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教育是一道光,溫暖著每一個小生命。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用青春譜寫愛的樂章,用行動奏響愛的音符。我像眾多一線黨員教師一樣,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做著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堅持“用愛鑄就師德”的工作理念。
愛在日常的點點滴滴
曾有家長對我說:“你們幼兒園老師真厲害,許多父母都未能盡心的地方,你們竟然做得這么細致。我們家長管一個孩子都忙不過來,你們管那么多孩子還能關注到每一個人,真厲害!”
翔翔是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只能用一些簡單的字詞及手勢動作與他人溝通。我依稀記得小班他剛入園時經常一個人待在角落,對所有的事情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我當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多次找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查找相關書籍,向專業(yè)人士咨詢。經過長期的努力,孩子的進步是緩慢的,我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但依舊沒有放棄。后來,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成為一束光,用這個光去照亮翔翔,給予他更多的愛和鼓勵。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班上學期的一天,翔翔小心翼翼地看著我,小聲說了一句:“丹丹老師,星期天我……我……我生日,你……你……你……來我家,吃……吃……吃蛋糕吧?”聽完孩子的話后,我的眼淚在眼眶打轉,覺得平時的付出都值得了。
愛在黨員教師的初心使命
一直以來,我負責園所的家長工作、黨建工作、學前教育宣傳月等工作,堅持“別人不愿干的我來干,別人干不好的我得干好”理念,把幼兒園當成自己的家,各種臟活、累活搶著干。
開學初,由于衛(wèi)生工作非常繁重,加之天氣炎熱,我站在椅子上擦高處的玻璃時,突然一陣眩暈,從高處摔了下來,左腳疼得厲害。考慮到即將開學,我內心十分焦急,擔心班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在家治療期間,我以線上形式開展班級工作,運用電話、微信與家長溝通。由于幼兒園人手緊缺,我在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時候,就主動要求來園上班。后來,我園開展了教師護學崗,作為黨員教師,我更是義不容辭,沖鋒在前。
愛在靜心育人
在那個疫情肆虐的寒冬,我懷著身孕,堅持每天給孩子們推薦親子體育游戲,為孩子們錄制故事和早操視頻。我想通過視頻的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老師就在他們身邊。我推出了足足53期的快樂“宅”生活系列活動,被家長稱為“抗疫時期為孩子精心制作的禮物”。而這份禮物不僅給孩子因疫情變得枯燥煩悶的家庭生活帶來了色彩和樂趣,激發(fā)了孩子和家長的快樂創(chuàng)意,增進了親子情感,還讓孩子學會了自我保護和自主管理。
班里小A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員,媽媽在外地打工,新冠疫情阻隔了他們本就見面不多的日子。小A不善言談,盡管他很想爸爸媽媽,但是每次電話里總是聊不了幾句就掛斷了。于是我經常抽空和小A聊天,給他講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地,小A也會把我講的有趣的故事告訴爸爸媽媽,分享自己今天的收獲。
愛在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
在我園開展的師徒結對、優(yōu)質課評比、課程故事、主題教育、送教下鄉(xiāng)等活動中,為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發(fā)揮集體智慧,實現(xiàn)資源共享,作為教研組組長的我認真帶領教師開展“一天一研”園本教研活動。為了研磨出“精品”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我經常主動學習,努力查找各種資料,爭取以更專業(yè)的角度給予教師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從教學計劃的制訂到教學方法的選擇,我在科學創(chuàng)新教育原則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我們小組的每一名教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愿在這平凡的崗位上,肩負起如山的責任,懷揣無價的愛心,無怨無悔地奉獻著,矢志不渝地堅持著。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