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平
童話按文體分類作為文學作品是妥當?shù)?,只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往往被當作故事來閱讀。新課標將“閱讀與鑒賞”作為重要語文實踐,還推出了“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這些都表明作為文學作品的童話,在教學中需要納入文學閱讀的范疇,也就需要教師關注童話擁有的獨特敘事風格與美學色彩,努力在童話作品中教出童話味道來。
在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童話多安排為第一、二學段課文學習,這不僅考慮這一學段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超出了其他文體,而且考慮到這一學段學生的閱讀心理——學生在閱讀中不知不覺進入故事角色,尤其是自己喜歡的角色。這種對童話絲毫也不產(chǎn)生懷疑的閱讀態(tài)度就屬于“天真閱讀”,是第一、二學段中普遍存在的童話閱讀現(xiàn)象。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天真閱讀”特點,讓學生自由進入童話世界,像童話中的人物一樣,能夠與任何對象溝通、交流、合作,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愿望。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的童話《雪孩子》,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提出“學習童話,體會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體驗文學閱讀的樂趣”,與“天真閱讀”的要求不謀而合。換言之,從文學閱讀角度來看《雪孩子》教學,教師需要讓學生在童話閱讀中,把自己讀成小白兔或雪孩子,可以與同伴輪流扮演小白兔與雪孩子,體驗小白兔與雪孩子在一起玩樂時的童真童趣。這樣的閱讀,讓學生的天性在文本故事中得到釋放,而小白兔與雪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使童話中的童真童趣更濃郁,使學生每次讀童話時都會有體驗和創(chuàng)造;在閱讀中,學生不僅欣賞童話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美好形象,而且憧憬著成為這樣的形象,在冰天雪地里永遠開心地玩下去,不知疲倦地玩下去,不愿意發(fā)生后面的故事。應該說,這就是“天真閱讀”對學生童心的滋潤與美化。由此可見,在童話教學中,讓童話作品的童話味越來越濃郁的策略,就是將學生引入“天真閱讀”之中去。
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天真閱讀”,追求的是一種閱讀境界,但并不是說真的把學生永遠封閉在童話世界中,讓他們把童話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混為一談,這就涉及文學閱讀中的“延遲懷疑”,在適當?shù)臅r候讀者需要從文學世界里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好“延遲懷疑”的時機,讓學生把握自由進出童話世界的鑰匙。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的《巨人的花園》,童話中的主要人物巨人是一個有變化的人物形象:由一個自私自利的巨人,變成一個喜歡孩子、樂于與孩子一起玩耍的巨人;使巨人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因素,就在“巨人的花園”中。一是巨人禁止孩子們進花園里玩耍,花園里發(fā)生了奇怪的變化,外面已經(jīng)春回大地,花園里依舊是冬景;二是孩子們對花園的影響,孩子們在花園內(nèi)時,花園里就充滿了生機與歡樂,孩子們在花園外時,花園就籠罩在冬天里。因此,學生閱讀童話時,在感受到巨人的花園是一個奇妙的地方時,期待著也能夠到巨人的花園里與巨人一起玩樂一番。合上課本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現(xiàn)實世界里,有沒有這樣的花園?你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都處在一座怎樣的花園里?你更欣賞哪一個花園?這樣的“延遲懷疑”,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當下的幸福生活有正確的認識。
童話閱讀納入文學閱讀視域,與故事學習要求明顯不同,故事學習需要重視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要素,為講述故事這一教學重點服務;而從文學閱讀視角學習童話,需要適當關注童話的主旨,如提倡勇敢、熱情、善良、樂觀、慈愛等,反對卑鄙、虛偽、丑惡、膽小怕事等。這些優(yōu)秀童話故事的主旨,或?qū)獌?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或?qū)鐣髁x核心價值觀等。在教學中,為了讓童話中的文化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教師需要選擇相關主題的童話,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了解童話的文化價值。
總之,在小學童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傳統(tǒng)的故事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努力將童話納入文學閱讀之中,嘗試童話教學的新追求。
作者簡介:安徽省宿松縣二郎鎮(zhèn)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