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能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和豐富的人生智慧。為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開展深度教學。初中語文深度教學,需要教師深入挖掘語文知識的豐富價值,帶領(lǐng)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形式和意義系統(tǒng)。以《湖心亭看雪》為例,教師通過以下三條基本路徑實施深度教學:第一,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第二,設(shè)計有深度的教學問題;第三,進行有深度的教學點撥。從實踐來看,教師通過以上路徑,能有效實施深度教學,帶領(lǐng)學生深入把握知識。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深度教學;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2-0006-04
語文課程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能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和豐富的人生智慧。部分教師開展的語文教學只強調(diào)語言知識教學,這種只在文字符號層面做表層探究的教學是“淺層次教學”。它忽視了語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忽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情感的熏陶、價值觀的樹立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無法體現(xiàn)語文課程滋養(yǎng)人生命的價值。要想實現(xiàn)對學生社會生命的哺育以及精神生命的成長助推,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開展深度教學。
深度教學,是郭元祥教授相對于淺層教學、表層教學、表演教學提出的教學理念。初中語文深度教學,需要教師深入挖掘語文知識的豐富價值,帶領(lǐng)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形式和意義系統(tǒng),實現(xiàn)語文對學生的發(fā)展性價值,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筆者認為,實施初中語文深度教學有三條基本路徑:第一,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第二,設(shè)計有深度的教學問題;第三,進行有深度的教學點撥。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湖心亭看雪》為例,筆者通過以上路徑,對其進行深度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
一、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
課堂教學的深度,首先取決于教師理解教材的深度以及教學內(nèi)容本身。文以載史,史以傳文,教師帶著“文史一家”的觀念解讀教材,充分挖掘、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是實施初中語文深度教學的重要前提。
帶著“文史一家”的觀念解讀《湖心亭看雪》,筆者了解到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小品文,出自《陶庵夢憶》。張岱,出身官宦之家,明亡以前過著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披發(fā)入山”,隱居不仕,不甘承認明亡?;貞浲拢瑥堘窡o限感慨,寫下《陶庵夢憶》等如夢如幻的追思之作。《湖心亭看雪》寫于明亡之后,距西湖看雪至少已有十二年,但張岱仍念念不忘,他還在文中使用明的年號“崇禎”??梢?,明亡后,他有意通過回憶往昔的美好,來反襯現(xiàn)實的失落冷清,表現(xiàn)物是人非、國破家亡的黍離之悲與故國之思。在山水之樂與故國之思之間,在逍遙世外與憂國憂民之間,張岱糾結(jié)徘徊。他在回憶中尋找慰藉,用讓人驚艷的西湖雪景表達自己復雜深沉的情感。這些就是《湖心亭看雪》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
(一)聚焦精彩的雪景描寫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边@是文中寫雪景的文字,言簡意豐,字字珠璣,用詞傳神,意味雋永,寫景順序多變,寫作手法突出。文中不僅有簡練樸素的白描來表現(xiàn)雪后西湖獨特的意境,還有多處對比,如“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展現(xiàn)天地間的蒼茫遼闊。其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形容長堤、湖心亭、余舟、舟中人之渺小,以小襯大,對比鮮明,表現(xiàn)雪后西湖舉目皆白,雄渾浩大的氣勢。傳神的詞語、多角度的寫景順序、典型的對比等讓雪景描寫雖簡單卻搖曳生姿?!耙磺芯罢Z皆情語”,張岱筆下蒼茫浩大的西湖雪景不僅表現(xiàn)了他獨特的文人雅趣,更是他自我心境的寫照:“大明河山雄渾遼闊,但江山易主,我這明的遺民活在清朝,便像那湖上朦朧的影子似有若無,像那水上飄零的草葉沒有著落,像那船上微小的米粒無處可尋?!弊掷镄虚g流露出他濃濃的孤獨與渺小。
(二)關(guān)注深沉的情感體會
“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边@部分是寫張岱雪夜的奇遇。有人認為這里寫出了金陵人的好客,也寫出了張岱的熱情,他們于雪夜相遇,是難得的知己。對此,筆者認為這是淺層的分析,未觸及張岱雪夜出行的目的及復雜深沉的情感。
