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話語下中國審美他者形象書寫

      2023-12-20 07:35:14李秀進
      海外文摘·學術 2023年10期
      關鍵詞:西方人古典話語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孕育出了不一樣的哲學思想和哲學觀,形成了不同的話語?!霸捳Z就是在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的一些特定的語言形式,而西方話語就其本來的意義主要是西方人與西方人在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活動中產(chǎn)生的各種不同的話語形式。[1]”在中國話語和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西方話語中,中國傳統(tǒng)審美有著不同的特點,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英國文學里涉及中國題材的作品,所展現(xiàn)的其實是英國作家對中國的想象、認知,以及對自身欲望的體認、維護。[2]”中國傳統(tǒng)審美在17、18世紀的西方頗受人們的贊譽,“中國風”(Chinoiserie)風行一時。以“中式花園”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園林審美被西方人所追捧。要想更好地理解他者的審美意識和觀念,離不開對他國歷史、宗教、文化、哲學和繪畫等的了解。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主體如果相關知識儲備不足,即使對事與物進行的觀察再細致,也難免產(chǎn)生對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認識偏差。中國傳統(tǒng)園林審美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沒得到學界的足夠重視,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中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審美亦被文學評論界所忽視。

      本文探討了以中國傳統(tǒng)審美為代表的古典園林對英國審美和詩歌《忽必烈汗》產(chǎn)生的影響,梳理了西方話語下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認知,從審美與西方話語維度探討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中國傳統(tǒng)審美想象書寫,嘗試在西方話語中為中國傳統(tǒng)審美尋找一種跨文化的“他者”視角。

      1 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內(nèi)涵與外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審美思想歷經(jīng)幾千年的發(fā)展,不同個體、群體、流派的審美觀念相互影響、相互整合,不斷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國審美思想體系,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審美注重將審美與個人修為相結(jié)合,倡導含蓄、適度的審美情感。如《論語·雍也》寫道: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道家的審美思想是順應自然,注重個體,強調(diào)無為,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他們認為自然是最美的,如《莊子·外篇·知北游》寫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唐代之后,禪宗在儒家學者中開始盛行,并與儒、道共同構(gòu)筑了一個穩(wěn)固的文化結(jié)構(gòu),主宰了當時士人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禪宗的審美是平易與純凈,是人們努力追求以達到永恒本體的心靈之路,強調(diào)自然修行與知覺的頓悟,個體融入自然后對自然美感的感性化認識和直覺意境。

      中國傳統(tǒng)審美具有多元性、包容性,除了儒家、道家和禪宗各自有自己的審美觀,還有許多其他的審美觀念深刻影響世人的審美。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是對立統(tǒng)一的,如儒家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之美,道家強調(diào)順應自然之美,禪宗則是融入自然之美,但三者又能和諧統(tǒng)一??傮w而言,中國傳統(tǒng)審美強調(diào)真、善、美的統(tǒng)一。

      中國古代別具特色的繪畫、文學、音樂、建筑、園林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審美,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物質(zhì)代表。中國傳統(tǒng)園林審美以山、水、池、泉、石為中心,筑山理水,鑿池堆山,因勢隨形,蒔花栽木,以房屋建筑環(huán)之,追求自然天成的山水園之趣,融合了儒道禪的傳統(tǒng)審美,不僅有儒家中庸、平和的含蓄審美,還有道家的自然美和禪宗的空靈美??梢哉f,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藝術外現(xiàn)。

      2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中國風”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

      “中國從馬可·波羅時代起就成了激發(fā)西方人新的靈感、新的審美情趣和異國情調(diào)的地方。[3]”17、18世紀,西方人通過流傳到歐洲的相關書籍了解到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信息,富庶而神秘的中國生發(fā)了他們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最瑰麗奢華的遐想。“中國風”在那一時期的歐洲十分流行,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商紳大賈,都狂熱追捧著來自中國的元素。他們深深著迷于來自中國的芬芳的茶葉、精美的瓷器和自然主義古典園林。其中,英國人特別青睞中國陶瓷,陶瓷甚至進入到英國普通民眾家庭,成為日常用品。除此之外,英國人也對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很感興趣。英國詩人、諷刺作家亞歷山大·波普和英國散文家、詩人、劇作家約瑟夫·艾迪生均撰文高度贊揚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英國著名建筑師威廉·錢伯斯曾到過中國廣州,他非常欣賞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著有《東方造園泛論》《中國園林的藝術布局》,主張在英國園林中加入中國園林的審美元素,增添審美情趣。他模仿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筑山、挖池、建塔、造亭,興建了丘園,在英國和歐洲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西方話語下,以英國為代表的文人階層通過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視角審視西方哲學及其審美,再次加深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推動西方人進一步探索古典園林及其審美。

      3《忽必烈汗》的浪漫主義中國審美想象

      塞繆·泰勒·柯勒律治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詩人,其詩作風格神秘怪誕,極具想象力??吕章芍嗡幍臅r代,人們對中國的了解是建立在有限的相關書籍上的,他們對中國尤其是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認知不高?!?8 世紀以前英國人關于中國的知識很有限,絕大部分是想象。[4]”受“中國風”的影響,柯勒律治在1797年夏天創(chuàng)作了《忽必烈汗》。據(jù)作者自述,那年夏天,他隱居于山村農(nóng)莊,坐在椅子上閱讀《珀切斯朝圣記》。他在讀到元朝皇帝忽必烈汗下令建造豪華宏偉的宮殿和奢華無比的御花園的內(nèi)容時昏然入睡,夢中作詩兩三百行,但訪客的到來打斷了作者的思路,清醒過來,最終只記得一些詩歌的殘片。

