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龍
動畫是日本的支柱性產業(yè),在眾多日本知名動畫創(chuàng)作者中,新海誠的風格獨樹一幟。他的作品以獨特的寫實油畫美術風格、絢爛的光影與蘊含“物哀”美學的青春奇幻愛情故事聞名于世,[1]但他習慣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音樂元素的創(chuàng)作特點卻少有人研究。
著名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在他劃時代的著作《電影美學》中談到:“影片里的音樂不僅僅起到藝術上的作用,它還使畫面給人生動自然的印象;音樂給予畫面以氣氛,并使畫面仿佛具有第三度空間?!盵2]影視中的音樂與其他音樂不同,當聲音與畫面融合在一起,音樂作為抽象的時間藝術的特點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影像的空間性將顛覆音樂的情感,具體化音樂的含義?!耙魳飞系膹埩Φ男问教ヅ渲鴮υ捝系膹埩Φ臄⑹绿?,并協(xié)助了后者的表達。但是,一旦建立了這種匹配,一旦建立了音樂,影響和對話之間的聯系。反方向的運動開始了。不但音樂進入了畫面,并且畫面以及這一特定例子中的對話也進入了音樂?!彪娪爸杏跋窈蛯υ捤鶄鬟_的敘事,有一種反作用支撐著音樂,并釋放了其敘事潛力。音樂也通過自身結構的變化與音樂本體情緒的加強,推動電影敘事中的高潮。[3]但如果為了使用音樂而忽視整體性,把音樂元素以不協(xié)調的方式加入進電影當中,音樂與影像的分離就會毀掉電影的生命。因此如何恰當使用配樂,并讓配樂在限定范圍內盡可能為影片整體服務,是每個導演都要思考的問題,新海誠在這一問題上給出了出色而又獨特的回答。
《你的名字?!分v述了女主人公三葉和男主人公瀧互換意識交換身份的奇幻之旅。三葉厭倦了平淡無趣的鄉(xiāng)村生活,憧憬著能去東京;瀧是東京的高中生,處于叛逆期。三葉和瀧意識交換后,瀧扮演的三葉變成了一個豪放的女漢子,三葉扮演的瀧則變得心思縝密又溫文爾雅。瀧此前一直暗戀的奧美因此喜歡上了瀧,可瀧卻猶豫了,因為他發(fā)現自己真正喜歡的其實是三葉,并因此萌生了要去找三葉的想法。他畫出印象中的小鎮(zhèn),歷盡辛苦尋找,但當找到時卻只剩一片被彗星摧毀的廢墟。絕望中瀧想起之前交換身體時聽到過的傳說,于是來到廢墟盆地,成功穿越了時空。兩人終于相見,并彼此許下約定記住對方,可隨著世界法則的干預,兩人關于對方的記憶終于一點一點被抹消。之后幾年時間里,瀧和三葉都在默默地尋找著那個自己已不再記得是誰的人,中間有幾次都擦肩而過。直到某天,在某條街上,兩人不約而同地回望對方:“你的名字是?……”
本片憑借浪漫的故事和出色的視聽體驗,在2016年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陣新海誠浪潮,最終《你的名字?!啡〉昧水斈耆毡酒狈康墓谲?,創(chuàng)下日本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新紀錄,也是世界范圍內票房收益最高的日本電影,破了《千與千尋》的記錄(包括《千與千尋》重映之后的票房)?!赌愕拿?。》很大程度上指引了之后六年里日本動畫電影的整體審美趣味和風格,以至于日本動畫界有了“后君名時代”這個造詞,不過包括新海誠自己的《天氣之子》在內,再也沒人復制出《你的名字?!返某晒?。
在《你的名字?!分?,負責音樂創(chuàng)作的RADWIMPS樂隊是一支日本本土搖滾樂隊,由主唱兼吉他手野田洋次郎、吉他手桑原彰、貝斯手武田佑介、鼓手山口智史四人組成,曲風充滿技巧,但又不失流行性,主要音樂元素是搖滾和電子,但常常使用鋼琴、管弦樂隊或交響樂隊的伴奏,使得流行音樂也具有了一種恢弘的氣勢。野田洋次郎負責了《你的名字?!?0多首原創(chuàng)音樂的作曲和作詞并擔任演唱,其獨特的具有少年感的嗓音和新海誠影片的調性堪稱天作之合。
在《你的名字。》中,RADWIMPS制作的音樂可分為三類:把鋼琴和弦樂等具有豐富表現力的音色作為核心,然后加入許多流行元素的音樂;沒有明確主題的迎合故事氛圍的配樂;有歌詞的人聲音樂。相比前兩種,最后一種在電影中較少運用,一般只有少量電影在高潮段落中使用,因為人聲音樂會干擾電影內部空間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尤其是歌詞和角色對白、獨白會互相干擾,因此電影一般不使用人聲音樂。但《你的名字?!肥褂昧巳兹寺曇魳罚⑶叶歼\用得極為出色,《スパークル》(中文譯名《火花》)就是其中一首。
