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忱
(北華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公元十一世紀(jì)初葉,鄰國高麗朝佚名學(xué)者專選中、晚唐二十六位詩人及新羅時代四位旅唐學(xué)者各十首七律,編成《十抄詩》一書。這是迄今所知海內(nèi)外第一部唐代七律選集。首事之功,值得肯定。其后,該國僧人子山勾稽中土經(jīng)史子集諸多典籍加以注釋,成《夾注名賢十抄詩》一書。自序云:“貧道暫寓東都靈妙寺,祝圣余閑,偶見本朝前輩巨儒據(jù)唐室群賢全集,各選名詩十首,凡三百篇,命題為《十鈔詩》。傳于海東,其來尚矣。體格典雅,有益于后進學(xué)者。不揆短聞淺見,逐句夾注,分為三卷,其所未考者,以俟稽博君子,見其違闕,補注雌黃。時作噩玄月既望,月巖山人,神印宗老僧,子山略序?!盵1](自序)按:此序?qū)懙靡圆粺?開篇即委婉地交代了何以被后為譏評為“字頗舛錯”“注多魚魯”的客觀原因:寄旅寺院,又系業(yè)余而為。
21世紀(jì)初,日本學(xué)者芳村弘道將我國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本《十抄詩》(以下省稱《白文本》)與日本陽明文庫藏《夾注名賢十抄詩》(以下省稱《刊本》)合編為《十抄詩·夾注》。稍后,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查屏球又以韓國奎章閣藏抄本《夾注名賢十抄詩》為工作底本加以整理(以下簡稱《夾注》),在國內(nèi)出版發(fā)行。[2]
晚唐詩人李山甫,表字、籍里不詳。聞一多先生在《唐詩大系》中,定其生年為公元820年,卒年不詳。[3](P415)《唐詩紀(jì)事》(省稱《紀(jì)事》)李山甫條下稱:“咸通中,數(shù)舉進士,被黜。依魏博樂彥禎幕府?!盵4](P1044)《新唐書·藩鎮(zhèn)魏博傳》亦載:“彥禎喜儒術(shù),引公乘億、李山甫皆在幕府。”[5](P5938)同時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司空圖稱譽道:“誰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屬思亦縱橫?!盵6](P1599)《唐才子傳》亦云:“山甫詩文激切,耿耿有奇氣,多感時懷古之作?!盵7](P1920)
筆者不敢自詡“稽博君子”,只想逐句認(rèn)真校勘《夾注》,刪衍文,補奪文,匡謬正誤。對五代以降的總集與別集,全集與選集中的所有異文,則依據(jù)名物制度變化,歷史地理因革,語言文字發(fā)展等進行綜合考量后,給出“宜各從長”之按斷。旨在使這部域外漢籍更臻完善。
四百年來久復(fù)尋,漢家興替好霑襟。
每逢奸詐須傷手,直過英雄始醒心。
王莽亂來曾半破,曹公將去便平沉。
當(dāng)時虛受君恩者,謾向青編作鬼林。[2](P197)
詩題,《紀(jì)事》作《漢史》,前綴“覽”字。[4](P1045)按:“讀,覽”一義,故兩可。而舉凡兩可之字詞,均應(yīng)依從早出之書或版本。
年來,《全唐詩》作“年間”。[6](P1619)又,久復(fù),作“反覆”。按:從讀史書的角度看,表意雖近似,但在四百年的史事中反覆尋覓真相,探尋興替的規(guī)律,要強于“年來久復(fù)”之表述。句下,《夾注》引《歷代統(tǒng)紀(jì)》:“東西兩漢,自高祖盡獻帝通王莽,合二十四帝,四百二十六年。校補:據(jù)《中國歷代帝王志》,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歷十二帝,二百余年(實231年)[8](P3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歷十二帝,一百九十六年(合西漢共427年)。《正說漢朝二十四帝》載:“西漢十二帝,共歷214年(除王莽新朝)。”[9](P147)東漢總計十二帝,歷時195年?!眱蓾h長409年??梢姟澳觊g”確勝“年來”。漢語習(xí)慣:多少年來,實指不足整數(shù)。
霑襟,《白文本》《刊本》《全唐詩》皆作“沾襟”。按:國家1955年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其中規(guī)定“霑”為“沾”的異體字,一般情況下不再使用。[10](P226)下文所言正異體字,除有說明者外均據(jù)此表。
奸詐,《全唐詩》作“姦詐”。按:“奸,姦”為正異體字,均系封建社會歧視婦女者所造。
傷手,《全唐詩》作“挼手”。按:挼,音ruó,揉搓之義?!墩f文》作“捼,推也。一說兩手相切摩也”。按:“挼”較“傷”更契合詩意。且“傷、挼”二字均平聲,互換無礙格律。句下《夾注》引《老子》: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按:語出《老子》七十四章,是一種比喻。
直過,《全唐詩》作“真遇”,才文從字順。疑“真、直”與“遇、過(過之繁體字)”均為“魯魚亥豕”類形近致訛。
亂來,“亂”下注:“一作‘弄’?!贝送犊尽放c《全唐詩》。按:《紀(jì)事》引宋初人士譏評,“‘王莽弄來曾半破,曹公將去便平沉?!瞧拼姟盵4](P1045)。《漢書·王莽傳》載其弄權(quán)亂政,說他“奮其威詐,滔天虐民,窮兇極惡,毒流諸夏,亂延蠻貉,猶未足逞其欲焉。”[11](P1191)另從律詩一般要避字的重復(fù)角度看,此處有“亂(弄)來”,首句的“年來”確應(yīng)作“年間”為是。句下,《夾注》引《前漢》:“王莽字巨君?!薄稏|京賦》:“巨猾間舋,竊弄神器,歷載三六,偷安天位?!弊?“巨猾,王莽。”校補:《文選·東京賦》:“巨猾間舋,竊弄神器”。薛綜注:“巨,王莽字巨君也?;?狡也。間,候也。舋,隙也。神器,帝位也。言王莽因成、哀無嗣,元后秉政,漢祚微弱,篡處高位。(李)善曰:《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f昭《漢書注》曰:‘神器,天子璽也。’”[12](P54)
