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宮博物院”小程序為例"/>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移動終端的博物館體驗研究
      ——以“故宮博物院”小程序為例

      2024-01-25 03:06:38溫京博馬寶霞
      東南文化 2023年6期

      溫京博 馬寶霞

      (1.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 100048;2.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 100029)

      內(nèi)容提要: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移動應用已經(jīng)成為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移動應用日益受到業(yè)界重視,但也存在著利用率低、用戶滿意度不高等問題?!肮蕦m博物院”小程序作為國內(nèi)博物館基于移動終端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典型案例,通過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體驗需求、定制專屬內(nèi)容服務等,讓觀眾在使用應用中愛上博物館、在互動中獲取新知。博物館若要基于移動終端為觀眾提供全面真實的體驗,可通過構建知識圖譜和互動設計來吸引觀眾,以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觀眾的體驗需求,并利用移動終端將真實情境與虛擬體驗相結合,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超越真實的全面體驗。

      一、數(shù)字時代的博物館移動體驗

      伴隨著智能設備和移動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移動終端早已深度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美國1224 個博物館機構發(fā)起了“新媒體與博物館觀眾參與調查項目”(Research on New Media and Museum Audience Participation),結果表明移動設備的便攜性和聯(lián)通性已得到博物館等機構的認同,并運用于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運作的方方面面[1]。因此,將移動終端與博物館相結合對我國有著更加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國的博物館移動應用經(jīng)歷了四個主要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21 世紀初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博物館數(shù)字化應運而生,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訪問博物館相關網(wǎng)頁,內(nèi)容多為博物館和展覽的基本信息介紹,內(nèi)容較為單一,也沒有針對手機端進行優(yōu)化和適配,用戶使用體驗較差。第二階段,2007 年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機逐漸普及,博物館移動應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很多博物館相繼推出官方移動應用程序(App),在內(nèi)容創(chuàng)新和交互形式上都有較大的提升,衍生出智慧導覽、文創(chuàng)商城等附加功能,誕生出“韓熙載夜宴圖”“胤禛美人圖”等具有代表性的移動應用。這一階段移動應用開發(fā)周期長、成本高,應用程序占用空間大,下載率、打開率不高。第三階段,2017 年,微信小程序上線,博物館移動應用進入新階段,小程序具有免安裝、跨平臺、靈活性強等特點,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特別是社交功能的融入使博物館移動應用得到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第四階段,2019 年我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了5G 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 時代。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增強現(xiàn)實(augment reality,AR)、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VR)、混合現(xiàn)實(mixed reality,MR)在內(nèi)的各種移動終端應用形式日益成為博物館數(shù)字化領域的新亮點。特別是基于位置的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2]和社交功能的加入,使得移動應用不僅成為博物館對外推廣的主要渠道,也成為連接觀眾的紐帶。移動終端帶來全新的體驗方式,同時也為博物館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信息技術和移動終端普及的背景下,很多博物館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終端應用。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移動應用在提供展覽資訊和藏品展示等功能的同時,更加關注用戶的使用體驗,整體界面簡潔、美觀,既強調易用性,也提供個性化服務,用戶可以快捷地瀏覽和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展覽信息和藏品,進行個性化的設置和調整[3];蘇州博物館移動應用除了常規(guī)展示外,還加入文物識別功能,觀眾在博物館參觀時,只需要打開移動應用的“超級博物館”功能,就可以通過掃描文物自動識別文物并了解文物背后的趣味故事,不僅可以閱讀故事,還可以聽取這些故事的語音版本[4];荷蘭鐵路博物館(Netherlands Railway Museum)移動應用除了包括展品的圖片、文字介紹和語音解說等,還提供了兒童版塊,旨在通過互動游戲和活動,讓兒童在玩耍中學習,幫助他們認識不同類型的火車、了解火車的構造和運行原理以及鐵路的歷史和文化等相關知識。此外,該應用還支持AR 技術,可以在博物館內(nèi)的特定場景中實現(xiàn)虛擬互動和探險,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鐵路的歷史和文化[5]。

