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仄韻字標注失誤舉隅

      2023-12-11 04:04:57蒙紹倫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集韻五言仄聲

      蒙紹倫

      (賓陽縣教師進修學(xué)校 ,廣西 賓陽 530405)

      一 韻字標注失誤

      喻守真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把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一詩的韻,標注為“平聲麻韻”。[1](P222)、[2](P166)這是不正確的。涯,《廣韻》屬支[3](P17)、佳[3](P53)韻?!都崱穼僦4](P11)、佳[4](P29)、麻[4](P61)韻?!杜逦脑婍崱穼僦5](P53)、佳[5](P55)、麻[5](P58)韻?!对婍嵑翔怠返?屬支[6](P36)、佳[6](P76)、麻[6](P170)韻。在詩中,“遲、悲、時、知、涯”,押的是同一個韻腳——平聲支韻;而非喻先生所說的“平聲麻韻”。

      荊貴生、劉保今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標注韻目失誤試析》一文中說,李商隱七言絕句《隋宮》“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fēng)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平聲咸韻]‘函’、‘帆’屬下平聲十五咸韻,‘嚴’屬下平聲十四鹽韻,編注者把鹽韻中的字混入了咸韻”[7](P231)。荊、劉兩位先生有關(guān)詩中“嚴”字所屬的韻說法,并不正確。嚴,《廣韻》屬鹽韻[3](P155)?!都崱穼傧蘙4](P85)、琰[4](P130)、鹽[4](P85)、艷[4](P181)韻?!杜逦脑婍崱贰对婍嵑翔怠返?屬鹽、咸韻。在詩中,“嚴”與“函、帆”,同屬咸韻;并非“編注者把鹽韻中的字混入了咸韻”。在該文的另一處,荊、劉先生說,金昌緒五言絕句《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平聲齊韻]‘兒’是韻字,屬‘支’韻?!盵7](P231)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兒,《集韻》屬真[4](P34)、卦[4](P150)韻。兒,《廣韻》屬支[3](P18)、齊[3](P50)韻?!都崱穼僦4](P8)、齊[4](P28)韻?!杜逦脑婍崱穼僦5](P52)、齊[5](P55)韻。《詩韻合璧》屬支[6](P25)、齊[6](P75)韻。在詩中,兒、啼、西,同屬于“齊韻”。

      王力先生在其主編的《古代漢語》中說,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的韻腳為“湲、蟬、煙、前”,“押韻(先韻)”[8](P1447,注5)。這一解釋,是合乎詩中用韻的實際情況的;但在該書的其他地方,卻說“早期近體詩格律未嚴,有的作家偶爾也用鄰韻通押,如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的韻腳是‘湲,蟬,煙,前’,就是元先通押,‘湲’屬元韻,‘蟬’‘煙’‘前’屬先韻”。[8](P1520,腳注)這一表述,既與第1447頁注5的解釋相矛盾,又不符合詩中押韻的實際情況。

      湲,在《廣韻》中,屬刪韻[3](P80)、先韻[3](P89)。在《集韻》中,屬元韻[4](P38)、刪韻[4](P45)、先韻[4](P50)。在《佩文詩韻》中,屬元韻[5](P56)、刪韻[5](P57)、先韻[5](P57)。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押的是先韻(湲、蟬、煙、前),一韻到底,并非“元先通押”。

      在北京大學(xué)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中心的《全唐詩分析系統(tǒng)》(以下簡稱“系統(tǒng)1”)《全宋詩分析系統(tǒng)》(以下簡稱“系統(tǒng)2”)中,也有不少錯誤。

      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系統(tǒng)1”標注為“出韻”(上平聲十三元:村、昏、魂。去聲十四愿:論)。但“論”字的“顯示格律”是“平”[9]?!@不是自相矛盾了嗎?既然作“平”聲,又何來“去聲十四愿”?論,《廣韻》《集韻》屬真韻、元韻、愿韻;《佩文詩韻》屬元韻、愿韻。在詩中,“論”是平聲元韻。全詩首句入韻(元韻),一韻到底,并不存在“出韻”的情況。

      陳師道的《和寇十一晚登白門》(重門杰觀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dāng)戶晚風(fēng)長。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見故鄉(xiāng)。富貴本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系統(tǒng)2”標注為“出韻”(下平聲七陽:方、長、鄉(xiāng)。去聲二十三漾:忘)。其中,“忘”字的“顯示格律”為“仄”[10]。查《廣韻》《集韻》《佩文詩韻》等,忘,既可作“陽”韻,也可作“漾”韻。在詩中,“忘”是平聲陽韻。全詩一韻(陽韻)到底,并不存在“系統(tǒng)”所云“出韻”的情況。

