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鳴, 常 蕾
(1. 云南師范大學 法學與社會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中山大學 人類學系,廣東 廣州 510275)
跨境務工和商貿是跨境移民研究中重要的類型,本文選取西南邊境地區(qū)孟定-清水河口岸的蔬菜貿易和中緬邊民跨境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展示當今邊境地區(qū)商貿狀況。孟定鎮(zhèn)位于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的西南部,東與賀派鄉(xiāng)、耿馬鎮(zhèn)相連,南與滄源佤族自治縣芒卡鎮(zhèn)接壤,西與緬甸滾弄交界,北與鎮(zhèn)康縣木場鄉(xiāng)為鄰。全鎮(zhèn)轄區(qū)面積1069平方千米。(1)輝志仁.臨滄年鑒[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497.孟定-清水河口岸位于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是中國與緬甸的國家一類口岸,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qū)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對接。清水河口岸已成為中緬貿易第二大口岸,云南省邊民互市貿易總量最大口岸。2019年,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人員143.9萬人次,報關報檢出入境車輛36.2萬輛次,進出口貨運量148萬噸,進出口總額68265萬美元。(2)數據來源:臨滄市商務局信息公開專欄,http://www.lincang.gov.cn/lcsrmzf/11967/11979/449711/index.html,2020年2月5日。孟定清水河口岸的定位是以跨境貨運為主的口岸。
邊境通常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移民人口流動以及社會治理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地區(qū)的邊境存在著不同的運作方式。美墨邊境是“硬邊界”的典型,兩國巨大的經濟差距催生了邊境地區(qū)出現一種特殊的社會和經濟相互依賴格局,形成了眾多隔界相望的“雙子城”。(3)施琳.邊境人類學發(fā)凡——國際邊境研究理論范式與我國邊境民族志的新思考[J].廣西民族研究,2017,(2).美加邊境上很少有共同的身份認同感,雙方城市獨立發(fā)展,經濟實力相當。歐洲邊境密集,但是歷史上東西德分裂以及國家間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給推進歐洲一體化的努力帶來了一些障礙。非洲邊境多屬于有一定“彈性”的“軟邊界”類型,邊境兩側的經濟差距沒有太大懸殊,邊境地區(qū)往往是國家經濟的中心,生活在邊境區(qū)域的邊民對于邊界有著獨特的自我認知和較多話語權。(4)Paul Nugent. Border Towns and Cit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A Companion to Border Studies[C].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2.與國際邊境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中緬邊境有兩個特點:一,邊境兩側中緬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國情政策也有較大差異;二,中緬邊境長期以來存在著頻繁的跨境互動,邊民具有很大的能動性。因而口岸貿易從開始便存在著物資的流動與邊防的安全這種二重性,理想狀態(tài)下口岸貿易將會追求高流動-高安全的最終目標。(5)趙萱.當代邊界治理中的安全與流動——以霍爾果斯口岸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
