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疲勞沒精神,感到身體很虛,覺得日子沒意思,毫無樂趣和希望可言……每個人在特定的人生階段多多少少會體驗到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的感覺,生活工作長期沒有變動的人更是如此。想要結(jié)束這種“不得勁”的狀態(tài),從十個方面做一些小的調(diào)整,就能幫助我們重新獲得活力。
1.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畛鼍珰馍?,不僅身體需求要得到滿足,心理需求也要得到滿足。其中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自主性,也就是能自行作出決定和聽從內(nèi)心召喚而行動,不會感到被控制或有壓力。不想在日復一日中過得像行尸走肉,就需要我們?yōu)樽约航⒁粋€“避難所”: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2.貢獻個人價值。增強活力的心理需求是社會聯(lián)系,特別是可造福他人的形式,如做義工,即使是在大街上為一個陌生人指路也有幫助。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過捐助和助人行為后,人們會覺得自己富有精力、能力,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chǎn)生積極影響,能極大促進個人的活力。
3.重新接觸年輕時的自己。一系列關(guān)于懷舊的實驗發(fā)現(xiàn),回顧過去的積極記憶能增強人們的自我連續(xù)性,即看著過去的自己、珍惜當下的自己、展望未來的自己,讓我們獲得生命的動力。聽聽青春時代的音樂、看看老照片、約舊時朋友聚會等,都是喚起懷舊溫暖的有效方式。
4.關(guān)注自己能做的事。生活工作中處處有讓人感到無力和失落的事。不要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打轉(zhuǎn),當把注意力拉回可控領(lǐng)域且付諸行動的時候,就不會因為精神內(nèi)耗而喪失活力。
5.進入“福流”狀態(tài)。大家都有體驗,當專心致志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深陷其中,幾乎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更沒有焦慮、恐懼,內(nèi)心是充盈的。這種狀態(tài)被稱為“福流”。一般來說,任務難度和能力水平相匹配時,達到福流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要根據(jù)能力接受任務和制定目標。
6.打破常規(guī)。想恢復活力,不妨打破常規(guī),給生活找點新鮮感。并不用做多大的變動,只要對平時習慣進行微小改變。如品嘗從未吃過的美食、選另一條路線回家、讀一本從未涉獵過的書等。
7.接納自己的個性。對大多數(shù)外向的人來說,參與聚會、與各式各樣的人隨時保持聯(lián)系是他們獲得能量的方式。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天生比較內(nèi)向的人,若強迫自己做這些事,最終可能耗盡精力?;謴突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不必跟風。
8.在大自然中散步。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只需散步20分鐘就能恢復活力,尤其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虛擬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有恢復活力的效果,比如瀏覽大自然的照片或看相關(guān)紀錄片等。
9.運動鍛煉。每次運動,身體肌肉得到緊張—放松的鍛煉,這本身就是個減壓過程,疲勞感也會減少。運動的方式有很多,找到適合自己的,堅持下去就會獲益。
10.堅持自己的目標。擁有“內(nèi)在指南針”的人往往會體驗到更大的活力。這個“內(nèi)在的指南針”是指清楚地了解對自己來說什么是重要的、要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即便在困難情況下也要堅持的原則、心底的熱愛、不愿過度服從的意志等。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