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林民
摘 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當下基礎教育改革的總目標。課程思政作為立德樹人任務落實的一個抓手,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科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塑造學生的高尚品格,也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的重要舉措。因此,文章以高中物理為研究對象,首先簡述了課程思政,而后分析了物理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的關系,最后以案例的方式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物理學科如何育人展開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討論與研究能夠給有關工作者以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物理;學科育人
立德樹人是當下教學的根本任務,同時為各學科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守好一段渠,實現物理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步進行,并形成更大的協同效應。通過分析了解到教育事業(yè)是相連的,中學物理作為大學物理的基礎,踐行課程思政可以為高校課程思政的有序開展做好堅實的鋪墊。而且《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也明確了以物理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綜合上述的情況,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深入了解課程思政內涵,把握物理學科特性,并積極探尋兩者的結合點,以將學生培育成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一、課程思政概述
(一)課程思政內涵
課程思政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落實到教學之中,通過挖掘各類學科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步前行[1]。課程思政即將做人做事的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復興重任落實到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些育人元素的滲透,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與社會的關系,可以將學生的思想引向正軌,這樣可以將學生培養(yǎng)成愛國、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課程思政的特點
第一,課程思政在各學科中都有體現。其他學科也有課程思政的身影,如若課程思政在各學科中都有所體現,則可以進一步擴大思政的影響力,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也學習思政,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2]。第二,課程思政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以課程思政理念做引導開展物理教學,可以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我們都知道,如若強制性地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出現逆反心理。而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課程中,可以在無形中改變人們的思想,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最終達到育人的功效。第三,課程思政體現方式的多元化。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對知識進行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課程思政并非單純地學習思政內容,更要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同樣的,它意味著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有助于學生質疑能力、動手實踐力的發(fā)展[3]。
(三)課程思政融入物理教學的意義
1.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力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課程思政下的物理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科學家勤奮鉆研、勇于探究的優(yōu)秀品質,還能促進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提升。
2.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
物理是一門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學科,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將學生的目光引向社會熱點問題上來,對學生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學生可以用科學的力量推動社會
前行[4]。
3.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要想把握物理的本質,必須在學習中進行推理,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的發(fā)展、社會進步的視角分析物理現象,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
二、物理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核心素養(yǎng)是當下物理教學的重要導向,物理核心素養(yǎng)包含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各個內容都包含豐富的思政元素[5]。物理觀念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基礎,在“曲線運動”的學習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播放“女排拼搏”的視頻,當學生看到中國女排奮勇而戰(zhàn)、排球做曲線運動落地的一剎那,大聲高呼,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物理觀念,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科學思維指的是用辯證法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由此實現知識向物理思想方法的上升,激活學生的質疑精神。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中,教師便可以引入伽利略的故事并組織學生開展自由落體實驗,通過對科學家探索事跡的學習,感悟科學理論是在否定中前進的,教會學生辯證分析物理現象。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習的一環(huán),同樣是提升學生科學探究力的有效手段。但科學探究過程是嚴謹的、綜合性的,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物理實驗開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通過各成員才能的發(fā)揮,完成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匠精神。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之一,同樣是教師肩負的重要責任。當前我國航天事業(yè)正在逐漸地發(fā)展,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在《宇宙航行》一課的學習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從無到有的自主可控的航天技術體系,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踏實向前的民族責任心。由此可見,物理課程思政在無形中引導著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
三、高中物理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分析
物理教材內有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師把握住其內涵,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如下,文章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物理學科育人的落實進行了分析。
(一)構建物理情境,培養(yǎng)學生批判精神
亞里士多德、伽利略都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曾經對一個物理問題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是怎樣的問題讓他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呢?然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亞里士多德、伽利略關于“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哪個物體下落最快?”的結論,而后教師根據兩位科學家的不同觀點提出問題“讓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哪個物體最先落地呢?”問題提出以后,同學們暢所欲言。隨后,教師總結道:亞里士多德是在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而伽利略則是通過反復的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到底誰的觀點更準確呢?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高空拋物”的實驗。以物理學史為載體構建情境,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精神。
(二)新課導入
亞里士多德在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了“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的觀點;伽利略則用實驗的方法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物體下落快慢和質量無關”。那么,伽利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得出這一結論的呢?隨即,教師引入物理學史“16世紀末,還是青年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論斷表示懷疑。在他著名的著作《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他設計了一個完美的思想實驗,這個實驗充分展現了邏輯的力量,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靠譜。而且進一步地,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大名鼎鼎的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伽利略用實驗的方式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經驗論點,這是伽利略質疑、創(chuàng)新精神的充分體現,可以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開展之前,未有人將實驗引到物理探究領域。學生基于當下的認知會感到驚訝:物理教材內的概念、定律是科學家們實驗的結果,為什么當時實驗沒有被納入物理探究中來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便可以引入伽利略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明白當時《圣經》是統治者統治的核心,伽利略的思想違背了統治者的核心,所以他遭受到了無情的批判、軟禁,但是面對壓迫,伽利略并沒有放棄研究的步伐,而是通過一步步的探究驗證了“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進一步驗證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呢?
