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如何擁抱“已來之未來”:ChatGPT的“入侵”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2024-01-18 11:39:37陸道坤錢鵬雁
      教師發(fā)展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階德育素養(yǎng)

      陸道坤, 錢鵬雁

      (江蘇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工智能一直是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但在今天看來一切如昨,對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似乎沒有來過,“喬布斯之問”依然未解。[1]而ChatGPT的橫空出世則再次將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話題拉回人們的視線之內。人工智能不再被視為未來教育的話題,而是“已來”之“未來”,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由此拉開帷幕。[2]ChatGPT以“入侵”的方式“登陸”教育,并以學生的學習為突破口,引發(fā)人們對教育的深層次思考,恰如“蝴蝶的翅膀”,必將引發(fā)教育體系的風暴。而作為教育的核心構成,教師的角色、發(fā)展內容和工作方式都將會面臨巨大變革。

      一、ChatGPT的“入侵”與傳統(tǒng)教師角色的解構

      從路線上看,ChatGPT首先在學生的領地“登陸”,通過對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的改造,逐漸掀起教育領域的改革風暴。而教師身處這場風暴的中央,同時,作為ChatGPT的直接使用者(用戶)和監(jiān)督者,必然要面臨角色定位、工作內容與方式、發(fā)展與評價等多方面的挑戰(zhàn)。從作用方式上看,它從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評價等維度出發(fā),對教師的工作內容、方式等產生影響,進而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素養(yǎng)提出要求。同時,教師使用ChatGPT也會對其工作方式、內容等產生影響,進而上升到角色、素養(yǎng)等維度,與前者合為一處,共同推動教師的角色轉變。

      (一)從學之變到教之變:ChatGPT引發(fā)的學習變革對教師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

      從邏輯上看,ChatGPT以學生學的改革為突破點,以塑造新型學習模式為抓手,倒逼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素養(yǎng)。

      第一,ChatGPT背景下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要求教師改革教學模式。ChatGPT以教育對象為突破口,快速深入教育腹地。最先引發(fā)人們警覺的就是被喬姆斯基稱為“高科技抄襲”“逃避學習的方式”[3]的現象:學生使用ChatGPT寫作業(yè)、做論文。但與此同時,ChatGPT將會推動學生學習模式的變革,根據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學習內容和方法,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體驗;[4]對學生發(fā)展進行實時評價和實時“畫像”,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及自我評估,并為其提供時間管理、學習任務與過程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因此,ChatGPT正在構建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模式,即從碎片化影響學生學習到系統(tǒng)化改變學生學習方式。[5]基于對跟隨用戶而形成的數據分析結果并結合常模,ChatGPT能夠自動理解用戶的需求和發(fā)展狀態(tài),自動調整輸出內容、互動模式,主動適應學生學習。在此背景下,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教必然無法匹配ChatGPT所催生的新型學習模式,這就要求教師需主動、全面提升對教學的認知和理解水平并開展教學改革。

      第二,ChatGPT背景下學生對高階學習的訴求要求教師對自身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進行升級。走向高階學習的要求呼喚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走向高階并更為注重人本。同時,教育界還擔心人對機器產生依賴,進而放棄思考,即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將會喪失陣地,而這些思維恰恰是人類社會得以永續(xù)前行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源所在。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學生對高階學習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同時,學生能力、思維的高階發(fā)展逐漸會上升到更高的位置,這也是幫助學生跳出對機器依賴的根本立足點。顯然,高階訴求必然要體現在教學改革之中,進而要求教師的素養(yǎng)結構優(yōu)化升級。

      第三,ChatGPT背景下學生情感與德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要求教師提升情感教育與德育能力。ChatGPT無疑會將以知識教育為代表的智育從“王者”拉回到與德育、美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并舉的位置,也會使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更為全面。而人對機器可能產生的依賴,無疑會擠壓人際互動(尤其是師生互動)的時空并改變人際互動的內容,情感教育和德育的問題將會變得更為復雜,所面臨的形勢將更為嚴峻:ChatGPT引發(fā)的“沉迷”問題可能使得學生與真實世界越來越疏遠,與真實世界的情感越來越淡化,進而導致他們因人際互動減少而出現心理疾病等;ChatGPT也可能會引發(fā)作弊、錯誤以及其他倫理道德、法律問題,并在教育領域蔓延。[6]因此,對學生有效開展情感教育和德育的要求正在倒逼教師情感教育與德育能力的升級。

