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觀”

      2024-01-18 00:49:18熊松龍
      關(guān)鍵詞:蒙古人馬可西方人

      熊松龍

      (云南大學(xué) 歷史與檔案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前近代時期中西之間直接交往的史料記載極少,兩者之間大多是通過西亞波斯、阿拉伯政權(quán)來了解對方情況。公元前400年,希臘人克泰夏斯(Ctesias)稱呼中國人為“賽里斯人”(Seres)[1](P94),此后西方人一直稱呼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或“絲人”,中國為“賽里斯國”(Serice)或“絲國”這種狀況在13世紀(jì)蒙古帝國的建立得到了改變。

      13世紀(jì)中葉以后,隨著橫跨歐亞大陸的草原帝國——蒙古帝國建立,大部分亞洲和東歐都處在蒙古人直接或間接的統(tǒng)治下,把之前歐亞大陸東西方隔絕的狀態(tài)打破了。1271年元朝建立,歐亞大陸的局勢更加穩(wěn)定,因當(dāng)時的西方人稱蒙古人為韃靼(1)“韃靼”這一名稱來自拉丁語詞“tartarum”(“地獄”、“陰間”),這個詞在意大利語、法語和英語中通行了許多年。人[2](P11),所以西方人稱此為“在韃靼人統(tǒng)治下的和平”,當(dāng)時西方商人如此感概:“從(頓河河口)的塔那到中國,無論白天或黑夜一路上都平安無事?!盵3](P107)中國和西方彼此之間的直接交流也正式拉開序幕。

      13—14世紀(jì),西方對于中國的了解,主要體現(xiàn)在外交使團(tuán)、傳教士、商人的書信、回國報告、游記、小說、通商指南等著作中,如教皇的外交使節(jié)柏郎嘉賓的《柏郎嘉賓蒙古行紀(jì)》,孟高維諾的兩封信(1305、1306年),鄂多立克的《鄂多立克東游錄》,熱那亞商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jì)》,意大利猶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納的《光明之城》,小說家曼德維爾(John Mandeville)的《曼德維爾游記》(1357年)等。以上的文本,有的傳世于當(dāng)時的歐洲,引起了西方人對中國的探討,從而形成了那時西方人的中國觀;有的流行于政治高層,到后世才被從故紙堆里面翻找出來流行于世,但也體現(xiàn)了小部分的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

      一、探尋可能存在的盟友:西方了解東方的動機(jī)

      (一)長老約翰傳說

      1122年,一個自稱來自印度的大主教約翰拜訪羅馬,蘭斯圣雷米修道院長奧多描述了他在羅馬教廷發(fā)表關(guān)于印度的演講:他講到他的國度由虔誠的基督教徒在比遜河畔建造了巨大的胡爾南城并定居于此,每逢他的齋日,亞洲基督徒都要來此朝覲[4](P3-4)。1145年,耶路撒冷女王梅利桑德派遣以賈巴拉主教休為首組成的使團(tuán)到維泰博請求教皇尤金三世的支援,當(dāng)時休給教皇介紹了東方長老約翰的情況,在場的德國弗萊辛主教奧托則把它記錄在《雙城記》一書中。該書記載世界最東方有個富饒的政教一體基督教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是基督徒東方三博士的后裔長老約翰,他戰(zhàn)勝了波斯人和米底亞人,并且急于援助十字軍,“但是由于底格里斯河遇到暖冬沒有結(jié)冰,軍隊(duì)遲遲無法渡河,……大軍只好暫時撤軍東返”[5](P120),這其實(shí)是休告訴教皇耶路撒冷除了西方的支援以外,沒有其他的援助了。

      1165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收到一封自稱是長老約翰的來信,信中向歐洲的基督教徒描繪了一個強(qiáng)大的政教合一的長老約翰國度。約翰稱自己是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國王兼長老,打算到耶路撒冷參拜基督的圣墓,他說“世界上任何其他國王都沒有我強(qiáng)大”[4](P4)。