平沉,《全唐詩》作“平沈”。按:古漢語中,在下沉意義上,“沈”同“沉”。但作為姓氏或地名時,讀shěn。句下,《夾注》引《魏氏帝王紀(jì)》:“魏,曹姓也。武皇帝諱操,漢建安二十四年進爵魏王。改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春正月崩于洛陽,年六十六。太子丕代立,是為文皇帝。其年冬十月受漢禪,都洛陽?!毙Qa:《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盵13](P40)該書《文帝紀(jì)》:“太祖崩,嗣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一)月,……庚午,王升壇即阼(祚),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盵13](P50)應(yīng)以此二帝紀(jì)為準(zhǔn)。
“當(dāng)時”句下,《夾注》引曹植《表》:“君無虛授,臣無虛受?!毙Qa:據(jù)清代嚴(yán)可均編《全三國文》曹植所作《表》多達三十八篇。不注篇名實難復(fù)核。句出《求自試表》載《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13](P516)?!段倪x》李善引王符《潛夫論》曰:“故明王不敢以私授,忠臣不敢以虛受?!盵12](P517)
“謾向”,按:《詩詞曲語辭匯釋》(省稱《匯釋》)卷二載,“漫,本為漫不經(jīng)意之漫,為聊且義或胡亂義;轉(zhuǎn)變而為徒義或空義。字亦作謾,又作慢?!渥魍阶?、空字解者最多,略舉如下:岑參《行軍》詩:‘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羅隱《仙掌》:謾向上頭高舉手,何曾招得路旁人?’”[14](P234-235)句下,《夾注》引《穆天子傳》:“太康三年,汲縣民盜發(fā)古塚,所得皆竹簡,青絲編,皆古之史書也。”校補:《穆天子傳》,先秦佚名者所編歷史小說。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郡出土,荀勖等人校理為五卷,東晉郭璞作注,增《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章。今有《四部叢刊》影印天一閣藏本。關(guān)于《汲塚書》出土年代,有咸寧五年(279年,見《晉書·武帝紀(jì)》)、太康元年(280年,見《春秋經(jīng)傳集解后序》)、太康二年(281年,見《晉書·束皙傳》)、太康八年(287年,見《尚書·咸有一德》)四種說法,就是沒有《夾注》所引的“太康三年”。研究者推論:太康初年說較為可信,情況很可能是太康元年不準(zhǔn)(人名)盜掘了汲塚,而汲塚書上繳官府則在太康二年。[15](P30)《夾注》又引魏文帝《與吳質(zhì)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題其姓名,已為鬼錄。”校補:《文選》李善注引《廣雅》曰:“撰,定也;都,凡也。”[12](P591)
曾傍龍舟拂翠華,至今凝恨何[倚]天涯。
但終春色還秋色,不覺楊家是李家。
背日古陰從北朽,逐波踈影向東斜。
年年只有晴空便,遙為電[雷]塘導(dǎo)落花。[2](P198)
題下并首句“龍舟”,《夾注》引《隋書》:“煬帝役天下萬姓鑿渭河入汴河,通淮長安。千里兩岸,筑堤栽柳。帝乃造船二千只,皆作龍獸之形,號曰‘龍舟’,系以錦帆。帝與蕭后及后宮妃、諸王六宮乘舟歌舞?!毙Qa:《隋書·煬帝(上)》云“發(fā)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榖、洛水達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造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等數(shù)萬艘”。[16](P63)
“至今”句中,刪“何”補“倚”,系查屏球教授所為。(下同)《白文本》[1](P182)、《刊本》[1](P444)、《唐詩別裁集》(省稱《別裁》)[17](P526)、《全唐詩》[6](P1619)、《唐詩大系》[3](P415)俱如此?!昂巍弊终`。
但終,《別裁》《全唐詩》均作“但經(jīng)”。按:經(jīng)春至秋,往復(fù)無已,乃天經(jīng)地義之事?!敖K”字欠佳。
“不覺”句下,《夾注》引《歷代統(tǒng)紀(jì)》:“隋高祖文皇帝姓楊氏,名堅,漢太尉震十四代孫。煬帝名廣,高祖子。隋禪位於唐。唐高祖姓李氏,名淵?!毙Qa:皇帝駕崩,入太廟,稱祖、宗,是為廟號。依生平功過,另加文、武等稱謂,是為謚號?!端鍟?下)》:“上崩于溫室,時年五十。蕭后令宮人撒床簀為棺以埋之……葬吳公臺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盵16](P93-94)楊廣死后未進太廟,故無廟號。又,李淵以太上皇身份“崩于垂拱前殿,年七一。謚曰太武,廟號高祖。(高宗)上元元年,改謚神堯皇帝。(玄宗)天寶八載,謚神堯大圣皇帝;十三載,增謚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如此冗長,后人便只稱廟號忽略謚號了。
