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凱 龐 芳
“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卻無法強迫它飲水。當你把你的報紙送到受眾手中的時候,你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無法強迫他閱讀。不過,有一個辦法可以誘使他閱讀你的報道,那就是運用精彩的標題。”這是《新聞寫作基礎知識》一書中對于新聞標題的形象論述,貼切地總結了新聞標題是否出彩與文章受關注度的密切聯(lián)系。
網絡媒體時代更是如此。要想吸引受眾,提高點擊率,達到新聞傳播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制作出一個主題鮮明、精練生動、內涵厚重、余味悠長的新聞標題來牢牢抓住受眾的眼球??扇缃?,當人們打開網絡媒體瀏覽新聞時,又有幾人不被諸如“緊急通知!”“速速擴散”“剛剛出的事!”等諸如此類的標題所欺騙,緊張兮兮點進去,虛驚一場退出來。標題中新聞要素幾乎沒有體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題文不一的現(xiàn)象,而且標題越來越驚悚、越來越懸疑。對此,筆者談幾點個人看法,并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建議。
在傳統(tǒng)紙媒中,新聞標題與正文同處一個版面,且位置緊湊,受眾可以同時掃視標題與正文,報紙新聞標題大都是復合型結構,除主題外還有輔題,輔題又包括引題和副題,可以充分表達意思。例如《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新聞報道《福建省長汀縣種樹能手馬雪梅——“植”此青綠》,以“福建省長汀縣種樹能手馬雪梅”為肩題,簡要交代人物背景,主題借用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上的舞劇《只此青綠》的名稱,運用諧音手法,以“植”代“只”,既準確概括報道對象的日常工作,又增強了標題的動感。“青綠”既指中國畫中的青綠山水,也指報道中描寫和圖片所呈現(xiàn)的綠樹青山,虛實結合,構思巧妙,營造出絕美意境,堪稱好標題。
在網絡媒體中,新聞標題則與正文處于不同的頁面,大部分新聞需要通過點擊標題才能進入正文的閱讀,這就給標題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媒體的標題是新聞發(fā)揮作用的起點,對新聞傳播至關重要。由于受到題長所限,網絡媒體的標題大多采用單一標題。
例如,同樣是報道馬雪梅的新聞,人民網擬出的標題為《福建長?。厚R雪梅種樹養(yǎng)山記》。標題文采雖略遜紙媒,但可以讓受眾一目了然準確了解新聞事實,不必逼迫受眾非得點開閱讀。
可是,目前有些網絡媒體為吸引受眾,提高點擊率,擬出的標題“套路滿滿”。以美團收購摩拜這一新聞事件為例,紙媒做的標題是《摩拜37 億美元賣給美團》,一目了然地向受眾展示了關鍵的新聞信息,無須往下看文章也能知曉新聞主體事實。而一些網絡媒體用的標題則是《美團收購摩拜,你所不知道的三大真相(深度好文)》《摩拜被美團收購背后24小時的掙扎其實全是無奈》等等。從標題傳播效果和流量拉動來看,網絡媒體的標題更為吸引人,更能帶來流量,像這種“標題黨”現(xiàn)象正在越演越烈。從新聞實際操作的角度出發(fā),筆者歸納出如下幾種“標題黨”常用模式:
打開網絡媒體社交平臺,常有諸如“定了”“有身份證的都趕緊看吧”“剛剛,緊急刪除!”“重磅發(fā)布!”等字樣跳出。這些采用粗黑字體、祈使短句的標題用詞直接,語氣強烈,讓人看不明白講的是什么,就有了點進去看個究竟的欲望。這樣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奪人眼球的“流量標題”,常常會讓人點擊之后仍舊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新聞學中強調的“5W+1H”要素,形成傳統(tǒng)倒金字塔文本結構,這與戰(zhàn)爭時期新聞電報的功能定位有關。在技術不穩(wěn)定、環(huán)境動蕩的年代,信號很容易中斷,所以電報員必須在第一時間把最重要的信息發(fā)出去,編輯收到以后,再在紙媒上印出來。但到了今天,受眾可以選擇性看新聞,新聞文本結構變了。就以人們最熟悉的微信公眾號為例,不同于報紙的公眾號文章內容是折疊展示給受眾的,要看新聞先點擊。網媒的編輯不免擔心,標題中如果一下子把要素寫全了,那對該事件不感興趣的人,就根本不會去點開看。所以,有些網絡媒體的新聞標題就故意掐頭去尾隱藏新聞要素,甚至直接用省略號作為標題,目的就是為了制造懸念,引誘受眾貢獻點擊量。比如,有家網媒就把臺風預警,提醒受眾避險這件事的標題設置成《突發(fā)!事關所有人!》,讓看到的人不明就里,忍不住點開一看究竟。