      (二)從使用者到被改造對象:ChatGPT正在改變著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專業(yè)行動方式

      ChatGPT對教師的影響,還在于它將作為用戶的教師轉變?yōu)楸桓脑斓膶ο?培養(yǎng)教師的使用習慣,進而從使用角度影響教師的工作方式、內容和要求,直至推動教師發(fā)展的變革。

      第一,ChatGPT直接對教師的工作方式產生影響。ChatGPT不僅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可以基于對學生發(fā)展數據的收集與評價幫助教師科學地設計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構建和動態(tài)更新教學資源,可以接管最基礎的知識和能力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幫助教師批改作業(yè),可以幫助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評估,[7]甚至可以幫助教師開展循證研究。進言之,ChatGPT為教師教學提供的便利將會越來越多。同時,教師很多程序性、瑣碎性和重復性的工作也將在很大程度上被ChatGPT接管。從挑戰(zhàn)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師生互動模式都將難以適應教育發(fā)展之需;同時,教師的日常工作也會面臨著結構性的變革:在部分工作被接管的情況下,教師的工作時空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圍繞有趣、高階、人本、個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教學將成為必然。

      第二,ChatGPT推動著教師工作內容的變革。作為使用者的教師,可以與ChatGPT合作進行學生學習規(guī)劃設計、作業(yè)設計、學生發(fā)展評價,使教學變得更為(尤其是知識教學)便捷和高效,由此大量教學時空也被釋放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ChatGPT來開展重復性和程序性工作。教師的工作內容逐漸發(fā)生變化,在高階探尋的背景下,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將在實踐中上升到最顯著的地位,推動“五育并舉”工作高效、高階開展,就成了教師工作的核心。

      第三,ChatGPT推動教師評價和專業(yè)發(fā)展更加高效。ChatGPT對教師工作內容、方式的改變,必然會推動教師標準體系的變革,進而對教師的評價和專業(yè)發(fā)展產生影響。ChatGPT自帶評價功能,其在實時畫像和反饋上的特長,既可以為外部評價教師素養(yǎng)和教師工作提供支持,也可以助益教師自評。因此,在新的評價模式下,教師的素養(yǎng)結構、工作效能等都將變得可視化。而基于評價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也將變得更為高效、系統(tǒng)和有針對性,發(fā)展效能也能夠得到實時反饋。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還能夠基于學生發(fā)展需求與教師素養(yǎng)的關系模型,為教師提供更多、更為系統(tǒng)和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資源,對教師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進而促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走向高階。

      (三)由“唯一”到“之一”:ChatGPT將改變教師的身份定位

      隨著ChatGPT以“機師”角色進入教學過程,原有教學關系中的教師將變成“人師”,由此出現“雙師”格局。由“唯一”到“之一”之變,從以下兩個方面改變著教師的身份,并對其素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人師”與“機師”和諧共生背景下教師身份面臨轉變。ChatGPT在接管教師部分工作的同時,也推動了其工作的轉變,其中,高階、創(chuàng)意成為核心詞。而教師的工作走向高階并富有創(chuàng)意的前提則是教師本身需要具有極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換言之,在“人師”與“機師”和諧共生的背景下,教師要從ChatGPT用戶的身份向ChatGPT的高水平駕馭者轉型,由教育教學的“孤泳者”向與ChatGPT和諧共生、互促共創(chuàng)的專家轉型。毋庸置疑,科學的“雙師”格局構建,要求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實現身份的快速轉變。

      第二,“人師”與學生多維度、多場景、多形態(tài)的人際互動對教師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顯然,在“雙師”格局下,“人師”和學生的關系將會發(fā)生多方面的變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將從多方面展開(而不是以知識教與學的互動為主)并在虛擬平臺和真實場景之間高頻度切換;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手段將變得更為豐富和個性化,品質的提升將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主要訴求。此外,鑒于教師在知識方面權威光環(huán)的消退,民主、平等、合作等要求將成為師生互動的核心特征。因此,“雙師”格局下,新型師生關系將取代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身份轉變將成為必然。

      二、ChatGPT對教師身份的重構

      ChatGPT的“入侵”無疑將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沖擊,并對教師的工作方式、內容等提出新要求,推動教師角色的轉化和教師發(fā)展的轉型升級。系統(tǒng)分析ChatGPT“入侵”之下教師角色定位的應然或可能性,顯然是推動教師角色重塑的前提。