      (二)對蒙古人的幻想

      為了抵抗穆斯林世界擴(kuò)張的十字軍東征運(yùn)動在12世紀(jì)遭遇巨大的失利,耶路撒冷也于1187年被穆斯林奪回。西方基督教世界情況不容樂觀。在東征過程中,西方人意識到這個世界還有更廣大的地方。這個時候,基督教世界就幻想有一個強(qiáng)大的盟友在他們未知的地方出現(xiàn)一同對抗穆斯林。到了13世紀(jì),蒙古人興起并往西征服了中亞、西亞部分穆斯林國家,這使得西方人誤認(rèn)為蒙古人是拯救他們的長老約翰,令正處于絕望中的西方人欣喜若狂,整個西方都期待著這位東方盟友會師,一同打擊穆斯林。但隨著蒙古人第二次西征(1236-1241年)把矛頭轉(zhuǎn)向東歐,這粉碎了西方的幻想,他們認(rèn)識到,蒙古人是一個強(qiáng)大而又危險的敵人,而不是基督教的捍衛(wèi)者。[6](P91)蒙古所到之處滿目蒼夷,基督徒認(rèn)為這是上帝在懲罰他們,故把蒙古人描述為地獄的代名詞“韃靼”。

      二、由恐懼到熟悉:西方人來華過程

      (一)接觸性的試探:柏郎嘉賓與魯布魯克出使蒙古

      1.柏郎嘉賓出使蒙古

      幻想中的援助不在了,西方人有必要了解蒙古人的目的,試探一下拉攏蒙古人一起對抗穆斯林的可能,并前往遙遠(yuǎn)的東方繼續(xù)尋找真正的長老約翰。于是西方派出了使者去接觸蒙古人。

      1245年,教皇使節(jié)柏郎嘉賓離開法國,次年8月在和林參加了貴由可汗登基儀式。柏郎嘉賓攜貴由答復(fù)教皇的信于1247年回到西歐。信中提到:“……貴由大汗,全人類之君主圣旨:……既欲講和,爾教皇、皇帝、國王及各城市之有權(quán)勢者,皆須火速來此議和,聽候朕之回答及朕之意旨……然而知上帝究將加恩于誰人乎?朕等亦敬事上帝。賴上帝之力,將自東徂西,征服全世界也。朕等亦人,若非上帝之力相助,何能成功耶?”[1](P225-226)這封信展現(xiàn)了貴由的智慧,告訴基督徒說蒙古人也是在上帝的幫助下開展征服的,接下來要征服包括基督教世界在內(nèi)全世界,這讓西方更加緊張。

      2.魯布魯克出使蒙古

      1253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遣魯布魯克前往和林,試圖聯(lián)合蒙古人“對阿拉伯世界進(jìn)行夾擊”[7](P205),并以傳教為借口收集更多蒙古人的信息。12月到達(dá)和林后因蒙哥汗拒絕了傳教的請求,魯布魯克不得不返回[8](P57),1255年返回歐洲,寫了一份游記把他在東方的所見所聞呈現(xiàn)給路易九世。魯布魯克這次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蒙古人不準(zhǔn)備進(jìn)攻基督徒,而是要進(jìn)攻穆斯林。[2](P19)

      3.柏郎嘉賓、魯布魯克對中國的介紹

      當(dāng)時的歐洲人,沒有中國的觀念,那時他們所了解到的“契丹(2)中世紀(jì)西歐人的游記中,常把中國北方說成“Kitai”、“Kytai”、“Catai”、“Catayo”、“Catay”、“Khitai”等,現(xiàn)統(tǒng)一翻譯為“契丹”。有時契丹也指稱全中國?!盵8](P100-101),特指中國北方,有時“引申為包括整個中國”[3](P109),蠻子則指南宋統(tǒng)治的中國南方。

      在《柏郎嘉賓蒙古行紀(jì)》中,描繪了景教在中國北方的存在,“不論是在忽必烈統(tǒng)治的中國……景教徒受到了特殊的禮遇。”[9](P9)這為我國學(xué)者書寫本國基督教發(fā)展史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材料。柏郎嘉賓可能從在和林的北部中國人口中得知當(dāng)時中國的些許情況:“契丹人都是異教徒,他們擁有自己特殊的字母……他們所操的語言也甚為獨(dú)特”[8](P43)。這些描述使得法國漢學(xué)家韓百詩(Louis Hambis)認(rèn)為“柏郎嘉賓對契丹人所做的描述在歐洲人中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也是第一位介紹中國語言和文獻(xiàn)的人?!盵8](P111)而魯布魯克更進(jìn)一步證明了契丹就是古代傳說中的賽里斯,西方一度中斷的中國形象傳統(tǒng)又承繼上了。[10](P44)他第一次給西方介紹了中國的醫(yī)學(xué),還介紹了中國的紙幣和此前沒有任何人提及的中國文字。魯布魯克還提到了貴由的死因是“被拔都派人毒死的”[8](P158),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條記錄元定宗貴由具體死因的史料。

