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畫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輔助幼兒正確理解語言,加深幼兒對語言的記憶。繪本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開展語言活動,可鍛煉幼兒的語言思維、情感思維、藝術思維等。文章指出了幼兒教師運用繪本開展語言活動過程中的問題,指出幼兒教師應合理選擇繪本材料、充分利用繪本創(chuàng)造語言學習環(huán)境、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以及通過讀畫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要充分發(fā)揮繪本的作用,通過繪本構筑美好的世界,促進幼兒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繪本;幼兒教育;語言活動
作者簡介:常瑞芳(1989—),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八幼兒園。
繪本在幼兒語言活動中具有重要價值,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推動幼兒識圖認字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加深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是幼兒園語言活動中一項必備的資源。幼兒園語言教師要針對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和發(fā)展特性,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繪本,以提高幼兒語言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當前利用繪本開展幼兒語言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繪本內涵挖掘不充分
在幼兒語言活動中,繪本是使用比較廣泛的輔助材料,它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圖畫,調動幼兒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認識。然而,部分教師未能實現對繪本內涵的充分挖掘,對繪本的理解和運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依照繪本內容進行機械教學,導致幼兒只能被動地聽、看、說,這樣的教學形式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作用較低。
(二)繪本內容選取不合理
繪本類型多樣,內容也包羅萬象。教師在挑選繪本時,要注重繪本的內容,盡量挑選與語言活動相契合的繪本。但是,在實際的語言活動中,部分教師挑選的是關于穿衣洗漱等其他題材的繪本。諸如《彩虹色的花》《我也要搭車》《尋找最特別的人》等繪本雖然內容貼合幼兒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但與語言課的教學目標并不契合,無法有效發(fā)揮價值,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1]。
二、利用繪本進行幼兒語言活動的策略
(一)合理選擇繪本材料
1.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fā)進行選擇
要想充分發(fā)揮繪本的作用,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和活動內容合理選擇繪本,以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析和表達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來選擇繪本。比如,針對幼兒園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選讀《我爸爸》《我媽媽》《是誰嗯嗯在我頭上》《100層的房子》等與家庭相關的繪本。這類題材的繪本故事情節(jié)簡單,主人公身份是幼兒熟悉的爸爸和媽媽,容易讓幼兒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會下意識根據故事情節(jié)進行聯想,并樂于將自己與爸爸媽媽的故事分享給他人。這樣的繪本閱讀活動既能提升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也能使幼兒讀懂繪本中的故事,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濃濃的家庭溫情和父母的愛,增進親子情感。另一方面,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選成長圖畫書系列和小白系列,如《喝湯嘍,擦一擦》《小鞋子,走一走》《臉,臉,各種各樣的臉》《小白想媽媽》《小白生病了》等,讓幼兒對繪本產生興趣。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要考慮到繪本的文字量,以提升幼兒的識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控能力,可以選擇《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逃家小兔》《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等繪本。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將科普類和故事類的繪本推薦給他們,拓寬幼兒的閱讀視野[2],如科普類繪本《妙想科學》《法布爾昆蟲記》,社會性比較強的繪本《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跳繩去》,以及關于愛護大自然和動物的繪本《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森林大會》等,讓幼兒在閱讀中增長知識,發(fā)展情感。
2.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選擇繪本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也是幼兒的特點。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綜合考慮幼兒的成長特性,基于幼兒的興趣特點為他們選擇繪本,這樣他們才能集中注意力閱讀,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從而進行表達和交流。例如,喜羊羊、孫悟空、哪吒等都是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基于此,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故事書、《西游記》和《哪吒鬧海》等繪本來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但是,不是所有幼兒的閱讀興趣和品讀意愿都是一樣的,所以,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或根據某一教育目標來選擇閱讀素材。比如,針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這一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選擇《我不嘀咕,直接地說》《好餓的毛毛蟲》《我不害羞,得體地說》等繪本。這些繪本中的角色能影響幼兒,為幼兒帶來正能量,幫助幼兒慢慢消除膽怯心理,樹立閱讀、交流和表達的信心。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教師應注重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給予幼兒充分展示和交流的空間。一方面,教師要做好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可以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擺上精心挑選的繪本,方便幼兒隨時翻閱,也可以在課前課后播放語言故事或國學經典,營造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閱讀方法指導,在利用繪本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要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和思考,讓幼兒在自主閱讀、自由交流和共同探究中提升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借助問答活動創(chuàng)造語言交流環(huán)境
