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俠”的態(tài)勢:自適自在與超拔融合

      2023-11-24 23:52:40段愛松
      湖南文學 2023年11期
      關鍵詞:宋徽宗和尚辯論

      段愛松

      自適自在

      在中國傳統(tǒng)武俠世界里,“俠”的精神,有諸多價值取向,也有各自存活狀態(tài)。比如踐行“士為知己者死”精神的豫讓;追求龜息隱逸之道,卻被逼入世,毒死暴君秦始皇后被害的高誓;由非凡易容術介入國家戰(zhàn)爭,勝利后又自甘平凡生活的孟凡人;以“無名之刀”助力朝廷,斬除奸佞賊黨的陳陽;高標獨舉、特立獨行,讓文俠風骨傳唱千古的嵇康;依托聽功神技,并作為“細作和眼線”,載起“大唐氣象”源頭的葛干。然而,邱華棟《十俠》第七篇《畫隱》中的主人公甄畫隱,相對于前面六位俠客顯得很不一樣,他既沒有執(zhí)拗的死士精神,也沒有公開的俠義舉動,更沒有介入任何家國斗爭的名利心,或者逃逸于現(xiàn)實生活的厭世情,而是有著自己普通的顯性職業(yè),在東京汴梁開了一家文房四寶店鋪,隱形的愛好,卻是一名刺客,并且是不受任何人約束指使,也不為任何功名利祿所驅動的自由刺客。這便是“俠”在歷史流變中呈現(xiàn)出來的第七種態(tài)勢“自適自在”,完全是自由身,完全是自由人,完全是自由態(tài),即便出于興趣做了無數(shù)行俠仗義的好事,也不想讓人知道。這當然是“俠”的一種至高境界,自適自在地行走于天地間,既能像普通人一樣過平凡生活,也能像吹吹針絕技一樣,為俠義之道出手一擊斃命。

      很多年來,我碰到了欺男霸女的、傷天害理的、殘害無辜的,我都出手懲戒之,極少數(shù)殺之。但我一直是獨行俠,也沒有人給我酬金,我是自己愿意當個隱形刺客的。

      也就是說,刺客對于我不是職業(yè),而是興趣。

      《畫隱》開頭就將這位大不一樣的“俠”的行事風格充分展露了出來。這種“先入為主”的做法,似乎預示著作者的寫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盡量貼合這篇小說的主旨,也就是俠在歷史流變中非同尋常的“自適自在”態(tài)勢,從而應和小說后面散漫自由的“行俠仗義”軼事。這種相當自我化的描寫,恰恰和小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極其吻合。也可以說,作者由此找到了此篇小說特殊的調性,小說的講述,因此得以在一條險峰般的道路上飛躍前行。

      但為什么《畫隱》的寫作背景一定要放在宋朝,而且是宋徽宗趙佶在位治國理政時期呢?仔細想來,這是頗耐人尋味的一筆。中國歷代帝王中,各種性情各種癖好的都有,但是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能像宋朝的徽宗這般,在文學藝術等方面如此出類拔萃。也許恰恰是因為如此,導致宋徽宗作為皇帝的極不稱職,他把心思大都放在治國理政之外的其他事情上了。

      我聽說,唐太宗喜歡書法,尤其喜歡二王,他自己的字也寫得很好。唐玄宗喜歡歌舞,常常在長安宮殿里,舉行西域和漢地的歌舞晚會。梁武帝和南唐后主一個喜歡在宮內搞詩人雅集,另一位干脆就是一個著名詞人。但是,在繪畫、書法、文章、詩詞、收藏幾個方面都很出色的皇帝,一千年來,我看只有一個大宋的徽宗。

      這段類比,較好說明宋徽宗集文學藝術大成于一身,試問一個人如果要在多方面取得不俗成就,那他該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鉆進這些領域進行學習和練習啊。所以,從本質上來看,宋徽宗就是一個文藝天才而非一個政治雄才。如此,最終葬送皇位葬送國家,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但對于中國文藝來說,卻多了一個從眾皇帝中走出來流傳千古的曠世奇才。反觀宋徽宗不愛江山愛藝術的真摯散淡性情,正貼合了這篇小說主人公甄畫隱的個性特點,也為展現(xiàn)甄畫隱能如此在自適自在狀態(tài)下,一步步偷偷行俠仗義埋下隱線、設下伏筆,并營造了與之相契合的濃郁時代氛圍。