      柏郎嘉賓和魯布魯克是蒙元時代第一批向西方介紹中國的人,為西方的上層人士打開了認(rèn)識中國的大門。

      (二)元朝的用人政策與西方人頻繁東來

      1.元朝的用人政策

      1260年,忽必烈繼承蒙古可汗后,為維護(hù)自己在蒙古帝國內(nèi)的權(quán)威,忽必烈在行政部門中必須擺脫對本土漢人官吏的依賴,由于當(dāng)時蒙古統(tǒng)治者受到中國北方民眾的敵視,且蒙古人又不適合管理農(nóng)業(yè)大國,所以忽必烈希望雇傭受過教育的外國人幫他管理北部中國以及他希望盡快征服的南宋,因此他的政策是吸引許多對他絕對忠誠的外國人為政府官員,“利用開化的外國人班子來維持他的統(tǒng)治,并且在外國人中間使各類人等保持平衡,從而使他自己的權(quán)力更加絕對”[3](P123),實(shí)際上,忽必烈無論任用穆斯林還是歐洲人,其實(shí)質(zhì)都是“把漢人對蒙古人政府的怨憤轉(zhuǎn)嫁到非蒙古人身上?!盵4](P40)

      2.馬可·波羅東來

      1271年,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前往中國,1275年到達(dá)元上都。馬可·波羅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讓他在中國做官。1292年,馬可·波羅一行受忽必烈委托,護(hù)送闊闊真公主從剌桐出海到伊利汗國成婚,馬可·波羅等人于1295年返回威尼斯。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zhàn)爭,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小說家魯思梯謙,于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思梯謙記錄的《馬可波羅行紀(jì)》。全書共四卷,229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第二卷82章以中國為主。第一卷:馬可·波羅等人東游沿途見聞,到上都結(jié)束。第二卷:(1)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jié)慶、游獵等等;(2)從大都經(jīng)西南到緬國,記沿途所經(jīng)諸州城等事;(3)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東南沿海諸州等事。第三卷:中國周邊國家及海島、非洲東部。第四卷:成吉思汗后裔、諸韃靼宗王的戰(zhàn)爭和亞洲北部。因馬可·波羅的描述非要把西歐人認(rèn)為是傳奇的東西說成是真實(shí)的,又因他晚年住在一棟價值百萬的豪宅里,故人稱百萬富翁[4](P43)。

      3.猶太人雅各·德安科納泉州之行

      意大利人的雅各于1280年寫下了在中國的感受:《光明之城》,是一部比《馬可·波羅游記》更全面展示中國的書。[11](P71)《光明之城》記錄了雅各1271年8月13日至1272年2月間共5個月在泉州的經(jīng)歷和感受。雅各對于當(dāng)時的中國形勢有清晰的認(rèn)識,“中國或稱Mahacin的國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北方的契丹人(Cataini)的土地,他們已陷入韃靼人及他們的忽必烈汗的統(tǒng)治之下;另一部分是南部的蠻子人居住的土地,他們現(xiàn)在在度宗(Toutson)皇帝的統(tǒng)治下生活,他們稱他為天子,……韃靼人,有些人叫他們蒙古人”[12](P154-155),他一直擔(dān)心蒙古人會攻打泉州。因?yàn)檠鸥鞯莫q太人身份和書中反基督教的態(tài)度,故該書不被流傳。

      4.孟高維諾等傳教士東來

      1291年,教皇尼古拉四世派遣孟高維諾前往元朝傳教,1294到達(dá)大都,在元成宗鐵穆爾的支持下在中國傳教。1307年,教皇克萊門五世派主教哲拉德、佩里格林、安德魯?shù)热藖砣A協(xié)助孟高維諾。1311年,又派彼得等人前來中國。這些人都曾擔(dān)任過剌桐(泉州)主教。1328年孟高維諾在北京逝世。

