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言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從學科的角度來看,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然而在新時代閱讀教學的背景下、高度重視立德樹人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呢?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豐富閱讀教學的內涵,滲透德育教學。在豐富閱讀教學內涵的同時,教師必須認識到有效的教學手段是通過閱讀教學來促進學生的品格與關鍵能力的養(yǎng)成。目前,后者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認可,但前者往往容易被忽視。教師要彌補這一短板,關鍵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德育的滲透,通過德育引導學生形成必備的品格。以四年級上冊《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例,探討一些相關思考與實踐。
一、閱讀教學是德育滲透的沃土
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是滲透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我們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來熏陶學生的品德。浸潤品德的概念是指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的影響。而閱讀教學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閱讀是學生通過視覺輸入文字或者圖片的信息,然后進行加工并構建新的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輸入和信息的加工是閱讀的核心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也能夠獨立構建,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從德育的角度來看,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形成了一些德育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有了實質性的引導方法,這也意味著德育教育不再空洞。因此,當學生的閱讀成為德育滲透的土壤時,德育就能夠扎根,并在后續(xù)的閱讀過程中得以生長。
從邏輯方面梳理閱讀教學與德育滲透的關系,具體如下:對小學生而言,德育的生長表現(xiàn)在他們能夠對生活中的事物與現(xiàn)象做出與德育目標相符的判斷,對于自身的語言與行為能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進行判斷與選擇。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除了對他們進行常規(guī)的要求外,最有效的途徑是學生的自我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明確德育滲透的目的進行組織和實施,學生的閱讀空間就會充滿豐富的德育營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吸收這些營養(yǎng),就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實現(xiàn)學生的德育養(yǎng)成。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的作用在于幫助教師將理論知識不斷內化,并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豐富實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德育滲透,也必須遵循這樣的路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關注文本的主題、情節(jié)分析和人物形象等,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以圍繞這些重點實施。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中涉及生活和科技等多個場景,可以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解讀課文來實現(xiàn)德育滲透的目標。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課文主題的提煉和情節(jié)的描寫這兩個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與德育滲透相關的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方法,下面將進行相關闡述:
在提煉課文主題時,教師應注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閱讀水平。當學生開始閱讀時,他們通常對能夠引起直觀感知的描寫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例如課文中關于飛機夜航的描寫。許多學生都有晚上乘坐飛機的相關經(jīng)驗,因此這段描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在學生有了這種共鳴之后,他們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思維就會被其中提出的問題所激活。當學生看到“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們可以從蝙蝠說起。”這一句話時,學生的感性認識就會被引導至理性認識。這時,學生首先感受到的是課文中對科技的描述。在學生通讀并理解全文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jīng)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撐,同學們能否暢想一下,自己長大以后能夠對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作出怎樣的貢獻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不斷思考,以此來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
這樣的問題提出和思考對學生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通過思考會發(fā)現(xiàn),掌握高科技關鍵在于人才,而要成為人才,關鍵在于認真學習每一科的知識??梢哉f,當學生將對高科技的思考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隱形的德育滲透效果。
在分析文本情節(jié)描寫時,學生通過閱讀細節(jié)進行分析與概括,從而獲得了新的認識。比如,課文中的三個段落描寫了三次實驗,后續(xù)的段落中又提到“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對這些內容閱讀,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呢?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提到科學家的艱辛探究、重復實驗和反復研究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的主旨進行適當?shù)纳A: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科學家的執(zhí)著追求與堅持不懈,遇事冷靜與根據(jù)失敗的經(jīng)驗進行不斷改進,團結協(xié)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而這些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只有當我們領悟了這些,才能真正讀懂科學家……
三、基于德育養(yǎng)成的閱讀教學再思考
在基于德育養(yǎng)成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過程,只有當學生將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有效內化后,這些信息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才能進行有效的輸出。因此,德育的養(yǎng)成不應該僅僅是說教的結果。促進學生自主建構,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導,是幫助學生夯實德育的基礎,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德育。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德育滲透與養(yǎng)成的教學目標,同時在德育目標的引導下,教師要拓寬德育思路,開拓德育途徑,優(yōu)化德育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潤物無聲式的德育。在此基礎之上,語文教學便可以插上德育的翅膀,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空間里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