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
(北京商貿學校,北京 100162)
隨著《安全生產法》對違法行為和事故的責任追究力度和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出了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校園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這對于促進社會的公共安全和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校園安全管理部門的核心職責包括監(jiān)督管理和應急處置。在現(xiàn)行安全體制下,學校的校園安全管理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未專門設立安全管理部門,而是讓其他部門兼任安全工作,或者雖然內部設立了安全部門,但安全部門的工作人員會兼職其他工作。這種情況導致校園內部缺乏廣泛的安全意識,隱患整改力度不夠,學校內部對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缺乏明確認知。因此,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難以深入開展,監(jiān)督整改不力。此外,安全部門本身也可能因為精力分散而導致安全意識淡薄。
可以預見,在校園日常教學的安全生產過程中勢必會存在安全事故。然而,在此時,如果學校安全監(jiān)管部門無法實現(xiàn)權責統(tǒng)一和職責清晰,就很難在事故預防階段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也難以在事故發(fā)生階段有效地進行控制,甚至會在事故發(fā)生后的調查處理階段出現(xiàn)推諉、扯皮的現(xiàn)象。安全監(jiān)管部門的權力有限,但責任卻是無限的。與此相反,其他職能部門理論上接受監(jiān)管,但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其職能遠遠超出了安全監(jiān)管部門的范圍,又不專門負責安全工作,難以有效地進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主要體現(xiàn)為在現(xiàn)行安全體制下,類似于安全穩(wěn)定領導小組、消防安全領導小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等各種領導小組層出不窮。學校雖然成立了足夠多、分類明晰的安全小組,但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小組成員極易出現(xiàn)只知有小組,不知成員有誰、具體負責什么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全管理工作難以得到有效開展,流于形式,與師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相關的工作變得“形式多于實質”,日常的安全工作開展成效不大。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同樣,安全工作也應貫穿校園工作的全過程,融入學校的管理體系中。不論是在校園的師生,還是不在校園的師生,他們都與校園安全管理緊密相關,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都不可脫離校園安全管理的范疇。因此,學校有必要明確校園中各個職能部門的安全責任、校園內各個角落的安全責任人、師生及學生家長應承擔的安全義務,以及安全管理部門應具備的安全監(jiān)管力度和安全責任。
學校要發(fā)展,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與社會接軌。發(fā)包承包、第三方人員勞務派遣、租賃等相關方介入學校的安全生產中,發(fā)揮好相關方自身的主體作用,對維護好安全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態(tài)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現(xiàn)行體制下,學校對相關方的安全監(jiān)管已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符合當前的安全技術規(guī)范,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相關方無法滿足學校提出的安全要求,是否可以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在學校開展活動呢?
顯然,如果相關方無法滿足要求,學校就不應該允許其進入校園開展活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最終的結果往往需要靈活處理。
部分學校建校時間長,存在著鮮明時代特征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硬件設施老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管網泄漏、飛線橫生且縱橫交錯、安防設備陳舊等。如果學校對設施維護、保養(yǎng)和檢修不及時,將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新設備將逐漸替代老舊設備。對于因硬件設施老化而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安全管理部門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部門必須進行充分的巡查,并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潛在的安全問題。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思想轉變較快,導致離婚率逐年升高。為了降低離婚率,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中提出了離婚冷靜期政策。這意味著單親家庭的學生逐年增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這也帶來了一系列家庭因素引發(fā)的學生心理問題,對人性化管理和法治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現(xiàn)行的校園安全管理面臨新的挑戰(zhàn)。
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離不開相應的獎懲措施。當前,各級領導屢次提出必須建立學校內部的安全管理獎懲措施,將其作為有效開展和落實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未對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人進行責任制考核,也從未制訂行之有效的單位內部獎懲措施。
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學校加強頂層設計。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校長、黨委書記以及分管安全的領導應明確各自承擔的安全責任。經過研討,學校應建立校園內部的監(jiān)管部門,以確保權責統(tǒng)一、職責清晰。監(jiān)管部門將專門負責監(jiān)督和管理校園安全,協(xié)調處理各類安全管理問題。學校必須清晰界定部門層級和崗位層級的安全工作內容,整合學校資源并明確劃分各部門的安全職責。
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具有自上而下的特點,必須以校領導為核心,賦予學校內部的安全員進行安全監(jiān)管的權利,使他們專門從事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學校不同職能部門的分工不同,承擔的安全風險也各異,因此,對于不同層級和職能的安全管理工作,學校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管理的側重點和方法應有所不同。學校必須量化和規(guī)范地明確校園內每個部門的分工和具體工作,以實現(xiàn)對學校內部安全工作的結構化分級管理。
I類:校長責任制下,作為學校法人的校長、學校黨委書記、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以及從事安全工作的安全員,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對學校內部發(fā)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承擔法律責任。
II類:分管教學工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校領導、校內中層干部及其所管轄的教職工,根據(jù)《安全生產法》中“責任到人”的要求承擔自己工作范疇內的安全責任。
III類:其他校領導及教職工作為自己所負責區(qū)域的安全責任人,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與義務。
Ⅳ類:在校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服務的相關方,進入學校從事業(yè)務溝通、洽談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及疫情防控等相關要求。
高中語文教學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效利用古詩文佳作,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情懷。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軾的“秋雨晴時淚不晴”;秦觀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王維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等等,傳唱至今,歷久彌新。