《スパークル》作為插曲出現在《你的名字?!返牡?2分鐘到92分鐘,貫穿于故事高潮部分。在這一段落中,彗星即將摧毀三葉居住的小鎮(zhèn),三葉和朋友們想盡辦法讓鎮(zhèn)上的人們避難卻困難重重,同時三葉和瀧正逐漸失去關于對方的記憶。就這樣,彗星的壯觀奇景和毀滅即將降臨的危機與悲傷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帶有獨特感性的物哀之美,歌名將襲擊小鎮(zhèn)的彗星比作“火花”就是直觀體現這種美學的比喻。這首歌的配器稱不上獨特,仍是流行搖滾常見的鋼琴、鼓點、貝斯、電吉他,但對各音樂元素的精心編排設計,讓這首歌的風格與電影基調完美相融,別離、決心、災難、努力、勇氣、沉重又浪漫的復雜情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優(yōu)秀的和聲設計。本曲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了大量的sus和弦,或稱掛留和弦,全曲在1級、4級、5級和弦上幾乎都是使用掛留和弦。sus和弦是指省略和弦三音,然后替換成其他音的和弦。sus和弦后面通常會加上數字2或者數字4,代表將原來和弦的3音替換成2音或者4音。《スパークル》使用大量的sus2和弦和sus4和弦,制造出黯然陌生而又溫柔熟悉的感覺,并帶有優(yōu)美的流動性,和影片此段落的調性非常合拍。此外,鋼琴6415和弦的運用也非常出色。鋼琴6415和弦在《スパークル》和其他片中主打歌曲中高頻率使用,通過不斷變化6415和弦的節(jié)奏改變給人的印象,制造出忽明忽暗的聽感,讓觀眾的情緒宛如過山車一般被調動起來,回味無窮。
間奏的巧妙運用。此外,《スパークル》在間奏的部分還使用了一種提升情緒和緊張感的技巧,就是在同一和弦長時間停留,依靠弦樂推動和弦音向上走,以此調動和提升觀眾的聽覺體驗,逐漸喚醒與人物和故事氛圍相應的情感。這首歌在進入這種和聲的時候本片進行到第89分鐘,也是本曲目的第七分鐘,弦樂婉轉地向上攀升,鼓點則越來越急,對應的畫面則是影片重要的情節(jié)點:三葉拯救小鎮(zhèn)的計劃面臨大人們的干擾,災難似乎已無法阻止,絕望感漸漸降臨。此外,歌曲的此部分屬于過渡,沒有人聲,而此時段落中有大量的劇中人物對白出現,用于填補劇情信息;在歌曲出現歌詞的段落中則盡量減少了人物對白,多用華麗的空鏡頭和人物動作填補畫面信息。這種穿插的處理方式讓人物對白和歌曲歌詞之間互相干擾的影響盡可能降低,大量運用于本片的音樂段落。在這里音樂和鏡頭蒙太奇形成一種互相配合、互相包容的和諧狀態(tài),而沒有哪一種處在中心,這也是一大嘗試。
配合情節(jié)點的半終止設計?!顶攻雪`クル》尤為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在歌曲結尾部分使用了半終止的音樂技巧。半終止和終止都是音樂結束或停頓的一種典型技巧,區(qū)別是半終止是突然在樂段中斷開停頓,在形式上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不穩(wěn)定性。[4]這首歌的半終止出現在彗星砸落在小鎮(zhèn)神社引發(fā)災難的一瞬間,和故事的情節(jié)點完美貼合,營造出終結降臨的氛圍。
用心設計的歌詞。作為帶有人聲演唱的插曲,歌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歌詞會用直白的語言符號向觀眾的意識傳遞信息,如果只是作曲編曲和影片的調性相符,歌詞卻無關系,那仍然不能稱為合格的電影插曲。《スパークル》的歌詞具有優(yōu)美的詩意語言并且內容緊扣影片故事,是不可否認的優(yōu)秀插曲。比如歌曲開始的“看樣子這個世界/依然想將我馴服/就如你所愿吧/我會美麗地掙扎到底”就描述了瀧和三葉兩位主人公想盡辦法改變命運、拯救小鎮(zhèn)和記住對方的決意;“今天這一刻終于到來昨天為止都只是序章的序章”用轉喻的方法暗示了兩位主人公終于發(fā)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愛意;“總有一天你的一切/都會消散化為烏有/所以將你的一切深深印入腦海/已不是我的權利而是我的義務”描繪了瀧和三葉在世界線逐漸被修正、不能再回憶起對方時,想盡辦法留住一切卻又徒勞的心情。這樣的作詞實現了為觀眾解讀和補充片中人物內心活動的作用,兼具詩意語言的藝術價值。
在討論《你的名字?!分幸魳返墓δ苤?,必須先申明,在具體的現實的觀影體驗中,沒有任何音樂功能是可以單獨起作用的。這些被分解出的作用只能在思維中進行區(qū)分,目的是方便進行研究和討論,但在實際的觀影過程中,音樂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非常復雜的,不能簡單地用話語進行切割和消解。在做出這個前提、規(guī)定清楚討論的原則后,人們才能把影視音樂結合具體作品一層層剝開,分析其方法和功能,且不使本文脫離實際。