      除了以上典型案例外,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自1998 年啟動數(shù)字化建設以來,已陸續(xù)發(fā)布了數(shù)十項移動終端應用,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故宮博物院”小程序作為移動端官方入口,主體結構非常緊湊,僅有四個主版塊:“推薦”“游故宮”“看文物”“我的”。小程序不僅提供購票約展、展覽信息等基礎服務,更是圍繞“游故宮”和“看文物”兩大主題,延伸出極其豐富的展示內(nèi)容。小程序以多元化視角全方位展示了故宮豐富多彩的藏品、展覽和活動,成為故宮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故宮博物院”小程序是我國博物館通過移動終端優(yōu)化觀眾體驗的典型案例。小程序的推出提高了故宮在信息時代的競爭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了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和發(fā)展。許多博物館也借鑒其經(jīng)驗,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應用。以下,本文以“故宮博物院”小程序為例,對基于移動終端的博物館體驗進行研究。

      博物館在移動終端應用領域呈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博物館移動應用普遍具有豐富的功能,包括展覽資訊、藏品展示、教育活動、互動體驗等,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其次,這些應用在界面設計上注重美觀、簡潔、易用,以提升觀眾的使用體驗效果。再次,博物館移動應用還充分利用移動設備的定位、掃描、語音識別等新技術,為觀眾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

      我國博物館移動端應用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缺少必要的互動。移動終端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社交與互動,這里的互動包括多重含義,既包括移動應用內(nèi)的交互設計、移動端與場景的互動,也包括博物館與觀眾以及觀眾之間的社交互動。但是很多應用只是單方面信息輸出,并沒有充分調動觀眾參與的積極性。第二,缺乏個性化服務。不同觀眾對于博物館的期待存在差異,無論是線下參觀還是線上體驗,都需要基于觀眾的興趣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人們只有在對話題感興趣并且有動力學習時,才會花時間觀看、收聽或與之互動。若他們對話題不感興趣,無論館方在內(nèi)容上耗費多少精力和費用,他們都不會關注[6]。第三,缺少與真實空間的關聯(lián)。實物是博物館體驗的基礎,移動終端不僅可以提供線上體驗,還可以通過VR、AR 將虛擬體驗與真實體驗相結合,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新體驗。

      二、通過移動應用體驗博物館魅力

      移動設備的使用可以顯著提升觀眾的參觀體驗效果和滿意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讓文物活起來”。對于數(shù)字時代的觀眾,僅僅是實物展示、知識教育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體驗需求。當人們對于某件事產(chǎn)生興趣,就會以主動的方式去探索,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獨特魅力。一個好的博物館至少要做到具有知識性和教育性、科學性和真實性以及趣味性和觀賞性,否則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博物館[7]?;谝苿討玫牟┪镳^數(shù)字化展示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更是通過互動設計將知識與趣味相結合,在滿足觀眾體驗需求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博物館價值。根據(jù)美國艾瑞咨詢(iResearch Consulting Group)2022 年發(fā)布的《移動應用技術趨勢白皮書》(2022MobileApplicationTechnologyTrendReport)顯示,在博物館移動應用的使用者中,超過70%的用戶每周使用博物館移動應用一次,其中每天使用的用戶占比為17.8%;超過80%的用戶使用博物館移動應用主要是為了查詢展覽信息和文物信息,其次是使用購票和導航導覽等功能;超過90%的用戶對博物館移動應用表示滿意,其中認為應用界面友好、功能齊全的用戶占比最高,也有部分用戶提出希望增加個性化推薦、虛擬展廳等功能以及提高用戶體驗的建議[8]。

      1.在瀏覽中愛上博物館

      每座博物館都有大量的珍貴藏品,如何讓這些藏品發(fā)揮價值是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的首要任務之一。博物館通過展覽將知識與體驗相結合,使觀眾在體驗中獲得新知,這也是博物館的魅力所在。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博物館在傳媒林立的世界里擁有自己獨特的存在理由,而不被其他媒介取代[9]。博物館移動終端的介入可以使博物館展示變得更具吸引力,使觀眾對展品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出觀眾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進而參觀博物館和愛上博物館。

      數(shù)字時代的博物館不再是客觀世界的提取物,而是以實物形式表達的知識體系[10]。博物館移動應用匯聚博物館藏品的數(shù)字化信息,以多媒體形式對藏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解讀,并將研究成果與實物展品進行結合,已經(jīng)成為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不可或缺的展示方式。特別是基于超鏈接的交互式展示模式,將龐雜的文物進行脈絡梳理,把關聯(lián)展品和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形成“知識圖譜”,更加便于觀眾瀏覽和理解。觀眾還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藏品進行收藏或分享,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私人館藏。