      (一)以知識達人身份應對學生知識學習的高階訴求

      ChatGPT從知識生產、知識學習等方面“入侵”學校教育,[8]將改變知識習得方式和評價方式,并引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改革,高階、品質、個性化將成為學校教育場域的核心詞。

      第一,知識素養(yǎng)的高階構造要求教師成為知識達人。ChatGPT使知識的教和學都變得更為高效、便捷和個性化。由此產生的結果是,既有的教師“教”的內容、模式和評價體系都難以有效適應學生“學”的需求。換言之,既有語境中的知識學習不再具有挑戰(zhàn)性,知識學習的高階價值和學生對學習品質的追求將會越來越凸顯,教學也成為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tài)知識建構過程。[9-10]圍繞學生知識學習的高階需求,全面系統(tǒng)地對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品質進行改造,占領知識和知識教學的制高點,進而成為知識達人,則成為教師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能力培養(yǎng)的高階需求要求教師在學生能力發(fā)展上發(fā)揮發(fā)現、支持與引領作用。ChatGPT為技能訓練提供的便利,使得常規(guī)、基礎性能力培育變得更為個性化和高效化。[11]ChatGPT對部分能力培養(yǎng)的接管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職業(yè)領域的重復性、程序性工作將被ChatGPT及配套機器人替代,并由此引發(fā)人才培養(yǎng)端能力結構要求的變化;二是對學生能力發(fā)展提出更高要求,這種要求是以學生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技能)發(fā)展的易實現性為前提的。顯然,高階能力的要求逐漸走上前臺,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能力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幾種能力,教師必須基于此對自身的工作和素養(yǎng)進行反思,并積極進行角色重構以適應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高階需求。

      第三,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求教師重塑在學生思維發(fā)展中的角色。有研究發(fā)現,ChatGPT在參加考試時,所呈現的答案展現出了高度的批判思維和邏輯思維,[12]這表明ChatGPT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對批判性思維的替代,從而逐漸使學習者放棄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因此,馬斯克指出,ChatGPT進入教育領域之后,教育最核心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13]美國中小學和大學謹慎使用甚至封禁ChatGPT的背后,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可能會被淡化的擔憂。[14]因此,對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這一任務的強調,無疑會對教師的工作和發(fā)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以智慧的交流者身份應對更為復雜、微妙的師生互動

      顯然,ChatGPT和可穿戴輔助設備聯手打破了原有教學空間的平靜,也解構了原有的師生二元制格局,并實現了向“人師—機師—學生”格局的轉型。新格局不僅有人際關系,也有人機關系。人機、人際雙重關系交織在一起,使得師生關系空間變得復雜和微妙,由此動搖了二元框架中“人師”的身份預設。

      第一,依賴的可能性與師生關系的松動,客觀上呼喚著教師提升人際關系的吸引力,克服學生對機器的依賴。依賴性或者上癮、沉迷等問題[15]將無可回避,由此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的淡化尤其是師生關系的淡漠。毋庸置疑,ChatGPT的個性化供給和個性化互動會逐漸蠶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機師”的信任,推動基于新型網絡社區(qū)(熟人社區(qū))的構建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原有的人際關系,以至于原有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將淡化。與此同時,ChatGPT會逐漸從精神上實現對學生的控制,導致學生的自我與機器連接在一起,在客觀上使得學生的惰性增加,并逐步喪失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此背景下,學生對人際關系、人際互動的需求和對教師的信任度也會逐漸降低。因此,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體性作用,有效防治可能出現的學生對ChatGPT的沉迷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種負面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命題。

      第二,人際交往的價值被低估,人際互動空間被擠壓,教師在師生互動中的地位下降,亟須教師提升關系素養(yǎng)。ChatGPT的“入侵”使得人機交往具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相比人際關系,強迎合感、強建設感、強自適應和弱沖突感使得人機關系更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和需要,也使得學生內心深處對人際互動和人際關系的需要逐漸被人對機器的依賴所掩蓋。在此背景下,師生關系的地位削弱,師生交往的價值也被低估。[16]而在教育活動中,人際關系、人際互動的教育價值是不可忽視的,師生互動在學生發(fā)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豐富師生和生生關系內涵,多維度彰顯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育價值,提升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吸引力和趣味,提高線下社區(qū)的活躍度,就成為ChatGPT時代教師提升關系素養(yǎng)的重中之重。

