整本書閱讀場所。
(三)整本書閱讀忽略了人文性的沉淀
閱讀是一種通過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獲得體驗的個性化思維活動,是讀者隨著故事情節(jié)或內容的變化而進行的一次靈魂“旅行”,又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詞匯的積累、語言文字的運用、閱讀內容的感知與概括等都具有極大的提升效果。但是,整本書閱讀最重要的還是讓作品所飽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所體現(xiàn)的品質、精神等人文性的內容,對學生起到熏陶、影響和塑造的作用。所以,整本書的閱讀更應該沉淀人文性的精神與品質。但實際的情況是,為了檢驗學生閱讀情況,教師往往通過一些與整本書相關的文學常識、情節(jié)概括與判斷等題目來考查學生,導致學生在閱讀意識上注重知識性的信息積累而忽略人文性的品質與精神沉淀。
二、“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的作用
針對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現(xiàn)狀,筆者引入“周期學習單”的理論與研究成果,發(fā)揮對整本書閱讀的引領、推進和吸收、內化作用,對于改變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現(xiàn)狀很有效果。
(一)“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的引領、推進作用
從國內外對整本書閱讀的研究現(xiàn)狀看,“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的閱讀具有明顯的引領與推進作用。就國外而言,中小學特別重視整本書的閱讀,認為整本書的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社會與全面感應世界的能力。美國中小學構建了整本書閱讀體系,利用“周期學習單”分階段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地引領與推進整本書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整本書的閱讀既要考慮時間維度上的周期性,又要考慮學生維度上的個性化?!狈▏逃业驴怂够赋觯骸罢緯^長,故事情節(jié)眾多、人物形象復雜、相關牽連繁復,學生不可能一一追根問底。教師應該以‘法’為杖,設計階段性短、指向性強、操作性可行的‘周期學習單’,輔之以具體可行的閱讀方法?!边@些對解決我國目前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中存在的短板或薄弱之處都具有啟發(fā)與借鑒意義。就國內而言,1941年,葉圣陶先生首次正式提出“讀整本的書”這一概念。李懷源在《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一文中指出:“整本書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結構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蓖跸荚凇丁爸芷趯W習單”: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支架》一文中明確指出分階段、按周期去閱讀整本書。各種研究表明:按周期去閱讀整本書,能夠克服以往整本書閱讀費時、低效的弊端,促使閱讀變得有序、有針對性、有實效性。一些研究表明:教師應該總結整本書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意義的讀后分享、讀寫結合和其他書籍的延伸閱讀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和升華學生認識,加深閱讀體驗。
(二)“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的吸收、內化作用
“周期學習單”還對整本書的閱讀具有吸收、內化作用。在“周期學習單”的作用下,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由零碎而趨向完整、高效的一面,隨著學生閱讀力、鑒賞力的不斷提高,學生對整本書中飽含的人文思想與精神也在不斷吸收、內化、沉淀中醇厚。除了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既掌握快速閱讀技法又提升鑒賞力、閱讀力和創(chuàng)新力,把“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的吸收、內化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也是當下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之一。畢竟,整本書都具有一個共性——情節(jié)曲折復雜、線索繁復交織,面對這樣的大部頭小說,學生往往具有畏難情緒。所以,充分發(fā)揮“周期學習單”對整本書閱讀的吸收、內化作用,靠科學的整體規(guī)劃杜絕虎頭蛇尾的閱讀尷尬。而這也是做精做實“周期學習單”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同時,從寫作動力學的視野出發(fā),閱讀是吸收,是內化;寫作是傾吐,是外化。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輸入到輸出,做到高質量的讀寫一體化,就是舉一反三的過程,就是運用之妙的過程。讀寫一體化,既是防止閱讀與寫作割裂狀態(tài)的需要,亦是豐富學生讀寫體驗的需要。通過做精做實“周期學習單”,把整本書閱讀的吸收、內化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與讀后寫作的傾吐、外化合成一體。這樣,通過“周期學習單”充分發(fā)揮整本書閱讀的吸收、內化作用,達到整本書閱讀與讀后寫作的互為促進、良性循環(huán)。
三、基于“周期學習單”實施小學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在小學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探索依托于“周期學習單”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策略與練筆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閱讀欲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圍繞教材發(fā)掘興趣點,通過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就能有效增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通過《景陽岡》一文的教學,學生對打虎英雄武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水滸傳》中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等內容講述武松的更多故事,就會有效增強學生閱讀《水滸傳》整本書的強烈欲望?!逗锿醭鍪馈芬晃?,通過課堂學習,學生了解了石猴誕生并成為猴王的故事;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西游記》中美猴王大鬧天宮等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閱讀《西游記》整本書的興趣,學生的閱讀欲望就會因此而增強?!恫荽杓芬晃模瑢W生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竹等,產生對《三國演義》整本書的閱讀興趣,進而產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