      移動應用還有效地緩解了藏品公開展示率過低的問題。由于展覽空間所限,很多博物館有大量的藏品都無法與觀眾見面。以故宮為例,藏品有25 大類180 余萬件,其數(shù)字文物庫公開的藏品只占其藏品總量的3.6%[11]。“故宮博物院”小程序的“數(shù)字文物庫”已收錄8300 多件文物,每件文物都有高清圖片和翔實的文字介紹。觀眾不僅可以通過關鍵詞檢索,還可以按照分類、年度甚至色調進行篩選,這都為觀眾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除此之外“數(shù)字多寶閣”“名畫記”“陶瓷館”等專題則以三維展示、交互展示等形式,使觀眾以更加深入的視角挖掘藏品背后的知識。基于移動應用的數(shù)字化展示不僅保護了文物,還使藏品發(fā)揮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在瀏覽中愛上博物館,移動終端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連接觀眾的橋梁。移動應用貫穿于觀眾參觀前、參觀中和參觀后:觀眾在參觀之前,可以通過線上展覽預告,了解展覽基本信息,為后續(xù)參觀做好準備;在參觀中可隨時打卡,對感興趣的展品進行深入了解;在參觀結束之后,還可以通過線上的展覽回顧進行跟蹤學習?!肮蕦m博物院”小程序在首頁上就以“故宮展覽”“精彩推薦”“故宮新鮮事”等版塊為觀眾提供豐富的內(nèi)容,不僅可以滿足展覽預約、路線查詢等基本需求,還把故宮典故和相關知識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為觀眾提供一個永不關門的博物館。

      2.在互動中獲取新知

      博物館不僅要提供知識,還要將復雜的、枯燥的知識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示給觀眾,為觀眾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機會。新媒體由于其固有的強大視覺和聽覺特性,能以物品或現(xiàn)象本身無法實現(xiàn)的方式來支持和補充、呈現(xiàn)和解釋展品[12]。移動終端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媒介,通過配音、動畫以及交互設計可以更好地闡釋展品內(nèi)容,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交互體驗。

      移動時代改變了觀眾對于知識的接受方式,博物館觀眾由信息接收者變?yōu)橹R探尋者。博物館移動應用通過將交互設計與博物館展示相結合,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展示內(nèi)容,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參觀體驗;觀眾通過實時交互和反饋獲得沉浸感、滿足感,從而使博物館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愛上博物館;互動展示形式可以很大程度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探索欲,使觀眾以更加輕松的方式獲取知識。

      倦勤齋是故宮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匾額由清乾隆皇帝御筆所提,內(nèi)部裝飾豪華,以竹簧玉石鑲嵌和雙面繡為最,170 平方米的裝飾通景畫由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及其徒弟借鑒歐洲的天頂畫所繪。遺憾的是,倦勤齋的建筑內(nèi)部并不對外開放?!肮蕦m博物院”小程序不僅可以使觀眾“走”進建筑內(nèi)部進行虛擬參觀,還可以與虛擬人物互動,探究建筑結構特點、家具陳設來源和典故、裝潢配飾的選料和制作工藝等細節(jié)。

      “游戲”成為博物館快樂體驗的重要工具,通過引入游戲機制,可以更好地調動觀眾的參與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13]。博物館移動端游戲與普通的電子游戲有很大不同,除了強調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將歷史知識與游戲內(nèi)容相結合,使觀眾在互動體驗中掌握相關知識。創(chuàng)造快樂也是實現(xiàn)博物館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移動應用小程序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觀眾在快樂體驗中獲得新知,尤其可以提升青少年對于歷史文化的興趣,還可以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的探索欲,培養(yǎng)他們對于博物館的興趣,使博物館移動應用成為一本生動的教科書。