      在《紅樓夢》第七十六回,林黛玉既對句又出句:“……射覆聽三宣。骰彩紅成點,……”就此,有人寫下這樣的眉批:“‘宣’字是一先韻,十三元所不收者,何失于檢點乃爾?!盵11](P110)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不同的工具書,收錄韻字的多少是不同的。只有相互查對,才能確定具體的韻。不能說《廣韻》《佩文詩韻》等書不收錄的韻,其他書收錄的就不算數(shù)了。葦,在《廣韻》《佩文韻府》《佩文詩韻》《詩韻合璧》《辭源》《漢語大字典》中,只收錄上聲尾韻,沒有平聲微韻;但在《集韻》《中華大字典》《中華大辭典》等書中,收錄有微韻。王力先生在分析“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子的平仄時,確認“葦”是平聲[12](第十五卷,P319)。尚書的“尚”,《廣韻》《集韻》皆作陽韻、漾韻,但《佩文詩韻》只收錄漾韻,不收錄陽韻。白居易《燕子樓三首·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薛能《閑題》“舊將已成三仆射,老身猶是六尚書”中的“尚”,均是平聲陽韻?!锻趿艥h語字典》如是說:“[尚書]官名。唐詩中‘尚書’的‘尚’都讀平聲?!盵13](P233)

      宣,在《廣韻》《佩文韻府》《佩文詩韻》《詩韻合璧》《辭源》《漢語大字典》中,只收錄先韻。但在《集韻》中,既可作元韻[4](P39),也可作先韻[4](P49)。在《類篇》中,是荀緣切(先韻)[14](第6冊,P229)、許元切(元韻)[14](P229)。在《玉篇》中,是思元切(元韻)[4](第5冊,P633)。由此可見,宣既可作先韻,也可作元韻。

      “宣”作元韻時,字義為“宣室天子居也”;作先韻時,字義是“說文天子宣室也一曰遍也揚也通也”?!都t樓夢》“射覆聽三宣。骰彩紅成點”中的“宣”,按字義,似是先韻;按讀音,似是元韻(林黛玉等人聯(lián)句,聯(lián)成押元韻的五言排律)。對此,王力先生解釋說“有時候,依意義應(yīng)讀平聲,在詩中則讀仄聲,或依意義應(yīng)讀仄聲,在詩中則讀平聲,……有時候,依意義應(yīng)讀上聲,在詩中則讀去聲,或依意義應(yīng)讀去聲,在詩中則讀上聲”[15](P148)。在分析李商隱《錦瑟》中“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句時,王力先生說:“‘思’字有平去兩讀,這里的‘思’字也可以認為義從平聲,字讀去聲。”(1)王力《詩詞格律概要 詩詞格律十講》(校訂重排第3版),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41頁腳注2。

      在格律詩中,“宣”字作元韻的,并不少見。唐代王梵志《尊人同席飲》:“尊人同席飲,不問莫多言??v有文章好,留將余處宣。”宋代韓淲《錢宗卿得當(dāng)涂守》:“垂上甘泉玉筍班,又看均逸賀朱幡。當(dāng)涂自是號名郡,近北還知出異恩。西望雪堂應(yīng)坐嘯,東連鐘阜要蕃宣。名卿所至人皆仰,青鏡從渠霜鬢繁?!薄都t樓夢》:“射覆聽三宣。骰彩紅成點,……”晚清范當(dāng)世《示遜庵運使》:“時危頻仗友,況以弟兄論。海大容吾勺,文多為子言。艱難誰擇食,呼嘯莫啼冤。嘗怪朱云薄,奚為怒薛宣。”清末民國初許南英《寄懷王泳翔》:“萋萋芳草怨王孫,三疊梅花總斷魂!拔劍癡男真倜宕,調(diào)琴素女解溫存。已無別墅傷摩詰,況復(fù)登樓學(xué)仲宣。一樣滄桑遭小劫,聞君今有小桃源!”民國陳三立《次韻酬廖笏堂》:“安排傀儡仍千變,剩有當(dāng)年夢囈存。抵死一呼嗟已晚,同昏八表更何言。逢場且試眩人技,種柳新?lián)u白下門。邂逅兩生期復(fù)古,儻憑石鼓數(shù)周宣?!泵駠顩病段樯倥嵋娺^》:“削跡荒村久閉門,翩然過我入黃昏。鐵衣暫涴征塵色,繭紙重留妙墨痕。戰(zhàn)地風(fēng)霜秋正厲,病夫憂憤意難宣。憑君緩帶收豪士,把酒他時仔細論?!薄娭械摹靶?皆是元韻。

      王有衛(wèi)先生在《吟詩答對·唐人五言律絕200首》中說,盧僎的《題殿前桂葉》(桂樹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見,疑是月中攀)押的是“上平聲·十四寒”[16](P113)。這是不正確的。山,《廣韻》屬刪韻?!都崱穭h、先。攀:《廣韻》《集韻》刪。詩中押的是“上平聲·十五刪”。在書中的另一頁,王先生說唐彥謙的《留別四首·之二》(野花紅滴滴,江燕語喃喃。鼓吹翻新調(diào),都亭酒正酣),押的是“下平聲·十五咸”[16](P219)。這也是不正確的。喃:《廣韻》咸?!都崱贰吨腥A大字典》覃、咸、感。酣:《廣韻》覃。《集韻》《中華大字典》覃、勘。詩中押的是“下平聲·十三覃”。