      (三)以有趣的教學塑造者身份策劃課堂教學的革命

      喬姆斯基認為,應對ChatGPT引發(fā)的教學危機,關鍵在于“讓教育項目足夠有趣”[17]。ChatGPT對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改革,無疑會逐步引發(fā)課堂的革命:在締造虛擬教學和向學生提供個性化自主學習資源與支持的同時,淡化線下教學的存在感和需求度。從長遠發(fā)展來看,虛擬和實體課堂和諧共生是一個基本趨勢。ChatGPT所引發(fā)的課堂教學的革命,就在于推動虛擬和真實課堂的有機自洽,實現二者的高水平互通、互融、互補,發(fā)揮“人師”與“機師”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由此來看,教師要學會與ChatGPT合作,在締造有溫度的課堂、打造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構建有趣的教學空間、設計有利于學生高階發(fā)展的教學方面下功夫。[18]具體而言,要解決以下問題:教師要推動與ChatGPT的合作,以激發(fā)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意和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度,提升課堂教學之于學生高階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方面的效能;借助ChatGPT豐富互動的內涵、方法,實現多維互動的互通、互融、互補和互促,推動學生與ChatGPT、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ChatGPT與教師等多維互動,提升課堂教學在促進學生知識、思維、能力、情感的高水平創(chuàng)生的效能;以創(chuàng)造的態(tài)度發(fā)掘和賦予課堂教學豐富、高階價值,使得課堂教學更有張力,更加凸顯對學生發(fā)展需求的關注。

      (四)以有溫度的育人者身份應對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德育的挑戰(zhàn)

      推動個體的社會化是教育的任務之一,在ChatGPT“入侵”教育的背景下,無論如何強調個體的社會化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都不為過。ChatGPT與各種智能穿戴設備、載體聯手,必將會塑造一個以虛擬仿真為核心的環(huán)境,學習者往往會被困在ChatGPT之中,使得借助高水平人際互動以成為健康的社會人面臨重重障礙。在此背景下,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德育以及其他社會性的培養(yǎng)就成為教育的重要關注點,由此也會對教師的角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19]

      第一,情感教育的地位客觀上要求教師提升情感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研究認為,ChatGPT缺少人文主義的核心,遺失了作為個體的激情、痛苦、渴望、經驗、想象力、洞察力、焦慮、喜悅。[20]同時,ChatGPT的大規(guī)模運用會蠶食人際關系空間,[21]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為社會人的學生對情感互動的深層次需求,進而使得個體越來越“離群”,以至脫離社會,在精神深處孤獨感越來越強。正由于此,情感教育尤其是人際情感互動才顯得越來越重要。當然,鑒于ChatGPT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情感互動需求(基于網絡社區(qū)),既有教育框架下的情感教育又存在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情感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

      第二,德育的復雜性對教師的德育角色和素養(yǎng)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ChatGPT背景下德育的復雜性在于兩個方面:ChatGPT代表的“機師”與學生的互動擠壓了基于人際互動的德育時空;ChatGPT所攜帶的部分負面因素(隱藏很深并能夠潛移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德育的功效,并給德育制造了很大的障礙,即深藏于知識學習、能力訓練之中的錯誤價值導向、有悖倫理道德法律規(guī)范的誘導、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各種因素等,即便是設置若干防火墻,也難以實現完全的“凈化”。德育指向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是非鑒別能力、敏銳的判斷力、道德批判力和道德的自我建構力,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加深對新的德育背景和要求的理解,善于與ChatGPT合作,善用其長并避其所短,在豐富德育內容、優(yōu)化德育范式等方面不斷探索。

      三、“人師”“機師”和諧共生新生態(tài)下教師角色的創(chuàng)生

      對于教師而言,ChatGPT的到來不僅會改變教育的時空結構,改變學校教育生態(tài),更會推動教師工作方式、內容和要求的改變,對教師的角色、素養(yǎng)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角色重塑則是推動“人師”“機師”和諧共生以及教育教學高階發(fā)展的核心所在。

