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2022年9月,作為一名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新教師,我面臨著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的雙重挑戰(zhàn)。開學前,我利用網(wǎng)絡平臺引導學生們逐漸走上了初中學習生活的軌道。然而,線下開學后,令我措手不及的事情接踵而至,最令人感到棘手的事情是線下返校第一周的自習課打架事件。
事件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臨時班長小曾與學生小陳。一次自習課上,小陳一直在講話,多次擾亂課堂秩序,小曾提醒數(shù)次無果,終于忍不住朝小陳擲了兩次課本:第一次扔書時,小陳給予了反擊;第二次扔書時,小陳用侮辱性語言回贈小曾,并當場散播關(guān)于小曾的謠言。小曾聞言怒氣沖天,跑到小陳面前,試圖用武力恐嚇小陳,而小陳認為小曾想動“真格”,于是便“先下手為強”……幸而,兩人被同學及時拉開。
接到巡堂老師的電話后,我迅速沖到辦公室。經(jīng)巡堂老師解釋后,我意識到這次沖突不僅是班級突發(fā)事件,而且背后還隱藏著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班干部管理班級的方式等問題,需要慎重處理。作為新手班主任,我該如何應對呢?我用三個步驟和四次結(jié)構(gòu)性提問化解了這場風波。
一、確認狀態(tài),安撫情緒,了解事實
見到兩位學生后,我立刻快速“掃描”了雙方的身體狀況,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外傷。接著,我詢問他們是否有內(nèi)傷,確認雙方都無礙后,再繼續(xù)“掃描”雙方的情緒狀態(tài)。此時,雙方仍深陷委屈、傷感的情緒沼澤里不可自拔,我明白此時并不是一個討論事件原委的好時機。因此,我計劃先安撫雙方的情緒。我提議他們一起做深呼吸,幫助他們舒緩情緒,再適時遞上紙巾。在我的引導下,二人慢慢平靜下來。我在他們面前輕輕放下了紙筆,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事件的詳細經(jīng)過是什么?”二人聞此沉默,片刻后又開始爭搶起事件的話語權(quán)。果不其然,二人很快又爭得面紅耳赤,淚水漣漣。見此情形,我及時阻止并提醒雙方:“你們依次陳述,不可以互相打斷,但可以互相補充。”在陳述過程中,二人避重就輕,指責對方,掩飾自己,不斷強調(diào)自己行為的合情、合理之處。我一邊聽一邊記錄,圈畫出雙方陳述時避重就輕的部分,并要求他們將其寫在面前的信紙上。最終,經(jīng)過兩人的不斷“拉扯”后,大家總算還原了本次事件的具體經(jīng)過。
二、傾聽心聲,換位思考,深度引導
在梳理完本次事件后,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這次打架事件到目前為止,哪些是自己想想還是感到很生氣的地方,哪些是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雙方剛開始分別就自己在打架事件中做得不對的地方進行了短暫的反思,但涉及對方的錯誤時,雙方仍針鋒相對,在即將要引發(fā)第二輪爭辯時,我及時調(diào)解,再次強調(diào)反思過程中不允許爭論,只能等對方陳述完畢后再進行補充發(fā)言。在傾聽兩位同學表達心聲的過程中,我始終把他們的“感受”放在首位,不評價對錯,不發(fā)表意見,只要發(fā)現(xiàn)雙方交流中有較為情緒化的表達時,我便會停下來傾聽,引導學生先處理好情緒,再來處理問題,兩人從一開始的“血脈僨張”漸漸變得“平心靜氣”。在這種平靜的交流中,對話很快走向深入。在談論“捏造緋聞與評價同學”行為時,面對滿臉無所謂的小陳,我盯著他的眼睛問道:“如果是你被如此評價,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小陳愣了一下,眼神飄忽,回答道:“我無所謂??!別人隨便怎么說我都行,以前又不是沒被說過。”我一時語塞,這才意識到,在曾經(jīng)受到過此種傷害的學生眼里,捏造緋聞等言語暴力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我對小陳的經(jīng)歷表示同情與心疼,講述此種行為會造成的惡劣影響,告訴小陳言語傷害絕不亞于身體傷害,今后無論是自己或是他人,當出現(xiàn)類似事件時,應及時告知老師或家長。面對小曾,我向他強調(diào)了人際交往中情緒穩(wěn)定的重要性,并引導他認識到遇到問題時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武力威懾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三、經(jīng)驗指導,積極互評,期待成長
在雙方總結(jié)完自己與對方的不足后,我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如果重來一遍,你會怎么做?”兩人思考片刻后,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針對他們的回答,我給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意見:小曾表示“下次提醒小陳,如果他不聽記下來就算了,不能和他發(fā)生矛盾”時,我提醒他,課上若有同學屢教不改,可以到辦公室來請老師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學會轉(zhuǎn)換思路,尋求多樣的解決辦法。同時,我再次批評了兩人的行為,并讓小陳自行總結(jié)平日積極配合班干部管理的相關(guān)準則,旨在理解班干部為班級所做的貢獻。隨后,我讓兩位同學靜坐2分鐘,再次回顧打架事件的始末,并陳述個人想法。之后,我提出了第四個問題:“對方有哪些優(yōu)點是值得你去學習的?”雙方從一開始的支支吾吾,到逐漸列舉出對方許多的閃光點,再到最后靦腆地相視一笑,撓撓腦袋,握手言和。積極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強調(diào),你期望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只要充滿自信地期待,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心想事成。在雙方的積極互評后,我也開始對兩人進行積極評價:“老師看到了兩個好孩子在我面前的蛻變。你們通過自己對事件的梳理、交流與反思,總結(jié)了一套面對類似事情的處理方法,老師相信你們這學期一定能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并且能不斷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
至此,此次打架風波已接近尾聲。我讓二人在記錄事件經(jīng)過的紙上寫下自己的反思與解決辦法,并寫上自己的姓名、學號與日期,然后交給我保存。在緩和、輕松的氛圍中,我布置了今天的德育任務:回家將這件事寫成一篇習作,要運用前兩節(jié)作文課上“抓住中心”“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字數(shù)不限。放學后,我召開了臨時班委會議,借此機會探討了班干部近期工作問題,正式開啟了班干部培訓的相關(guān)工作。在培訓中,我糾正了近期部分不恰當?shù)墓芾矸椒ǎ⒏嬖V他們?nèi)绾卧诎嗉壷袠淞⑼?。第二天,我組織了一次“校園暴力你怎么看”的主題班會。小曾和小陳在班會課上互相道歉并各自進行反思發(fā)言,全班同學就言語傷害、身體暴力等話題進行思考和討論,我引導學生認識到打架事件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希望大家學會克制自己的情感。班會活動營造了和諧、包容的集體氛圍,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學生發(fā)生矛盾時,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分辨對錯,給予當事人懲罰,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作為班主任,我們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時,要學會給予學生處理問題的工具,幫助他們換位思考,引導他們學會理性處理問題,真正實現(xiàn)知錯、改過、自新。
陳 娜?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