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飛
面對不同地域的不同學生群體,因其成長背景差異,教育也需要因地制宜。以筆者之前赴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開展地理教學為例,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風俗習慣等,教學活動也需要“入鄉(xiāng)隨俗”。筆者在充分了解當?shù)氐赜蛭幕攸c及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當?shù)貙W生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掌握地理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這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地理課程中的具體化,體現(xiàn)了地理課程對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纳倌甑莫毺貎r值。新課標也提出,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設計具有整體性的教學活動過程。
筆者以學生已有認知基礎為起點,力求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具體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聚焦教學任務,統(tǒng)籌教學資源,結合阿合奇縣當?shù)氐膶嶋H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將其貫穿于地理實踐教學中,如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驗、社會調查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沉浸式”自主、合作、探究式體驗學習,優(yōu)化、豐富地理教學活動,充分統(tǒng)籌運用教學資源。
愉悅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達成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民族》章節(jié)時,筆者課前會和學生一起交流探討當?shù)乜聽柨俗巫迦说姆?、飲食、文化風俗等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有的學生把家里的民族服裝和手工藝品帶到課堂上來展示。師生積極的互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了解民族特點,巧妙地把當?shù)鼐哂刑厣牡乩碓匾胝n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這一觀點。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從熟知出發(fā),引入“本土”元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例如,在教學《西北地區(qū)》這一章節(jié)時,通過巧設課堂情境,如播放新疆宣傳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當?shù)氐泥l(xiāng)土人情,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民風民俗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設計多元的教學方式,如借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東南亞國家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在課末進行分組競賽檢測,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分析探究某種地理現(xiàn)象成因等方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帶領學生探索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點。
很多時事熱點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緊張的教學節(jié)奏中,筆者靈活巧妙地運用時事熱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事熱點問題,分析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結果,提出解決方案與措施等,開闊學生視野和思維,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譬如,筆者根據(jù)當?shù)貙嶋H地理情況進行舉例分析,結合每年3 月到4 月阿合奇地區(qū)沙塵暴這一自然現(xiàn)象,引導學生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成因及影響等,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時插入一些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的介紹和分析,加強地理時事熱點與教學內容的結合,是一種增強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教學途徑。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痹诘乩韺W科教學過程中,筆者也在不斷探究新問題,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探索出適合當?shù)貙W生學情的教學路徑。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加強地理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還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