      1324年,鄂多立克泛海來中國,頭一年到過福州、杭州、泉州、南京、揚(yáng)州,1325年到達(dá)汗八里,此后三年受到孟高維諾的照顧。孟高維諾去世后,鄂多立克從中國西南返回歐洲,曾路過西藏。

      1338年,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派遣史無前例的50人使團(tuán)前往中國。1342年使團(tuán)到達(dá)元大都,受到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極慷概大方的招待,元順帝對贈給他的法蘭克戰(zhàn)馬(destriers)十分喜愛,很恭敬地接受使團(tuán)代表教皇給予的祝福。元順帝希望這個使團(tuán)可以留在元朝幫忙治理中國,但使團(tuán)中的馬黎諾留了解到元朝的腐朽以后,于1346年堅決拒絕元順帝的挽留從杭州至泉州返回歐洲。

      5.其他可能來過中國的西方人

      有個英國人“胡子約翰”,他自稱跟隨鄂多立克一起東游,并且以曼德維爾為名寫了一本《曼德維爾游記》,經(jīng)后人考證,這完全是“一部虛擬游記,即寫作不是基于作者的實(shí)地游歷,而是憑借他人的間接經(jīng)驗(yàn),甚至出自作者自己的就地想象”[13](P141-142),故人稱座椅上的旅行家[10](P52)。但是《曼德維爾游記》因?yàn)榉袭?dāng)時基督教世界體系下歐洲人的內(nèi)心描寫,把假的說成真的,所以傳播很廣。

      1329年,教皇約翰二十二世任命約翰柯拉為伊利汗國的總主教,他可能在1328年來大都參加孟高維諾的葬禮[1](P290),1330年寫下了《大可汗國記》。商人裴哥羅悌的《通商指南》可能是他親自來過中國后寫的,可能也是聽到過中國的商人寫的。

      三、想象與現(xiàn)實(shí):西方對中國的認(rèn)識

      (一)對中國統(tǒng)治階層及宗教的認(rèn)識:大汗的大陸[10](P11)與宗教的寬容

      來到中國面見皇帝時,西方人的筆調(diào)都異常的統(tǒng)一,把統(tǒng)治中國的皇帝形容成無所不能的統(tǒng)治者,擁有無上的權(quán)威。很真實(shí)的描述皇帝在中國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借中國皇帝的權(quán)威用來刺激西方封建統(tǒng)治者。

      孟高維諾的第一封信中這樣描述元朝皇帝:“我認(rèn)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國王和王子能夠以其帝國的遼闊邊疆、人數(shù)眾多的居民及其巨額財富而與大汗相媲美?!卑驳卖?shù)男胖羞@樣寫元朝皇帝:“在有關(guān)這位偉大皇帝的財富、豪華和榮耀方面,其帝國的遼闊疆域、眾多居民、城市數(shù)量之多和規(guī)模之大方面,在一個任何人都不敢舉刀襲擊其他無論什么人的帝國中呈現(xiàn)出的秩序方面,我無法講任何話?!盵14](P132)鄂多立克說到:“皇帝前立著他的諸王及其它人……沒人敢致一詞,除非君王點(diǎn)到他。但甚至他們也不敢斗膽越國王給他們設(shè)置的雷池一步?!盵15](P75)

      馬可·波羅說:“今首先在本書欲言者,乃為現(xiàn)在名稱忽必烈汗的大汗之一切豐功異績。忽必烈汗,猶言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彼實(shí)有權(quán)被此名號,蓋其為人類元祖阿聃(Adam)以來迄于今日世上從來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qiáng)大君主。”[16](P181)

      在《大可汗國記》中,可汗的權(quán)威在國內(nèi)最大,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比擬:“世界所有國王中最強(qiáng)者之一也。國內(nèi)貴人,皆其臣下,須敬禮之?!薄按罂珊勾缺癁閼眩食Ψe各種糧食,……兇荒時,大可汗命將各倉積谷,半價出賣。故雖至兇之年,亦不懼有饑饉之患?!盵1](P291-293)這其實(shí)也是在反映歐洲的國王或者教皇不如中國的大汗有這樣的權(quán)威和仁慈。