周建新對于邊民的概念做出了比較明確的界定。邊民主要是指伴隨國家邊界產生而出現在邊界兩側居住的人。狹義上指世居當地的人口,廣義上還包括外來并長期定居于當地的人口。邊民群體有跨國居住的,也有不跨國居住的,邊民不一定都屬于跨國民族群體。(6)周建新.邊界、邊民與國家——跨國民族研究的三個面向[J].廣西民族研究,2017,(3).在這個定義中有兩點啟示。首先,邊民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所以邊民內部也有著多樣性。在孟定鎮(zhèn)的邊民中,既有著世代居住于邊境地區(qū)的當地漢族和傣族,也有著從20世紀開始陸續(xù)在此定居的四川、湖南、浙江等內地移民。他們中的一些人將跨境貿易作為日?;顒?另一些人則幾乎沒有跨境活動。不同的邊民群體在邊境市場中所占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不能看作一個同質的整體,應該加以區(qū)分。其次,邊民的概念更多意義上是帶有政治管理含義的,身份證、戶籍制度決定了邊民群體的邊界,邊民很大程度上是國家政治的力量所型塑的。國家和政府力量如何滲入邊民日常經濟生活,值得去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互市與口岸都是邊境地區(qū)邊民的主要產品交換場所。(7)曹貴雄,黎瑩.口岸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邊境互市與邊民互惠研究——以云南河口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互市專指邊境地區(qū)邊民在中國陸路邊境20公里以內,經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guī)定的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8)胡美術.中越邊民的互助與互市:基于東興河洲村的討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邊民互市跨越了地理緯度與社會緯度上的邊界,溝通了不同的地理空間與文化空間,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q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我國,邊境貿易已經成為黑龍江、新疆等省區(qū)的主要外貿方式,形成了黑龍江、新疆、廣西的邊境貿易“三極”格局(9)楊小娟.我國邊境貿易的影響因素和區(qū)域格局[J].改革,2013,(6).。中國邊境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在邊境地區(qū)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10)楊清震,岑麗娟.當前廣西邊貿的問題與發(fā)展對策[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是我國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11)崔玉斌.我國邊境貿易研究熱點述評[J].國際貿易問題,2007,(5).。所以邊境市場不僅僅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邊境,它也是一個由于邊境的特殊性和地方性才能存在的空間概念。一方面,邊境地區(qū)有其特殊的規(guī)劃、政策,這些規(guī)劃政策的實踐影響著市場的產生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人們受政策實踐的影響,在這一結構框架下編織他們的社會、商業(yè)和日常生活網絡。中國西南邊境存在著大量跨境民族,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彼此的生活軌跡平行交錯,在市場中也是如此。2019年7月,10~11月筆者組團到孟定做調查,本文是調查成果之一。本研究通過以孟定農貿市場為中心的調查,試圖回答以下問題:首先,位于邊境貿易節(jié)點上的市場,是如何在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的交互中,順利地被組織起來并維持運作的?其次圍繞蔬菜供應鏈這一貿易體系,邊民、企業(yè)與政府在其中進行了豐富的互動,這些互動如何影響了兩國邊民的互市實踐?