      青少年在博物館移動應用使用者中占有很大比例,他們對于數(shù)字產(chǎn)品有著很強興趣,同時也是博物館未來的觀眾主力。故宮也對青少年觀眾群體予以特別關注,“故宮博物院”小程序內(nèi)置有趣的小游戲,如“口袋宮匠”“紫禁城建筑的秘密”“大臣成長記”等。游戲以動漫語言將互動體驗與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設置“九九消寒圖”“明代帝王圖”“太和殿脊獸”“曲水流觴”“皇子的課表”等關卡,對于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觀眾來說,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基于移動終端的個性化體驗

      智能終端與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徹底改變了博物館體驗方式。美國布洛德藝術博物館(The Broad Museum)主任、博物館和網(wǎng)絡會議的聯(lián)合主席瑞奇·切瑞(Raechell S.Chorley)談及博物館的未來發(fā)展時表示:“與20世紀不同的是,現(xiàn)在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設備,這已經(jīng)改變了博物館的經(jīng)營模式。我們生活在手機文化里,每個人都在用手機,無論我們是否提供應用,他們都在用手機參與?!保?4]博物館參觀從以主題為基礎的線性觀看模式,轉變?yōu)榛谂d趣點的“跳躍”式瀏覽模式。跳躍式觀展不僅更加輕松、隨意,而且可以激勵觀眾并給他們帶來獨特、有意義且值得回憶的展覽體驗。博物館通過移動應用可以為數(shù)字時代觀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

      1.滿足不同觀眾的體驗需求

      博物館體驗不僅來自展品和展示空間,同時也與觀眾的個人經(jīng)驗相關。同一件展品對于不同的觀眾在體驗上有著巨大的差異。《2016 年全球主題公園、博物館報告》(2016TEA-AECOM ThemeIndexandMuseumIndex)也特別指出,“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基于科技、數(shù)字媒體以及數(shù)據(jù)收集的定制和個性化體驗”[15]。博物館傳統(tǒng)的展覽手冊、導覽器通常以固定形式推送信息。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嘗試使用新技術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展覽,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標簽以及視頻錄像系統(tǒng),以無干擾的方式來“追蹤”觀眾,獲取觀眾參觀路線、駐留時間、參與行為、情緒反饋等關鍵信息,對觀眾體驗進行細粒度分析[16],進而為觀眾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千人一面的信息“推送”(push)已不能滿足數(shù)字時代觀眾個性化體驗需求,基于移動終端的智能導覽系統(tǒng)使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興趣自由“提取”(pull)內(nèi)容,這也是移動終端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美國移動市場研究公司“感測塔”(Sensor Tower)在2021 年調查了6000 名用戶對移動應用程序的使用和需求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2%的用戶希望在博物館應用程序中獲得個性化的內(nèi)容推薦[17]。

      通過個性化設計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2016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與美國微軟研究中心(Microsoft Research)展開合作研究,開發(fā)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集合資源管理器”(MET Collections Explorer)展覽推薦系統(tǒng),收集了觀眾在移動應用程序上的點擊行為數(shù)據(jù)(共計150 萬條記錄,涉及130 個展館和7.3 萬件展品)。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眾的點擊行為存在差異,點擊最多的展品并不一定是博物館最重要或最有名的展品[18]。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不僅可以提高博物館的展品展示效果,吸引更多觀眾參觀并提高其滿意度,還可以幫助博物館更好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展覽體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可以優(yōu)化推送通知的頻率和時間,人工智能使用數(shù)據(jù)節(jié)點而不是時間來觸發(fā)推送通知,這意味著只有當用戶最有可能參與時,它才會發(fā)送通知,以確保用戶不會感到被過度干擾,幫助博物館與用戶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方式?;谝苿佣说臑g覽歷史和偏好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加精準、更具個性化的服務,進而提升用戶參與感和滿意度。