      當(dāng)時來華的西方人認(rèn)為中國的宗教政策很開明,中國的人信仰是多元化的。

      雅各介紹在泉州的外國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生活在剌桐城的各種民族、各種教派……都被允許按照自己的信仰來行事”而且宗教信仰不是結(jié)婚的障礙。中國人自己則相信無數(shù)的神,“每個人都可以用泥土、石頭或木材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偶像”。[12](P158,168,189)鄂多立克還記載了剌桐人怎么祭拜這些偶像的,“所有供食的盤碟都冒熱氣,以致蒸氣上升到偶像的臉上,而他們認(rèn)為這是偶像的食品?!盵15](P65)孟高維諾介紹到“此間……宗派甚多,各有其信仰”[1](P259),并記錄了在中國境內(nèi)與景教徒斗爭的情況。

      馬可寫道:“韃靼人不關(guān)心在其領(lǐng)域上崇拜什么樣的神。如果所有人都忠于可汗王爺、非常順從、繳納固定的賦稅并奉公守法,那么你們可以在內(nèi)心世界中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一切……你們憑自己的思想和神靈而從事一切,無論你們是居住在韃靼人中的猶太人、異教徒、撒拉遜人還是基督徒都一樣?!盵14](P159)

      其實(shí),蒙古人這么寬容的宗教政策,一是因?yàn)闅v史上中國大部分時間對任何宗教都是保持基本放開的態(tài)度,更是因?yàn)槊晒湃艘眠@些宗教的支持者維護(hù)自己的統(tǒng)治。

      (二)對中國經(jīng)濟(jì)發(fā)展的認(rèn)識:最富裕的國度

      在西方人眼中,整個中國就是財富的象征。中國的城市輝煌壯觀,國家人口眾多,中國人民技藝高超以及自然資源豐富的情況,他們拿當(dāng)時歐洲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等來和中國的城市相比較,都是中國的最好。

      柯拉說到在中國,“都市大于巴黎及佛羅倫薩者,不一其數(shù)……小城市,則更不可以數(shù)計?!盵1](P294)鄂多立克說:“蠻子省境內(nèi)由兩千多個大城,該地盛產(chǎn)人類享用的各種各樣的食物,比如面包、葡萄酒、米、肉和魚?!盵15](P64)

      《馬可波羅行紀(jì)》對于中國城市的描寫很豐富,但對于北方城市與南方城市的敘述模式有著較大差別?!缎屑o(jì)》描述了北部中國,例如描寫了北京新建的城區(qū),那里“整個城鎮(zhèn)的主要街道都被拉得像直線一樣齊整,并且由于它們看起來是如此的整齊和寬闊,如果一個人從街道一邊的門口探頭查看,他能夠看到整條街道的情況”。《行紀(jì)》通篇所記70座中國城市,僅對兩座(行在和汗八里)進(jìn)行了充分的描述。其余則給人一種通千篇一律的感覺。他給城市指定一個大多雷同的夸張描述——“尊貴的”、“非常尊貴的”、“偉大的”、“非常大”、“巨大的”、“雄踞一方的”。

      杭州是宋代的故都,即馬可·波羅所說的Quinsai,鄂多立克所說的Cansaia和馬黎諾里所說的Campsay,它是當(dāng)時中國的最大城市,而且?guī)缀蹩梢钥隙ㄒ彩侨澜缱畲蟮某鞘?。馬黎諾里稱之為“現(xiàn)在存在的,或者也許曾經(jīng)存在過的,最了不起的城市”;馬可說這座城市周圍約有100英里,在它的運(yùn)河網(wǎng)上有12000座石橋;而鄂多立克則補(bǔ)充說在這座城市的十二座城門以外的每個郊區(qū)都要比威尼斯還要大,杭州的豐足的財富和精美的奢侈品比它的城市規(guī)模更加動人。