(二)精心設計“周期學習單”,引導學生快樂閱讀
小學生無論是知識積累水平還是整本書的閱讀能力,都還處于起始階段。尤其是獨立閱讀整本書,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周期學習單”,引導學生快樂閱讀整本書。一是教師可以依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整體認知能力,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例如,在小學低年段以童話、兒童故事、中國民間故事為主;中年段以童話、兒童小說、動物故事、中國歷史故事為主;高年段以幻想小說、兒童小說、動物小說、科幻、歷史小說等為主。這樣,選擇適合相應學段學生能夠閱讀的書籍,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就能讀得快、讀得懂、讀出樂趣來。二是在“周期學習單”的設計上,還要重視整本書育人價值的挖掘與發(fā)揮?!栋餐缴挕氛緯拈喿x,教師可以從挖掘和發(fā)揮整本書育人價值的角度,以“周期學習單”為憑借,精準設計閱讀線路,引導學生對書中的故事進行思路分析,情節(jié)猜測、讀中思考、畫面想象。其中,《丑小鴨》《堅定的錫兵》等幾個故事,以情節(jié)猜測為主設計學習單,為學生指引閱讀方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猜測式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小意達的花兒》等幾則故事,以畫面想象為主設計閱讀單,引導學生閱讀,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老頭子做事情總是對的》《蝸牛和玫瑰樹》等幾個故事,以問題形式設計閱讀單,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問題。這樣,憑借“周期學習單”為學生設計閱讀線路,指導學生對《安徒生童話》整本書進行閱讀,就能明確閱讀目的,讓學生知道讀什么、思考什么、感受其中蘊含的精神或品質。這一方法不僅能夠有效破解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困難,讓閱讀過程給學生以快樂;而且能夠讓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質,豐富精神世界。
(三)通過定時交流,提高閱讀效率
交流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圍繞“周期學習單”中設計的學習內容,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能引領、推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彼此交流閱讀方法、心得或認識,從中學習其他學生較為成功的閱讀方法,發(fā)現(xiàn)自己未曾重視的閱讀內容,體驗自己未曾體驗的情感,認識自己未曾認識的思想,以此收獲更好的閱讀方法、更多的體驗或認識。而且,經過前一階段的閱讀交流,學生就能對下一階段讀什么、該怎么讀等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這樣,就能不斷學習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四)注重反芻吸收,突出教育重點
整本書的閱讀,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吸取其中蘊含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精神品質。為此,憑借“周期學習單”的引導,注重學生對書中先進的思想文化、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的吸收與內化,突出教育重點,應該是整本書閱讀的核心策略。吸收與內化就是通過反芻所讀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思想主旨,在反復回顧、體會中消化、整合、吸收這些人文成果,讓學生在吸納、吸收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品質,醇厚精神世界,提高整體素養(yǎng)。
(五)重視學生寫作欲望的喚起,指導學生多寫小練筆
在“周期學習單”的指導下,學生閱讀整本書速度快了,感想多了,寫作欲望就強烈了。這就需要教師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學生把讀的、想的隨時記寫下來。學生可以復述一下自己閱讀過程中倍感精彩的故事片段,或者概括一下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故事情節(jié),或者分析一下自己深受感動的人物形象,或者抒寫一下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想法或喜怒哀樂……這樣多寫小練筆,依托“周期學習單”由整本書的閱讀到隨意式的寫作,把作者對人、事、物、理、景的敘寫通過閱讀輸入學生的大腦之中,把學生對閱讀中的所讀、所感、所想隨時表達出來,形成“輸入”與“輸出”的通道,達到“輸入”與“輸出”的共鳴,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寫作力和創(chuàng)新力。
整本書閱讀應該成為小學階段學生課內外閱讀的一塊“芳草地”。經營好這塊“芳草地”,需要教師清醒認識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深入探究整本書閱讀的作用,依托“周期學習單”有效探索整本書閱讀的策略與練筆方法,使整本書閱讀引導成為提升學生思想品質、醇厚學生精神世界的“陽關大道”和“一方晴空”。
參考文獻:
[1]向恩.小學語文高段中古典名著的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17).
[2]章凌清.基于文本意識的小學語文閱讀思考教學[J].名師在線,2019(04).
[3]李博學.小學語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節(jié)選類課文的教學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2).
[4]鄒靜華.小學語文名著類課文的教學策略談[J].課外語文,2019(36).
(責任編輯:姜波)
*基金項目:金昌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依托‘周期學習單’開展小學生整本書閱讀及小練筆探析”(JCJYKXGHKTLX[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