      不同觀眾對于博物館的期待、對于博物館體驗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個性化體驗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采用個性化導覽,特別是AR、VR 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觀眾的參與度、滿意度和忠誠度,有助于博物館吸引更多的觀眾[19]。美國博物館學家約翰·福克(John H. Falk)按照人們走進博物館的目的和動機,將觀眾類型劃分為探索者、促進者、體驗尋求者、充電者以及專業(yè)人士[20]。通常博物館會為觀眾設定參觀動線,但是博物館體驗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非強制性。觀眾的參觀動機、參觀時長及其所關注的展品有著很大差異,首先體現(xiàn)在參觀路線的選擇上。標準路線對于參觀時間充沛的觀眾來說似乎并無大礙,但對于探索者、體驗者來說卻并不很理想,特別是對于時間緊迫的體驗者來說,他們不想錯過每一件重要的展品,即使是專業(yè)人士往往也僅對某些展品感興趣。這時候移動應用就可以發(fā)揮其作用,滿足每一位觀眾的不同需求?;谖恢梅盏闹悄芤苿咏K端不僅可以向觀眾推送觀眾周邊的“可看之物”,還可以為觀眾提供智能化的路線推薦。從某種意義上說,觀眾在移動端的交互、參與打破了博物館原有的敘事方式,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敘事空間[21]。觀眾雖然走入同一座博物館,離開時卻帶走不同的體驗和收獲。

      參觀72 萬平方米的故宮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在體力和時間上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肮蕦m博物院”小程序中的“智慧地圖”將文字、語音、圖片、視頻進行整合設計,把整個故宮搬到手機屏幕上。智慧導覽為觀眾提供了八種游覽路線,既有針對普通觀眾的“一日游”“快速游覽”路線,也有別具特色的“夏日納涼”“秋日賞銀杏”路線,觀眾還可以通過“宮廷歷史生活”路線感受清代皇帝的生活軌跡。除此之外,智慧導覽也為殘障人士提供了專屬線路,充分體現(xiàn)出博物館的包容性和人文關懷。觀眾通過小程序既可以提前規(guī)劃自己的游覽路徑,也可以在參觀的過程中邊體驗邊學習,移動終端成為觀眾的私人導游。

      2.通過內(nèi)容定制提供專屬服務

      移動終端不僅方便觀眾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更可以根據(jù)觀眾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豐富的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文化生產(chǎn)模式,包括內(nèi)容生產(chǎn)、組織方式、平臺架構、體驗設計等。在內(nèi)容生產(chǎn)上,博物館可以利用AI 技術,對用戶感興趣的博物館內(nèi)容進行精準分析和挖掘,并結合用戶的使用偏好及使用習慣進行深度定制;在組織方式上,可以利用云平臺、大數(shù)據(jù)等先進技術對用戶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管理與分析,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個性化服務;在體驗設計上,可以通過增強交互設計能力等手段提高產(chǎn)品與服務的質量。個性化服務是一個大概念,包括內(nèi)容生產(chǎn)、組織方式和平臺架構等方面,但最關鍵的在于如何提供優(yōu)質的個性化體驗,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是“以博物館特色藏品文化為基礎的創(chuàng)意產(chǎn)品”,是將博物館藏品蘊含的文化應用到實物或虛擬產(chǎn)品上[22],在滿足觀眾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成為博物館體驗的延續(xù)。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不僅成為博物館創(chuàng)收的來源,也是博物館文化輸出的良好渠道,同時也是觀眾體驗的重要組成。觀眾通過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將參觀體驗延續(xù),也可以將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作為禮品贈送親朋好友并分享自己的參觀體驗。伴隨著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爆火,其也出現(xiàn)同質化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例如故宮開啟的“萌系”風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受到大眾好評之后,很多博物館追隨此風格,“萌系”風格產(chǎn)品與紙膠帶儼然成為博物館商店的“標配”[23],除了同質化問題,批量化的生產(chǎn)銷售模式也使產(chǎn)品缺乏個性化。

      數(shù)字時代觀眾對于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獨特性、個性化有著很強的需求,博物館只有更好地滿足觀眾需求,才能使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更具生命力。數(shù)字印刷、熱轉印、3D 打印等技術的普及使定制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成為可能,移動終端的介入更大大豐富了其使用場景。移動應用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權和參與度,觀眾既可以通過瀏覽博物館線上資源,也可以自己設計提交內(nèi)容,最后一鍵下單完成定制?;谝苿咏K端的定制化柔性生產(chǎn)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產(chǎn)品制造的限制,更是邀請觀眾直接參與文創(chuàng)設計,形成了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以實體產(chǎn)品和虛體產(chǎn)品共同銷售的新形式[24]。