      馬黎諾里稱泉州是令人驚嘆的海港,不可思議的城市[3](P136)。《光明之城》為我們提供了南宋末年泉州的真實(shí)歷史畫卷,是目前為止對南宋剌桐社會最為詳細(xì)的記錄。[17](P51)雅各說,剌桐三盤街,全部出售絲綢,其種類不下200種,這種紡織技術(shù)是一種奇跡。雅各看到,在光明之城的大街上,成千上萬的貨車、馬車不停地穿來穿去。雅各還說:在剌桐“每個城門口有市場”,有絲綢市場、香料市場、牛市、車市、谷市、米市、羊市、魚市等,這些市場在城墻內(nèi)外都可以看到。[12](P173-174)還有大量來自全球各地的外國人,在剌桐的外國人有自己的居住區(qū)、客棧和倉庫。有很多男女一起工作的大型作坊,有些作坊人數(shù)有1000人,雅各認(rèn)為:“這真是一個奇跡?!盵12](P164)

      裴哥羅悌介紹了紙幣“商人們無論帶什么銀器到契丹,契丹主都要取走收入他的國庫,換給他們紙幣,……你可以用這種紙幣隨便選購絲綢或你想買的其他商品,該國所有的人都必須接受這種紙幣”[3](P130)。馬可·波羅說“大汗用樹皮所造之紙幣同行全國”[16](P239)。

      鄂多立克還對今天中國的西藏有介紹,他稱西藏為TIBET(吐蕃),百姓住在黑氈中。P.亨寧指出:“拉薩直到1904年還不許歐洲人進(jìn)去。他關(guān)于訪問西藏及其首府拉薩經(jīng)過的敘述,具有極大的文化歷史意義?!盵2](P38)

      (三)對中國社會生活的認(rèn)識:奇異、奢華

      因?yàn)槲幕牟町悾瑏磉^中國的西方人對于中國人的生活充滿了好奇,也對中國人的奢華表示羨慕,他們有時不吝筆墨的描繪奇異的中國。

      波羅記載了一個人出生和死亡所必要的習(xí)俗:“行在居民風(fēng)習(xí),兒童誕生,其親立即記錄其生庚日時,然后由星者筆錄其生肖。兒童既長,經(jīng)營商業(yè),或出外旅行,或舉行婚姻,須持此紙向星者卜其吉兇。有時所卜甚準(zhǔn),人頗篤信之。此種星者要為巫師,一切公共市場中為數(shù)甚眾。未經(jīng)星者預(yù)卜,絕不舉行婚姻?!边€記載了火葬:“焚尸既畢,復(fù)作樂,諸人皆唱言,死者靈魂將受偶像接待,重生彼世?!盵16](P362-363)波羅還記載了云南的喪葬習(xí)俗,不僅有火葬,而且要把骨灰放在小盒子里,掛在高山洞中,這是“懸棺葬受佛教影響的變異”[18](P142)。鄂多立克則記載了西藏的天葬風(fēng)俗,面對死者“和尚把頭割下來,……接著把尸體切成碎片,……鷹從山頭飛下來,各取他的一片肉……這時所有的人都大喊,說:‘看!這人是圣人!因?yàn)樯聱棸阉偷教焯萌チ?!’”[15](P83)

      從宋朝開始,對女性的要求趨于嚴(yán)格,馬可記載:“你們也應(yīng)該知道,契丹省的少女們比其他所有女子都更為純貞和遵守端莊持重的品德。她們既不跳芭蕾舞又不跳其他舞,從不會緊傍窗戶盯視行人或自己拋頭露面,也不會偷聽那些不太文明的話,更不會參與歡樂的慶?;顒雍图瘯??!齻兌荚谧约旱拈|房中從事自己的活計,很少出現(xiàn)在家庭的父親、兄弟和長輩們面前。她們對求愛者也絲毫不在意。”[14](P161)《光明之城》記載剌桐城婦女纏足,“有些人要裹住她們的腳,甚至要折斷骨頭,以便它們總是保持小巧,因?yàn)樗麄兛紤]到那樣會更加雅致、更漂亮”[12](P235-236)。鄂多立克也說到:“而對女人說,最美是留小腳,因這個緣故,做母親的在女兒一生下來就給她緊緊纏腳,以致腳再也不長?!盵17](P58)