      當然,作為一名漫無目的“自適自在”的獨行俠,甄畫隱有著相當高超的武藝,這是一名俠客在精神行動上安身立命之本,或者說是能夠耍性子的重要前提。

      作為一名刺客,我會夜行術、縮骨術、翻墻術,會飛檐走壁的輕功。我的殺人武器不是刀,雖然我的綁腿上別有匕首,后背上藏著一把短刀。我的殺人武器在我的袖管里藏著,平時都不拿在手上,關鍵的時候我的手一抖,那東西就到了我的手上。

      它是我最拿手的武器——吹針。一根銅管,我瞬間吹出去毒針,殺人于無形,傷人于無影。

      沒人知道甄畫隱身懷絕技。在眾人眼中,甄畫隱不過就是個賣文房四寶的小老板。雖然他對政局和時局有著自己的獨到看法,卻實在不屑于談論這些。只有當別人問起毛筆、宣紙以及畫的時候,他才來了興趣。小說就是從一個買宣紙的東京畫家和甄畫隱說宋徽宗的花鳥畫棒極了切入主題的,于是他決定晚上一身黑衣,進皇宮一探究竟。由此,甄畫隱散淡隨心的性格躍然紙上,甄畫隱“自適自在”的俠士風骨也展露無遺。作者把對甄畫隱“自適自在”俠客形象的刻畫,放在其幾次潛入皇宮的講述中,手法可謂是十分巧妙,且不動聲色。

      第一次甄畫隱借助夜行術、翻墻術,以飛檐走壁的輕功,輕而易舉地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宮。這時候,小說作者并沒有急于寫皇宮內發(fā)生什么事情,而是將筆觸放慢擺閑,以一個導游帶游客的方式,將汴京皇宮游了個夠,并詳細介紹了皇宮的建筑布局,像個流連忘返的游客一樣,在假山和奇異的樹木花草間不忍離去。

      在那瘦、露、透、皺、丑的太湖石間流連,我以縮骨術變形為石頭,一動不動,真是有些神形兼?zhèn)淞?。我有點如醉如癡。真沒有想到皇宮后花園里的太湖石這么多、這么美。

      甄畫隱畢竟是俠客,他有著異于常人的感受力,盡管他忘情于宮內美景。他突然想起宋徽宗愛畫畫,也想起宋徽宗糊涂,竟然和金國暗地聯(lián)合抗擊大遼,卻忘了此舉必引狼入室,置大宋于危險境地……皇宮東北角上清寶箓宮內傳來道士們作法的聲音,還有飄來的一陣奇異香味,讓他猛然意識到,“本朝眼前的最大危險,不是宋徽宗喜歡畫畫,喜歡畫花草蟲魚玩物喪志,而是他被一些號稱高人的道士包圍著,沉迷于各種離奇道術,我早就聽說了。在這種情況下,誤國誤民的事情發(fā)生的幾率就非常高?!弊鳛閭b客的俠義之心一旦被激發(fā)起來了,原本只是想著潛入皇宮,驗證一下宋徽宗花鳥畫是否真有傳說中那么好的初衷,完全發(fā)生了變化。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打亂了甄畫隱的心緒,一種莫名的俠的正義感,在此番自適自在的玩耍里驟然跳脫出來。

      我在想,沉湎于道教的宋徽宗,真的是一個無道昏君嗎?要是他是無道昏君,我刺殺他又怎么樣呢?那些道士,真的是絕世高手嗎?他們是高手,我也不服氣啊,要不要會一會他們呢?

      略帶天真爛漫的連續(xù)自問,渲染著甄畫隱“自適自在”的俠義之氣,哪怕是他動了心思要刺殺宋徽宗,以及準備和那些蠱惑宋徽宗的道士一決高下。

      在講述甄畫隱二次進宮前,作者特意先放進來一個人物:道士柳混康。這個柳混康,早在哲宗皇帝在位時就下詔進宮,用紙灰蜂蜜沖水令孟皇后吐出卡住的魚刺而得到賞識。宋徽宗即位后,特意將此人又召進宮,賞賜有加,精神上幾乎被其控制,不理朝政。幸得朝中反對勢力派人刺殺柳混康,導致他被迫回到茅山卻傷重身亡。宋徽宗仍不死心,繼續(xù)邀請柳混康的弟子談凈下山,作為司儀主持皇家祭祀儀式……這些講述,從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看,是為了后面甄畫隱擊殺妖道做一些鋪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荒唐的事件,也佐證了宋徽宗崇尚的并非王權鐵腕,而是類似于老莊的逍遙自在。這和小說要塑造甄畫隱“自適自在”的個性形成互照互通,更為此后兩人在皇宮的“心領神遇”埋下伏筆。