      (一)適應知識學習轉型升級之需,扮演好知識獵人、知識的生產者和知識學習的規(guī)劃師角色

      如前所述,ChatGPT使得既有語境中的知識學習不再具有挑戰(zhàn)性,由此也引發(fā)了對知識學習的高階尋求。[9]而不同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和交叉、知識學習與能力發(fā)展的內在互通性、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知識學習與知識生產的內在關聯性、知識學習的動態(tài)更新性和延展性、知識學習的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知識學習與思維素質發(fā)展的內在關聯性等都成為高階價值的核心所在。[10]這就要求教師要與ChatGPT合作,成為知識創(chuàng)生型、價值創(chuàng)造型教學者,成為知識生產、知識教學規(guī)劃與研究、知識教學評價的專家。

      第一,教師要具備關于知識的知識和關于知識價值的知識,成為知識獵人與規(guī)劃師。關于知識的知識就是指教師對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形成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基于知識學習發(fā)展什么樣的能力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思維等有著精準的認知和科學的把握。作為知識獵人的教師應該把握學科知識的結構、前沿動態(tài)以及新成果、新發(fā)現,發(fā)現新知識尤其是發(fā)現對學生高階發(fā)展更為有用的新知識,并善于梳理和呈現知識、善于將新知識轉化為學習的知識。[22]同時,教師需掌握關于知識價值評價的技能,即根據社會、學科的發(fā)展,對知識進行價值評估,明確什么樣的知識有價值、什么樣的知識對學生發(fā)展有價值、什么樣的知識結構有價值,進而明確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教學更有價值。在掌握關于知識的知識和關于知識價值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與ChatGPT合作,從知識學習的角度,基于學生學習的數據收集和效果評價,為學生提供更有挑戰(zhàn)性、更有品質的知識學習方案。

      第二,教師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和研究者,在知識生產中提升學科知識向學科教學知識的轉換能力。ChatGPT帶來的知識生產變革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成為知識的生產者。由此,生產何種知識則成為教師的一個重要選擇。在教育教學語境下,教師應借助ChatGPT開展知識生產,尤其注重學科知識、學科交叉知識、應用性知識和方法論知識的生產。同時,要注重知識生產與知識學習的關聯,提升知識的學習性(即知識的易學習特征)以及學科知識向教學知識的轉化效能。此外,還要善于挖掘知識的高階價值,提升知識學習的品質。

      (二)圍繞情感教育的新要求,扮演好學生的知心朋友、成長伙伴和心理“營養(yǎng)師”角色

      在ChatGPT融入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情感教育的地位逐漸凸顯。ChatGPT以其特有的情感交流“順從性”在淺表層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同時,也會遮蔽學生的深層次情感需求。具體而言,從學生發(fā)展角度來看,基于真實而自然的情感交流、具有建設型的(而非“順從型”)情感交流、具有深入性和療愈性的情感交流都會逐漸消失在ChatGPT所構建的人機情感互動之中。從教育角度來看,雖然在短時間內學生并不會主動提出高品質和深層次情感交流的需求,但這種需求確實是客觀存在的。換言之,ChatGPT使得情感教育背景變得更為復雜,也使得情感教育地位更為凸顯,要求也更高。因而,構建新型情感教育模式,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就成為教師工作的核心。提升情感教育素養(yǎng),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長伙伴,扮演學生心理健康和情感發(fā)展的“營養(yǎng)師”,也就成為教師的不二選擇。[23]

      第一,教師要提升情感教育素養(yǎng),成為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在既有的教育框架中,教師的情感教育地位不凸顯,相應的教育技能和經驗也相對貧乏。在ChatGPT融入教育之后,學生對ChatGPT的沉迷以及對網絡社區(qū)的依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他們的情感交流機會,遮蔽了他們的情感需求,但其實這種內在的需求不僅不會消失,甚至會越來越急迫。因此,教師要提升情感覺察能力、情感獲取能力和情感互動能力(方法、形式和內容),在心理上與學生形成情感契約和情感互信,以解決ChatGPT時代人與真實世界疏遠導致的情感問題。

      第二,教師要提升心理教育素養(yǎng),成為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評估者、“營養(yǎng)師”。ChatGPT可能從兩個方面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更為復雜:由于對機器的依賴或沉迷,學生會變得“離群”進而逐漸產生心理問題;ChatGPT所提供的信息以及“順從型”的服務可能會在客觀上引發(fā)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包括ChatGPT在內的工具,及時收集學生心理發(fā)展方面的數據,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實時評估,并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和及時的支持。