      江建明、何毓玲先生在《韻文概論》中說,“咳”是入聲字。[17](P16)郭芹納先生的《詩律》[18](P202),白化文先生的《古代漢語常識二十講》[19](P259),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簡明文言字典》[20](P101),周鸞昌先生的《詩詞平仄韻匯》[21](P45),徐志剛先生的《詩詞韻律》[5](P732),李乃珍、李秋華先生的《實用詩詞韻典》[22](P139)、程觀林的《古今詩歌韻律》[23](P35、92),亦將“咳”視為入聲。這是不正確的???《廣韻》《集韻》,均作灰韻。欬,《廣韻》作卦韻、隊韻;《集韻》作置韻、卦韻、隊韻。在《佩文詩韻》《詩韻合璧》《辭源》及《漢語大字典》等書中,咳、欬,均無入聲。

      魏慧斌先生在《宋詞用韻研究》中說,“真東通押”有“王千秋《臨江仙·者也之乎》(者也之乎真太錯,甘心吞棘吞蓬。有無俱盡見真空。爐錐難自薦,關(guān)捩只心通。 野鶴孤云元自在,剛論隱豹冥鴻。此身今在幻人宮。要將驢佛我,分付馬牛風(fēng)):蓬空信鴻宮風(fēng)”;“朱雍《梅花引·梅亭別》(梅亭別。梅亭別。梅亭回首都如雪。粉融融。月濛濛。月上小車,歸去小樓空。當(dāng)時曾傅新妝薄。而今一任花零落。朝隨風(fēng)。暮隨風(fēng)。竹外孤根,猶與幽徑通。 長相憶。無消息。庾嶺沉沉云暗碧。玉痕驚。對離情。無奈水遙天闊、隔瓊城。年來素袂香不滅。此心無限憑誰說。夜綿綿。路漫漫。愁聽枕前,吹徹笛聲寒):風(fēng)風(fēng)信”;“姜特立《菩薩蠻·鏡天良月》(鏡天良月皆佳節(jié)。休恨今宵妨皎潔。玉鎖閟蟾宮。姮娥意自通。 終有開時節(jié)。莫放笙歌歇。來夕尚嬋娟。何妨把酒看):宮信”;“張孝祥《望江南·談子醉》(談子醉,獨立睨東風(fēng)。未試玉堂揮翰手,只今楚澤釣魚翁。萬事舉杯空。 謀一笑,一笑與君同。身老南山看射虎,眼高四海送飛鴻。赤岸晚潮通):風(fēng)翁空同鴻信”[24](P321)……(2)魏先生的原文,只列舉詞牌及韻字;為方便分析,本文作者把引文中提及的詞,全部呈現(xiàn)。魏先生列舉的四首詞中的四個“信”(真韻)字韻腳,并不存在。正確的,應(yīng)是四個“通”(東韻)字韻腳。而這些“通”字韻腳,并不能證明宋詞“真東通押”。

      二 平仄標注失誤

      喻守真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溫庭筠《送人東游》“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高風(fēng)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dāng)重相見,尊酒慰離顏”第七句的“何當(dāng)重相”四字,均標注為平聲“?!盵1](P202)。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2](P151)及時新先生的《唐詩三百首韻讀》[25](P100),亦是如此標注。

      這樣的標注,是錯誤的。在“何當(dāng)重相見”這句中,第四字“相”本仄用平,拗(不合律);該句第三字“重”須仄,是為拗救。否則,便是拗句。若把“相”字標注為仄,“重”字標注為平或仄,均可。

      喻守真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王維《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某桥R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钡谒木涞摹跋唷?標注為仄聲“?”[1](P151)。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亦是如此標注[2](P113)。這是錯誤的。在“暮禽相與還”這句中,第一個字“暮”該平用仄,拗了(孤平);第三字須平,是為“本句自救(救孤平)”。拗救之后,視同合律。本句第三字“相”若仄,本句便犯孤平了。相,《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均為“陽、漾韻”。在詩中,相,是平聲陽韻。

      喻守真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劉昚虛的《闕題》“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末句“清輝照衣裳”中的“衣”字,標注為平聲[1](P185)。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2](P138)及時新先生的《唐詩三百首韻讀》,亦是如此標注[25](P94)。這是不正確的。衣,《廣韻》《集韻》皆作“微韻、未韻”,在詩中,是仄聲未韻。

      喻守真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李白《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第四句的“將”,標注為仄聲“?”[1](P170)。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亦是如此標注[2](P127)。這是錯誤的。在“空憶謝將軍”這句中,第四字須平;否則,便是拗句。將,《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均為“陽、漾韻”。在詩中,將,是平聲陽韻。

      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將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第五句的“泉聲咽?!彼淖?均標注為平聲“?!盵2](P111)。這是錯誤的。在“泉聲咽危石”這句中,第四字“危”本仄用平,拗;第三字“咽”(仄聲)本平用仄,是為補救(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咽,《廣韻》屬先、霰、屑韻,《集韻》屬真、先、霰、屑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屬先、屑韻。在詩中,咽是仄聲。1949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咽”標注為仄聲“?”[1](P148)。這才是正確的。