邊境城鎮(zhèn)一直以來受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影響:國家為邊境口岸和邊民互市提供總的指導方針,地方根據形勢調整具體措施,保證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國家政策,實現邊貿發(fā)展。政府既要服務本地居民利益,為邊民提供脫貧途徑與手段;也要管理外來人口的進入,以及資本和貨物的流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為響應國務院建設橡膠基地的號召,昆明軍區(qū)大批軍官來到孟定戍邊,建立了國營孟定農場,帶領當地農民一起開辟農田種植橡膠,自此橡膠種植成為鎮(zhèn)上的支柱產業(yè)。1957年,孟定清水河口岸正式對外開展小額貿易進出口業(yè)務,但由于緬甸政局不穩(wěn)定,并且雙方口岸開放不對等,邊境貿易的規(guī)模并不大。改革開放后,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邊境貿易日趨活躍,邊民互市的距離也進一步擴大,從只靠近邊境線,延伸到距離邊境29公里的孟定主街。1991年清水河口岸由云南省政府批準為二類口岸,中緬雙方邊民可以持邊境通行證來往,形成了一段時間的“邊貿熱”。這時有大量來自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移民,陸續(xù)來此經商。其中生意做得好的人,到現在已經有第二代繼續(xù)經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原本在邊境從事小額貿易的緬甸商販,大批進入中國。2004年清水河口岸被國務院確立為一類口岸,中國籍和緬甸籍的人員、貨物可以直接出入,雙方邊民、商品往來更為頻繁,口岸城鎮(zhèn)初具規(guī)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昆明海關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規(guī)程》(2017修訂),“邊民互市貿易,系指邊境地區(qū)邊民在我國陸地邊境20公里以內,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在云南省境內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guī)定的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本唧w優(yōu)惠規(guī)則為“每人每日價值人民幣8000元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稅。超過人民幣8000元的,對超出部分按照有關規(guī)定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稅。”
孟定清水河口岸邊民互市政策執(zhí)行過程存在“拼車”行為。國家指定關稅優(yōu)惠本意是為了促進邊民進行跨境小額貿易,但是地方、村委會、海關在一定程度上再定義了邊民互市,將其與精準扶貧政策糅雜在一起重新解釋。企業(yè)家介入,從邊民手中借用了優(yōu)惠配額,并給予報酬,這是在地方上人人共贏的局面。但事實上這已經偏離了國家對于邊民互市的最初規(guī)劃,邊民并沒有因為優(yōu)惠政策而進行更加頻繁的跨境貿易,反而是由企業(yè)家取而代之。零散地、自發(fā)地小額邊貿活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制,規(guī)?;a業(yè)化的新型邊民互市興起。但這也不能簡單地看作邊民能動性被壓制,把這一互動過程放入更大的背景下,傳統(tǒng)種植業(yè)生計方式受到沖擊,年輕勞動力大批外出務工,目前的“拼車”和“打卡”政策對于年齡較大的留守邊民來說,實際上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從每天互市大廳排隊人數來看,邊民們也接受并滿意這種“精準扶貧”方案。邊民互市優(yōu)惠關稅政策吸引了更多內地投資者,前來從事反季蔬菜的種植和冷供應鏈加工運輸。內地投資者來到孟定,有些人租種當地土地,個別生意做得更大的老板會直接去緬甸承包土地,邊民互市優(yōu)惠政策使跨境蔬菜過關成本大大降低,這些蔬菜在凍庫進行簡單包裝和加工后,發(fā)往東部和北部等內地城市。這也就是隨著口岸開放之后,許多承包商和外地商人涌入的原因。
隨著國家和當地政府對清水河口岸的持續(xù)投入與升級,邊民互市的規(guī)模得以迅速擴大,從而帶動孟定鎮(zhèn)的生計方式和人口結構都發(fā)生了劇烈變化。來自緬甸的橡膠等農產品大量涌入,沖擊了孟定鎮(zhèn)本地的種植業(yè),許多年輕人只能外出另謀生計。同時來自內地的承包商利用邊民互市的優(yōu)惠政策,從事規(guī)?;姆醇竟?jié)蔬菜種植和加工,大量緬甸工人涌入中國,也帶動了緬甸商戶的興盛和“緬甸街”的形成。新農貿市場內“緬甸街”上的店鋪,基本上大多數是緬甸商人在經營。這條街的建立過程是:由于邊境貿易的迅速增加以及緬甸工人的涌入,一些緬甸商人自發(fā)進入中國經營緬甸的食品、日用百貨等。他們原來的經營地點在孟定鎮(zhèn)中心的紅旗橋頭,即老農貿市場。