      《忽必烈汗》取材于中國元朝上都,但詩歌不是敘寫歷史現(xiàn)實中真實的故事。作者借助中國元素施展其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描繪了元上都的美麗與富饒,對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審美進行了極具想象力的描寫,惟妙惟肖,氣勢宏偉,渲染了異國情調(diào)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為吸引讀者的注意,柯勒律治把詩音樂化,巧妙合理地運用長短句和不定韻式,以夢幻般的韻律,烘托夢幻的氛圍,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詩歌開篇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幅令人著迷的畫卷:

      忽必烈汗在上都曾經(jīng)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

      這地方有圣河亞佛流奔,

      穿過深不可測的洞門,

      直流入不見陽光的海洋。

      有方圓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給圍上樓塔和城墻:

      那里有花園,蜿蜒的溪河在其間閃耀,

      園里樹枝上鮮花盛開,一片芬芳;

      這里有森林,跟山巒同樣古老,

      圍住了灑滿陽光的一塊塊青草草場。

      (屠岸 譯)

      忽必烈汗的御花園里種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樓宇、宮殿、塔樓、城墻在花草樹木的點綴下顯得特別宏偉氣派。作者用了 “下令”(decree)、“堂皇”(stately)、“神圣”(sacred)等詞彰示帝王的尊貴。詩中的皇家園林有高聳的“樓塔和城墻”(walls and towers)、“花園”(garden)、“溪河”(rills)、“森林”(forests)、“山巒”(hills),增強了讀者的視覺感觀,同時用“鮮花盛開”(insense-bearing)的想象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能聞到御苑花草樹木的芳香。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審美基本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而植物和山石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審美最具有代表性,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造園林建筑都是造園的重要手段。詩中作者也巧妙地運用自然進行布局,采用小山、花卉、樹木,別致的小橋、彎曲的流水、城垣和塔樓來造景,營造出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審美意境,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藝術特征。

      4 西方話語下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融合與對立

      在西方話語下,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對英國和西方諸國各階層民眾的審美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西方人對中國審美產(chǎn)生了集體想象,《忽必烈汗》正是這一集體想象的審美話語。這種集體想象還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商人利用“中國風”這一熱潮,通過歐洲人非同尋常的審美想象審視中國傳統(tǒng)審美,他們在對中國審美進行審視的過程中,不自覺融入了歐洲審美元素,因此他們仿制的中國的陶瓷、漆器、家具和紡織品等商品,是兩種審美融合的產(chǎn)物,而非單純中國審美的再現(xiàn),更符合歐洲人的口味,滿足西方人的審美情趣。王富仁曾表示,在1840年到1842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之前的全部西方文化,都是這樣一些文化,它的所有話語形成都與中國話語沒有直接的對立關系。之后,歐洲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和海外殖民的擴張,使西方人迎來了“大航海時代”,開辟了新航道,西方人到訪中國更加便捷。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發(fā)現(xiàn)他在中國所看到的一切與當時歐洲流行的“中國風”中所描述的“中國”有較大的出入。他記錄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發(fā)表了個人見解,并把當時中國的一些負面信息傳到了英國和歐洲。中國在英國和歐洲諸國民眾心中的良好形象隨之崩塌,西方話語下的“中國”逐漸演變成一個愚昧落后的國度,他們在審視中國時的態(tài)度由憧憬、向往,變成傲慢與偏見,典型代表是黑格爾,他對東方哲學和中國哲學持否定論調(diào),不認可中國哲學。1840年前后英國工業(yè)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英國人選擇以戰(zhàn)爭形式進行侵略和殖民,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此后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里歐洲不再流行“中國風”,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審美淡出了西方人的世界語。

      5 結(jié)語

      17、18世紀,中國傳統(tǒng)審美在西方話語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西方人基于自我想象和對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有限了解,想象了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審美建造的中式園林。浪漫主義詩歌《忽必烈汗》就是這種想象的產(chǎn)物。浪漫主義中國傳統(tǒng)園林審美的想象書寫為西方話語下的中國想象注入了活力。《忽必烈汗》是詩人努力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結(jié)果。但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后,為侵略和殖民中國,西方話語下的中國形象被丑化,中國傳統(tǒng)審美逐漸淡出了西方人的世界。■

      引用

      [1] 王富仁.“西方話語”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化[J].文學評論, 2004(1):6-13.

      [2] 葛桂錄.“中國不是中國”:英國文學里的中國形象[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64-70.

      [3] 姜智芹.《忽必烈汗》殘篇里的奇幻中國[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87-89.

      [4] 程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英國語言文學中的中國文化[J].前沿,2011(7):190-192.

      作者簡介:李秀進(1979—),男,廣西扶綏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廣西城市職業(yè)大學。

      猜你喜歡
      西方人古典話語
      從不同側(cè)面求解古典概型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出入于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北方文學(2018年20期)2018-08-28 09:44:16
      怎樣讀古典詩詞?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淺談西方人繪畫中的東方人物形象變遷
      青年時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古典樂可能是汪星人的最愛
      亭臺樓閣
      時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論戲劇《恥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勢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高安市| 靖宇县| 襄樊市| 炎陵县| 城固县| 个旧市| 东明县| 龙南县| 黄大仙区| 南安市| 自贡市| 兴宁市| 潞西市| 多伦县| 沧州市| 正宁县| 陆河县| 宜州市| 通河县| 汤阴县| 治县。| 武城县| 增城市| 杨浦区| 连山| 湟中县| 泰和县| 陆川县| 海阳市| 卢氏县| 镇雄县| 文水县| 衡东县| 乌苏市| 林甸县| 邵东县| 丁青县| 大方县| 衡南县| 钟祥市|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