      如果說前面講述柳混康等道士是這篇小說調味品的話,擊殺汪老志便是《畫隱》的第一道大菜。汪老志乃是宋徽宗最信賴的道士。甄畫隱第二次進宮,便是為了解決掉這道大菜。原本可能是腥風血雨的一場大戰(zhàn),因為甄畫隱與眾不同的俠性,讓一切變得“詩情畫意”起來,這就是作者刻畫“自適自在”俠義形象的高明巧妙之處。甄畫隱二次進宮后,作者讓其直接面對的并非汪老志,而是翰林院里玉堂兩面墻壁上的巨大畫作:東邊董羽的《滄海圖卷》,西邊晏殊的《六曲山水圖卷》。

      在我眼前,在昏黃的燈籠光的映照下,滄海橫流,波濤洶涌,雄峰聳立,云山霧罩,看上去,兩幅畫上的人物,宛如在大海上隱現(xiàn)的神祗,又是在山林間奔走的仙人,讓我看得如醉如癡。

      此情此景,甄畫隱的想法竟是:我自己的畫風要不要再豪放一點呢?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行的目的是刺殺汪老志,而當聽到巡邏人走近時,“我用縮骨術,一下子把自己變得單薄和縮小了,遠看成了畫幅中的一個人物。我的衣服皺褶,神似一片山石叢林,我就能躲藏在一幅畫里了。我還真成了畫隱。”如此放曠的舉止,真是把“自適自在”的俠品態(tài)勢,演繹活脫了。

      在甄畫隱進入墨香四溢、到處都是畫作的宣和殿后,仍不忘率真使性,“而一件六聯(lián)屏的屏風上,比真人略小的漢唐高士人物屏風,最適合我藏在畫中,我用縮骨術變成了畫隱,隱于屏風的畫中?!毙≌f再一次寫到甄畫隱隱身畫中,是為了強調俠客“自適自在”的超然之態(tài),也是為了便于觀察隱藏在側室靜修的汪老志。

      應該說,汪老志也具備相當高超的武藝,使他感受到甄畫隱“畫隱”的存在,于是急匆匆拔劍而來。之所以這么寫,一來強調甄畫隱的對手不凡,并非浪得虛名;二來說明汪老志的確在皇宮中得勢(能在皇宮大院內有靜修之所),一定程度上從精神上迷惑宋徽宗,確實該被驅趕出去。

      “俠”的天然道義感,此刻主導著甄畫隱。一番打斗后,汪老志被吹針(毒針)擊中倒地。但甄畫隱并不想取他性命,只是想讓汪老志被迫離開皇宮。甄畫隱行俠仗義的動機,由此可見一斑。這種動機背后的行動,卻像是散淡狀態(tài)下的致命一擊,深化著“俠”的“自適自在”態(tài)勢。

      我從屏風的暗影中走出俯身察看,說:“汪老志聽著,你裝神弄鬼,干擾朝政,人神共憤?;鹚匐x開這里,再也不要回來?!?/p>

      汪老志被迫走后的兩個月,甄畫隱再次潛伏到皇宮睿思殿,隱藏在屋頂梁椽格子里,準備行刺宋徽宗。由于突然來人,不得不跳下來,隱于屏風里,通過縮骨功,和一個仙人的畫影重疊在了一起。兩個隱藏場景的變換,將甄畫隱一再推向暗處,凸顯了甄畫隱行事的奇詭隱蔽。他的確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他的行俠仗義完全是內心驅動,動機純正,與外界利益毫無瓜葛。但當甄畫隱聽到宋徽宗和蔡京關乎百姓疾苦的對話,以及徽宗皇帝決定不顧艮岳工程開倉放糧賑災后,便意識到這次行刺決定是錯的,于是改了主意。

      我一聽,心下有些感動。這個皇帝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顢頇和愚蠢,而是掛念著蒼生百姓。我在屏風陰影中一動不動。