踈影,《別裁》作“疏影”,《全唐詩》作“疎影”。按:“疏、疎”為正異體字。而“踈”為“疎”之訛字。見《字匯》[18](P2227)。
向東,《別裁》《全唐詩》作“向南”。按:隋煬帝時所修后世稱之大運河,實為溝通北南之功用。另,與出句中的“從北朽”對仗,“向南斜”,亦強于“向東斜”。
晴空,《別裁》《全唐詩》均作“晴風(fēng)”。按:能遙送落花或雪花的,只能是流動的空氣——風(fēng)?!翱铡弊终`。
導(dǎo)落花,《別裁》《全唐詩》均作“送雪花”。按:雷塘在今揚州市江都。是唐人改葬隋煬帝之所,“雪花”較“落花”更顯清冷,似更契合詩的意境。句下,《夾注》引《隋書本紀(jì)》:“義寧二年,左屯衛(wèi)軍將宇文化及等以驍果作亂,入犯宮闈,上崩于溫室。蕭后令宮人撒床簀為棺以埋之。(宇文)化及發(fā)后,右御衛(wèi)將軍陳稜奉梓宮於成象殿,葬吳公臺下。發(fā)斂之始,容貌若生。眾咸異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雪塘?!卑?上述引自《隋書·煬帝(下)》,系摘引。其中“左屯衛(wèi)軍將“應(yīng)作”右屯衛(wèi)將軍?!秺A注》又引《九域圖》:“吳王臺在今揚州盧陵郡界?!卑?《九域圖》修定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其后省略圖形,改名《九域志》。由于刊刻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故又名《元豐九域志》。南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古跡》:“吳公臺,《元和郡縣志》云:在江都縣(今江都市)北四里。(南朝)宋沈慶之攻竟陵王誕所筑弩臺也,后陳將吳明徹圍北齊東廣州刺史敬子猷曾筑之,以射城內(nèi),因號吳公臺?!盵19](P1577)知“吳王臺”誤。
弱柳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成媒。
書生只是平時物,男子爭無亂世才?
鐵馬已隨紅斾去,銅魚曾著畫轓來。
到頭功業(yè)須如此,莫為初心首重回。[2](P199)
詩題,《全唐詩》作《送秀才入軍》。按:更簡潔?!傲T業(yè)”較費解?!皬能姟?又過于正式。
“不因”句下,《夾注》引曹子建《求自試表》:“自銜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毙Qa:上文引《文選·求自試表》作“自炫”,即炫耀之意。為是?!俺笮小毕?李善注引《越絕書》:“范蠡其始居楚,之越,越王與言盡日。大夫石賈進曰:‘炫女不貞,炫士不信??蜌v諸侯,渡河津,無因自致,殆不真賢也?!盵12](P520)
爭無,即“怎無”。《匯釋》稱:“爭,猶怎也。自來謂宋人用怎字,唐人只用爭字。……白居易《題峽中石上》詩:‘誠知老去風(fēng)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14](P248)
紅斾,按:“斾”的規(guī)范字作“旆”,音佩,為旗幟之總稱。“斾”為俗體或碑別字,見《唐皇甫誕碑》[20](P123)。字下,《夾注》引《說文》:“繼旐之旗?!笨?《說文》云“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21](P140)。陸佐公《石闕銘》:“鐵馬千群?!崩钌圃?“鐵馬,鐵甲之馬。”校補:李善又引范曄《后漢書》公孫瓚與子書曰:“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又引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曰:“胡馬之千群?!盵12](P772)又,《全后漢文》公孫瓚語,出自《遣行人文則赍書告子續(xù)》一文。[22](P800)
銅魚曾,《全唐詩》作“同人猶”。按:畫轓,《全唐詩》又作“白衣”。同人也為“白衣秀才”,強調(diào)是從軍的每個個體;而佩戴銅魚符乘畫轓,則強調(diào)的是朝廷的軍事行動。各有所指,似兩可。句下,《夾注》先引《唐六典》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兩京留守,若諸州、諸軍折沖府、諸處提兵鎮(zhèn)守之所及宮總監(jiān),皆給銅魚符?!毙Qa:《唐六典》系依玄宗擬定的理、教、禮、政、刑、事“六典”為名,故著錄時,題玄宗撰,李林甫注。實由張說等主持,徐堅等編撰?!秺A注》又引《后漢·車服志》:“中二千石皆皂蓋朱兩轓?!卑?二十四史中列《輿服志》者有八部,只有《新唐書》稱《車服志》?!逗鬂h書·輿服志》“中二千石”下,尚有“二千石”三字。[23](P206)石,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依唐制為祿粟(年俸)。
“功業(yè)”之“功”,《白文本》作“左工右刀”。按:此為碑別字,見《魏孫秋生造象》[20](P11)。
正作南宮第一人,暫驅(qū)霓斾憶離群。
曉隨闕下辭天子,春向江邊待使君。
五馬尚迷青瑣路,雙魚猶惹翠蘭芬。
明朝天路尋歸處,禁樹參差隔紫云。[2](P199)
詩題中的蘇州,《全唐詩》作“蘄州”。按:《新唐書·地理志》蘇州在江南道,蘄州在淮道南,裴姓員外又有多人,未知二地孰是?