幼兒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如果直接要求幼兒對所閱讀的故事進行復述或分享,幼兒會因為故事內容過長或理解得不夠全面而難以大膽地與他人交流。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完形填空的形式,將故事復述變?yōu)閹熡讍柎穑層變涸诮處煹牧舭字羞M行補充和完善。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詞匯,也能為幼兒指明探析故事的方法,從而為幼兒創(chuàng)造感知和學習繪本故事的環(huán)境。比如,在大班繪本故事《三只小豬》的閱讀活動中,教師這樣引導幼兒:“第一只小豬遇到了誰,蓋了一座什么樣的房子呢?”幼兒通過閱讀繪本,順利地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第一只小豬遇到賣稻草的貨郎,蓋了一座稻草屋,結果稻草屋被吹倒了,小豬也被吃掉了?!倍螅處熯m當提高難度,只給出提示語,要求幼兒自己組織語言說一說,于是問道:“第二只小豬呢?”幼兒經歷了前面的問答,知道應該怎么回答問題,大多都能比較順利地回答道:“第二只小豬遇到了賣金雀花枝的貨郎,蓋了一間窩棚,結果跟第一只小豬一樣,窩棚被吹倒,小豬進了大灰狼的肚子里?!贝藭r,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教師趁熱打鐵,提升問題的難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第三只小豬與大灰狼是怎樣斗智斗勇的。教師先找了幾名語言能力較強的幼兒嘗試,再讓其他幼兒自由補充故事細節(jié),使幼兒在互幫互助的中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表達,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了幼兒自我成長。
班級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同,部分幼兒在講故事時,使用的詞匯單一,語言表達也不夠連貫,不能將問題完整地回答出來。對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能用“誰在哪里干了什么,最后怎么樣”的簡單句式回答問題,還要引導幼兒使用 “搭建”“砌”“壘”等詞,讓幼兒用詞更加準確,語言表達更加規(guī)范。
2.通過自主交流營造語言學習氛圍
交流是幼兒之間進行思想碰撞,從而發(fā)揮繪本價值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每周開設一節(jié)繪本閱讀交流課,在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意識的同時,為幼兒提供自主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流中提升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運用的能力。比如,在小班的“我媽媽”主題繪本交流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家和媽媽一起畫媽媽、讀《我媽媽》;在課堂上讓幼兒在活動區(qū)貼媽媽、講媽媽;在閱讀完繪本后,讓幼兒說媽媽、議媽媽,并引導幼兒使用《我媽媽》繪本中的“我媽媽是……,也是……”的句式進行表達。畫、讀、貼、講、說、議等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使繪本閱讀不僅僅是幼兒的個人行為,而且是幼兒與家長、教師、同伴共同完成的任務,這不僅能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還能增進幼兒與父母、教師、同伴之間的感情。
(三)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
情感教育是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重要部分。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繪本的育人作用,教師要加強對課堂的把控,更新繪本閱讀教學觀念,從幼兒的心理需要和閱讀需求出發(fā),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多姿多彩的畫面和生動豐富的語句,不斷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比如,針對小班幼兒的繪本故事《大熊抱抱》主要講述了大熊用擁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愛。教師選取此繪本開展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情感,能讓幼兒感受到美好,從而有效引導幼兒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教師、朋友和家人的愛。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與同桌或前后排的小朋友用擁抱的方式體會對方的愛。在繪本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情景劇的表演:首先,讓幼兒根據繪本內容,確定自己想飾演的角色;然后,教師講故事,讓幼兒跟隨故事情節(jié)做擁抱動作;最后,讓全班幼兒跟著音樂《愛我你就來抱抱我》一起跳起來,在歡快的活動中結束本次情景劇表演。這樣將閱讀與情景劇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幼兒親身體會到與同伴擁抱時的感受,有助于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加深他們對愛的理解,激發(fā)他們今后進行更多繪本閱讀的積極性[3]。
(四)讀畫結合進行語言活動
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幼兒讀明白故事的情節(jié),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要引導幼兒掌握語言素材的積累方法,不斷豐富幼兒的語言詞匯庫。
1.依托日記畫,厘清故事情節(jié)
所謂日記畫,就是在幼兒自主完成繪本閱讀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幼兒雖然不會寫作,但可以通過繪畫將自己的心得感悟記錄下來。此外,通過日記畫,幼兒還可以很好地梳理故事情節(jié),記錄繪本中難忘的、精彩的故事片段[4]。比如繪本《三只小豬》先介紹了三只小豬各自選擇的房子以及選擇房子后的結果,再詳細講述了第三只小豬與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幼兒循著故事的發(fā)展變化情況繪制日記畫,可以將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局捋順。因此,繪制日記畫既是繪本閱讀的延伸,也是幼兒進行語言素材積累的有效方式。為了讓幼兒將日記畫與語言講述活動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將畫和話聯系起來,利用師生互動,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創(chuàng)作的思路,這樣能使幼兒進一步理解繪本內容,從而達到語言運用和素材積累的目的。
2.多讀詞組或連詞,積累語言素材
繪本的故事邏輯清晰,文字敘述簡潔[5],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要帶領幼兒朗讀繪本中的好詞好句,并讓幼兒進行仿句說話,強化幼兒對好詞好句的認識和運用。比如,適宜中班幼兒閱讀的繪本《綠綿羊在哪里?》中有“胖胖的”和“瘦瘦的”這樣的反義詞,有“這是一只……綿羊”的短句,這些詞和句子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應帶領幼兒重點朗讀和積累的。
三、總結
在運用繪本開展幼兒園的語言活動時,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幼兒的閱讀情況,挑選適合本班幼兒的繪本。在利用繪本開展語言活動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而后引領幼兒在閱讀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述,以充分發(fā)揮繪本的作用,推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和幼兒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齊.教學策略的新發(fā)展:以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策略發(fā)展為例[J].成功(教育),2013(16):227-229.
范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對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分析[J].新課程,2020(39):176.
沈潤青.核心經驗視閾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新常態(tài)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7):58-61.
郭媛.繪本在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活動中運用的行動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34.
牛艷莉.早期閱讀與幼兒語言發(fā)展[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