      甄畫隱盡管行事隨心隨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一點也不含糊,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為“自適自在”的“俠”的態(tài)勢,做了極為重要的正義性核心支撐。“自適自在”并非任性胡來,而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以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隨機應變,不拘小節(jié),不動聲色,雖然隱匿暗處,卻能瞅準時機,直截了當解決問題。當下人向宋徽宗報告汪老志去世,蔡京又向其推薦新道士鐘素靈后,宋徽宗便帶著蔡京去觀賞自己新畫的花鳥圖,這時,小說作者有了一段神來之筆:

      走過屏風的時候,徽宗忽然看到了屏風上的影子重影了,那是我在那里躲藏。我一動不動,徽宗遲疑了一下,伸出手想摸一摸,但沒有再做什么,而是快步走了出去。

      宋徽宗發(fā)現(xiàn)甄畫隱了嗎?不確定。不過宋徽宗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異樣,故而他有些遲疑,甚至伸出手想一探究竟,但并沒有繼續(xù),而是選擇快速離開。這段有些似是而非的“心領神遇”描述,不但將甄畫隱與宋徽宗之間有著的某種隱秘感應揭示出來,應和了小說開頭,兩人性格上相似的率性敏銳,而且,還成功將現(xiàn)場中的“隱”并置于感覺里的“顯”之中,令“自適自在”的俠的態(tài)勢,獲得了宛如天助的運勢與氣場。那么,作為乘載此俠義之道的甄畫隱,自然通過親見親聞親感,有了自己最終的判斷與自省。

      作為一個畫隱刺客,我這一次刺殺是既算失手,也算得手了。失手之處在于沒有刺殺目標,而得手之處在于,我發(fā)現(xiàn)徽宗皇帝并不是一個昏庸的帝王。

      等甄畫隱離開皇宮回到家中床上躺著休息時,他腦海里兩股力量便開始了辯論,一種認為宋徽宗還是挺好的,另一種認為壞就壞在蔡京,以及蔡京將要請進宮極可能迷惑宋徽宗的道士鐘素靈。于是,甄畫隱便下了決心,“鐘素靈要是迷惑了皇上,那我就刺殺他!”有了這想法后,甄畫隱就不得不經(jīng)常出入皇宮,目的是暗中觀察鐘靈素。由于甄畫隱性情淡然,導致潛伏宮殿的目的更多成為了觀看宋徽宗作畫。這個變化,更進一步說明“自適自在”俠的任情隨性。在此過程中,作者還特意詳細描寫了甄畫隱看到瘦金體、《金英秋禽圖》《文會圖》《千里江山圖》的內容和感受。這就把作為俠客的甄畫隱,和作為藝術鑒賞者的甄畫隱,辯證地融為一體,并從反向證實著“俠”在歷史流變中,“自適自在”之態(tài)勢,是如何通過人物不同性格切面交匯融合呈現(xiàn)的,它既需要“俠”的高超武功,也需要對藝術的真摯熱愛,更需要性格的率真散淡。甄畫隱無疑集三者為一身,從而造就了這段虛構介入史實的“畫隱”傳奇。

      親自組織人撰寫過《營造法式》的宋徽宗,在修建明堂(用于神位供奉祭祀)時,任命鐘素靈為主持。不但如此,鐘素靈還通過作假迷惑宋徽宗,不但讓宋徽宗下令全國各地都要修建道觀神霄宮,還把一些地方最大的佛寺改為神霄宮,把僧人稱呼改為德士,甚至把釋迦牟尼封為大覺金仙……如此荒唐的行徑,鐘素靈惹了眾怒,更招來了殺身之禍。

      俠客甄畫隱要出手了。在祈雨儀式上,甄畫隱用吹針吹破鐘素靈乘坐的氣球,讓他栽倒進污泥里。鐘素靈騙局敗露、伎倆被識破后,宋徽宗便貶斥他回老家浙江寧波。這時,甄畫隱追上了他,并用吹針結束了他的性命后,飄然隱去。

      然后我轉身,隱入了一片如同水墨畫一樣的暗影里。

      我是甄畫隱,我除掉了妖道鐘靈素,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即使是徽宗,也以為他早就回到故鄉(xiāng)了。