“正作”句下,《夾注》引《摭言》:“南宮,禮部?!毙Qa:《摭言》為五代南唐何晦撰,書已散佚?!澳蠈m”為尚書省之別稱,見《后漢書·鄭弘傳》。唐以降,尚書省六部統(tǒng)稱南宮。有時亦指禮部會試。
暫驅(qū),《白文本》作“蹔駈”。《刊本》作“暫駈”。按:“暫(暫)、蹔”“驅(qū)(驅(qū))、駈”均為正異體字?!度圃姟纷?“蹔隨(隨)?!卑?“驅(qū)”字體現(xiàn)主觀意志,較客觀跟從的“隨”字為佳。
霓斾,即旌旗如云?!办?、斾”說解已見上文。又“憶”,《全唐詩》作“愴”。按:晚唐時局動蕩臨,臨別有悲愴之情很正常。又“群”字,《白文本》《全唐詩》均作異體字“羣”。按:《說文》有“羣”無“群”,于是有“食古不化”的腐儒便指責(zé)后起字“群”:“君子怎能與羊為伍?”豈不知這個“從羊,君聲”的形聲字,聲符義符可以如“鄰、隣”“夠、夠”“鵝、鵞”一樣,左右上下互換。再說金石文字中,“羊”通“祥”,君子吉祥。有何不妥?句下,《夾注》引《高唐賦》:“建云旆蜺為旌?!弊?“以云霓為旌旆。”校補:《文選·宋玉〈高唐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通霓)為旌,翠為蓋?!盵12](P267)《夾注》所引注文,系五臣所為,非李善注。
曉隨,《全唐詩》作“曉從”。按:因“暫驅(qū)”已作“暫隨”,故“曉隨”只好作“曉從”。好在“隨、從”一義,且均平聲。
江邊,《全唐詩》作“江頭”。按:與“闕下”對仗,“江邊”“江頭”似兩可。且于此語境,“邊、頭”又均平聲。
“五馬”句下,《夾注》引《遁齋閑覽》:“世謂太守為五馬,人罕知故事?;蜓浴对姟吩?“孑孑干,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编嵶⒅^:周禮州長立旟,漢太守比州長法,御五馬,故云。后見龐畿先朝奉云:“古乘駟馬車,至漢時,太守出增一馬。故《古樂府·羅敷行》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毙Qa:《遁齋閑覽》十四卷,為宋代陳正敏(一作姓范,又云姓程),所撰考據(jù)類著作。詳見《郡齋讀書志》卷十三[24](P593),所引詩句出自《詩經(jīng)·庸風(fēng)·干旄》第二章。鄭玄箋云:以素絲縷縫組,於旌旗以為之飾?!拔逯闭?亦為五見之也。[25](P319)與《夾注》所引不同。又《古樂府·羅敷行》,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中《陌上桑》注云,《宋書·樂志》作《艷歌羅敷行》,《玉臺(新詠)》卷一作《日出東南隅行》。[26](P411)《夾注》又引《風(fēng)俗通》:“王逸少出守永嘉,庭列五馬,繡鞭金勒,出則控之。故永嘉有鴦坊?!毙Qa:《風(fēng)俗通》又名《風(fēng)俗通義》,為后漢應(yīng)劭所撰,是一部解釋風(fēng)俗,辨證名物之專者。又“青瑣”,原指宮門上所刻連環(huán)紋,以青色涂之。后即代指宮門。
“雙魚”句下,《夾注》曰:“雙魚”謂銅魚符,已見上文。又引應(yīng)劭《漢官儀》:“尚書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于建禮門內(nèi),懷香握蘭,趨走于丹墀?!毙Qa:《漢宮儀》十卷,是應(yīng)劭所撰關(guān)于漢代官名、職掌、俸秩、璽綬制度與相關(guān)故事的專著。惜已佚,今傳二卷,為清人孫星衍所輯。
天路,《全唐詩》作“無路”。按:“天、無”各有所指,且均平聲,故兩可。句下,《夾注》引枚乘《樂府詩》:“美人在云端,天路隔亡期?!毙Qa:詩句原作“美人在云端,天路隔無期?!毕鄠鳛闈h代一女子所作?!队衽_新詠》題無名氏所作。古漢語中“亡”有時與“無”通用。詩題作《蘭若生春陽》。
南山祗對紫云樓,樓影江陰瑞氣浮。
一種是春偏富貴,大都為水亦風(fēng)流。
