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旭,郭 靜
(河南質(zhì)量工程職業(yè)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隨著塑料制品的廣泛應用,鄰苯二甲酸酯類、氯化烴類、環(huán)氧類、脂肪酸酯和苯多酸酯類化合物作為塑化劑,在食品包裝和加工過程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然而,這類化合物可能通過多種途徑污染食物,如大氣、飲用水、土壤、食品包裝材料[1]。由于其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損傷人體肝臟、腎臟、生殖器官,干擾人體正常內(nèi)分泌,影響體內(nèi)荷爾蒙含量,甚至可能導致畸形、癌變和細胞突變。因此,對食品中塑化劑的危害及檢測方法進行研究,尤為重要。
塑化劑是一種增塑劑,能夠提高塑料的柔韌性和耐用性。然而,在食品工業(yè)中,它們可能會從包裝材料中遷移到食品中,從而對食品造成污染。這種污染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此外,塑化劑在人體內(nèi)可能產(chǎn)生積聚效應,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食品中塑化劑的危害及檢測方法研究,是當前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研究了塑化劑的危害及有效的檢測方法,對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食品中常見的塑化劑種類主要有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雙酚A、氯化烴類、環(huán)氧類、脂肪酸酯和苯多酸酯類。這些塑化劑的用途和特性各有不同,對食品工業(yè)和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所差異。塑化劑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的慢性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可能對人類致癌和引起不良的生殖影響,但目前對人類的影響還未有足夠的確切證據(jù)。
食品中的塑化劑主要來源于以下幾種方式:①非法添加。為了追求產(chǎn)品的外觀,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劑。②環(huán)境污染。隨著塑料制品的應用,塑化劑已經(jīng)成為環(huán)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它們可能會不斷地遷移至大氣、土壤和水中,進而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和人體。③食品加工過程。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會使用由塑料、橡膠材料制成的設備或管道、容器等。例如,一些食用油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助劑,可能會促進塑化劑的溶出。④塑料包裝材料。我們平常使用的各種塑料紙、袋、薄膜中,如PE、PP、PVC 等材質(zhì)的制品普遍含有塑化劑。
當人體長期攝入低劑量塑化劑,會對機體產(chǎn)生不可逆轉(zhuǎn)的危害,如肝臟損傷、腎臟損傷、血液系統(tǒng)損傷等,這就是塑化劑的慢性毒性。長期攝入高劑量的塑化劑可能導致內(nèi)臟器官的損害,甚至引發(fā)癌癥。大量研究表明,某些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和雙酚A 等,可能對人類具有致癌性[2]。
塑化劑還具有生殖毒性,能夠?qū)θ祟惿诚到y(tǒng)產(chǎn)生影響,例如,干擾內(nèi)分泌、影響激素水平、導致生殖器官異常等。特別是對于兒童,長期攝入塑化劑可能影響其性別發(fā)育和行為模式,導致其記憶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兒童的身高、體重和骨骼發(fā)育。同時,塑化劑還可能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如降低免疫力、引發(fā)過敏反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此外,食品中塑化劑的危害程度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攝入量、攝入時間、個體差異等。因此,在處理和管控食品中的塑化劑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保障人類健康。
氣相色譜法是一種有效測定食品中塑化劑的分析方法,其能夠快速分離不同性質(zhì)的物質(zhì),對于揮發(fā)性較好的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和己二酸酯等,可以很好地被分離出來。同時,氣相色譜法還適用于多種類型的塑化劑檢測。通過選擇合適的毛細管柱、進樣口溫度、傳輸線溫度和離子源溫度等參數(shù),可以確保樣品中的塑化劑能夠被準確分離和鑒定,如鄰苯二甲酸酯、己二酸酯、苯二甲酸酯等[3]。此外,該方法檢測靈敏度較高,可以檢測出低濃度的塑化劑,從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除了以上優(yōu)勢,氣相色譜法還可以與其他技術,如質(zhì)譜法、紅外光譜法等聯(lián)用,實現(xiàn)復雜樣品的分析和鑒定。這種聯(lián)用技術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分析結果,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氣相色譜法在塑化劑檢測中具有高分離效率、適用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因而得以廣泛應用。這些特點使得氣相色譜法成為塑化劑檢測的一種有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食品中的化學成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質(zhì)量。
液相色譜法可以適用于不同類型食品中塑化劑的測定,包括液體食品、固體食品、半固體食品等。采用液相色譜法可以使用多種檢測器,如紫外-可見光檢測器、熒光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等,檢測人員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實驗要求和待測塑化劑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檢測器,提高測定的靈敏度和準確性。相對于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的樣品前處理相對簡單,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揮發(fā)和汽化等步驟,更適合于大規(guī)模的樣品測定。液相色譜法的檢測靈敏度同樣很高,可以檢測出低濃度的塑化劑,對于需要高精度測定的實驗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生物傳感器是生物傳感法的核心,檢測人員需根據(jù)待測塑化劑的種類和特性選擇合適的生物傳感器。例如,針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以選擇基于適配體或抗體的生物傳感器[4]。在使用生物傳感器之前,需要對其進行校準和驗證,確保其準確性和靈敏度。同時,檢測人員需要對待測食品樣品進行前處理,包括提取、凈化、濃縮等步驟,以去除干擾物質(zhì),提高測定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檢測人員可根據(jù)生物傳感器的響應特性,對待測樣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確定待測樣品中塑化劑的含量等。
生物傳感器是基于生物物質(zhì)如適配體或抗體的檢測方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以對待測塑化劑進行準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時,其具有快速響應和簡便操作的特點,可以實時地檢測食品中的塑化劑,并提供快速的結果反饋。相對于其他分析方法,生物傳感法的成本相對較低,適合于大規(guī)模的樣品測定和現(xiàn)場檢測,對于需要實時掌握食品中塑化劑變化的應用場景具有重要意義。當然,生物傳感法在測定食品中的塑化劑時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生物傳感器的選擇性和靈敏度、樣品的復雜性和干擾物質(zhì)的影響等。
基于納米技術的食品中塑化劑測定是一種新興的檢測方法,主要可分為3 類。①基于納米金比色的測定方法。通過制備特異性抗體-納米金復合物,可以對待測塑化劑進行靈敏的檢測。這種方法利用了納米金的特殊光學性質(zhì),通過比色法對待測樣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②基于納米孔傳感器。通過在納米孔中引入特異性適配體或抗體,可以對待測食品樣品中的塑化劑進行快速、準確的檢測。③基于納米復合材料的傳感器[5]。通過將特定的納米復合材料與塑化劑結合,可以對待測樣品進行靈敏的檢測。這種方法利用了納米復合材料的特殊電學、熱學和光學性質(zhì),可以實現(xiàn)對待測樣品的高精度檢測。
總體而言,基于納米技術的測定方法通常利用了納米粒子的特殊性質(zhì),如光學、電學和熱學等,可以實現(xiàn)對待測塑化劑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該方法通常具有快速響應和簡便操作的特點,可以對待測樣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快速的結果反饋。相對于其他分析方法,基于納米技術的測定方法成本相對較低,適合大規(guī)模的樣品測定和現(xiàn)場檢測。
本文在研究食品中塑化劑危害的同時,對其檢測方法進行了概述。當前,比較常用的食品中塑化劑的檢測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生物傳感法以及基于納米技術應用的測定方法。通過對塑化劑的特性、檢測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食品中的塑化劑污染,保障公眾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