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文芳
生活是寫作的巨大資源寶庫,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就擁有了無窮的寫作能量。當你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一思一念都會成為寫作的靈感時,寫作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大家都讀過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歌是他在1825年被流放的途中創(chuàng)作的,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在逆境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表現(xiàn)了詩人高貴的品質。雖然劉禹錫一生坎坷,大部分的仕途時光都在被貶官的路上,但是他依然對生活懷著萬丈豪情,如同秋日的仙鶴,裹挾著一腔熱忱直到碧空云霄。
從普希金和劉禹錫身上,我們找到了寫作的秘訣:熱愛生活的人才會熱愛寫作。好作文往往在生活里,需要我們用一雙慧眼去識別。
作家寫文章需要生活的體驗,學生寫作文也需要從生活中積累。這里所說的積累,有兩個方面:一是素材的積累;一是感情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是一個學生寫好作文的必修課。那么從哪里尋找素材呢?
大素材的源泉自然是來自生活。清代小說家曹雪芹因為從小生活在鐘鳴鼎食之家,體驗了封建大家族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到被抄沒家產,家道衰落,這才有了曠世名著《紅樓夢》的誕生。近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也是以自己童年生活為藍本,寫成的一部帶有自傳體色彩的長篇小說。
寫生活,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所愛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觀察生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于少年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贝禾靵頃r,你有沒有去觀察過一朵花的開放?著名作家維·比安基在他的《森林報》里就曾細致地描寫“奇怪的茸毛”,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愿意花時間去看一朵花是怎么盛開的。
明代作家吳承恩就是一個很會觀察的人。據(jù)說吳承恩在晚年創(chuàng)作《西游記》時,為了把孫悟空寫活,就專門買了一只小猴子。他把小猴子圈養(yǎng)在書房里,平日里觀察猴子的動作、神情,揣摩猴子的心理和性情。光這樣還不足以了解猴子的習性,吳承恩不顧年老體弱,又風塵仆仆來到野外觀察野猴攀樹、打斗、嬉戲的場面,這才有了文學史上不朽的形象 ? ?齊天大圣孫悟空。
由此看來,中學生想要寫好作文,也要從這些作家身上汲取寶貴的觀察經驗,去努力觀察自己的生活。會觀察的人永遠不會缺少寫作素材。一位學生這樣寫“桂花葉”:“桂花葉正面的顏色是深綠色,反面則是淺綠色,而且葉片的邊緣有一排刺。葉片的正面有一條葉柄,最初是粗的,但是越往上走,葉柄就越細。而葉柄的旁邊有許多條葉脈……”這位同學在寫作前,一定對桂花葉進行了深入的觀察。這樣的作文寫出來,才會給人真實感、具體感。
說完素材的積累,接下來我們說說感情的積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們寫一篇作文,一定會蘊含某種思想感情。有時候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卻被人誤解,內心充滿憤懣又無處發(fā)泄,這個時候就把它記錄下來。在寫作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的。有時候,意想不到的喜悅從天而降,那種“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心情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這個時候也趕緊記下來。內心的波瀾起伏,有時會成為一篇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文。
古人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鄙钍菍懽鞯木薮筚Y源寶庫,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我們就擁有了無窮的寫作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