隨著老農貿市場日益擁擠,當地一家公司便策劃建立新的農貿市場。新農貿市場的位置比之前的老市場要差一些,所以市場管理部門便采取頭兩年免租、簽到發(fā)紅包、發(fā)放免費電影票等方式吸引緬甸商人經營,逐漸穩(wěn)定和擴大了規(guī)模。在市場的一邊進行著蔬菜的加工與交易,在另一邊是一個具有規(guī)劃和展演性質的“緬甸街”。每當有合作投資者或者外來訪問者,市場經理都會輕車熟路地帶著人們參觀這條具有異域風情的街道。新農貿市場中規(guī)劃出了一塊物理空間,通過引進緬甸商人來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感,這種嘗試也重建了當地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網絡連接。新農貿市場的選址為緬甸商人們的商業(yè)活動提供了場所(place),使流動的緬甸商人安定下來;新形成的人際關系與供應鏈往來填滿了市場空間(space),給予緬甸商人自由,他們依靠自己的親屬和同鄉(xiāng)網絡生活和經營,“緬甸街”得以運作。(12)Yi-Fu Tuan.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本文用供應鏈來代指在農貿市場中發(fā)生的批發(fā)、零售、凍庫包裝等活動,考察不同身份、國籍、擁有不同資本的中國人和緬甸人如何圍繞“蔬菜”這一物品,構成供應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供應鏈是一個多點、流動的概念,農貿市場是跨境蔬菜供應鏈中一個重要的中間節(jié)點平臺,也是其中許多環(huán)節(jié)發(fā)生和運作的地點。蔬菜供應鏈的模式是:中國內地承包商從緬甸收購蔬菜,借助邊民互市的政策,以優(yōu)惠關稅運到中國。然后租賃市場中的凍庫,雇傭緬甸工人從事蔬菜挑揀包裝,由冷鏈發(fā)往內地的批發(fā)市場。其他蔬菜則就地或者在周邊縣市售賣。其中涉及和影響到的人群包括蔬菜種植者,市場內的凍庫管理者,緬甸工人,零售菜販和批發(fā)商。
構成蔬菜供應鏈源頭的農田分散在中緬邊境兩側,種植蔬菜的人有緬甸農戶、中國農戶以及受中國老板雇傭的緬甸工人。早些時候,蔬菜批發(fā)是較為零散、不成規(guī)模的,一些緬甸農戶收獲之后自己拉車販賣到中國。撣族商人喃緬登的父母在清水河緬甸一側從事種植業(yè)。喃緬登則在中國一側經營著一家日用百貨和一家佛教用品店,她來到孟定5年了,之前是父母在此處開店。父母年紀大之后回到緬甸,一邊種地一邊做生意,喃便接手了父母在孟定的生意。她的商品絕大部分是從緬甸進貨的,同時她在中國購買機器、肥料送回家里。喃在緬甸的家距離清水河口岸很近,這讓她可以隨時來回于兩國之間。
我在這邊做生意,我家人在家里種豆子,我們有好多田,好多地。我們家自己也賣那些種子、肥料、機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請緬甸的小工來。(收獲以后)運到這邊孟定賣掉,很好賣,所以現在種的人太多了。以前是我們自己種了自己開車拉來,就在緬甸那邊直接賣給孟定的老板。他們早上去,晚上就全都拉進來。(13)資料來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王阿姨是耿馬人,在緬甸生活過20多年。她和丈夫在緬甸承包了一塊地從事種植。一開始種紅柑失敗了,改種橡膠,但收入不高。后來王阿姨一家也同時種了辣椒豆子一類的蔬菜,在清水河口岸往返賣菜和其他小商品。由于緬甸政府征兵,心疼兒子的王阿姨和家人回到孟定,在新農貿市場擺攤賣菜。
20年前十七八歲的時候,我和我老公一起去緬甸種地。我去的時候他們那個地方還沒開發(fā),還是大森林,里面有好多好粗的樹,我們都得自己砍掉。那邊的土地有錢就可以買了,不過土地也帶不走,就是買管理權。后來在緬甸生活20多年了,剛剛去年又回國了。我一直以來都是種水果,失敗了又改種另外一種。可能自己也是沒有技術嘛,也不會管理。我是沒辦法了,把它砍掉又種了橡膠,我也不太專業(yè),一直到割膠也不太會。這個膠嘛,現在這幾年沒價了,還要把那個水分全部壓干掉,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分都壓沒了嘛,就不種了。種一些茄子、辣椒、豆子的,在緬甸賣,賣不完帶到中國賣。我的家就在耿馬,跨國一下就行了,離得近,可以經?;貋怼H绻覀冇玫玫竭@里的什么,做點小生意也要來這里,拿著去賣,緬甸的貨也會拿過來賣。(14)資料來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從喃緬登和王阿姨的故事可以看出,跨境蔬菜鏈上的種植者一般在離口岸較近的區(qū)域耕種。他們充分利用居住在口岸附近的便利優(yōu)勢,進行跨境往來。邊民的家庭生計策略往往多元,種植者的職業(yè)身份和收入渠道都是靈活多變的。除了蔬菜種植外,他們通常也會有其他的生計方式來獲取外快。例如喃緬登的兄弟姐妹在緬甸做生意,喃緬登在中國做生意;王阿姨和她的丈夫在緬甸種植過各種作物,她自己也做小生意,隨著橡膠價格的降低,王阿姨才改種蔬菜,并且由于緬甸的征兵政策,來到中國生活。邊民家庭內部的農業(yè)和小生意往往是不分離的,隨著作物價格雙邊政策的變化而適時調整。