      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將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第二句的“開”、第五句的“身多”,標注為仄聲“?”[2](P169)。這是錯誤的。“開”“身”“多”,在《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等書中,均為平聲(開,灰韻;身,真韻;多,歌韻)。1949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開”“身多”,標注為平聲“?!盵1](P226)。這才是正確的。

      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將杜甫《別房太尉墓》“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惟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首句的“他鄉(xiāng)”兩字,均標注為仄聲“?”[2](P134)。這是錯誤的。1949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他鄉(xiāng)”兩字,均標注為平聲“。”[1](P180)。這才是正確的。

      1985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將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第七句的“所”字,標注為平聲“?!盵2](P135)。這是錯誤的。1949年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所”字,標注為仄聲“?”[1](P181)。這才是正確的。

      李華新先生在《名詩三百首平仄注析》中說,蘇軾《新城道中·其一》(東風(fēng)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yīng)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尾聯(lián)出句第二字按格式要用仄聲,而詩中用的是平聲字‘崦’(下平十四鹽),拗了。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地名可以從寬”[26](P289)。

      古志昂先生在《古典詩詞四百首鑒賞與古詩詞創(chuàng)作入門》中說,蘇軾《新城道中》(東風(fēng)知我欲山行)是“古體詩(七言入律古詩)”。理由是“第七句的‘崦’字是平聲犯失律,故編入古體詩”[27](P55)。

      李、古兩先生的說法,并不準確。崦,在《集韻》《佩文韻府》等工具書中,一作“下平聲鹽”韻,一作“上聲琰”韻[28](P222)。在《佩文詩韻釋要》“二十八儉”中,山弇,“山弇嵫亦作崦”[29](P116)。在《漢語大字典》中,“崦yān 《廣韻》央炎切,平鹽影。又衣儉切?!盵30](第2卷,P804)衣儉切,就是“上聲琰”韻。蘇軾“西崦人家應(yīng)最樂”句中的“崦”,用的是“上聲琰”韻,合律有據(jù)。并非“拗了”,也不屬于“在特殊情況下地名可以從寬”的情況。

      在格律詩中,“崦”字作“上聲琰”韻的,并不少見。

      元稹的《寄樂天》“莫嗟虛老海壖西,天下風(fēng)光數(shù)會稽。靈泛橋前百里鏡,石帆山崦五云溪。冰銷田地蘆錐短,春入枝條柳眼低。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王建的《題裴處士碧虛溪居》“鳥聲真似深山里,平地人間自不同。春圃紫芹長卓卓,暖泉青草一叢叢。松臺前后花皆別,竹崦高低水盡通。細問來時從近遠,溪名載入縣圖中”、韓偓的《睡起》“睡起墻陰下藥闌,瓦松花白閉柴關(guān)。斷年不出僧嫌癖,逐日無機鶴伴閑。塵土莫尋行止處,煙波長在夢魂間。終撐舴艋稱漁叟,賒買湖心一崦山”中的“崦”字,都是上聲二十八儉(琰),仄聲。

      陳一鶴先生在《傳統(tǒng)詩歌聲韻大全》中說,魯迅先生《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fēng)雨如磬暗故園(3)陳先生轉(zhuǎn)錄的“風(fēng)雨如磬暗故園”有誤;正確的應(yīng)是“風(fēng)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二古句、二失對、一失黏”。[30](P639)

      陳先生的說法,并不準確。

      魯迅先生《自題小像》第二句“風(fēng)雨如磐暗故園”的第四字是“磐”(平聲)字,陳先生誤作“磬”(仄聲)字,并就此來標注。出現(xiàn)錯誤,便不足為奇了。

      “我以我血薦軒轅”一句中的“以”字,如取上聲紙韻 ,句中便拗(不合律);若取其異體字“”的平聲真韻,便是合律的了:在《龍龕手鑒》中,“呻申吟也”。[14](P591)

      李乃珍先生在《拗體唐詩與仄韻唐詩》中,說魯迅先生《自題小像》“尾聯(lián)為拗聯(lián),聯(lián)間第二字正粘、第四字拗粘”。[34](P115)

      李先生的說法,同樣是不準確的。七言絕句中的“粘(黏)”,指的是第二句第二、第四字,跟第三句第二、第四字的平仄相同。在魯迅先生《自題小像》中,第二句第二字“雨”、第四字“磐”,跟第三句第二字“意”、第四字“星”,平仄完全相同,均是“正粘(黏)”,并不存在李先生所說的“拗粘(黏)”。

      王友懷先生在《增評標韻千家詩》中,將邵雍《插花吟》(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經(jīng)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況復(fù)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jié)正芳菲。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第五句中的“粗”字,標注為平聲。[35](P118)

      陳一鶴先生在《傳統(tǒng)詩歌聲韻大全》中,將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二》(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自言并食尋常事(4)“自言并食尋常事”的“常”,其他版本作“高”。, 唯念山深驛路長)第二句中的“粗”字,標注為平聲。[30](P275)