V類:在校生在進行安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時刻關注同學的身心健康,對在學習、生活中有障礙的同學提供正確積極的安全引導。
人員管控是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與核心,以上五類人員必須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重視。以上五類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的分工不同,承擔的責任也有所區(qū)別。學校需要摸排核查校園各類人員,從思想認識及關鍵崗位等方面區(qū)分出重點人員,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
學校內部的安全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相應的安全制度。學校應根據(jù)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個人崗位職責,科學規(guī)范地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編制成冊,定期或不定期修訂并增補,以確保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制度匯編的過程中,學校應召開安全研討會,分析工作人員各自的權責范圍,以厘清安全底線,保證安全工作不會相互沖突,不會留下死角。
安全工作只有“零和一百”,要么事故發(fā)生,要么成功避免事故發(fā)生。相關方進入校園開展活動,學校首先要檢查其資質,一般審查其營業(yè)執(zhí)照、經營承建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照的合法性及有效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學校還需要審查入校人員是否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接種疫苗,是否經過中高風險地區(qū)等。
對于施工單位、食堂經營等相關方,學校除了審查其資質外,還要嚴格審查現(xiàn)場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的配備情況。審查特種作業(yè)人員、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是否持有相應證書,以及他們的安全防護設備和工具的配置情況。此外,學校還要檢查進校人員是否熟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以及他們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訓的情況[2]。
對于高風險作業(yè)活動,學校應當組織重點類相關方進行專項安全性評審工作,包括識別作業(yè)過程中的危險源以及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經過評審后,雙方需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計劃、審批、實施、驗收等各環(huán)節(jié)都流程清晰、過程可控。
在安全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學校必須確保安全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占有適當?shù)谋壤?,增加對安全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學校應嚴格按照公安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規(guī)范(試行)》的規(guī)定,努力實現(xiàn)對人員安全、物控、技防工作的統(tǒng)一管理,以提高安全教育事業(yè)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校園安全防范功能和管理水平。
“三防”建設離不開校園安全專項經費的支持。以消防安全工作為例,學校應每年按照國家和行業(yè)標準定期進行電氣消防檢查、避雷針檢測以及特殊設備檢查。此外,學校需要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并按照規(guī)定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以確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對于學生宿舍內未配置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的情況,學校應該配備點式火災報警檢測器,并委托具備相關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維護保養(yǎng)。這些服務機構每月都需要提供維保記錄,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應急處置作為校園安全管理的核心之一,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學校要不斷完善各類專項應急預案和操作規(guī)程,制訂周密、可操作的應急預案;另一方面,學校需要根據(jù)應急預案進行實際演練,并通過驗證演練效果來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以確保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能夠妥善處置。
應急處置的效果與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密切相關。在預案的制訂過程中,學校必須充分重視細節(jié),制訂學校層級的應急預案、部門層級的應急預案以及各類專項應急預案。這些預案必須明確“出了事,由誰負責做什么”的具體細節(jié),而不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只有這樣,責任才能得以切實落實,從而提高安防人員的應急救援能力。
安全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應該通過傳統(tǒng)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包括消防安全、危險化學品、食品衛(wèi)生、防詐騙、防盜竊等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學校要將安全教育視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管理部門和教育部門要聯(lián)合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召開安全主題班會,舉辦各類安全知識競賽、消防運動會。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避險技能。
在互聯(lián)網和家庭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因此,安全教育還應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質作為最終目標。教師應以學生在校園和未來可能面臨的安全問題為切入點,給他們講授校規(guī)校紀、法律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安全技能,以幫助他們保護自己,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和災害性事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和逃生能力,從而避免生命和財產受到侵害[4]。
校園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制度、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以及相關安全規(guī)定執(zhí)行存在偏差等問題,學校必須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深入研究安全隱患產生的原因。在這方面,留痕機制顯得尤為關鍵。留痕機制在事故發(fā)生后的調查處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于記錄下事故的過程和相關信息,以便進行事后分析和改進。留痕機制還可以培養(yǎng)教職工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從而有助于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換句話說,留痕機制也是一種保護安全管理人員的措施,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履行職責,減少潛在的風險和責任。
根據(jù)年度考核要求,校長作為主要負責人,應根據(jù)工作目標和崗位職責對安全管理工作責任人進行責任制考核。根據(jù)安全管理工作責任人履行職責的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學??梢詫ο嚓P制度和措施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進行檢驗,然后進行考核和獎勵。對于那些未能履行工作職責且出現(xiàn)重大失誤的安全管理工作責任人,學校應予以其相應的處罰。
學校通過構建權責統(tǒng)一、職責清晰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可以有效地管理安全風險因素,加大關注和檢查的力度。學校需要持續(xù)改進安全管理工作,并結合工作實際營造安全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