打開網絡媒體不難發(fā)現(xiàn),標題中動不動就一排“感嘆號”,時不時還來個“省略號”。在傳統(tǒng)紙媒中,新聞標題一般會采用陳述句來敘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標題結尾一般不使用標點符號。尤其是在陳述句中常用的句號,在新聞標題中更是鮮有使用。疑問句中的問號和感嘆句中的嘆號則可用可不用,考慮到新聞版面的整齊美觀,往往被省去。所以總體上說,句末標點的使用率很低。但是網絡新聞標題卻與此不同,標點符號在網絡媒體上經常被非常規(guī)使用,在“流量標題”中更有了神奇的特殊功效,不僅能給受眾比較強烈的視覺刺激,還能調動受眾的情緒。如:“怒了?。?!”“史上最強通告!??!”這些都有效達到吸睛的效果。此外,常運用省略號省去新聞信息的焦點,即受眾最關注的內容,例如,“為什么能成功?他說最重要的是……”這一手段能成功地抓住受眾探求未知的閱讀心理,也是“流量標題”常用的手法。還有一些“流量標題”在句式上雖然是完整的,但是在內容上編輯故意隱去了新聞的關鍵信息,而且在完整句式后仍然使用省略號,其意圖顯而易見——欲知詳情,請點擊進入。
“讓你腸子都悔青的9 件事,最后一件你一定想不到”“人生最糟糕的25 件事”“下班后的1 小時,決定你未來5年的薪資”……相信很多受眾對這類標題范式并不陌生,初次遇到這些標題大多數(shù)受眾就會忍不住點擊打開,因為人們天生就對跟自己有關的事物感興趣,在標題里碰到了與自己的經歷、情感、見聞聯(lián)系緊密的話題,受眾總會對號入座,產生好奇心,從而貢獻了點擊率。
在“流量至上”的網絡媒體生態(tài)下,只要有人點進去了,就會產生流量,至于這個傳播是不是有效,內容是不是能夠打動人,就不是網媒所關心的了。
從新聞發(fā)展角度來看,標題的創(chuàng)新,的確是新聞從業(yè)者一直應該努力的方向。可是如何創(chuàng)新,就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了流量“套路”受眾,使其看標題感覺可以“再來一瓶”,點進去后卻發(fā)現(xiàn)只?!爸x謝惠顧”,只會讓清醒的受眾厭惡。
受眾每天通過傳統(tǒng)媒體接收到的是言簡意賅、內容清晰的標題和文章,打開網絡媒體,卻難以分辨標題和內容是否相符,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標題,點進去往往只會收獲失望。海量的信息真假難辨、真實性存疑,轉發(fā)新聞,又頻頻收到來自朋友的糾正,才恍然自己又一次掉入“陷阱”,反反復復的心理落差,受眾閱讀心理自然會產生變化。當受眾漸漸麻木,失去對新聞的好奇心,對社會公共話題的關注日益冷漠,最終就會對媒體失去信任和信心,導致真正的好文章沒有人讀,真正的熱點無人關注。
網絡媒體的標題往往簡短、直白和通俗,用極簡的詞語進行概括,從大眾化的口語里提煉出通俗易懂的標題,應追求“一二三”境界,即:“一目了然——短小精悍;兩全其美——不落俗套;三日不絕——余音繞梁”,這樣的標題才能讓受眾產生“急欲一讀”的強烈愿望。但這需要新聞從業(yè)者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大局有一個全面、宏觀的把握,對報道內容有準確而深刻的理解,同時,具有良好的積累和職業(yè)素養(yǎng)。而“標題黨”以使用網絡熱詞為手段,吸引用戶的眼球。網絡熱詞過于口語化、庸俗化,過多地使用這些熱詞,就會降低新聞標題水準。一些網媒抄抄改改網上的熱點,擬個玄乎其玄的標題,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不錯的流量,這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新聞專業(yè)的門檻,新聞專業(yè)壁壘被打破。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真正愿意沉下心來做優(yōu)質原創(chuàng)新聞的人會越來越少,愿意深入現(xiàn)場采訪調查的人會越來越少,新聞報道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差,帶來的后果可想而知。
人之立身,唯有誠信。媒體也一樣,一個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需要長期積累形成。在互聯(lián)網時代,媒體既要聚流量,更要聚人心,如果失去了受眾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媒體的權威性得不到維系,公信力降低,會導致媒體的信任危機,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便無法起到引導輿論、發(fā)出主流聲音的作用。一味地在點擊率上下功夫,無異于殺雞取卵。
一個人要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花20 年的時間,而毀滅只需要5 分鐘。這句話也適合當下的新聞運營現(xiàn)狀。如果一味追求流量,難免會劍走偏鋒,甚至誤入歧途。一個標題,一條新聞,只需要幾秒鐘,就能打破用戶對媒體的信任感。
新聞媒體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高新聞輿論的“四力”,離不開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皹祟}黨”橫行的背后是對健康積極內容的遮蔽和放逐。在此環(huán)境下,不論是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還是自媒體,在道德責任和公益責任方面都須有更高的擔當和新聞自律。善用流量,讓流量真正能夠發(fā)揮凝聚人心的作用。