以前是邊民小范圍地自發(fā)地運輸跨境蔬菜和商品,現在隨著邊民互市的發(fā)展,中國內地的承包商運作了較大規(guī)模的收購模式。農民不再需要自己運送蔬菜販賣,會有專門收購蔬菜的販子在邊境兩側進行收購,然后轉賣給承包商。有些承包商會直接租種緬甸清水河以及孟定鎮(zhèn)周邊村寨的農田,雇傭緬甸工人進行耕種,從耕種到收獲有著完整的產業(yè)鏈。土地使用權的變化,也伴隨著孟定當地生計方式的劇烈變化。孟定鎮(zhèn)主干道下面的支路通向各個村寨和農田。原本孟定村寨里本地人的生計方式是以種植業(yè)為主的,尤其是橡膠的種植。但是隨著口岸的開發(fā)和外地承包商的涌入,近來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放棄了種植,外出務工。一位在市場買藥的農民大哥說:
我們這里邊境的人都要跑完了,我們橡膠沒有價,種地沒有價,豆角沒有價,人都跑到內地去打工了。現在什么都砍掉,不種了。農藥太貴了,不打不行,打了農藥超標人家又不要。我現在一樣都不種了,租給浙江老板種西瓜、橘子。(15)資料來源:2019年11月8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喃緬登告訴我,在緬甸種植的蔬菜很好賣,現在他們不用再自己拉車運到邊境,會有“這邊的老板”專門到家里的農田去收購。她所謂的“這邊”,指的就是替中國內地承包商從事批發(fā)收購的人,也就是下面要提到的“代辦”。蔬菜種植和售賣從以家庭為單位,到進入批發(fā)鏈條,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邊民菜販們零散的跨境活動,以及本地農民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計。
凍庫是暫時性儲存和加工蔬菜的場所。孟定鎮(zhèn)上之前就有幾家零散的凍庫,但規(guī)模都不是很大。2015年新農貿市場里建成了占地30畝的凍庫群,里面已經建了10個庫,每個庫有七八十平方米,還有大約一半空地尚未開發(fā),目前暫時當作停車場。當代辦把緬甸和本地種植的蔬菜收購來之后,蔬菜就會被運進凍庫。在凍庫中工作的緬甸工人負責把蔬菜按照不同的品質、大小分揀裝箱。在凍庫旁邊有出售建材的公司,為凍庫提供泡沫包裝箱等用品。蔬菜經過打包之后,由市場旁邊的物流公司負責運出。
凍庫大部分是季節(jié)性運作的,夏天關閉冬天開啟,只有一兩個凍庫是全年運作的。由于主要加工的是反季節(jié)蔬菜,所以每年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凍庫使用的高峰期。在冬季的豐收季節(jié),市場上豆子辣椒等蔬菜的數量很多,價格下降。凍庫給農戶的收購價格,比農戶自己在市場賣的價格要高一些,所以農民們都愿意盡可能把自己的菜送到凍庫里。承包商也會直接租種土地進行耕種和收獲。菜在凍庫加工之后,根據品種不同會再提高價格向外批發(fā)。等到收獲季節(jié)過去,菜的種類和數量下降時,價格升高,很多凍庫就開始停止今年的運營了。農貿市場的蓋經理說:
凍庫收的品種(跟本地市場)不一樣,凍庫收的要好一些,它都是過季之后進超市嘛。他們打包,一車拉個好多噸,一車光打包費、泡沫箱、紙這些就差不多花兩千多塊錢?,F在主要是長豆,本地冬季出的菜。北方冬天比較冷,雖然有大棚菜,可是沒有更好的陽光啊。這些條件都是得打藥,這邊是自然生長的,從質量上嘛,肯定是比那邊要好的。最好的時候這個豆子進凍庫價格在十幾塊錢一公斤,一般的這個季節(jié)在三四塊。差一點的豆子就在我們市場銷售,差品在臨滄、保山、昆明,拉的比較近,越好的、越貴的拉得越遠。孟定冬季會種豆子,四季豆、扁豆,豆子的種類也多得很。還有小米辣,價格好的時候能賣到三十多塊錢一公斤。小米辣會進凍庫,也會發(fā)到周邊區(qū)域,北方吃不了辣,就發(fā)湖南、四川。價格受氣候影響,如果那邊受災,這邊的價格就起來了。(16)資料來源:2019年11月5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蓋經理指出,凍庫中加工的蔬菜是“品質”比較好的。由于包裝和運費成本不低,運出去的反季蔬菜想要提高售賣價格并獲利,就需要從“品質”等附加值入手。不過這個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品質”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味和質量好壞,而更多的是賣相。適合凍庫運輸的蔬菜具有兩個特點:一致性與新鮮感。