      北京大學(xué)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中心的“系統(tǒng)1”,將第二句“高低闊狹粗成行”的“粗”字,“顯示格律”為平;“行”字,“顯示格律”為仄;第四句“唯念山深驛路長”的“長”字,“顯示格律”為仄。[9]

      王、陳兩位先生及北京大學(xué)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中心將“粗”字標注為平聲,是不符合詩中平仄的實際情況的;北京大學(xué)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中心將“行、長”字“顯示格律”為仄,同樣有誤。

      查《廣韻》《集韻》,粗,“虞韻、麌韻”。在詩中,是仄聲麌韻。因為,在“況復(fù)筋骸粗康健”這句中,“康”字本仄用平,拗了。需要補救,方能合律。粗,本平用仄,完成了補救。補救之后,可視同合律。在“高低闊狹粗成行”一句中的“粗”字,本是仄聲,若標注為平聲,便成了三平。“行”“長”,在《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等書中,既有仄聲,也有平聲。在詩中,是平聲(陽韻)韻腳。

      陳一鶴先生在《傳統(tǒng)詩歌聲韻大全》中,將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冻鰩煛芬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首句中的“那”字,標注為仄聲。[30](P538)

      陳先生這樣的標注,是不符合詩中平仄的實際情況的。

      那,在《廣韻》中,屬歌韻、箇韻。在《集韻》中,屬歌韻、覃韻、哿韻、箇韻。在《佩文詩韻》中,屬歌韻、哿韻、箇韻。在詩中,是平聲歌韻。因為,在“早歲那知世事艱”這句中,“那”字若標注為仄,句中便出現(xiàn)孤平了。

      張仁賢先生在《唐人絕句一百首(標示平仄韻部)》中,將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六十八》(咫尺愁風(fēng)雨,匡廬不可登。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第二句的“匡”字,標注為仄聲。[36](P104)這是不正確的???在《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等書中,均為“平聲”。在詩中,是平聲(陽韻);標注為仄聲,便不合律。因為,在“匡廬不可登”這句中,“匡”字若仄,便犯了孤平了。在該書的另外一頁中,張先生將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末句中的“漫”字,標注為仄聲,[36](P211)也是不符合格律的?!奥弊秩糌?句中便出現(xiàn)孤平了。漫,在《廣韻》中,屬翰韻。在《集韻》中,屬寒韻、翰韻、諫韻。在《佩文詩韻》中,屬寒韻、翰韻。在詩中,是平聲(歌韻)。在該書的第245頁中,張先生將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首句中的“斜”字,標注為仄聲。[36](P245)張先生這樣的標注,是不符合詩中平仄的實際情況的。斜,在《廣韻》《集韻》《佩文詩韻》《詩韻合璧》中,均為平聲麻韻。在詩中,是平聲(麻韻)。

      三 孤平與拗救

      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中說,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句型,“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37](P29)。

      陳一鶴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聲韻學(xué)析》中說:“(二)仄仄腳句型 1.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聲為正格,仄聲為變格,而且有一個條件,就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平。……2.五言第三、四兩字,七言第五、六兩字平仄對調(diào),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平?!盵38](P9)

      劉耳、鄒莉蘿先生在《唐詩聲韻詳析與公元干支紀年研究》(以下簡稱“《唐詩聲韻》”)上冊中,就虞世南的《蟬》(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fēng))一詩,說“本詩第1句為特殊句型,由平平平仄仄改為平平仄平仄而成為拗救句型。注意,這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必須是平聲,以免犯孤平。其拗救如下:……;第3句第二字本應(yīng)仄聲但用了平聲字‘高’——拗,同句第四字本應(yīng)平聲則用仄聲字‘自’——救;第4句第二字本應(yīng)平聲但用了仄聲字‘是’——拗,同句第四字本應(yīng)仄聲則用平聲字‘秋’——救。”[39](P2)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倍鸥Α兜窃狸枠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倍鸥Α豆俣ê髴蛸洝?“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杜甫《入宅三首·其一》:“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泵虾迫弧哆^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眲⒂礤a《早秋雨后寄樂天》:“夜云起河漢,朝雨灑高林?!錾榷鞅?室靜琴思深?!贬瘏ⅰ端投抛粝碌跉w陸渾別業(yè)》:“出關(guān)見青草,春色正東來?!卞X起《沭陽古渡作》:“牧牛避田燒,退鹢隨潮風(fēng)?!辟R知章《題袁氏別業(yè)》:“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睆堨铩额}松汀驛》:“那知舊遺逸,不在五湖中。”張旭《清溪泛舟》:“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贝揞棥堕L干曲四首·其三》:“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眲Y虛《闕題》:“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崩罨ㄩ_《孔廟口號》:“不知負何事,生死厄于陳。”孟浩然《歲除夜有懷》:“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必峨s曲歌辭·祓禊曲·二》:“那堪好風(fēng)景,獨上洛陽橋。”蔣冽《夜飛鵲》:“北林夜方久,南月影頻移?!蓖醢彩都词隆?“縱橫一川水,高下數(shù)家村?!蓖跏镭憽兜翘讟恰?“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辩娦省兑箽w》:“砌蟲泣涼露,籬犬吠殘輝?!边@些詩中的“客、昔、老、客、故、夜、簟、出、牧、主、那、旅、那、道、不、那、那、北、縱、昔、砌”五言第一字,均是仄聲。

