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銀亮 何海龍 范麗艷 李 捷 盧 俊 肖佩芳 凌 婧 鄭佳佳 杜智卓 胡紹燕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血液科(江蘇蘇州 215025)
范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F(xiàn)A)是罕見的隱性遺傳病,發(fā)病率約為1/100萬~5/100萬[1],臨床表現(xiàn)為先天畸形、進行性骨髓衰竭以及腫瘤易感性[2-3]。FA 本身存在遺傳不穩(wěn)定性,易出現(xiàn)異??寺≡煅?,發(fā)生向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甚至急性髓系白血?。╝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轉化。據(jù)報道,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疾病進展為AML 的可能性隨之增加,50 歲之前進展為AML 的累計發(fā)生率達15%[4]。FA合并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轉化者預后差,針對MDS/AML 的化療療效不確切。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療為目前唯一可能治愈FA 向MDS/AML 轉化患者的治療方案,但總體療效不佳[5]。根據(jù)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學會 (Europe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EBMT) 的報道,F(xiàn)A 進展為MDS/AML 的患者經(jīng)過allo-HSCT 治療后4 年總體生存率和無事件生存率分別為42%和39%,5年的累積復發(fā)率高達21%[6]。因此在此類患者移植后,我們應加強隨訪,預防復發(fā)。去甲基化藥物的經(jīng)典藥物地西他濱常被用于AML 移植后維持治療,能夠降低移植后復發(fā),但關于地西他濱作為序貫治療手段,用于預防FA轉化的MDS/AML移植后復發(fā)的預防治療尚未見報道。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1例AML(FA進展)接受allo-HSCT后予地西他濱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該類疾病的治療策略提供借鑒措施。
患兒,女,8 歲,漢族,因發(fā)現(xiàn)面色蒼白2 年余,于2011 年8 月26 日至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就診?;純? 歲時體檢發(fā)現(xiàn)貧血,予“中藥”口服2 年治療無效,且全身出現(xiàn)間斷瘀斑瘀點,入院查體:貧血貌,小眼裂,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全身散在咖啡牛奶斑及散在出血點。生后有六指切除術、十二指腸膜疝術等病史。查血常規(guī):WBC 5.4×109/L,NE 3.54×109/L,HGB 70g/L,MCV 108fL,PLT 30×109/L,Ret% 0.08%。外周血染色體脆性試驗:陽性,斷裂率7.39%。溶血全套:血紅蛋白F 31.1%。骨髓穿刺涂片示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低水平,G:E=0.5:1,全片巨核細胞見1 只。染色體:正常核型,46,XX;FISH:46,XX,100%。骨髓衰竭基因:FANCA基因c.3348+1 G>A 純合變異,親代驗證顯示該變異來自于母親,但母親為雜合變異,父親無變異,患兒弟弟雜合變異,患兒妹妹無變異。臨床診斷為FA。按照再生障礙性貧血予環(huán)孢素、安雄等治療,確診FA 6 年后(2017 年),患兒出現(xiàn)月經(jīng)量多、發(fā)熱、重度貧血等表現(xiàn),復查骨髓涂片: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G:E=2.4:1,髓系增生活躍,紅系增生減低,淋巴細胞增生,全片巨核細胞少見,血小板簇狀可及,原始細胞占25%。骨髓流式細胞術白血病免疫分型結果示幼稚群體占有核細胞16.8%,MPO 49.8%,CD33 84.6%,CD13 57.8%,CD11b 38.9%,CD64 48.2%,CD36 44.7%,CD15 41.1%,CD117 30.1%,CD34 84.9%,提示髓系表達;骨髓染色體為46,XX;骨髓衰竭基因:FANCA基因c.3348+1G>A純合變異(同前);43種白血病融合基因多重RT-PCR:未檢出;修訂診斷:AML(范可尼貧血轉化)。為徹底根治,患兒行胞弟來源的單倍體移植(6/10)。治療方案參考Mitchell的FLAG橋接allo-HSCT[7-9],即先給予“FLAG”方案(氟達拉濱 30 mg·m-2·d-1×5d;阿糖胞苷 2g·m-2·d-1×5d;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1·d-1×10 d)化療。21天后復查血常規(guī)示W(wǎng)BC 0.08×109/L,NE 0×109/L,HGB 68g/L,PLT 8×109/L。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重度低下,原始細胞占1.0%。沒有肝脾腫大等髓外白血病表現(xiàn)。