(三)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環(huán)節(jié)以鍛煉學生分析、對比思維為目標,重點在于激活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由此,教師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物理實驗。首先,根據學生的學情、能力將其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重溫“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把握住科學探究的過程。其次,各小組自主設計實驗,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否為均加速直線運動”,教師則要收集和整理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的觀點,在最后邀請各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的實驗,其他小組成員作為評委進行打分,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科學的進步,同時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師生共同總結
雖然伽利略發(fā)現了自由落體運動,但卻忽視了空氣的阻力也會影響物體的下落。但伽利略所處的時代因儀器設備不精,影響著實驗的開展,所以伽利略的結論忽視了空氣的阻力。關于這一點,物理學家牛頓設計出牛頓管進行了驗證,但這也并非終極真理。現如今,關于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實驗,我們可以用加速度傳感器驗證。我們當今的科學成就,是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構筑的科技藍圖,正是勇敢創(chuàng)新、為自然科學奉獻一切的科學家的努力,我們的科學技術才能得以發(fā)展至今。
四、課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物理學科育人的策略
新理念指導下的物理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科知識,更要聚焦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內容。為此,我們要積極轉變理念、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在激起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做好堅實的鋪墊。
(一)學校角度
1.加大思政教學示范課的開展力度
思政教學是發(fā)揮課堂育人功能的必然選擇,各教育主管、學科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推出課程思政示范課、示范月的活動,鼓勵教師們積極參與思政。課程思政教學示范課的開展為教師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觀摩他人的示范課可以給教師以啟發(fā),在此基礎上將新的觀點融入自己的課程中來,這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經驗,而且推動其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2.將德育目標納入教師評價體系中
受到應試理念的影響,分數高低一直都是育人的標準,這樣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只關注知識傳輸,忽視了育人的責任。豐富教師的評價體系,將德育目標納入教師評價指標中來,可以推動課堂育人目標的達成。
(二)教師角度的策略
1.深入了解課程思政與物理核心素養(yǎng)
物理教師的思政認同感是課程思政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但一些教師對課程思政理解不深刻,擔心思政元素的融入會影響物理課堂的進度,實則課程思政是物理教學的一種方法,它應用的目的在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思政內涵,并在把握物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通過從點到面的形式將其落實到物理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傊處熞粩嗫偨Y教學經驗,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案。
2.避免說教式教育
為了確保物理課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就要避免理論說教。一些思政元素和物理內容的關聯性不大,很容易讓學生分神,因此教師要精心準備,探尋兩者的結合點,進而確保一節(jié)課的有序開展。雖然在這樣的物理課堂內,教師未提及思政,但達到的思政教育效果卻是有目共睹的。
3.身正示范,用心投入教育
物理教師是物理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都具有示范性的作用。所以教師要不斷豐富和提升自身,用自身的熱情感化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課堂中來。同時教師要注重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在總結經驗中不斷優(yōu)化方法。
五、教學反思
課程思政在物理教學的開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給予了教師新的靈感。在這樣的物理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感發(fā)展都被關注,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力、探究力。在情感上,學生學習了科學家身上的質疑、探究精神,鼓勵學生為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將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位。而且在這種有血有肉的課堂上,學生也滿懷期待,活躍了課堂氛圍。雖然課程思政教育大部分存在于學?;顒由?,關于物理課堂中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不多,但這是一個發(fā)展趨勢,各學科教師都要積極探尋本學科內的思政元素,為課程思政的開展增磚添瓦。雖然通過本篇文章的探究,為物理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但在探究中依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對課程思政內涵的把握不全面,給出的建議有很大的片面性。因為學生的身份,參與課堂的機會很少,這是日后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二,課程思政設計選擇了一節(jié)知識點,關于思政元素的滲透還很片面,起到的示范作用還不強。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下的物理教學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有著重要作用。將思政元素和物理教學融合起來,可以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公民。高中物理是高校物理課程思政開展的“前一棒”,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內容與思政元素是緊密相連的,教師要善于抓住物理核心素養(yǎng)內容,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政元素,而后采取合理的措施將兩者結合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并在課程思政下實現自身的全面提升與
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廖燕賓,黎華林.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宇宙速度與航天”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2,51(34):5-7.
[2]郝奎,楊亞舒,蔣秋萍,等.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物理課程思政實施策略探究[J].湖南中學物理,2023,38(4):84-87.
[3]崔北元,李金良,孫梅芳,等.高中物理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課程實施:以光學模塊為例[J].廣西物理,2022,43(4):244-247.
[4]鄭佳鎣,鄭衛(wèi)峰.高中物理課程思政中方法論教學的初探[J].中學理科園地,2023,19(2):65-67.
[5]張琨,賈永超,陳超然.高中物理課程思政資源開發(fā)的原則與途徑[J].物理教學探討,2022,40(10):6-9,14.
[6]徐廣飛.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內容構建:以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為例[J].廣西物理,2023,44(1):254-256.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課程思政一體化視域下學科育人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Z2023ZX06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