      崔道融《對早梅寄友人二首·其二》:“憶得去年有遺恨,花前未醉到無花。清芳一夜月通白,先脫寒衣送酒家?!绷_虬《比紅兒詩·三十五》:“雕陰舊俗騁嬋娟,有個紅兒賽洛川。常笑世人語虛誕,今朝自見火中蓮?!标瞬伞队曛袘浄颉て湟弧?“窗前細雨日啾啾,妾在閨中獨自愁。何事玉郎久離別,忘憂總對豈忘憂?!眱怍恕都膶O山人》:“新林二月孤舟還,水滿清江花滿山。借問故園隱君子,時時來往住人間?!痹S渾《再游姑蘇玉芝觀》:“高梧一葉下秋初,迢遞重廊舊寄居。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玉池露冷芙蓉淺,瓊樹風(fēng)高薜荔疏。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yīng)笑為鱸魚?!表f應(yīng)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睏钊f里《辛亥元日送章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二首·其二》:“西湖一別忽三年,白首相從豈偶然。到得我來恰君去,政當(dāng)臘后與春前。醉余犯雪追征帽,送了憑欄望去船。待把衣冠掛神武,看渠勛業(yè)上凌煙?!睏钊f里《和昌英主簿叔久雨》“積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腳傍花流。半明衣桁烘梅潤,全為農(nóng)家放麥秋。更著好風(fēng)隨清句,不知何地頻閑愁。新晴佳處無人會,隔柳一聲黃栗留?!敝芏仡U《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眹浪斐伞稙踅椡鯊R題壁》“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元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笨涤袨椤兜侨f里長城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鞭石千峰上云漢,連天萬里壓幽并。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蔡元培《七言絕句二首·其一》:“養(yǎng)兵千日知何用?大敵當(dāng)前喑不聲。汝輩尚容說威信,十重顏甲對蒼生?!瘪R君武《京都》:“山深三月猶微雪,林密長宵覺峭寒。圖籍縱橫忽有得,神思起伏渺無端。百年以后誰雄長,萬事當(dāng)前只樂觀。欲以一身撼天下,須于平地起波瀾?!蓖趿Α洞汗?jié)重懷臺灣故舊》:“庚申端午寄吟箋,壬戌迎春思悄然??嗪挢η锔魷婧?還從兩岸結(jié)文緣。江東渭北花俱發(fā),大陸臺灣月共圓。樽酒論文何日是?暮云春樹自年年?!?5)王力《龍蟲并雕齋詩集》第204頁;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聶紺弩《林沖題壁》:“家有姣妻匹夫死,世無好友百身戕。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心輕白虎堂。高太尉頭耿魂夢,酒葫蘆頸系花槍。天寒歲暮歸何處,涌血成詩噴土墻?!边@些詩中的七言第三字(去、世、玉、故、掛、看、我、好、小、楚、卻、尚、一、卅、尉),均是仄聲。

      杜甫的《歲暮》:“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薄稇涏嵞汐n》:“鄭南伏毒寺,瀟灑到江心。石影銜珠閣,泉聲帶玉琴。風(fēng)杉曾曙倚,云嶠憶春臨。萬里滄浪外,龍蛇只自深?!薄督贰?“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fēng)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入喬口》:“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賈生骨已朽,悽惻近長沙?!薄稓w燕》:“不獨避霜雪,其如儔侶稀。四時無失序,八月自知歸。春色豈相訪,眾雛還識機。故巢儻未毀,會傍主人飛。”《搗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jīng)長別心。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薄段灮稹?“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隨風(fēng)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送遠》:“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薄队^兵》:“北庭送壯士,貔虎數(shù)尤多。精銳舊無敵,邊隅今若何。妖氛擁白馬,元帥待雕戈。莫守鄴城下,斬鯨遼海波?!薄恫●R》:“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沈吟?!薄鸥Φ倪@十首五律,當(dāng)中有“平平平仄仄”的句型;其變格“仄平仄仄仄”,五言第一字,可以用仄。

      七言亦是如此?!柏曝破狡狡截曝啤本湫?其變格“仄仄仄平仄仄仄”,七言第三字,可以用仄。如白居易《早發(fā)赴洞庭舟中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薄堕L樂亭留別》:“優(yōu)詔幸分四皓秩,祖筵慚繼二疏歡?!薄读詈喙c夢得交情……感而繼和》:“最感一行絕筆字,尚言千萬樂天君。”《宴后題府中水堂贈盧尹中丞》:“從我到君十一尹,相看自置府來無?!薄恫≈袛?shù)會張道士見譏以此答之》:“張道士輸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遙?!薄?/p>

      劉耳、鄒莉蘿先生這樣的“拗救”,值得商榷。

      大家知道,拗救之后,視為合律。合律,當(dāng)然包括“黏對”在內(nèi)。但是,虞世南的《蟬》,按劉、鄒先生的分析,第二句第二字“響”(仄聲),與第三句第二字“高”(平聲),并未構(gòu)成“黏”,還是失黏。