      “故宮博物院”小程序的“傳給故宮”功能就為用戶提供了包括紀念章、填色本、禮盒、畫冊、畫框、卷軸、明信片、掛歷、筆記本、手賬本等數(shù)十種定制產(chǎn)品。用戶通過上傳圖片、提交留言,就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專屬紀念品?;谝苿咏K端的定制服務使用戶參與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并以差異性內(nèi)容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定制產(chǎn)品無論是收藏還是贈送,都更具紀念意義和情感價值,成為用戶體驗博物館的最好延續(xù)。

      四、基于移動終端的全面真實體驗

      博物館移動應用不僅僅是線上體驗,在真實空間中同樣可以發(fā)揮巨大作用。2022 年11 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虛擬現(xiàn)實與行業(yè)應用融合發(fā)展行動計劃(2022—2026 年)》特別強調技術與應用融合發(fā)展,推動場景應用落地[25]。單純的實物展示已經(jīng)不能滿足數(shù)字時代的觀眾體驗需求,基于移動終端的AR、MR、VR 在博物館展覽展示中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觀眾帶來全景式的沉浸體驗,即“全面真實體驗”。

      1.在情境中體驗真實

      展品是博物館體驗的首要來源,人們走進博物館就是要感受真實,但真實感不僅僅來自實物。博物館的真實性是由物的真實、內(nèi)容的真實和現(xiàn)象的真實共同構成的有機綜合[26]。移動應用集合所有視聽元素,將展品融入情境,將情境賦予展品,不僅可以展示藏品,還可以展示其歷史文脈。博物館通過VR、AR 等數(shù)字化的展示方式,可以用于展示文物的文化背景、實現(xiàn)文物模型的三維展示、虛擬修復破碎文物、還原歷史文物的原貌等。博物館不僅收集藏品,而且把展品當作一種手段,目的是營造真實體驗并鼓勵觀眾思考,這種體驗并不完全取決于物品的真實性,還可以由多種形式引發(fā)[27]。

      在真實情境體驗以外,虛擬情境體驗成為數(shù)字時代的鮮明特點。移動時代下博物館已不局限于為觀眾提供展示實體文物的平臺,更要向整個文化產(chǎn)業(yè)傳遞新鮮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創(chuàng)新養(yǎng)分,這是博物館所獨有的文化力量和文化精神[28]。移動終端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連接,大大延伸了博物館體驗的深度和廣度,虛擬體驗的豐富程度甚至會超越真實體驗。特別是在元宇宙(Metaverse)背景下,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虛擬博物館、數(shù)字博物館、網(wǎng)絡博物館等全新形態(tài)將完全突破傳統(tǒng)時空概念,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一套全新的體驗模式。每位觀眾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參觀(瀏覽)博物館,還可以與好友進行各種互動,從而大大提升博物館的黏性,使觀眾不再僅僅是展覽的旁觀者,還成為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移動應用作為一種全新體驗方式,將博物館情境與觀眾興趣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年輕觀眾理解現(xiàn)實與歷史的聯(lián)系。展覽是意義的容器,展柜中的展品如果失去了其歷史背景,脫離了曾經(jīng)的意義,其真實性將減少。博物館通過引入移動終端使展覽更吸引人,在傳達信息的同時,也更便于觀眾對展覽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2012 年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相關研究初步證明了多媒體尤能促進觀眾的同理心,可以使觀眾將自身與早期歷史時期先驅者的故事關聯(lián)起來[29]。

      出于保護目的,故宮很多建筑區(qū)域未對觀眾開放,即使在可參觀空間內(nèi),也不使用過多照明,這對于觀眾體驗來說是很大的遺憾。“故宮博物院”小程序中的“全景故宮”就利用VR 技術還原了故宮各處細節(jié)?;谡鎸嵍殖秸鎸嵉奶摂M情境,不僅逼真地還原現(xiàn)實,還使觀眾可以完全自由地轉換視角,獲得一種“在場”式的超越真實的全面體驗。

      2.虛實融合的增強體驗

      移動終端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增強式體驗,這種增強體驗不僅是在視覺上的強化,更是涉及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參與度、滿意度、情感化等多維度的體驗強化。很多文物外觀所承載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說明牌文字可以幫助觀眾理解展品內(nèi)涵,但信息過少則闡釋不全面,過多則會造成觀眾的認知負擔;還有些展品自身尺幅較小或損毀嚴重,在視覺體驗上并不理想。移動應用作為博物館體驗的有效補充,可為觀眾開啟一道重新認識博物館的大門。展覽主要是一種非語言的感官體驗,觀眾或許會閱讀博物館提供的展覽文本,他們可能也更喜歡由博物館嘗試提供的多重感官體驗[30]。