      (三)指向學生高階發(fā)展,扮演好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角色

      提升對ChatGPT的理解、駕馭和運用能力,并在ChatGPT融入教育教學的語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會成為教師的核心工作。

      第一,教師要作為ChatGPT的使用者,幫助學生提升ChatGPT素養(yǎng)。教師應該以ChatGPT使用者的身份與同是使用者的學生合作,幫助學生從使用者向駕馭者轉型升級,使他們深度理解ChatGPT的語言與表達邏輯,進而提升ChatGPT的訓練能力(“喂養(yǎng)能力”)、與ChatGPT的對話合作能力、理解運用ChatGPT生成的結果能力、基于與ChatGPT對話的思辨能力、運用ChatGPT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意活動的能力、運用ChatGPT的知識組織特長拓展新的知識建構能力等。[24]

      第二,教師要與ChatGPT合作,成為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者和維護者。ChatGPT在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與維持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而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需要與高階學習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與ChatGPT合作,激發(fā)學生的高階學習動機,維護學生的高階學習欲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因此,教師不僅要掌握關于知識的知識,還要在學習心理等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和研究。

      第三,教師要扮演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者和培育者。作為學生的核心品質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一直被各國教育界視為重中之重。因此,教師不僅要掌握關于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知識及培養(yǎng)規(guī)律,還要掌握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與評價的方法。在實踐中,教師要善于與ChatGPT合作設立專項訓練,幫助學生開發(fā)和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學科領域中有意識地融入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策略與態(tài)度的學習,在跨學科的活動中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意識。[25]

      (四)立足德育的新背景,扮演好德育的創(chuàng)新者、學生德性發(fā)展監(jiān)控者和德育研究者角色

      復雜的德育背景和嚴峻的德育形勢,使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也對教師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方法,提升德育監(jiān)控和德育評價的準確性,進而提升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成為教師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

      第一,教師要成為德育環(huán)境的評估者、德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者、個性化德育方案的制定與修訂者。ChatGPT可以使德育形式、方法手段更為豐富,也可以使德育評價更為便捷,可見,ChatGPT在提升德育的針對性和效能性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但在為德育帶來“利好”的同時,ChatGPT也使得德育形勢更為復雜:錯誤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變得更為隱蔽,表現得更為狡猾,更具有個體的自適應性,背后“無形的手”的不良價值導向和錯誤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更具有漸進且不易被察覺的特征。因此,教師要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ChatGPT,理解ChatGPT的德育滲透邏輯和機理,進而明晰如何幫助學生有效鑒別和拒斥不良導向;要理解在人際互動被壓縮的背景下,如何利用ChatGPT拓展德育空間,實現全時全景和全方位育人;借助ChatGPT并立足循證,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高水平的鑒別力、思考力,使他們主動將錯誤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拒之門外。

      第二,教師要成為德育的監(jiān)控者、畫像者。教師要成為德育的監(jiān)控者,就需要基于ChatGPT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通過對學生德育數據的實時收集分析,明晰學生德育的進展情況并動態(tài)更新德育方案。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學會將人際互動的德育信息與ChatGPT的德育數據結合在一起,從具體維度對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進行“實時畫像”,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德育方案,發(fā)現并及時解決學生德育中的個性化問題;要善于將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含班級德育)、課程思政等結合起來,提升德育的協(xié)同性。

      第三,教師要成為德育的研究者。教師要善于研究在ChatGPT融入德育的背景下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現象、新變化、新挑戰(zhàn),研究如何遏制和防止ChatGPT帶來的德育問題。還要與ChatGPT合作,在對德育大數據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明晰德育趨勢并對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做好預警和預案。

      猜你喜歡
      高階德育素養(yǎng)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有限圖上高階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階各向異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統(tǒng)的弱解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滾動軸承壽命高階計算與應用
      哈爾濱軸承(2020年1期)2020-11-03 09:1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石棉县| 平定县| 江孜县| 莒南县| 定日县| 塔城市| 清河县| 大厂| 无为县| 惠安县| 永安市| 辰溪县| 南充市| 昔阳县| 井研县| 华宁县| 田林县| 冀州市| 孟连| 铜梁县| 保德县| 三明市| 深水埗区| 玉溪市| 柯坪县| 汝州市| 西畴县| 普安县| 铜川市| 黎川县| 百色市| 马尔康县| 滨海县| 偏关县| 大兴区| 肥东县| 莎车县| 鸡东县| 郑州市| 彰化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