爭攀柳帶雙雙手,斗插花枝萬萬頭。
獨向江邊最怊悵,滿衣塵土避君侯。[2](P200)
詩題,《全唐詩》作《曲江二首》, 此為其一。[6](P1620)
祗對,《全唐詩》作“低對”。按:“祇”,讀zhǐ時,規(guī)范字作“只”。不若“低”字襯托樓之高聳。句下,《夾注》引《松窗錄》:“曲江池本秦時州,唐開元中疏鑿為勝境,南則紫云樓芙蓉,北則杏園慈恩寺?;ɑ苤墉h(huán),煙水明媚,都人游賞盛于中和。上巳節(jié),即賜宴臣寮會于山亭,賜太常教坊樂。池備彩舟,唯窄相、三事、北省官、翰林學(xué)士登焉,傾動皇州,以為盛觀?!毙Qa:以上引自《楓窗雜錄》裴休條下,“州”作“豈洲”,“芙蓉”下有“苑”字,“北則”作“西即”,“三事”作“三使”。[27](P830)
樓影江陰,《全唐詩》作“翠影紅陰”。按:“翠、紅”較“樓、江”更契合“瑞氣浮”的景象。
偏富貴,《全唐詩》作“長富貴”,更符合詩的題旨與意境。
亦風(fēng)流,《全唐詩》作“也風(fēng)流”。按:“亦、也”一義,且均仄聲,故兩可。
雙雙手,《全唐詩》作“千千手”。按:與“萬萬頭”對仗,“千千手”略勝“雙雙手”一籌。
斗插,《全唐詩》作“間插”。按:五代王仁裕撰《開元天寶遺事》有“斗花”一條曰:“長安王士安于春時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院中,以備春時之斗也?!盵28](P49)知“斗”字佳。
江邊,《白文本》[1](P184)、《全唐詩》均作“江頭”。按:于此語境,“邊、頭”近義,且均平聲,故兩可。
怊悵,《全唐詩》作“惆悵”。按:怊,音chāo,失意的樣子。二詞近義,以“惆悵”習(xí)見,為佳。
君侯,《全唐詩》作“王侯”。句下,《夾注》引《前漢·劉屈氂傳》注:“如淳曰:‘《漢儀注》:列侯為丞相,稱君侯?!瘞煿旁?‘《楊惲傳》丘常謂惲為君侯,是則通呼列侯之尊稱耳,非必在于丞相也,如(淳)說不通矣。’”校補:《漢書·楊惲傳》云“郎中丘常謂惲曰:‘聞君侯訟韓馮翊,當(dāng)?shù)没詈?’”引文“是則”以下,并非《漢書》原文。
千里煙霞錦水頭,五丁開得已風(fēng)流。
春妝寶殿重重榭,日照仙洲萬萬樓。
蛙似公孫雖不守,龍如葛亮亦須休。
此中無限英雄思,應(yīng)對江山各自羞。[2](P200)
詩題,《全唐詩》作《蜀中寓懷》[6](P1619)。按:二題一義,故兩可。
煙,今為“煙”之異體字?!栋孜谋尽返摹盁煛弊肿笈浴皣唷?亦為“因”的異體字。句下,《夾注》引譙周《益州志》:“成都織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勝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故日‘錦水’。”校補:為管理蜀錦事特設(shè)錦官,該地即稱錦官城。杜甫詩云:“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p>
已風(fēng)流,《全唐詩》作“也風(fēng)流”。按:“已、也”于此語境近義,且均仄聲,似兩可。句下,《夾注》引《藝文類聚》:“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于后。曰:‘此牛能便金!’蜀王即發(fā)五丁力士拖入蜀,因成道。秦乃使張僅隨石牛路伐蜀?!毙Qa:《藝文類聚》一百卷,分天、歲時、地、州郡等四十多大類,凡七百二十余項,為唐初歐陽詢等人奉敕編撰而成的大型類書,今有中華書局整理本。《夾注》又引嵇叔夜《琴賦》:“體制風(fēng)流,莫不相襲。”注:“仲長子《昌言》曰:乘此風(fēng),順此流而下走,誰復(fù)能為此限者哉?”校補:《文選·琴賦》李善注此八字,前引《淮南子》,后引孔安國《尚書傳》皆被釋子山舍去,只留仲長(統(tǒng))子《昌言》來注詩句中的“風(fēng)流”一詞。[12](P255)可謂取舍得當(dāng)!
