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芳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南門中特小學,福建 莆田 351100)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需全面解讀新課程標準,重視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立足學生的興趣,多樣化設計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此,探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課堂教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新課程標準闡述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界定,即和個人終身發(fā)展一致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是數學學科教學目標的集中體現,其中包含數學建模、數據分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學抽象.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特指:數學學科能夠有效彰顯其學科的基本特征,此特征與其核心素養(yǎng)則是每個小學生都必須具備的,也是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各個學科知識的基礎特征.小學數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及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數學教師需重點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以數學眼光看待周邊的人和事物,進而引發(fā)數學思考,積極參與數學課堂實踐活動,持續(xù)積累和豐富數學實踐經驗,學會運用數學的語言精準表達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含幾何直觀、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和應用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社會更加關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當前,就小學數學教師層面而言,大多數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雖然教師清楚在教學中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但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未理解透徹.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數學教育方式及內容存在顯著差異,在接受教育期間,小學生就要形成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能力及品質特征,由此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與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當前,即便有小學數學教師重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及過程,然而在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并不是很到位,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并不是很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過度重視數學學業(yè)成績,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極其被動,其學習興趣大幅度下降,甚至許多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極其枯燥乏味,很少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不濃厚.除此之外,教師在處理數學教材過程中也未立足學生實際,很難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明顯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重視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其積極性,由此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與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此外,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不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忽視教學過程,更傾向于關注教學結果,而核心素養(yǎng)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意識、推理能力等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和鍛煉,因此,教師需立足數學教學規(guī)律,轉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就學生層面而言,重點可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思維模式及學習關鍵能力層面著手.相關研究表明,對數學知識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量占比遠遠高于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數量,原因在于教師灌輸式地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嚴苛、刻板,甚至會在班里管理中摻雜教師自身的負面情緒,等等,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
其次,在學習思維模式方面,通常體現在學生思維的深度不夠.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非常有限,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教師會直接給出答案或給出關鍵提示,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及思維太過淺顯,很難深度理解數學知識及概念.另外,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不夠.思維模式涉及發(fā)散性、靈活性、正確性和敏捷性等.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過于滯后單一,未立足學生的興趣開展課堂教學,此方式不利于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更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最后,學生的關鍵能力發(fā)展不足.數學知識極具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師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構建學生的數學思維.然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過于形式化,學生的推理能力固定單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及方式,多樣化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1].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然而就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較小、學習知識能力有限,還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數學思維,并且數學思維并非與生俱來的,需要后期教師的培養(yǎng)和指導.因而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運用學生容易領會和掌握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并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深入思考,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2].
數學教師可基于問題引領啟迪學生思考.一方面,教師需引領學生有序思考,以問題引入的方式界定數學思考的方向,由此能夠讓學生在不遺漏、不重復的思考過程中鍛煉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需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方式的數學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并實踐,由此可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最后,教師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能力的個性化差異,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與探索的濃厚興趣和熱情,調動其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3].
在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科學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當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此目標也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涉及小組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實踐等,不管是何種方式,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由此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實踐和體驗,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這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當前,有許多學習活動流于形式,實踐效果不理想.在組織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時,教師需充分保障其合理性及科學性.如果是基礎性、簡單性的數學知識,則不需要開展小組討論探究,由此能夠節(jié)省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晰界定活動的標準,讓小學生能夠了解如何做、怎么做、做什么,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夠取得理想的實踐效果.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實踐、質疑、探索的空間與機會,引領學生多說多實踐,教師只需適當的引導和規(guī)范,然后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認可與評價,由此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4].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不感興趣,那么在課堂教學中也很難有效發(fā)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會對數學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數學學習并非僅把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牢記應用,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此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與現實生活有關的教學視頻,其具體內容是:一個老爺爺在自家兩塊長方形的菜地中種菜,卻經常有羊過來偷吃菜,老爺爺想要用柵欄將菜地包圍起來,具體需要怎么做呢?柵欄的長和寬應分別是多少?教師可借助學生的鉛筆盒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假設鉛筆盒的長10厘米、寬5厘米,若想要給鉛筆盒貼上貼紙,需要買多少張貼紙呢?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直接把自己的鉛筆盒當成數學探究對象進行探索和研究.之后,教師可引入周長、面積的概念及其計算公式,引領學生嘗試計算所需柵欄的長和寬及貼紙數量.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和探索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最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yè),引領學生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案例,運用所學的周長及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并在課堂上與師生共同分享.由此能夠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探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策略極具現實價值和意義.數學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適時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及方式,趣味性、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立足學生的興趣、能力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個性化差異,引領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以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實踐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