      甄畫隱的一切俠義行動都在隱秘狀態(tài)下完成,這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自適自在”作為“俠”在歷史流變中的灑脫態(tài)勢,就算后來大宋的命運發(fā)生巨大變化,宋徽宗和他的兒子宋欽宗等皆被“北狩”,甄畫隱也跟隨部分宋朝宗室逃到了南方,在南宋臨安繼續(xù)賣文房四寶,也無人知道甄畫隱曾經(jīng)作為“俠”的神奇存在。這是真正的大隱隱于市,也是“俠”在歷史流變中“自適自在”神奇而獨特的態(tài)勢,隨時可以行俠仗義,也隨時可以云淡風輕,就像小說結尾所敘述的那般自由灑脫:

      誰都不知道我是一位刺客。白天,我賣文房四寶,晚上,夜行在臨安的宮城附近,看那宮內歡宴不斷,夜夜笙歌,看宮外市面上繁華依舊,人來人往,看那世事變幻,真的是其樂無窮。

      超拔融合

      中國歷史進程到了元代,似乎有了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味道。早在小說《辯道》故事發(fā)生之前,丘處機的大弟子李志常撰寫的《長春真人西游記》,就記載過七十多歲的道長丘處機,不遠萬里前往今天的阿富汗大雪山下,給成吉思汗講道的經(jīng)歷。那是一個融合發(fā)展的時代,“遼、宋、夏、金、蒙元,還有西遼、吐蕃、大理這些地方政權相互替代、融合與交戰(zhàn),形成了一派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局面。那樣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自然會有傳奇產(chǎn)生?!笨梢?,那個諸多傳奇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下,“俠”在歷史流變中的態(tài)勢也會顯得大不一樣。它于一場佛道的務虛辯論大會上,發(fā)生了極其偶然的另一場實實在在的武藝比試,小說中的敘述主角“我”,由此堅定了尋找此種虛實相生絕妙技藝與精神追求的執(zhí)念,從而令“俠”在歷史流變的第八種“超拔融合”態(tài)勢,成為《辯道》中隱藏極深的哲理性抵達。它甚至超越了各門派的門戶之見,借“我”對奇僧道濟和尚的恍惚乃至有些盲目的未知追尋,放棄了之前跟隨福裕長老的“修行”之道,在更為開闊的交匯中,使得“俠”的此種呈現(xiàn)態(tài)勢,成為走向某種終極融合的超拔意味與象征。

      為了讓道濟和尚闖入辯論大會的偶然事件產(chǎn)生“實”質的主旨,小說作者從《辯道》開始,一直在“虛”意諸多緣由,并做了大量的人物事件鋪墊,畢竟作者要體現(xiàn)“俠”在歷史流變下“百川東到?!钡娜诤闲运伎肌K?,從小說的結果來看,這些自然是融合的必要前提,也是實現(xiàn)“超拔融合”的“俠”的態(tài)勢的具體展示過程。

      《辯道》的歷史背景,正是丘處機和成吉思汗去世幾十年后,一切都處在復雜變化因素中而產(chǎn)生的。這可能是實實在在的歷史,關鍵是在這種復雜變化中,“俠”是如何通過附屬的特殊人物事件設定,在歷史流變下最終形成了新的態(tài)勢。

      道教在北方的勢力日益擴展,發(fā)展太快,以至于少許地痞、混子痞子也變成道士,他們欺壓良善,侵占佛教寺廟和儒生學堂,蒙古人開始側目了。

      小說一開始就設置好由“道教”制造的時代問題,為“我”和“我”的師父少林寺長老福裕出場,以及向蒙古朝廷告狀給足了理由。作者通過《十俠》講述歷史故事時,前面幾篇也多有相當分量的現(xiàn)代性敘述,這篇也不例外。這是超拔寫作的一種拓展,一定程度上應和著小說中“俠”的神奇技藝。

      我?guī)煾傅母鏍钚乓l(fā)了很多事情的變化,這是我后來才明白的事情,就像是蝴蝶扇動翅膀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草原上的風暴即將來臨一樣。

      “蝴蝶效應”,是一九六三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N.Lorenz)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提出來進行分析的,作者將此化用在歷史敘事中,的確能產(chǎn)生一種新奇的時空交錯感,應和著《辯道》在前后結構章節(jié)與主題虛實上的巧妙處理。無論是福裕告狀后蒙哥的重視,還是阿里不哥委派國師那摩前往漠南調查,以及忽必烈對當時全真教教長張志敬的懲處,看似都是非常實在的主旨描寫,其實卻是為做實后面佛道辯論大會進行的“虛晃一槍”。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結構策略,而當蒙哥大汗在南征前傳令忽必烈在德興府,邀請儒、釋、道代表人物進行辯論大會后,小說才真正進入表現(xiàn)“超拔融合”流變中“俠”(主要以道濟和尚形象為代表)的神奇再現(xiàn)。