春妝,《白文本》[1](P184)、《 刊本》[1](P447)均作“春粧”。按:“妝(妝)、粧”今為正異體字。又,《全唐詩》作“春裝”。按:于此語境“妝、裝”一義,故兩可。又,“寶殿”,《全唐詩》作“寶闕”,“闕”下注:“一作‘鈿’。”按:“寶鈿”雖與“春妝”相諧,但與“重重榭”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的“殿、闕”,還以“殿”字為佳。
日照,《白文本》《刊本》均作“日炤”。按:“照、炤”為正異體字。
仙洲,《全唐詩》作“仙州”。按:“州”本指水中陸地,后作行政單位,又新造“洲”字。唐開元三年(715)曾因傳說中王子喬成仙之地(今河南葉縣)而置仙州。二十六年廢。但與“寶殿”對仗,實泛指仙境的“洲”字為佳。
“蛙似”句下,《夾注》引《后漢書》:“隗囂使馬援往觀公孫述于蜀。援與述有舊,以為當(dāng)握手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wèi)以迎援,援曰:‘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乃修邊幅。’還謂囂曰:‘子陽井底蛙耳?!?‘述志識偏狹如坎井之蛙?!毙Qa:上述摘引自《后漢書·馬援列傳》,“蛙耳”下,尚有“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十一字?!白雨枴笔枪珜O述的表字,當(dāng)時自封皇帝,隗囂對之稱臣,卻派馬援前去探虛實。這段話是馬援的回報?!秺A注》又引《光武紀(jì)》:“吳漢、臧宮與公孫述戰(zhàn)于成都,大破之,述被創(chuàng)夜死?!卑?吳漢、臧宮分別為后漢的大司馬與輔威將軍。事載《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下)》建武十二年冬十一月戊寅(日)。[23](P10)
葛亮,《全唐詩》作“諸葛”。校補:此詩押中古下平聲“十一尤”韻,為首句仄(里)起,入韻(頭)格式,此句應(yīng)作平平仄仄仄平平。為與上句的“公孫”(平平)對仗,硬造“葛亮”(仄仄)一詞。而“諸葛”(平仄)與“公孫”為復(fù)姓相對,且以第三字應(yīng)該仄聲,但可以平聲。無論如何,不可“以文害義”的。句下,《夾注》引《蜀志·諸葛亮傳》:“亮父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校補:《蜀志》不確切,應(yīng)為《三國志·蜀書》。又引文為摘錄,諸葛玄為亮之從父。均見《三國志·蜀書五》[13](P841)?!秺A注》又引《漢晉春秋》:“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見之乎?’先主病,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表曰:‘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校補:《漢晉春秋》,編年體史書,五十四卷。以蜀漢為正統(tǒng),司馬昭平蜀,漢亡而晉興,故命書名。東晉習(xí)鑿齒撰。書佚,今有清人輯本傳世?!秺A注》摘引三段:其一“鄧縣”后,有“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13](P841)十二字。其二“敕后主曰”前,有“先主又為詔”[13](P848)五字。其三“武鄉(xiāng)侯”下,有“開府治事。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政事無巨細(xì),咸決于亮”[13](P848)二十字。
英雄思,《全唐詩》作“英雄鬼”。按:“思”字舊讀有平仄二聲,不若“鬼”字單一為仄聲。另句意應(yīng)理解為:即便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李照清不是有詩云:“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嗎?更早有《楚辭·九歌·國殤》末句之吶喊:“子魂魄兮為鬼雄!”
喜怒寒溫直不勻,始終形狀見無因。
能將塵土平欺客,解把波瀾枉陷人。
飄葉遞香隨日在,綻花開柳逐年新。
早知造化由君力,試為吹噓借與春。[2](P201)
寒溫,《全唐詩》作“寒暄”。按:“暄”,溫暖也。“溫、暄”一義,且均平聲,故兩可。句下,《夾注》引楊泉《物理論》:“風(fēng)者,陰陽亂氣激發(fā)而起者也。怒則飛砂揚礫,發(fā)屋拔樹;喜則不搖枝動草,順物布?xì)狻L斓刂?自然之理也?!毙Qa:《物理論》為晉代楊泉所著,雜采秦漢諸家之說而成。唐以降,類書多有征引。惜書久佚,今傳清代輯佚本。
始終形狀見無因 ,《全唐詩》作“終無形狀始無因”。按:反復(fù)吟誦,似覺后者更文從字順。
解把,《全唐詩》作“愛把”。按:《匯釋》曰,“略舉‘解’與‘能’為對舉之互文者。陶潛《九日閑居》:‘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瓘埼肌兑雇纭?‘竹風(fēng)能醒酒,花月解留人。’……以上為上下可對仗之互文。亦有散見于一句或上下句中者,略舉如下。元稹《獨醉》:‘桃花解笑鶯能語’……辛棄疾《祝英臺近》:‘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道相思一句?!泊恕狻?均猶‘能’字也”[14](P119-120)。
飄葉,《全唐詩》作“飄樂”。按:與“綻花”對舉,“風(fēng)飄落葉”較“風(fēng)送仙樂”為佳。