      雅各描繪了剌桐城里的貧富巨大差距,“富人與出身高貴的人都穿著拖地的絲制長袍,腳上都穿著高底的鞋子,這可以使他們顯得更高。窮人則穿著只抵腰臀的短衣,一些人打著赤腳走路……街道上還有許多乞丐”,城里富人和貴族“的女人坐在帶著小門轎子上,而窮人則是步行”[12](P172,173)。鄂多立克還提到了提到貴族留長指甲以顯示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身份。馬可和雅各認(rèn)為中國的男子具有很多女性化的特點(diǎn):“男子就如同女子一樣都儀表堂堂和溫文爾雅,其中大部分男子始終都由于極為富裕而身穿絲綢服裝”[14](P160)?!拔铱匆娏舜┲艘路妥罹谰I衣的男人,還有的男人這樣穿衣,以便看上去他們似乎長著碩大的乳房和巨大的臀部?!盵12](P233)

      馬可描述了娼妓行業(yè),大都城內(nèi)沒有妓女,但是郊區(qū)有約兩萬名妓女。馬可對杭州尤物般的妓女充滿熱情,“以至于陌生人只是體驗(yàn)片刻便色迷心竅,沉迷于她們的曼妙和魅惑,永世難忘。返鄉(xiāng)后,他們便會宣稱自己去過行在,那是天堂之城,若有緣再去,他們肯定早已迫不及待了!”[4](P104)雅各對此也有介紹,“城中還有一個地方,叫作瓦市,那里說書的、賣唱的和賣淫的人很多?!盵12](P176)

      他們好奇中國飲食,有時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人居然會吃那些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食物。雅各記載了茶:“在城里的市場上,……還有一種用灌木的小葉做成的飲料,那種東西在他們中間很受重視,不過嘗起來卻很苦”[12](P176)。對于中國人吃肉,他們都表現(xiàn)出不理解,雅各說中國人喜歡吃“不潔的肉”,比如老鼠肉,還美其名曰“家鹿”[12](P179)。鄂多立克見到有人吃蛇肉。但柯拉卻說中國所產(chǎn)肉食不夠,需要進(jìn)口,所以“國內(nèi)肉價亦昂”,柯拉說中國還用盛產(chǎn)的米麥來“制油酒”[1](P294)。鄂多立克也記載中國人用米釀酒。

      四、沖擊與反應(yīng):元朝時期西方人中國觀評價

      (一)對西方人世界觀的沖擊

      13世紀(jì)初,西方一度認(rèn)為蒙古所在的中國就是他們朝思暮想的長老約翰的國度,是他們的強(qiáng)大盟友。但了解后,大失所望。他們只猜對了一半:中國的確十分富裕強(qiáng)大,但并非基督徒國家,也不一定會成為西方的盟友。而在這些介紹中國的著作中,作者們時時透漏出一種不自覺的比較意識:中國的財富與歐洲的貧困,中國的秩序與歐洲的混亂,皇帝的權(quán)威與歐洲教權(quán)、王權(quán)的分裂與虛弱,這對西歐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沖擊。

      12世紀(jì)以前,西方人對地中海地區(qū)以外的亞洲和非洲極少了解,大多數(shù)地圖都把耶路撒冷置于三大洲的中心。但是在蒙古的征服之后,使得西方人以地中海為中心的思想態(tài)度有了巨大的改變,他們產(chǎn)生一種處于人類世界邊緣的想法,“歐洲以往那種地中海的世界觀念被突破,羅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9](P29)。當(dāng)時大多數(shù)歐洲旅行家既前往中國,也到過波斯和印度,但是他們把最高級的描繪留給了中國。[3](P135)

      但西方人似乎并不相信東方有一個不信基督教而如此強(qiáng)盛的國家,對很多比較真實(shí)反映中國情況著作嗤之以鼻,對那種想象多于事實(shí)的且滿足西歐人心理活動的著作,則廣受歡迎,如《曼德維爾游記》。故當(dāng)時流行的大多數(shù)著作都在盡力的維護(hù)西方人的這種自卑的玻璃心。

      他們描述中國皇帝對基督教抱有很大興趣,“認(rèn)為基督教徒的信仰時最純潔、最好的”,而且“如果教皇真的派來有能力向大汗宣講我們信仰的人,他肯定會成為一位基督教徒。因?yàn)橐粋€眾所周知的事實(shí)是他渴望皈依基督教”[19](P24)。這些游記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提到了世界上一個人口最多、最為繁盛的地區(qū)處在仁慈、公正的大汗統(tǒng)治之下,后者不僅是各個時代最為強(qiáng)大、最為富裕的統(tǒng)治者,并且對基督教沒有惡意。