      頗耐人尋味的是,小說在佛道辯論大會之前旁逸一筆,交代了蒙哥大汗離奇戰(zhàn)死在重慶合川釣魚城,忽必烈出人意料取代阿里不哥,繼承了蒙古大汗高位。那么,由忽必烈主持的這場佛道務虛辯論大會,勢必有了更加正統(tǒng)和最高規(guī)格的定性。忽必烈代表的,就不僅僅是他作為蒙古最高統(tǒng)治者的身份,更代表著歷史進程朝代更迭下,民族文化融合的引領方向。也只有在辯論大會主持人忽必烈的允許授意下,突然闖入會場,代表著作者賦予“俠”在歷史流變中“超拔融合”態(tài)勢的道濟和尚,才有了這次合法合理的神奇表演。那么,之前佛道兩家關于《老子化胡經(jīng)》的辯論,也就成為了另一種“虛”晃的擺設,目的仍是為了突出道濟和尚出場后,代表“俠”的第八種態(tài)勢,與代表制造時代問題的道士們的幾番精彩“實”戰(zhàn)。

      值得注意的是,這期間作者對忽必烈身邊近臣劉秉忠的交代,特別是劉秉忠曾經(jīng)作為一位居士身份的強調,隱埋著“超拔融合”態(tài)勢另一條重要線索:

      福裕長老給我說,你看那個劉秉忠,他可是一個奇人,十多年前,他本來也是一位居士,跟隨海云法師前往漠北覲見忽必烈,就被忽必烈留在身邊成為近臣了。

      劉秉忠身份的前后變化,似乎照應著佛道辯論的不確定性,或者說是這場辯論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劉秉忠從一名居士,依靠自己對儒、佛、道、巫、易經(jīng)的融合理解,能夠觀天象、通音律、算運勢,深得忽必烈賞識和信任,最終成為了忽必烈的心腹。作者有意將劉秉忠按照小說中“隱俠”的某種形象塑造,在這種“隱俠”身上,已開始體現(xiàn)出“超拔融合”的特征,具有一種小神奇的力量。這為《辯道》所要展現(xiàn)的“俠”的第八種態(tài)勢的真正代表道濟和尚的大神奇,做足了一個前奏。當然,也可這樣理解,劉秉忠代表的是從一種道(修行居士)到另一種道(護衛(wèi)謀士)的融合,而道濟和尚代表的則是從另一種道(擁有超強殺技的俗世和尚)到一種道(來去無蹤影的佛家高僧)的融合。這兩個人身上,都有著某種統(tǒng)攝力和震懾力,無論是劉秉忠借助自己作為忽必烈近臣的特殊身份,還是道濟和尚借助自己在斗法中驚為天人的表演,皆在一種超拔的俠客氣象中,暗自埋下了獨具大融合的神妙奇功。這一點,和作者將這篇小說特意放置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元初時代大背景下來講述一樣,是有著相當精妙的設計與考量的。

      道濟和尚出場前,《辯道》為了襯托“融合”態(tài)勢,為這場辯論大會進行著精心布局。

      辯論場所就設在這個院子里,搭了一個臺子,三邊有帷帳圍著,參加那一場辯論的臺上坐著的代表都是高人,忽必烈坐在最中間,劉秉忠坐在他身后。佛、道、儒三家代表各六人,一共十八人,圍坐成半圈。

      其中有:

      道教代表有掌教道長張志敬,還有樊志應道長、王樹宏道長等。

      佛教代表來自多個地方,有來自克什米爾的那摩國師,有來自吐蕃薩思迦派的高僧八思巴,他后來也成了忽必烈信賴的國師。還有來自大理的思純法師,來自河西走廊的法師等。

      儒家代表有儒生竇默、姚樞、廉希憲、張文謙等。

      首先,除了臺下坐著的幾百人外,單單臺上就有佛、道、儒三家代表一十八人;其次,道教的代表三位道長,儒家?guī)孜蝗迳恚匀粊碜愿鱾€區(qū)域(未詳細說明),唯獨佛教的幾位國師和法師,卻來自非常具體講述下的天南地北(暗示著大融合思想);再次,作為元朝最高統(tǒng)帥的忽必烈,坐在上述所有人的最中央,作為“隱俠”代表的劉秉忠,坐在忽必烈身后(也是前后并列的最中央位置)。如此,“融合”態(tài)勢就已在外觀上具體呈現(xiàn),它為接下來以道濟和尚為“俠”的“超拔”表演,設好了道具,做足了前戲。