知己,有著心有靈犀的會心默契。金陵人雪夜見張岱“大喜”,而張岱則不然,他是“強飲三大白而別”,“強飲”表明盡力喝、勉強喝,“而”字表明飲酒與作別是順承、接連發(fā)生的行為,喝完酒就告別了,沒有絲毫留戀之意。為什么?因為張岱和金陵人雪夜出游的目的并不相同。前者是為了感受雪后西湖獨有的意境,展現(xiàn)的是特立獨行、不隨流俗的文人雅趣;后者是為了消遣娛樂,展現(xiàn)的是友人間相聚而酌,盡興而為。由此推斷,兩人也不可能是知己。如果張岱視金陵人為知己,為何待“拉”才“同飲”?為何“強飲三大白而別”?道不同不相為謀,張岱并未視金陵人為知己。分別時,他才想起問對方姓氏,而對方答“金陵人”,答非所問,從這點來看,金陵人也并未真正視張岱為知己。金陵人完全陶醉在雪夜暢游的興致中,無心顧及同飲之人。可見,張岱與金陵人于雪夜實為不期而遇,且并非知己。回憶中廣漠冷寂的湖山雪景其實也是張岱現(xiàn)實境況的寫照:色彩斑斕的過去都消散了,現(xiàn)實是孤冷困苦的,因此他愈發(fā)需要如夢的往事來撫慰自己。在日升月落的退隱生活中,張岱著書立說,追思故國的繁華美好,在“夢憶”中表達自己對故國的一片深情。
鑒于以上解讀,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筆者選擇的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為聚焦精彩的雪景描寫,關(guān)注深沉的情感體會,并由此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讀寫景句,感受雪后西湖獨特的意境,體會作者獨特的文人雅趣。
教學難點:知人論世,體會作者復雜深沉的情感。
實踐中,筆者進一步明確:有深度的語文教學講究“文道結(jié)合”,這意味著語文教學應(yīng)由“文”到“道”,逐級深入,引導學生超越文字符號表面,深入領(lǐng)悟并內(nèi)化文章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德行品質(zhì)、精神旨趣、情感態(tài)度。
二、設(shè)計有深度的教學問題
確定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后,設(shè)計有深度的主問題是順利開展語文深度教學的關(guān)鍵。主問題是鎖定了教學重點或難點的核心問題,是深層次思維活動的引爆點。教師圍繞主問題進行引導,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深層動機,驅(qū)動學生的切身體驗和高階思維,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實踐創(chuàng)新。
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筆者設(shè)計了以下主問題。
(一)設(shè)計發(fā)散思維的開放性主問題
教師可圍繞教學重難點,設(shè)計開放性主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中,在“品雪景”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用以下主問題引導學生品味寫景句的妙處,突破教學重點。
有人說,《湖心亭看雪》中尤以寫景句最為精絕。它們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言簡意豐、空靈雋秀。請同學們?nèi)芜x一個角度(詞語運用、寫景順序、寫作手法等)談?wù)勛约旱陌l(fā)現(xiàn)。
學生在自主思考后,有諸如這樣的發(fā)現(xiàn):
從詞語運用這一角度思考。從“天與云與山與水”中的三個“與“字品味到雪后西湖天云山水相接的蒼茫遼闊的浩大之美;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語感受到雪中景物長堤、湖心亭、小舟與舟中人的微小;品味多次出現(xiàn)的“一”字,“上下一白”中的“一”字是“全部,都”的意思,寫出開闊的全景,“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中的 “一”字則是數(shù)詞,極言景物之小,三個“一”連用,極盡夸張,增強了景物由大到小、微乎其微的感覺,妙不可言;等等。
從寫景順序這一角度思考。文章從天云寫到山水,再寫到長堤、湖心亭、小舟以及舟中人,其中涉及由上到下的順序、由遠及近的順序、由大到小的順序等。
從寫作手法這一角度思考。文中有多處對比,如“上下一白”與“一痕”“一點”“一芥”“兩三?!毙纬纱笮Ρ?,寫長堤、湖心亭、小舟、舟中人之小,突出西湖乃至天地之大,鮮明的對比更能顯出天云山水相連的雄渾遼闊氣勢,進一步表現(xiàn)人的孤獨與渺??;等等。
筆者用開放性主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fā)散思維進行賞析,充分體會寫景文字之美,進而領(lǐng)悟張岱不隨流俗的文人雅趣和獨特的心靈體驗。
(二)設(shè)計層層遞進的連環(huán)式主問題
教師可將教學重難點分解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這種連環(huán)式主問題,既有助于教師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張岱獨特的文人雅趣,筆者設(shè)計了如下連環(huán)式主問題。
1.對于張岱雪夜游西湖,旁人是如何評論的?如何理解這句評論?
參考答案:舟子評論“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句評論是說張岱和兩個金陵人都很癡迷于西湖的雪景。
2.同樣是癡迷于西湖的雪景,張岱的“癡”和兩個金陵人的“癡”有怎樣的不同?
參考答案:同樣是賞雪,張岱是獨往,文中寫道“余拏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金陵人則是結(jié)伴而行,文中寫道“有兩人鋪氈對坐”(角度一:賞雪人數(shù)不同)。張岱與金陵人的賞雪方式不同:金陵人是做伴賞雪,有童子燒酒,其樂融融,對張岱相見甚歡,熱情相邀,而張岱是獨自賞雪,且喝完酒就離開了(角度二:賞雪方式不同)。金陵人賞雪是消遣,是閑情;而張岱賞雪,是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追求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角度三:賞雪目的不同)。
3.張岱的“癡”表現(xiàn)出他怎樣的精神追求?