      《曼德維爾游記》則更加偏激,“在基督教義與騎士道視野內(nèi)改造中國形象”[10](P51),把忽必烈描繪傳說中的騎士王,把蒙古人的強(qiáng)大若隱若現(xiàn)的歸結(jié)為上帝的幫助,更加滿足了西歐人的自卑心理。他展現(xiàn)了西方人頭腦中蒙古人的由來和他們思考蒙古人的邏輯?!肮适率加陂W(Shem),含(Cham)和雅弗(Japhet)——諾亞的兒子們居住在地球上。他繼承了王位。含是三人里的反面角色,但他依然是最偉大最強(qiáng)大的,并且正是由于他的殘暴而得到最好的領(lǐng)土——在東方,被稱為亞洲的地方?!暮蟠殖善咧Р孔澹谶@七個部族中,最高貴最值得一提的是韃靼部。在韃靼人中間,‘一個并不富裕的高貴老人’,指的就是成吉思(Changuys)。一天晚上,成吉思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個全身銀白的騎士,騎著白馬來看他。這個騎士是受上帝之托來告訴他,他將成為整個契丹的國王,騎士稱他為‘可汗(Chan)’而那個被稱為可汗的老人將成為國王?!盵20](P87-88)這則傳說從西方人的角度解釋了蒙古人的祖先和成吉思汗為何為何能征服中國的原因:蒙古人是諾亞的后人,而成吉思汗煊赫的地位則是上帝的旨意?!氨M管歐洲在韃靼人的鐵蹄下顫抖過,但并不妨礙歐洲人使用‘兒子打老子’的阿Q邏輯”[21](P22),這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tài)書寫方式。

      (二)世俗化的反應(yīng)

      與籠罩在基督教下的西歐不同,中國是世俗的天堂。禁欲主義的西方人在面對這一系列關(guān)于中國的描述中,激發(fā)了他們被壓抑的世俗觀念,滿足了文藝復(fù)興時期西方人世俗主義心理傾向。因此中世紀(jì)晚期歐洲人突然爆發(fā)出的世俗熱情,不僅是古希臘羅馬精神的復(fù)興,還有來自遠(yuǎn)東中國的誘惑。[10](P51)文藝復(fù)興造就了西方人新的性格,對世俗生活的渴望,對財富的迷戀,對愛情的追求,而介紹中國的這些著作迎合了西方人的所有這些沖動:皇帝有數(shù)不盡的金銀財寶,每座城市都遠(yuǎn)比威尼斯富饒。中國的女人美麗動人,奇異的風(fēng)俗可以使你在中國永遠(yuǎn)享受少女的快樂。

      13世紀(jì)西方人的東來,為中世紀(jì)的歐洲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大陸。[3](P137)但與這塊繁華的新大陸的聯(lián)系,卻在15世紀(jì)奧斯曼帝國的強(qiáng)大所打斷,西方不得不重新開辟新的航路去與東方接軌,這激發(fā)了一個海外冒險的新時代。15世紀(jì)新航路的開辟,只是為了再次找回這片新大陸,為了尋找中國,西方人發(fā)現(xiàn)了世界。

      猜你喜歡
      蒙古人馬可西方人
      清代喀喇沁蒙古人社會中的保甲制
      麥恩是條多情的狗
      馬可 時光の味道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馬可的音樂遺產(chǎn)
      人民音樂(2018年8期)2018-08-21 06:32:56
      淺談西方人繪畫中的東方人物形象變遷
      青年時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亭臺樓閣
      時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嗎?
      僑園(2016年5期)2016-12-01 05:23:40
      論戲劇《恥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勢
      論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乌什县| 沧州市| 沁阳市| 城市| 兴海县| 桦川县| 乌拉特中旗| 宁国市| 正蓝旗| 壤塘县| 新乡市| 商水县| 锡林郭勒盟| 尼木县| 江都市| 建水县| 无棣县| 涞源县| 新宾| 光山县| 肇庆市| 锡林浩特市| 中阳县| 原阳县| 通榆县| 昌乐县| 清水县| 济宁市| 沙河市| 时尚| 枣庄市| 江华| 会同县| 银川市| 安阳县| 富川| 保靖县| 东至县| 高雄市| 集安市|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