      辯論大會的第一天,主要圍繞《老子化胡經(jīng)》要義進行,作者并沒有詳寫佛家和道家如何辯真與辯偽,反倒是在最終雙方難分勝負時,忽必烈和道長張志敬關于漢地皇帝與別處皇帝權力地位是否一致的問答,影射了忽必烈作為新統(tǒng)治者的合法性,也就是元朝滅宋后,非漢地皇帝的合法性。放在這篇小說中,自然就是元朝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超拔融合”態(tài)勢。

      道濟和尚的出場顯得有些荒誕不經(jīng)。作為一名游方僧,在辯論會尚未開始之前,突然瘸著腿闖入大會現(xiàn)場,并直言要和道士們比試比試。這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特別是當他問詢在座各位高僧皆不認識此人后,忽必烈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道濟和尚作為“闖入者”的形象,在這里是否也可以比喻成當年蒙古鐵騎闖入中原的形象,若如此,元朝建國之后促成的民族文化大融合,是否也將預示著道濟和尚展示超拔武功,在斗法勝利后征服所有人的某種融合之力?甚至于能讓原本福裕老和尚的徒弟,也就是本篇小說的講述者“我”,義無反顧地“背叛師門”,走向追尋以促進這種大融合為形象代表的道濟和尚(也許是虛幻的存在)的漫漫長路。

      且看代表大融合態(tài)勢“俠”的形象的道濟和尚,在佛道辯論大會上,是如何與道士們(小說中代表著專橫、獨霸)展開“超拔”斗法的:

      第一場斗法,講道濟和尚與樊志應道長比記憶。不比武藝比記憶,那是因為樊志應看到道濟一瘸一拐,相當輕視,主動提出來:“我看你瘸,不和你比武藝,怕你說我欺負你。我和你比比記憶術吧?!狈緫紫葘⑥q論大會名冊上的人名一字不差背下來時,得到了忽必烈的贊賞。但道濟和尚居然將斗法檢驗官劉秉忠的三千字文章看了一遍后全部背誦出來。隨后,劉秉忠的也將此文給樊志應,卻僅能磕磕碰碰背誦十幾句,高下自然立決。斗法記憶,一定程度上也拓展著“俠”的特殊技藝向度。

      第二場,道濟和尚用一個葫蘆成功回收了像墨汁一樣黑的雨水,破了紫云道長的“呼風喚雨”術。嘩嘩落下的“黑雨”,象征著與大融合相左的邪力。

      此時,作為辯論大會主持人的忽必烈,也忍不住說道:“道士還有什么妙招?使出來看看!”這語氣,完全是站在了道濟和尚這邊。也就是說,道濟和尚的超拔技藝代表了正方(大融合趨勢)。

      第三場,道濟和尚斬殺三個美女紙妖,破了拂塵道士的幻術。有意思的是,忽必烈和劉秉忠等一眾人對“和尚殺人”皆信以為真,差點就派人拿下道濟。此幻術,也象征著“大融合”面臨的多重迷障。

      忽必烈為這些奇幻之術感到非常迷惑,問詢道濟和尚怎么解釋。而道濟說的這段話,為“超拔融合”的“俠”的流變態(tài)勢,披覆上了一層佛家的智慧光澤。

      道濟鞠躬道:“不過是幻術而已。是大家的想象,我使用了幻術和障眼法,還有移花接木術,以迎合大家的想象,造就了這一幻覺而已。正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為了凸顯幻術的“空”,緊接著,道濟和尚表演自斬其頭后,身首異處仍能喝酒復位,以及用帶草的土和水捏成小羊,念念有詞后變成活羊,并被殺了剝了拿去燒烤。這些幻術的“超拔”,不但增強了小說的傳奇性和趣味性,而且還為“俠”的歷史流變增添了無限的迷幻色調。