遞香,《全唐詩》作“遰香”。按:《中華大字典》“遰,音第?!鲞r’,遠(yuǎn)也?!盵18]2303而“迢逓”亦釋為“遠(yuǎn)望懸絕也”[18](P2273)。因“遞—逓”為簡繁體,故知“遞、遰”通用。
早知,《全唐詩》作“深知”。按:此詩押中古上平聲“十一真”韻,為首句仄起(怒),入韻(勻)格式,此句應(yīng)作平平仄仄平平仄?!吧睢?平)略勝“早”(仄)。
“試為”句下,《夾注》引《后漢書·鄭太傳》:“清談高論,噓槁吹生?!弊?“槁者,噓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談?wù)撚兴謸P也。”校補:引文是鄭太評價孔公緒之言,“吹生”下,尚有“并無軍旅之才,執(zhí)銳之干,臨鋒決敵,非公之儔。”[23](P660)此處的“公”為董卓,是鄭太上言的主子。
狡兔頑蟾沒又生,度云經(jīng)漢淡還明。
夜長雖耐對君坐,年少不堪隨汝行。
玉珥(一作桂)影移烏鵲動,金波寒注鬼神驚。
人間半被虛拋擲,唯向孤吟合有情。[2](P202)
沒又生,《全唐詩》作“死復(fù)生”[6](P1619)。按:此詩押中古下平聲“八庚”韻,為首句仄起(兔)押韻(生)格式。此句末三字為仄仄平,二句皆合格律。但言兔蟾死,遠(yuǎn)不若“隱沒”好。句下,《夾注》引《五經(jīng)通義》:“月中有兔與蟾。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物明,陰系于陽也。《春秋演孔圖》:‘蟾蜍,精也。’”校補:《五經(jīng)通義》九卷,為西漢劉向撰。見《新唐書·藝文志(一)》著錄。[5](P1445)
經(jīng)漢,《白文本》作“徑漢”[1](P185)。校補:“經(jīng)漢”,是說月亮行經(jīng)銀河(河漢),“徑”字不可說解。按格律,此二字為仄仄,“徑”雖為仄聲,略勝平聲“經(jīng)”,但不可“以文害義”。
淡,《全唐詩》作“?!?。校補:《因話錄》載:“武宗皇帝廟諱炎,改兩火相重。其偏旁言談字已改為譚。淡改為澹。”[29](P109)
不堪,《全唐詩》作“不禁”。按格律此二字為平平,“禁”有平、仄二聲,不若“堪”字的單一平聲。
隨汝,《全唐詩》作“隨爾”。按:“汝、爾”在古漢語中均為第二人稱代詞,且均仄聲,故兩可。
“珥”下注:“一作‘桂’?!贝送度圃姟?蓋因傳說月宮有桂樹,又可釀桂花酒也。又“影移”,《全唐詩》作“影搖”。按:珥,為耳飾,自可搖動。但日月之光暈亦稱“珥”。而桂樹更可枝葉移動、搖曳?!扮怼⒐稹本坡?皆合格律,似兩可。句下,《夾注》引《荊州占》:“月珥且戴,不出百日,主有大喜?!卑?《荊州占》未詳?!缎绿茣に囄闹?三)》著錄:“劉表《荊州星占》二卷、劉叡《荊州星占》二十卷。”[5](P1544)《夾注》又引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校補:《文選》李善注,“月明,已見上句。喻客子無所依托也”[12](P390)。
“金波”句下,《夾注》引《漢書》:“月穆穆若金之流波?!毙Qa:句出《漢書·禮樂志(二)》:“郊祀歌《天門》‘月穆穆以金波’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流波也?!薄秺A注》又引梁元帝賦:“月似金波初映空,云如玉葉乍從風(fēng)?!毙Qa:句出梁元帝蕭繹《對燭賦》?!罢娘L(fēng)”,在嚴(yán)可均所編《全梁文》中作“半從風(fēng)”[22](P162)。與“初映空”對舉,還是“乍從風(fēng)”佳。
合有情,《全唐詩》作“客有情”。按:依格律此三字作仄仄平,客(仄)略勝“合”。但天上人間,問情為何物?“客”字更佳。
曾是皇家?guī)资篮?入云高第對神州。
柳遮門戶橫金鎖,花擁笙歌咽畫樓。
錦袖妬姬爭巧笑,玉銜嬌馬索狂遊。
麻衣泣獻平生業(yè),醉倚春風(fēng)不點頭。[2](P202)
詩題,《才調(diào)集》[30](P1013)《唐詩鼓吹》[31](P400)(以下省稱《鼓吹》)、《全唐詩》[6](P1621)皆作《公子家》二首,此為其一?!秳e裁》選錄其二,題注曰:“唐代公子家之盛,詩人往往言之,如李義山之‘外戚平羌第一功’‘七國三邊未到憂’之類是也。然郭令公宅未幾寥落,馬北平宅為奉誠園,后人至為乞丐矣,此又不可概論?!盵17](P525)
對神州,上引三書皆作“照神州”,為是。光耀門楣,聲滿神州之意。句下,《夾注》引《史記》:“中國名曰神州赤縣?!毙Qa:句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有三騶子……其次騶衍,后孟子”[32](P2344)。如《史記》與上引《漢書》等長篇巨著,不加篇名、卷數(shù),給覆案帶來極大麻煩。實為一大缺點。
金鎖,《白文本》[1](P186)、《刊本》[1](P450)、《全唐詩》俱作“金鎻”。按:“鎖(鎖)、鎻”今為正異體字。
笙歌,《才調(diào)集》作“絃歌”,《鼓吹》《全唐詩》均作“弦歌”。按:笙為管樂器,又有笙詩傳世?!跋腋琛币采豕爬稀G摇绑?、弦”均平聲,故兩可,又“弦、絃”今為正異體字。《全唐詩》“弦”字缺最后一筆,系避康熙名諱“玄燁”的避諱字。
咽之右旁“因”,《白文本》作“囙”。按:“因,囙”為正異體字。
妬姬,《鼓吹》作“妒姬”。按:“妒、妬”今為正異體字。
巧笑,笑字其下的“夭”字,《白文本》《刊本》均作“犬”。按:《說文》本無笑字。孫愐《唐韻》引《說文》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按:《唐韻》《玉篇》等皆從竹,從犬……《字統(tǒng)》及《九經(jīng)字樣》等書,則從竹,從夭,作“笑”。李陽冰云:“竹得風(fēng),其體大屈,如人之笑?!?玉裁)本《說文》仍補笑篆(字),從竹,從犬?!盵18](P1769)