參考答案:張岱不希望像俗人一樣喝酒談天賞雪,他獨自前來,感受雪后西湖的蒼茫寧靜,追尋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見他有著不隨流俗、與眾不同的文人雅趣。
筆者設(shè)計的連環(huán)式主問題,能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癡”體現(xiàn)的是張岱對自然風物的癡迷,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思索。這些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進行有深度的教學點撥
當學生遇到思維拐點時,教師有深度的教學點撥尤為重要,能夠讓學生豁然開朗。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難點,筆者特別注重從以下兩方面對學生進行點撥。
(一)注重寫作手法的點撥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分析、探究并掌握相關(guān)的寫作手法是教學點撥中的重要內(nèi)容。教學《湖心亭看雪》時,在學生任選角度品讀寫景文字的過程中,筆者點撥學生認識白描手法及其作用,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師:通過品讀語言,我們看到作者先總寫天云山水相連的景象,然后變換視角,具體寫出景和人。這種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地描繪景物的寫作手法是什么呢?
生1:白描。
師:大家是否知道白描和細描的區(qū)別呢?
(學生一時無人應(yīng)答)
師:白描,有別于細描。具體而言,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它也是文學表現(xiàn)手法之一,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細描則是指對事物的主要特征做細致入微的刻畫,往往文字絢麗、色彩斑斕。在了解二者的區(qū)別后,請大家思考:作者為什么在這里用白描而不用細描呢?
生2:雪后的西湖一片白茫茫,沒有鮮艷的色彩,用白描手法能更生動表現(xiàn)出雪后西湖的舉目皆白、蒼茫遼闊。
師:很好!白描手法用筆簡約卻不簡單。如果你是張岱,孤身一人身處蒼茫浩渺的冰天雪地中會有什么感受?
生3:感受到天地的浩大與人的渺小。
師:是啊,白描手法盡顯雪景的壯闊,在這樣浩渺的冰雪世界中,人何其渺小,可謂“滄海一粟”。而對于身處明亡后世界的張岱來說,這更增添了人生的渺茫感??梢?,白描手法不僅能顯示出雪后西湖獨有的魅力,更能表達出作者獨特的人生感受。
筆者引導學生理解認識白描手法,發(fā)現(xiàn)白描手法之美,體會西湖雪景的獨特意境,進而把握張岱運用白描手法傳達出的情感。這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深度理解。
(二)注重寫作背景的點撥
教學中,教師適時導入寫作背景,介紹作者的經(jīng)歷、處境等,可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阻塞,理解把握文本內(nèi)容。在《湖心亭看雪》教學中,為帶領(lǐng)學生突破教學難點,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如下教學點撥。
師:張岱與金陵人告別時“問其姓氏”,對方卻答非所問,回復“是金陵人,客此” ,金陵人為何會答非所問呢?
生4:金陵人答非所問,說明他可能只顧談天喝酒,沒聽清張岱問的是什么。
師:有道理,金陵人結(jié)伴而行,喝酒賞雪,深深陶醉在西湖雪景中,無心顧及同飲之人。這說明金陵人來西湖為的是消遣、休閑,不同于張岱來西湖是為追求內(nèi)心獨有的寧靜。你們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
(學生一時陷入沉思中)
師:大家可結(jié)合以下資料進行思考。
[資料一]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明朝開國時的都城。
[資料二]明朝滅亡后,張岱深感國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憤,消極避居山中,表示對清統(tǒng)治者的不滿與抗議。隱居后,張岱追憶前塵往事,陸續(xù)寫下如夢如幻的《陶庵夢憶》等書。
(學生閱讀后,若有所思)
生5:答非所問中,作者刻意點出“金陵人”,暗示他對明朝的思念,對清朝的不滿。
師:很好。不僅如此,句中的“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跟張岱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金陵人在杭州為客,山陰人張岱在杭州亦為客,明朝人在清朝更為“客”。一個“客”字將張岱那種明朝遺民內(nèi)心絕世的孤獨感定格了下來,可謂一字千金!
(學生紛紛點頭認可)
師:看來,張岱通過回憶雪夜游西湖,不僅表現(xiàn)了文人雅士的孤傲情懷,更表現(xiàn)了深重的亡國之恨和故國情思。真是“何夜無湖?何處無雪?但少癡人如張岱耳” 。
以上環(huán)節(jié)中,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筆者及時插入寫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張岱的深沉情感。
教學實踐表明,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是初中語文深度教學的前提,設(shè)計有深度的教學問題是初中語文深度教學的關(guān)鍵,進行有深度的教學點撥是初中語文深度教學的有效發(fā)力點。通過以上三條路徑,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超越淺層次教學,帶領(lǐng)學生深入把握知識,真正落實深度教學,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梁飛燕.合作學習中有效任務(wù)設(shè)計的三個原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4):34-35.
[2]? 劉雨霞.遙隔千百年的致敬:《記承天寺夜游》與《湖心亭看雪》之對比解讀[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12):38-39.
[3]? 王壽鑫.《湖心亭看雪》的“另類”解讀[J].語文教學之友,2017(8):41-43.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 2022 年度科研課題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初中語文深度教學校本實踐研究”(編號:2022sdjx13)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