      “由平平平仄仄改為平平仄平仄而成為拗救句型”,并非“五言第一字必須是平聲”。在平平仄平仄句型中,五言第一字,也可以是仄聲。

      另外,按王力先生的說法,是否犯孤平,五言僅限于“平平仄仄平”(第一、三字,均仄的,孤平)、七言僅限于“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五字,均仄的,孤平)的句型[38](P28);“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及其他句型,并無“犯孤平”之說。

      在劉、鄒先生《唐詩聲韻》上、下冊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的詩句,“拗救”之后,仍然出現(xiàn)失黏、失對的情況。

      劉、鄒先生在《唐詩聲韻》上冊中,就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鳴(6)鳴,其他版本作“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fēng)吹雨(7)雨,其他版本作“面”。,紛紛雪積深(8)深,其他版本作“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一詩,說“本詩第2、3句,拗句。其拗救如下:第2句第一、二字本應(yīng)平聲但用了仄聲二字,‘落’、‘落’——拗,第3句第四字本應(yīng)仄聲則用平聲字‘鳴’——救并救以上二處之拗?!盵39](P5)

      按劉、鄒先生上述的分析,“拗救”雖完成了,但詩中第一句第二字“杳”(仄聲),與第二句第二字“落”(仄聲),平仄并非相反,仍然是處于“失對”狀態(tài)。第二句第二字“落”(仄聲),與第三句第二字“啾”(平聲),平仄并不相同,仍然是處于“失黏”狀態(tài)。

      劉、鄒先生在《唐詩聲韻》上冊中,就李冶的《寄校書七兄》(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9)“莫忘幾行書”的“幾”,其他版本作“八”。)一詩,說“其拗救如下:第7句第二字本應(yīng)平聲但用了仄聲字‘過’——拗,同句第四字本應(yīng)仄聲則用平聲字‘雷’——救;第8句第二字本應(yīng)仄聲但用了平聲字‘忘’——拗,同句第四字本應(yīng)平聲則用仄聲‘行’——救?!盵39](P289)

      劉、鄒先生上述的分析,與唐詩的實際及相關(guān)工具書的解釋,并不相符。在《佩文詩韻》《廣韻》《集韻》中,“過”,既可以作“下平聲歌韻”,也可以作“去聲箇韻”?!巴?既可以作“下平聲陽韻”,也可以作“去聲漾韻”。李冶《寄校書七兄》中的“過”(平聲),“忘”(仄聲),合乎平仄要求;不存在“拗”,自然,無須去“救”。真正存在拗救的,是第7句的第四字“雷”,本仄用平,拗了(不合律);該句第三字“大”,本平用仄,完成了補救。

      杜甫《春宿左省》:“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山林在韋曲西塔陂)·其十》:“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出門流水注,回首白云多。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后歌。祗應(yīng)與朋好,風(fēng)雨亦來過。”兩詩中的“過”,都是“平聲歌韻”。

      杜甫《夜宴左氏莊》:“風(fēng)林纖月落,衣露凈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薄逗场贰昂辰迓?風(fēng)花高下飛。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兩詩中的“忘”,都是“平聲陽韻”。

      劉、鄒先生在《唐詩聲韻》上冊中,就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一詩,說“本詩第3句為一種特殊句型。其由仄仄平平平仄仄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而成為拗救句型。注意,這樣的句子,七言第三字須是平聲,以免犯孤平?!盵39](P294)

      劉、鄒先生的這一說法,跟詩中的實際情況,并不符合。如前所述,按王力先生的說法,是否犯孤平,五言僅限于“平平仄仄平”(第一、三字仄,均仄的,孤平)、七言僅限于“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五字,均仄的,孤平)的句型;“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及其他句型,并無“犯孤平”之說。

      種種情況表明,弄清楚“黏對、拗救”等,十分必要。

      在平水韻中,平,指“上平聲、下平聲”。仄,指“上聲、去聲、入聲”。格律詩分絕句、律詩、排律。

      絕句平仄的四種基本格式為(平、仄,表示可平可仄):

      (一)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平仄的四種基本格式為(平、仄,表示可平可仄):

      (一)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排律平仄的四種基本格式為(平、仄,表示可平可仄):

      (一)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二)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三)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四)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在上述絕句、律詩、排律平仄格式中,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六句、第七句與第八句、第九句與第十句……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二、四字),平仄相反,構(gòu)成了“對”。

      在上述絕句、律詩、排律平仄格式中,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第六句與第七句、第八句與第九句、第十句與第十一句……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二、四字),平仄相同,構(gòu)成了“黏(粘)”。

      在格律詩中,“黏對”跟平仄、押韻、拗救一樣重要。該“對”不“對”的,是為“失對”;該“黏”不“黏”的,是為“失黏(粘)”。失對、失黏,都不符合格律。

      格律詩在一般情況下,有“拗”(不合律),就需“救”(補救)。(10)拗而不救的,稱拗句或拗體詩。拗救有以下幾種:

      一是“對句相救”。

      在“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甲句第四字、七言甲句第六字若仄,拗(不合律);需將五言乙句第三字、七言乙句第五字作平,是為補救。這種拗救,因為涉及甲乙兩句(也僅限于甲乙兩句),所以叫“對句相救”。

      例如“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杜甫《送遠》),前一句第四字“月”,該平用仄,拗(不合律)了;后一句第三字“霜”,該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前一句第六字“十”(入聲,仄),該平用仄,拗(不合律)了;后一句第五字“煙”,該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

      一是“本句自救”。

      在“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乙句第一字、七言乙句第三字若仄,拗(不合律);需將五言乙句第三字、七言乙句第五字作平,是為補救。這種拗救,因為是在乙句(也僅限于乙句)本句完成,所以叫“本句自救”。本句自救,是為了救孤平。按王力先生的說法,“乙.平平仄仄平(第一、三字,均仄的,孤平,不合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五字,均仄的,孤平,不合律)”。是否犯孤平,僅限于“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在其他句中,并無“孤平、犯孤平”之說。

      例如“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后一句中的第一字“寂”,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三字“無”,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后一句中的第三字“欲”,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五字“風(fēng)”,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

      在“丁.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五言丁句第四字、七言丁句第六字若仄,拗(不合律);需將五言丁句第三字、七言丁句第五字作平,是為補救。這種拗救,因為是在丁句(也僅限于丁句)本句完成,所以也叫“本句自救”。

      例如“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一句第四字“水”,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三字“湖”,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俺迦艨?遙將碧海通”(李白《江夏別宋之悌》),前一句第四字“若”,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三字“清”,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爸裣锵獦蛱鞖鉀?荷開稻熟村酒香”(鄭谷《郊野戲題》),后一句第六字“酒”,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五字“村”,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六親慟哭還復(fù)蘇,我笑先生淚個無”(張白《哭陸先生》),前一句中的第六字“復(fù)”,本平用仄,拗(不合律)了;該句第五字“還”,本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

      一是“特拗”(特種拗救)。

      在“丙.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若平,拗(不合律);需將本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作仄,是為補救。這種拗救,實際也是屬于“本句自救”。但因為比較常用,所以叫“特拗”(僅限于丙句)。

      例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前一句中的第四字“雞”,該仄用平,拗(不合律)了;本句第三字“具”,該平用仄,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前一句中的第六字“時”,該仄用平,拗(不合律)了;本句第五字“舊”,該平用仄,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

      還有一種,是“既對句相救,又本句自救”。

      在“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甲句第四字、七言甲句第六字及五言乙句第一字、七言乙句第三字若仄,拗(不合律);需將五言乙句第三字、七言乙句第五字作平,是為補救。這種拗救,因為既涉及甲乙兩句(也僅限于甲乙兩句),又涉及乙句一句,所以叫“既對句相救,又本句自救”。

      例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前一句第四字“代”,該平用仄、后一句第一字“往”,該平用仄,拗(不合律)了;后一句第三字“成”,該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耙簧韴髧腥f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夜泊水村》),前一句第六字“萬”,該平用仄、后一句第三字“向”,該平用仄,拗(不合律)了;后一句第五字“無”,該仄用平,完成補救;補救之后,視同合律。

      明白了“黏對”與“失黏、失對”,再來看看虞世南的《蟬》、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按照劉耳、鄒莉蘿先生的分析,《蟬》的“拗救”是完成了,但是,第二句第二字“響”(仄聲),與第三句第二字“高”(平聲),仍處于“失黏”狀態(tài),仍然是不符合格律的?!惰描煤降馈返摹稗志取笔峭瓿闪?但是,第一句第二字“杳”(仄聲),與第二句第二字“落”(仄聲),仍處于“失對”狀態(tài),仍然是不符合格律的。第二句第二字“落”(仄聲),與第三句第二字“啾”(平聲),仍處于“失黏”狀態(tài),仍然是不符合格律的。

      猜你喜歡
      集韻五言仄聲
      有志無書五言聯(lián)
      荊璞《五音集韻》之形制
      《集韻》征引《說文》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集韻》征引《廣雅》研究
      吟出古詩之美
      論賈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詩語敘事
      《集韻》編撰的起訖年代考辨
      貞觀的“觀”讀平讀仄?
      文史雜志(2014年3期)2014-06-09 20:06:42
      貞觀的“觀”該怎樣讀
      文史雜志(2009年6期)2009-03-29 02:58:02
      巧用方言學(xué)普通話
      十堰市| 瓦房店市| 赤水市| 日土县| 万荣县| 登封市| 博客| 重庆市| 梁山县| 丹凤县| 吴江市| 延吉市| 简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武安市| 龙山县| 高台县| 石嘴山市| 鄂托克前旗| 徐闻县| 温宿县| 赤城县| 兰西县| 巴彦淖尔市| 曲阜市| 醴陵市| 麻江县| 邻水| 九龙县| 南溪县| 金沙县| 永川市| 胶南市| 花莲县| 宝鸡市| 福泉市| 凤冈县| 吴旗县| 盐边县| 济宁市|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