每個包裝箱內的蔬菜,形狀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說一捆捆長而直的豆子,大小長度類似的玉米。在外觀和形狀上與同類不一樣的蔬菜會被淘汰,它不一定是不新鮮、質量不好的,但是看起來賣相不好,所以它的“品質”不好。凍庫蔬菜通過一致性來體現其品質。另一方面,凍庫的選品一般是各種豆子,以及辣椒等比較容易保存的蔬菜居多。盡管通過冷鏈運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蔬菜腐爛的速度,但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冷凍時間。目前孟定鎮(zhèn)的冷鏈技術還是比較初級的,老板們并不想在包裝技術上投入過多的成本,但又同時追求當蔬菜被運到消費市場上時要保鮮,打開來要像剛摘下來的一樣。新鮮是凍庫蔬菜所追求的標準,這樣就使得一些容易腐爛的蔬菜,比如盛產的本地黃瓜,被排除在凍庫冷鏈之外。盡管當地秋冬季節(jié)收獲的本地黃瓜數量眾多,價格便宜,口感和味道都很好,但是作為凍庫蔬菜來說,運過去之后有著變蔫、腐爛的風險,所以品質不好,在凍庫中數量不是很多。
承包商是租賃凍庫、收購蔬菜以及雇傭緬甸工人的老板,他們一般來自四川、湖南、浙江等地區(qū)。因為凍庫承包商不在本地,筆者便從市場委派的凍庫經理那里了解他們的背景。凍庫陳經理告訴筆者,他幫忙進行凍庫的租用和服務,租客一般是來自湖南、四川、廣東等地的老板。
凍庫主要就是租賃嘛,給他們(承包商)提供一個場所,很簡單的管理,注意一下安全,其他的事情都是租賃者自己操心。他們都是做了多少年生意的人了,有自己的收貨和銷售渠道。我們主要是給他們提供服務,他們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一些其他的耗材,包裝什么的。老板在全國的營銷網絡都有,這個行業(yè)應該是最接地氣的行業(yè),這邊收來就運到那邊的農貿市場去批發(fā)。他們要的是量,加工的也很簡單,也不做電商這一塊,就是量大,現在光長豆一天就有幾十噸?,F在是收豇豆,還有長豆,價格應該在一公斤兩三塊。價格最高的時候收到的是八九塊一公斤。那時候市場上比較少,價格就上去了。凍庫收的價格比在外面市場買的價格要高。做凍庫很賺錢,投資成本也大。
孟定人的地租給老板種茄子,種辣子,大老板一來就是一百多畝。這里的人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種他的地。一百畝里有你的五畝就給你分五畝的錢嘛,就可以另外打工另外掙錢。孟定的菜往外面拉,拉到成都,有個批發(fā)的農貿市場,大得很,有代賣,給你三天兩天賣完。私人的車子登記一下,辦手續(xù)拉走,哪一家的,哪個老板的,都要簽字登記。本地賣又吃不了那么多,往東邊拉,往大城市拉。有了凍庫冰凍,就可以到處發(fā)。(17)資料來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正如陳經理所介紹的,承包商們擁有雄厚的資本,以及自己專門的收貨和銷售渠道。在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有人簽字確認,可以擔保蔬菜的來源和品質。
承包商們通常不會親自來孟定,少數人會在收獲季節(jié)來看一眼,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在本地有代辦。代辦會幫老板去緬甸或者當地農戶家里收購蔬菜,從中賺取每公斤一兩毛錢的差價,然后送到凍庫。代辦往往擁有車輛,自己兼任收購和運輸任務。蓋經理介紹說:
孟定現在每個大老板過來他都有一個中間人在這收。這是季節(jié)性的嘛,老板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那邊,到了豆子季節(jié)來這邊,談這個成色,看這個價格。平時下面的每一個寨都有人負責,可以提供信息,有多少豆子給他拉過來,讓老板開個價。(18)資料來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代辦的存在使得當地的農戶很難擁有向外銷售的路徑。一位把土地租給外地老板種水果的本地農民大哥告訴我們:
我們沒文化啊,往哪邊發(fā)不知道,老板可以發(fā)出去。路不好,要是鐵路高速路修好了我們老百姓就可以賣了,跟大老板賣個好價?,F在是有代辦,收我們的很便宜,然后給老板。凍庫我們拉過去的他不要,只要老板的。要是路好了,我們一賣,這些代辦就沒有了,中間人就沒有了。(19)資料來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事實上,本地農戶缺少反季蔬菜銷售途徑,無法自己從中獲利。盡管凍庫開出的收購價高于本地市場價,但遠低于凍庫向外批發(fā)價,大部分中間差價還是被承包商賺走了。運轉凍庫、雇傭工人、聯系內地批發(fā)市場,對于普通農民來說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需要大量前期投資。本地農民只能選擇讓品質較好的蔬菜被代辦收走,品質一般的拉到當地農貿市場里賣給零售商販或周圍縣市批發(fā)商。有了凍庫、代辦和承包商為運轉核心的供應鏈,內地消費者們可以走在秋冬琳瑯滿目的超市中,選購各種本不應在這個季節(jié)出現的蔬菜水果。旁邊的牌子上詳細介紹了原產地,無一不是陽光充足、雨水充沛,使人看了心情愉悅。掃一掃旁邊的二維碼,輕松地溯源到這些蔬果產自哪一塊土地。有了產品責任制,蔬果的歸屬,是承包商的責任,也是承包商的壟斷。高價背后是一層層的生產環(huán)節(jié),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為自己的安心買單。市場中的凍庫成了供應鏈源頭,再不必向前追溯,無人關心這些蔬果到底凝結了誰的心酸與汗水。
筆者在寨子里一戶農民家里吃飯的時候,碰到兩個從浙江打工回來的青年。他們在建筑工地工作,抱怨著工資只有三千塊,扣除五險一金之后沒剩下多少。每天工作很長時間,非常辛苦,外面的物價也貴,不敢吃不敢穿,買房更是奢望。我問他們那為什么還要出來打工,他們說,“那也比待在這里好?!蓖獬龃蚬るm然辛苦,但還可以期待著工作久了可以漲工資,攢下積蓄,留在家里卻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我問為什么不在凍庫給老板打工,他們回答說,“緬工一天只要50塊,老板哪里會要我們?!痹诿隙ㄦ?zhèn)的緬甸工人主要是在凍庫工作,比起耿馬的甘蔗工和南傘的車間工人規(guī)模要小很多,大概同時工作的只有幾百人。與凍庫的工作周期一樣,這些緬工很多也是季節(jié)性的,在秋冬季節(jié)入境,輾轉于很多邊境城鎮(zhèn)打工,哪里有活往哪里鉆。很多工人工作了幾個月拿到工錢之后就回到緬甸,等錢花得差不多了再回來打工,時間安排很自由。
孟定的招工方式比較簡單,是以熟人和親友網絡帶動的,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化的勞務中介機構。這些緬甸工人有些是來自清水河緬甸一側的,居住地離邊境比較近,就會以家庭為單位,或者夫妻兩人出來務工。也有居住在下緬甸比較遠的地區(qū)的,這些工人往往是一個村子有一個工頭,帶著親戚朋友老鄉(xiāng),10多個人一起去工作。他們清楚各個城鎮(zhèn)的招工時間,不同季節(jié)去不同的地方,或者通過朋友打聽到哪里有工作機會,一窩蜂地趕過去。凍庫陳經理介紹說:
我們這邊女工多一些,不抽煙不喝酒只干活。等到十一月十二月人多了,就會有工頭來問我們要不要小工,就帶著人來了。有的是一個村的,一個先過來打工了,覺得這個老板可以,就把村子里想過來打工的介紹過來。他們基本上是一個村一個村地過來,一家一家的嘛也有。老板要多少人的話,喊一聲人就上來了,不需要下去(緬甸)自己找。他們來這邊的話還是比較團結的,他們村有一個跟老板鬧點什么別扭要走了,就可能全村一起走了?,F在邊境這邊工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緬甸人,沒有緬甸人這里就癱瘓了。(20)資料來源:2019年11月1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一位正在干活的緬甸女工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情況:
我就住在(清水河口岸)對面,兒子姑娘在緬甸,我老公要在家里接送小孩子上學,家里還有地。我平時在這邊裝苞谷,裝辣子,綁豆子,豆子也分很多種。有活我就過來,沒活我在家種地。我現在工資也有點高,就好好干活,這邊管理好,不亂。以前在緬甸種大米,種苞谷,掙得少。(21)資料來源:2019年11月2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由于邊境兩側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物價差異,在這位緬甸工人眼中的高工資是男工一天50,女工一天40。這樣的工資很難請到中國工人,而對于物價比較低的緬甸來說,工人拿到這些工資足夠自己娛樂并且養(yǎng)活一家人了,這也是緬甸工人受到中國老板青睞的原因。雇傭緬甸人的工資比中國人低得多,并且緬工性格普遍老實,容易管理,所以現在孟定鎮(zhèn)上絕大多數農田和工地雇傭的都是緬甸工人。但是就像陳經理說的,緬甸工人有時過于“團結”。一方面,同村的緬工傾向于一起干活,也許只需要一兩個人的工作也要擠在一起做,工作效率比較低。另一方面,由于語言溝通的障礙,緬工們有時會理解不了老板的指令,產生誤解,耽誤工作進度。所以每個凍庫都至少會安排一個小工頭,他們通常是生活在邊境附近,懂一些漢語的緬甸人,由他們負責向其他工人傳達老板的指令以及從中協調。