      最為精彩的還是道濟和尚與道士普光子斗法,以及后續(xù)故事拓展。

      這真是一場惡戰(zhàn),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一個道濟好像在迎戰(zhàn)千軍萬馬,這么說肯定是夸大了,但道濟和尚迎戰(zhàn)幾十個手里拿著刀、槍、劍、戟等長短兵器的騎兵,場面令人震撼。

      只見道濟或者如風雷閃電,在馬上馬下奔走,手中拐杖所到之處,血液噴濺,人喊馬嘶,或者靜如立石,并未移動,而沖向他的騎兵卻人仰馬翻。一時間看得在場的人是眼花繚亂,心驚膽戰(zhàn)。

      當?shù)罎蜕袣⒐庾詈笠粋€騎兵,戰(zhàn)勝普光子的紙人紙馬幻術,士兵們也忙著大快朵頤那只燒烤好的羊,結果在道濟一句“塵埃本來無一物,變作牛羊仍是土”,兵士捂著肚子吐出來的烤羊肉又全都變成了泥塊時,忽必烈內心也折服了,希望道濟給他講講佛法,卻遭到當場拒絕。就在張志敬乘機站出來,質疑道濟根本不懂佛法,就是一個騙子時,道濟淡然一笑,說出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貧僧確實有點急事,本來趕過來是想看看你們的熱鬧,沒想到,是我自己搞了一番熱鬧。今天不過是給大家增添一些趣味,想必大家辯論得太辛苦了。佛法無邊,道行深邃,看每個人的悟性了。我走了!”

      之后,道濟和尚縱身沖入白色大帳不知所終,只留下印在白色幕布上的身影,驚呆了眾人,簡直是超拔奇妙之極。

      顯然,道濟和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歷史流變賦予“俠”的另類形象塑造,并在“超拔融合”的態(tài)勢中,留下了未解之謎,也可以說是留下了傳奇。正因為如此,小說敘述者“我”,對后面最后一天的辯論完全喪失了興趣,“腦海里,躍動的都是道濟和尚的身影”。就算是辯論大會最終由于道濟和尚的意外闖入斗法,使得代表與其同一陣營的佛家取得了勝利。

      盡管辯論大會小說中寫的是佛家勝利,但誰都明白,真正勝利的乃是辯論主持人忽必烈,是元朝初年產(chǎn)生的民族文化大融合?;蛟S道濟就是另一個忽必烈的化身,它以歷史流變中“俠”的形象,與一切反融合力量進行著辯論斗法,更以超拔技藝取得了完全勝利。所以,這篇深藏宗教哲理思辨性特征的小說,讓“俠”的流變在撲朔迷離中,走向了更為奇詭和圓融的未知,也走向了“超拔融合”的非凡之境。而敘述者“我”,最終決定放棄繼續(xù)跟隨福裕長老返回少林寺,立志去尋找道濟和尚拜其為師的心愿,也讓這種看似“虛”的選擇,似乎變得“實”了起來。特別是小說結尾的恍惚錯位感,為虛實相間的“俠”的“超拔融合”態(tài)勢,以及終極融合的意味與象征,增添著無限堅定的遐思和追憶:

      茫茫大地之上人海如潮,那么多人如影如幻,可道濟和尚卻是無比真實的存在,他穿越幕帳不見了,可他就在我的眼前,我一定要找到他。

      責任編輯:易清華

      猜你喜歡
      宋徽宗和尚辯論
      宋徽宗:“天下一人”還是“斜杠青年”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鶴圖》與宋徽宗
      小和尚打水
      央行行長們就應對氣候變化展開辯論 精讀
      英語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34
      小和尚
      宋徽宗:本是大藝術家,奈何做皇帝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14
      詞典引發(fā)的政治辯論由來已久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8
      如何贏得每一場辯論
      英語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6
      IBM推出可與人類“辯論”的計算機系統(tǒng)
      英語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 06:05:32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汉源县| 白城市| 罗源县| 通城县| 濮阳县| 金华市| 临清市| 新丰县| 隆安县| 农安县| 滕州市| 比如县| 轮台县| 奉节县| 舟山市| 新乡县| 永泰县| 聊城市| 盐津县| 沾化县| 泉州市| 体育| 三原县| 苍南县| 吉安县| 宜春市| 亳州市| 广德县| 武穴市| 滦南县| 固安县| 孙吴县| 益阳市| 黑河市| 贵港市| 怀集县| 志丹县| 肇州县| 奈曼旗| 古浪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