建立健全嚴格的網絡把關制度,可以邀請新聞專業(yè)的資深媒體人對標題進行審核。國家網信辦早在2017年就制定印發(fā)了《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標題規(guī)范管理規(guī)定(暫行)》,而且設置了舉報入口。相關部門也應加大監(jiān)管與執(zhí)法力度,要有相應的獎懲制度,通過相關政策及法律的威懾,來治理網絡標題亂象,讓“流量標題”走開,讓準確新穎、對受眾負責的好標題、好內容占據(jù)高地。
新聞發(fā)布平臺建立內容審核部門,安排相關的工作人員對發(fā)布的新聞稿件進行平臺方的審核,在新聞信息傳達到讀者之前盡快地對“標題黨”“假新聞”等亂象進行及時篩查。對審核不通過的新聞內容,說明其不通過審核的原因并打回到相關的編輯人員處,使其對稿件重新進行修改,只有審核通過的稿件才能上傳到信息發(fā)布平臺并呈現(xiàn)給新聞讀者。
媒體單位在考核文章影響力的指標中,除了閱讀量和點擊率之外,還應增加停留時長、完看率等考核指標。網絡媒體時代,不講流量是自娛自樂,只講流量容易罔顧是非??己藭r,將流量作為網絡媒體評價指標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稿件的引導力、公信力,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質量和傳播效果等多個維度來評價稿子的優(yōu)劣。
例如,B站將視頻的前臺顯示數(shù)據(jù)用完播率取代播放量的嘗試,就引發(fā)了網民的熱烈討論。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 陳睿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播放分鐘數(shù)也將消弭一些通過夸張標題、欺詐封面等騙取點擊的低質視頻帶來的數(shù)據(jù)水分。
加強媒體從業(yè)者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促使其認真遵守新聞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樹立法制觀念與道德觀念。作為網絡新聞編輯,最基本的編輯責任是必不可少的。新聞從業(yè)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要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優(yōu)先的原則,同時著力維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并具有廣闊的視野、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和鉆研精神。
面對“標題黨”肆意收割流量的情況,一些傳統(tǒng)媒體和網媒容易迷失自我,這時往往考驗的是新聞從業(yè)者堅守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底線。新聞編輯在“揣測”受眾心理的同時,力求逼近“親和但不迎合”“寓引導于服務中”的新聞理想。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寫作時,保障自己生產的內容產品在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前提下帶來更多的流量。
如今的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量與日俱增,加之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受眾已經進入“讀題時代”。因此,要想在業(yè)界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fā)展,媒體加大新聞報道采編改革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新聞標題制作的創(chuàng)新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網絡媒體可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加速高質量建設,多產出獨家原創(chuàng)新聞、高品質新聞標題,才能夠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
“內容為王”是媒體發(fā)展的黃金法則?!傲髁奎h”之路只會越走越窄。近年來,一些頻頻靠“流量標題”刷屏的自媒體大號或式微、或關閉,也是對這一點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