狂遊,《才調(diào)集》作“閒遊”,《全唐詩》作“閑遊”。按:“閑(今簡化作閑)、閒”為正異體字。《鼓吹》作“閑游”。按:“游,遊”今為正異體字,但需鄭重聲明:無論古今,但凡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的上、中、下游,均不可寫作“遊”。
泣獻,《才調(diào)集》《鼓吹》《全唐詩》皆作“酷獻”。按:“麻衣”典出《詩經(jīng)·曹風(fēng)·蜉蝣》,諷刺只重衣冠講究,不知國之將亡的貴族。似“酷獻”稍佳。
醉倚之“倚”,意符“奇”字,《白文本》《刊本》均作“竒”。按:此為敦煌俗字,見P.3906《碎金》[33](P494)“又春風(fēng)”,“春”下,《鼓吹》注:“一本作‘東’?!卑?以方位命名,東風(fēng)即春風(fēng)?!按?、東”均平聲,故兩可。
詩后,《鼓吹》解評:“此二首皆言貴家之豪華也。首言公子襲侯封之余蔭,甲第連云,而門戶之華,弦歌之盛,世無其匹。且錦袖之姬爭相巧笑,玉銜之馬日事閑遊,其佚樂又如此矣。若麻衣之士欲獻文章以求用,奈彼醉倚春風(fēng)不肯點頭而納,此極形其生長富貴,不知有詩書之事耳?!盵31](P401)可資今日讀者參閱。
籬下窗前偶獨存,苦教遲晚避蘭蓀。
能銷造化幾多力?未受陽和一點恩。
生處豈容依玉砌,要時還許上金樽。
陶公死后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2](P203)
獨存,《全唐詩》作“得存”。按:此詩意境強調(diào)“獨、苦,無知己、見淚痕……”,故知“獨存”佳。
苦教,《全唐詩》作“忍教”。依上述理由,“苦”優(yōu)于“忍”。句下,《夾注》引《家語》:“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用窮而敗節(jié)?!毙Qa:《家語》為《孔子家語》之簡稱。今人考證其書為漢魏孔氏(從孔安國、孔喜、孔季彥到孔猛)家學(xué)的產(chǎn)物。句出卷五《在厄第二十》。引文中的“不以用窮”,作“不謂(為)窮困而改節(jié)”[34](P237)?!秺A注》又引《遁齋閑覽》:“《楚辭》所詠香草曰蘭、曰蓀、曰花、曰藥等,凡十五種,其類不一,亦不能盡識其名狀,釋者俱一切謂之香草而已?!卑?《遁齋閑覽》,已見上文?!秺A注》復(fù)引《離騷注》:“以香草、善鳥、龍鳳比忠貞君子?!毙Qa:漢代王逸《章句》曰:“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讬君子;飄風(fēng)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35](P8)
能銷,《全唐詩》作“也銷”。按:此詩押中古上平聲“十三元”韻。該韻與今韻不同。清代學(xué)者高碧湄于咸豐年間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因作帖試詩用“十三元”出韻(將臨近的“十一真、十二文”韻中字寫進詩里),故好友王闿運寫詩調(diào)侃他:“平生兩二等,該死十三元?!备衤蔀槭拙湄破?下),入韻(存)型。此句應(yīng)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聲“能”略勝仄聲“也”。
幾多,《全唐詩》作“無多”。同上分析,平聲“無”略勝仄聲“幾”。
恩字聲符“因”,《白文本》[1](P187)作“囙”。說解已見上文。
生處,《全唐詩》作“栽處”。依格律此二字應(yīng)作仄仄?!吧?、栽”均平聲,按文義“生”能含括“栽”字,故較佳。
豈容,《全唐詩》作“不容”。按:“豈、不”均仄聲,但“豈”的疑問語氣使敘述語氣陡起波瀾,甚佳。
金樽,《全唐詩》作“金尊”。按:“尊”為本字,即飲酒器。由于引申義“貴、敬”等使用頻率漸高,才依制作材質(zhì)造出“罇、樽、”等后起字。
陶公死后,《全唐詩》作“陶潛死后”。按:陶淵明與菊和酒,在傳統(tǒng)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標(biāo)志性符號。稱陶公比直書其名更顯尊敬。古人不避諱“死”字,孔夫子門下好學(xué)生之一的子夏就曾說過“死生有命”。后世有不知者,將其變了說法“生死有命”了。
幽叢,《白文本》誤作“要叢”,難以索解。句下,《夾注》引《續(xù)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cè)。未幾,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便即酣欽?!毙Qa:《晉陽秋》為東晉孫盛所撰編年體東晉史書。因晉簡文帝母親鄭太后名春,為避諱就將《晉春秋》稱作《晉陽秋》。南朝宋檀道鸞以編年體續(xù)寫東晉史事,成《續(xù)晉陽秋》一書。惜已散佚,今有清代輯本傳世。至于《夾注》引文,可先讀《陶淵明集·九日閑居詩并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按:農(nóng)歷九月九日,即‘重九’,又因九為最大陽數(shù),故稱‘重陽’)。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酒壺倒不出酒來),空服九華(只好觀賞菊花),寄懷于言?!盵36](P50)再看此書所引《宋書·陶潛傳》:“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彼龃笾氯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實在活得坦蕩,窮得瀟灑。李山甫作為晚唐詩人,衷心欽羨之,心向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