然后橋接allo-HSCT,預處理方案:全身放療(TBI)+氟達拉濱+環(huán)磷酰胺+ATG(TBI 2Gy,d-8;氟達拉濱 30 mg·m-2·d-1,d-7至d-4;環(huán)磷酰胺 10 mg·kg-1·d-1,d-5至d-2;ATG 2.5 mg·kg-1,d-4 至d-3)?;剌敯芡庵苎杉毎腃D34+/kg為3.68×106/kg,非粒細胞/kg為8.62×108/kg,并輔以第三方臍血一份?;颊咭浦埠?15天粒細胞及血小板植入,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short term relationship,STR)完全嵌合。預處理期間患兒經(jīng)歷“肛周膿腫、左側小腿軟組織感染”,予切開引流及多種抗生素聯(lián)合抗感染治療后好轉。同時患兒經(jīng)歷嚴重口腔黏膜炎(Ⅳ級),經(jīng)對癥支持后好轉?;剌敽蠼?jīng)歷皮膚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Ⅱ級)、腸道GVHD Ⅳ級,經(jīng)激素及CD25單克隆抗體治療后好轉?;剌敽?月,監(jiān)測WT 1表達水平呈上升趨勢,每2 月每次予地西他濱(20mg/m2)預防移植后復發(fā)治療,共計6次。截至2022年12月1日患兒已經(jīng)移植近6年,身高、體重、女性特征、月經(jīng)等均正常,已經(jīng)完成高中學業(yè),考入大學,病程時間軸見表1。
FA 合并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轉化者預后差,進行allo-HSCT 治療后,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因此在此類患者移植后,我們應加強隨訪,預防復發(fā)。本例患兒多次完善分子生物學檢查,無PMLRARα、AML1-ETO、CBFβ-MYH11和NPM1變異等歐洲白血病網(wǎng)絡 (European Leukemia Net,ELN)所推薦用作微小殘留灶(MRD)監(jiān)測的分子標志物[10],因此選用WT1相對表達量進行移植后分子學監(jiān)測。腎母細胞瘤(Wilms tumor,WT1)基因是一種重要的調控分子,在細胞的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正常人的骨髓中,WT1的表達極低。然而,WT 1在多種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異常表達或變異,如AML[11]。根據(jù)2017 版ELN 指南,當WT 1相對表達量連續(xù)兩次超過2.5%時,則考慮原發(fā)病分子學復發(fā)[12]。目前國際上尚無指南明確推薦WT1用于兒童AML患者MRD的監(jiān)測,但最近莫曉冬等[13]學者研究中,WT1是兒童AML接受allo-HSCT治療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WT1表達≥0.8%表明5年累積復發(fā)發(fā)生率顯著更高,提示應盡早干預。鑒于本例患兒無合適的免疫標記用于MRD監(jiān)測,我們在對本例患者移植后進行WT1相對表達量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呈進行性上升,雖未超過0.8%,但考慮到患兒為FA進展為AML,F(xiàn)A 其本身有腫瘤易感性,以及FA 進展為AML后進行allo-HSCT治療后的高復發(fā)率,因此我們移植后予地西他濱維持治療,預防AML復發(fā),經(jīng)過治療,患兒WT 1相對表達量呈進行性下降,后多次復查,患兒處于完全緩解狀態(tài)。本例患兒的經(jīng)驗為WT1用于兒童AML患者移植后的MRD監(jiān)測進一步提供可能,但是未來仍應該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明確其可行性。
近年來,地西他濱常用移植后的維持治療以預防復發(fā)的一種去甲基化藥物,其主要機制是地西他濱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于高甲基化的抑癌基因發(fā)揮去甲基化作用,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14],另一方面,地西他濱可以引起腫瘤相關抗原的上調,促進特異性T 細胞反應的誘導,更好的發(fā)揮移植物抗宿主?。℅VL)作用[15]。目前對于地西他濱用于移植后維持治療的劑量、療程、給藥時間尚無共識。Pusic等[16]研究認為地西他濱 (10 mg·m-2·d-1)×5d可能是移植后患者維持治療的最佳劑量,雖然血液毒性較小,但在22 例患者中有6 例復發(fā)。唐曉文等[17]認為過低的地西他濱劑量與較低的骨髓抑制相關,可能是高復發(fā)率的原因,因此認為地西他濱(20 mg·m-2·d-1)×5 d,每3 個月為1 周期,共4~6 個周期,能在不增加血液學毒性的情況下降低AML 患者移植后復發(fā)率,3 年累及復發(fā)率僅5.9%。近年來,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rhG-CSF 聯(lián)合小劑量地西他濱5 mg·m-2·d-1作為AML移植后復發(fā)預防的治療,其2 年總體復發(fā)率約15.9%,維持治療期間多數(shù)不良事件為1級或2級,予以對癥處理后可改善[18]。目前尚無于FA進展的AML移植后地西他濱維持治療的報道,考慮到FA患者對放化療敏感,遺傳物質易破壞,未來仍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明確地西他濱用于FA 進展AML 患者移植后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可行性、最佳治療周期及劑量。
綜上所述,造血干細胞移植是MDS/AML(FA進展)患者的唯一治愈方式,移植后密切監(jiān)測,搶先干預,能降低復發(fā)率。該例患者的治療效果是令人鼓舞的,地西他濱可以用于預防FA進展MDS/AML移植后復發(fā)的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