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誠 韓明杰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頒布之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采用議題式教學,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同時也是普遍認同的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從諸多議題式教學的案例中,可以發(fā)現不少真知灼見,這為當下的思想政治教學帶來了有益啟發(fā)。不少議題式教學并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究其原因,與偽議題的存在有很大關系?;谶@一現狀,筆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將自己的研究思考簡述如下,希望能夠引起同行的關注。
一、議題式教學中的偽議題辨析
偽議題自然是相對于真議題而言的??偟膩碚f,思想政治課堂中常見的偽議題包括偏離目標的議題、故弄玄虛的議題、華而不實的議題、流于形式的議題等。那么這些偽議題分別具有哪些個性與共性呢?
從上面幾種偽議題來看,這些議題之所以成為偽議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在設置議題的時候偏離了議題的本質,只關注議題之形而忽視了議題之神。實際上,議題是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的,知識導向下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一個個概念,然后搭建起知識框架,并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轉化為學生的認知。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缺乏深刻的認識。面對這些情況,結合思想政治學科概念在生活中的運用,有人提出用議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即讓學生圍繞議題進行思考,并在此過程中建構相關的知識及框架。
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來看偽議題就可以發(fā)現,偽議題會因為界定不清而成為偏離目標的議題,會因為運用不善而成為故弄玄虛的議題,會因為只注重形式而成為華而不實的議題或流于形式的議題。明白了這一點,教師在實際的議題式教學過程中,就知道如何改善和校正議題,從而實施有效的議題式教學了。
二、議題式教學中的偽議題矯正
客觀地講,由于命題式教學是一個新興事物,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從這個角度講,偽議題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但這些情形必須得到關注,必須想方設法來矯正偽議題現象。首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去預設學生的學習過程,重點思考學生在議題的引領之下能夠進行怎樣的知識建構,能夠在哪些環(huán)節(jié)發(fā)展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然后,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看議題能否發(fā)揮預期作用;最后,通過教學評價來判斷議題是否真正發(fā)揮作用。事實證明,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避免偽議題的出現。
例如,在教學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課第一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筆者思考當前高中學生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有印象的,但有些學生缺乏直觀的認識,于是,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議題: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幫助之下,梳理自己家庭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活變化,并思考發(fā)生這些變化的原因。通過這一議題的引領,幾乎所有學生都顯著認識到生活質量普遍提升了。這種認識建立在學生與家人交流后獲得的直觀體驗基礎之上,而概括之后就指向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所以才“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學生語)”。
三、議題式教學中的偽議題思考
通過上面的案例,可以發(fā)現一個貼合學生學習需要的議題,本質上是要能夠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是要能夠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的。如果要簡單地概括真議題的標準的話,那就是真議題能夠真正起到引領學生建構、運用知識的作用。
這樣的研究也給一線教師以提醒:一個新的事物要在教學中表現出生命力,關鍵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收獲即思維收獲、知識收獲和素養(yǎng)收獲為評價指標。
總之,議題式教學是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要努力避免使用偽議題,要用真議題來引領學生,以促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科所2022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議題式教學中的“偽議題”辨析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S[2022]GHB15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