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編選了吳冠中先生的《父愛之舟》,全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鏗鏘的節(jié)奏,平白如話的語言,將父親關(guān)愛自己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基于本單元“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的語文要素,在備課時,我確立了從點、線、面三個維度解讀文本的策略。
《父愛之舟》全文共10個自然段,一個個記憶的碎片如夢如幻,虛實相生,看似零零散散,實則結(jié)構(gòu)嚴謹。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把握,對場景的梳理就顯得十分必要,而一幕幕場景的切換,其實是有“密碼”的。課文的第2~9自然段中,除了第7~8自然段是對應(yīng)一個場景,其他都是一段對應(yīng)一個場景。每一段的開頭都有一處語言提示。
第2自然段:“朦朧中,父親和母親在半夜起來給蠶寶寶添桑葉……”
第3自然段:“我又見到了姑爹那只小漁船……”
第4自然段:“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兩年一度的廟會中……”
第5自然段:“讀初小的時候……”
第6自然段:“初小畢業(yè)時,我考取了鵝山高小……”
第7自然段:“我又要去報考無錫師范了……”
第9自然段:“送我去入學的時候……”
這些語句表明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以夢境的形式,回憶自己從小到大,從生活到求學的幾件事。那么,對于7個場景的小標題提煉,應(yīng)該基于父親給予“我”愛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抓主要事件進行概括,如:賣繭買果、住小客棧、喜逛廟會;也可以抓父親的行為進行概括,如背我上學、湊錢繳費、搖船送考、縫補棉被。有了這7個小標題的概括,再出示一下開頭與結(jié)尾,學生就會恍然大悟,本文的脈絡(luò)自然清晰起來,全文由夢境開始,回憶了父親關(guān)愛“我”的7個場景,最后以“夢醒枕濕”收尾,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深厚而細膩的父愛。
其實,每一篇敘事文本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教學點。如《慈母情深》一文中只敘述了一件事,事件發(fā)生在母親工作的一個加工棉膠鞋幫的街道小廠。這樣一個低矮、悶熱、潮濕、頹敗的廠房中,幾個鏡頭不能忽視。聚焦母親的特寫鏡頭有:“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薄氨持逼饋砹耍业哪赣H。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這里要把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與家庭條件的艱苦聯(lián)系起來,體會母親任勞任怨,孱弱的身軀承受著家庭的重擔?!澳赣H卻已將錢塞在我手里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里要把母子的對話和女人的阻止聯(lián)系到一起來感受母親對“我”超乎尋常的愛,進而感受慈母情深。
再如《麻雀》一文中“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的全景鏡頭,為故事的發(fā)展做了鋪墊?!矮C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和“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的特寫鏡頭,將當時的緊張氣氛和老麻雀為了小麻雀奮不顧身的行為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矮C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么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的結(jié)局鏡頭與剛開始獵狗的表現(xiàn)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些場景及細節(jié)是我們解讀文本不可忽視的,抓住這些關(guān)鍵語句去教學,品析人物形象及精神就有了準確的抓手。
《父愛之舟》一文以時間為序,回憶了生活及求學過程中父親關(guān)愛“我”的點點滴滴,把一件件小事串聯(lián)起來的“線”,便是流淌在作者記憶長河中的一條情感線索,即濃濃的父愛與父子親情。文章所選事例均來自生活,真實可感,既生動體現(xiàn)出父親對“我”的愛與期待,也表現(xiàn)出“我”對父親的深深感激與懷念之情。抓住這條情感線索,好比找到一根串聯(lián)珍珠項鏈的絲線,能很好地整合文中看似零碎的場景。緊緊圍繞這條情感線索去設(shè)計、實施教學,分課時的教學推進便有了靈魂,不會游離作者的寫作主旨。
其實,敘事文本大都有這樣一條情感線索。如《慈母情深》一文的情感線索就是情深似海的母愛。圍繞這條線索,梁曉聲先生記敘了自己兒時的一件事。那時的他非常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但一元五角的書價對于這個貧寒的家庭來說,相當于母親兩天的工資。當他鼓起勇氣到母親的工廠去要錢時,母親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強烈地震撼著梁曉聲的心,那一刻,他對母親充滿了心疼和內(nèi)疚。母親把錢塞給了他,他感動之余也更加自責。就在這樣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母親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孩子讀書,梁曉聲才最終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讀完這個故事,誰都會被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深深打動。據(jù)說,給這篇課文畫插圖的人說:“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禁不住淚眼蒙眬。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蔽蚁朊恳晃蛔x者都會有著這樣的共鳴。抓住這樣一條情感線索去教學,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意,讀懂情。
再如《陀螺》一文,以“陀螺”為線索,作者敘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揚的陀螺戰(zhàn)勝大陀螺的經(jīng)歷,體會到了成長中的快樂,從而表達了對陀螺的喜愛之情,并從中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抓住這些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去設(shè)計教學,推進教學,就能起到“挈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效果。
有具體的場景與細節(jié)的刻畫,有一條情感線索貫穿始終,作者記憶長河中一個個飽含愛與淚的情景不斷疊加,便使得這只“父愛之舟”越來越具象化,父親的形象也越來越立體化?!案笎壑邸北砻嬷腹玫臐O船,實質(zhì)為父親的愛。父親總是用這條小漁船送“我”讀書、考學、入學,以至于小小漁船在作者腦海里那么親切、難忘,也成為他繪畫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鄉(xiāng)小船形象的情感淵源。正如學生在批注中所寫:“小漁船承載了父親無盡的期望,使深深的父愛變得具體化;小漁船承載了作者的人生夢想,作者借此表達了對父愛的贊頌和感激之情;父愛與小漁船不可分割,在船來船往之中,作者的感受在變化,課文的主題也得到一步步升華…… 這小漁船的作用和意義還真是豐富??!”這啟示我們,在教學中,找到文章記事和表達情感的載體十分必要。
其實,敘事文本多半能構(gòu)成這樣一個立體的、反映文章主旨的面。如《橋》一文,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老支書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果決地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他高風亮節(jié),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皹颉北闶沁@篇文本呈現(xiàn)的立體的面。
深入準確的文本解讀是實施精準有效教學的關(guān)鍵。對于敘事文本,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文本中的細節(jié)點、情感線與主旨面。在《父愛之舟》的文本解讀與教學實施中,我緊緊圍繞一條父愛的情感線索,帶領(lǐng)學生抓住7個場景的細節(jié)去品讀,讀著讀著,父愛的內(nèi)涵與父親的形象便清晰地浮現(xiàn)在學生面前,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自然會喚起每個人對父愛的記憶。其實天下父愛都是一樣的,只是表達方式有所不同?!?/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