音樂構成節(jié)奏。這里的節(jié)奏可以分為兩方面,首先是宏觀上的敘事節(jié)奏,比如在《你的名字?!返牡?0分鐘到32分45秒,新海誠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描繪了瀧和三葉在意識到自己和對方互換意識的事情后,兩人關系逐漸升溫的過程。極快的鏡頭節(jié)奏和大量的人物跨時空對話是這個段落在畫面上的特色,但如果沒有《前前前世》這首插曲以明快的節(jié)奏和歡快的旋律支撐這個段落,觀眾根本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體會到這一段落里煩惱和快樂并存的感情。
其次是微觀上的鏡頭節(jié)奏,依然以《前前前世》作為例子,這一段落因為鏡頭節(jié)奏極快,講述的內容跨度也很大,剪輯點的設計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但由于《前前前世》具有節(jié)奏明晰的鼓點,音樂的節(jié)奏就可以托住剪輯點的割裂。為了讓觀眾沉浸其中而不跳戲,使音樂和畫面和諧,導演把人物對白的鏡頭盡量安排在間奏之類沒有人聲的部分,毫不夸張地說,音樂在這個層面上成為了影響鏡頭節(jié)奏的決定性因素。
音樂烘托氛圍。烘托氛圍是影視音樂最為常見的功能,音樂可以給畫面創(chuàng)設特定氛圍烘托背景環(huán)境、刻畫特定時代以及突顯民族色彩等,還可以將文字和畫面都無法表達的內容通過音樂表現出來,以此引發(fā)觀眾情感共鳴,深化電影的視覺效果,增強電影整體感染力,提高電影表現力,幫助觀眾在欣賞電影畫面同時產生對時間、空間以及電影人物所處環(huán)境的無限聯想。[5]鋼琴的音色圓潤、干凈、清透,又因為音域廣闊,高中低音域所營造出的氛圍感各有千秋,所以其適用的電影種類并不少。[6]在本片中,野田洋次郎以鋼琴作為核心寫出了兩首旋律相同的配樂:《三葉のテーマ》和《デート》,前者出現在三年前三葉去東京找瀧的回憶段落,后者則是瀧和奧美約會時的配樂。這兩者的前奏完全相同,但在《デート》中會間歇性地出現不協(xié)和音,因此造成了氛圍上的差異,對應著故事中瀧在失去關于三葉的記憶后,在和奧美的約會中感到違和。
音樂塑造人物形象。音樂對人物的塑造也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討論,第一個層面是觀眾的體驗。仍以《前前前世》為例,這首歌歡快的旋律彌補了瀧和三葉鬧矛盾生氣的表現,為觀眾揭示了人物內心深處在這段經歷中感受到快樂的部分,補充了畫面信息,幫助觀眾對人物形象進行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第二個層面則是影響創(chuàng)作者的層面。新海誠曾經在訪談中提到,在RADWIMPS提交《前前前世》的DEMO后,自己從中又汲取了新的靈感,配合這首歌的節(jié)奏和氣勢,重新編寫了這一段落的劇本,比如三葉和瀧互相在對方臉上寫“笨蛋”“別自戀了”的橋段在新海誠聽到DEMO之前都是沒有的。像這樣基于音樂重新大刀闊斧修改劇本的事情在本片許多重要段落都有發(fā)生過,可以說,RADWIMPS的音樂先是直接影響了作為核心創(chuàng)作者的新海誠,又以間接的形式影響了人物的塑造。
新海誠《你的名字?!吩诰聝?yōu)雅的畫面中講述了一個置身于兩個不同時空的靈魂與肉體在夢境中互換后,在現實和夢境中找尋彼此、生命共振的故事。[7]野田洋次郎在訪談中提到,之所以RADWIMPS能超越以往的風格,創(chuàng)作出這些優(yōu)秀的歌曲,也許正是因為在這次的創(chuàng)作中不能只考慮音樂本身。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樂隊成員們的創(chuàng)作欲,那么這些動人的歌曲都不可能誕生。就在這一回與電影的合作中,野田洋次郎稱自己在為《你的名字。》寫歌的幾年中,仿佛一直被一種外來的力量牽引著,催促他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
《你的名字。》的成功離不開新海誠和RADWIMPS雙方的作品在精神上的高度同步,不管是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還是野田洋次郎的詞曲,雙方都努力在作品中提煉出純粹的動人情感。新海誠曾談到,自己之所以為RADWIMPS的音樂著迷,正是因為從他們的歌曲中感受到直擊心靈的刺痛感,以及將渺小的感情和宏大的世界同時表現予以聯接所帶來的沖擊。然而,新海誠電影的魅力也正是如此,因而RADWIMPS的音樂也必然和主題、故事甚至包括直接的鏡頭語言相輔相成,所以人們才能看到影片中每個細節(jié)都被精心雕琢過,每個音符都有存在的價值,每段旋律都承載了角色的情感。這樣的成功的配樂案例值得每個創(chuàng)作者思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