      博物館展示就是一種制造意義的過程,用以向公眾展現(xiàn)作品本身無法揭示的內(nèi)容[31]。通過移動應用與展品相結合,博物館不僅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加全面的背景信息,還原其背后的重要背景信息,還可以從藏品的內(nèi)部、外部、結構、原理等層面,以觀眾無法接觸的視角對展品進行深入剖析,還可以利用移動端攝像頭掃描實物展品,將實物展品與虛擬情境相結合,使觀眾在體驗真實展品的同時深入了解展品所處的時代背景、生產(chǎn)工藝、加工方式、使用場景,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增強體驗不僅為觀眾帶來體驗的提升,更可以通過互動將觀眾與展品相連接,激發(fā)觀眾的探索精神,大幅調動其參與熱情,打破傳統(tǒng)以觀看為主的博物館參觀模式。數(shù)字時代的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并非物理空間中觀看與被觀看的關系那樣簡單,兩者處在一個有機運轉的關系網(wǎng)絡之中[32]。博物館從向觀眾傳遞展覽內(nèi)容、闡釋藏品內(nèi)涵逐步擴展到為公眾提供不同需求的體驗,增加公眾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移動應用可以使觀眾融入博物館,使觀眾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故宮博物院”小程序中的“收集祥瑞”功能將移動應用與真實體驗相結合。觀眾走進故宮打開小程序,按照提示在指定位置找到祥瑞并打卡,集齊九個祥瑞后才能完成合成,觀眾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滿滿的體驗感和成就感。此外,觀眾每次收集的祥瑞還可以轉贈給親友,分享自己的喜悅和祝福,同時也使更多公眾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整個過程將虛擬體驗與真實體驗完美結合,既充滿趣味性,又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熱情。

      五、結語

      “故宮博物院”小程序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探究博物館移動端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博物館移動端應用貫穿于觀眾參觀前、參觀中以及參觀后整個過程,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內(nèi)容和體驗方式,成為博物館連接觀眾的橋梁。目前大多數(shù)博物館應用都提供了豐富功能,但有時也存在信息過載、運行緩慢等問題,需要不斷優(yōu)化和升級。雖然移動終端應用為觀眾提供了更加便捷、豐富的觀展體驗,但博物館也需要在保護觀眾隱私和信息安全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移動終端不僅能充分利用自身藏品資源提供線上服務,通過互動設計吸引廣大青少年觀眾愛上博物館,還能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加強觀眾與博物館間的直接互動。VR、AR 更是將博物館體驗從真實空間延伸至虛擬世界,使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觀(訪問)博物館,甚至把博物館裝進“口袋”,構建一座專屬于自己的博物館。博物館移動終端是多種技術的融合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實物展品的時空限制,使公眾以一種既在場又不在場的全新方式參與其中。

      一場全球范圍內(nèi)基于移動終端的博物館數(shù)字化升級正在迅速展開,構建了數(shù)字時代全新的觀展模式?;贏R、VR 的移動體驗將成為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在2023 年6 月發(fā)布的AR 頭顯Vision Pro 就大大提升了公眾與虛擬世界的交互性和真實感,而通過人工智能分析參觀者的行為和興趣,可以幫助博物館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33]。博物館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變革,從而更好地滿足數(shù)字時代觀眾的體驗需求。

      化隆| 根河市| 永新县| 潼南县| 安泽县| 嘉黎县| 南平市| 沅陵县| 齐河县| 都兰县| 河曲县| 吉林省| 绥棱县| 交城县| 台东县| 柞水县| 东丰县| 安泽县| 天柱县| 河曲县| 三亚市| 日照市| 洞头县| 肥乡县| 当阳市| 邹城市| 塘沽区| 盐池县| 富顺县| 历史| 新化县| 潞城市| 晋城| 慈利县| 栾川县| 峨眉山市| 洛宁县| 大埔县| 渭源县| 泾川县|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