走進新農貿市場的凍庫,許多緬甸工人在一個個冷氣四溢的倉庫之間忙碌穿梭。大大的鼓風機吹著冷氣,緬甸女工在倉庫里面裝豇豆、本地黃瓜。十一月的天氣,孟定還是如夏天一般,外面火熱的空氣和室內的冷氣碰撞使得整個房間霧氣蒸騰。女工們穿得很單薄,我不禁打了個冷顫。坐在屋外臺階上有一個全身大汗,連周圍的地上都被汗水滴濕的工人,陳經理指了指他跟我說,“他會說漢語,是個小工頭?!蹦莻€工人回頭看了看我,我趕緊微笑,向他鞠了一躬打招呼。再往前走,幾個緬工正在把臺子下面的一捆豇豆搬到稱上來稱。陳經理笑得更大聲了,“你看看,他們搬這么點豆子需要多少人?你數數,6個人!”黑黢黢的皮膚,明亮的眼睛,有人穿著牛仔褲,都光著腳,見到老板笑,他們也跟著開心地笑了。
除了凍庫中反季節(jié)蔬菜的加工和包裝之外,新農貿市場大部分區(qū)域內活躍著的是本地和周圍縣市的蔬菜批發(fā)商和零售菜販。他們發(fā)揮的是大多數農貿市場最基本的作用,為本地居民提供蔬果肉蛋等農貿產品。蔬菜運輸是時效性非常強的,批發(fā)商和零售商們有著靈活多變的經營頭腦來處理各種情況,在蔬果保質期的有限時間內進行批發(fā)再銷售。
批發(fā)商分為本地批發(fā)商和外地批發(fā)商。本地批發(fā)商是孟定鎮(zhèn)以及周邊鎮(zhèn)子上的人。他們時刻掌握蔬菜的價格變動,去各個農田里收購蔬菜,然后根據市場行情拉到不同的農貿市場里。每天天還沒亮,他們就會開著面包車駛入新農貿市場,然后在街角空地上一字排開,打開后備廂,里面就是一筐筐來自周邊鎮(zhèn)子里的辣椒、豆子等。這些菜不零賣,都是整捆整箱的出售。等到天亮之后,這些蔬菜一般都會售罄,本地批發(fā)商們就會根據情況,在孟定鎮(zhèn)下面的村寨收第二天要賣去別的農貿市場的菜。一位賣辣椒的本地批發(fā)商大叔說:
今天是辣椒,這種尖的青椒,一大早剛從耿馬運過來,新鮮得很,那邊剛收下來。我不零賣,就是一整筐賣,這一筐有20斤左右。等賣完了我要去底下寨子收豆子,長豆。這幾天耿馬的豆子比較少,能賣到六七塊一公斤,這里(孟定)才三塊。我們賣的多嘛,這一車天一亮很快就賣完了。(22)資料來源:2019年11月2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外地批發(fā)商一般是來自比較遠的縣市,比如鳳慶、保山、大理、昆明等地。他們會根據不同地區(qū)收獲季節(jié)的不同,拉來一些孟定本地不種植的蔬菜,與本地批發(fā)商經營的蔬菜品種不同。外地批發(fā)商運輸蔬菜用的是大型貨車,批發(fā)量很大。同時,他們在市場里租了倉庫。外地批發(fā)商接到訂單之后,就會開著大貨車將蔬菜運到市場的倉庫里面,等著零售菜販來購買。他們也會在自己的倉庫門口擺攤,并且住在倉庫里,等到一兩天之后菜賣得差不多了再離開。此時外地批發(fā)商是空車離開的,他們并不會在孟定收購蔬菜,他們在新農貿市場的角色只是銷售者。這些批發(fā)商在外地另外有自己的進貨渠道。一位正在倉庫收拾蔬菜的外地批發(fā)商阿姨跟我介紹說:
這個倉庫是這里租的。這些菜也賣給里面,也拉到外面,外面賣就是這些寨子了。這些菜從大理、保山那邊拉過來,我們自己有貨車,三天去拉一趟,那邊也有很大的批發(fā)市場。我批的多,都賣完了,他們要菜的話跟我微信訂貨,我就去拉。現在競爭厲害,車子多,什么人都有車,什么人都可以賣。我的車是自己家的,這都賺得不多,如果再租別人的車就沒有賺頭。上午我們剛拉回來,準備賣到明天早上,賣完了就再去拉。到三四月份的時候,本地菜少了,(外地菜)會比較好賣。這里也有批發(fā)本地菜的,外面那些都是。(本地與外地批發(fā)商的區(qū)別)就是菜的種類不一樣,我們拉的都是本地沒有的。本地種辣子、茄子,這個季節(jié)能種出來,到了二三月就種不出來了。(23)資料來源:2019年11月3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零售菜販有些是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們在新農貿市場租下固定攤位,全天賣菜。菜市場最大攤位的攤主是一位四川大爺。他說:
我97年就過來孟定了,我在孟定22年了。我是四川人,以前在家里做手藝,干木工,蓋房子,生意的事都不熟悉。我一開始來孟定還是做木工,還是蓋房子。蓋了一段時間就不想干了,我有個親戚在這里做生意,他就領著我做生意。我來的時候沒有錢,都是跟人家借的錢。本來是想干幾年就回家的,沒想到一干就干了20多年?,F在家里也沒得房子了,房子倒了,也不想回了。我之前是在中緬街下面那個老市場,以前那個中緬街就是拿磚砌的,那些房子都用木板搭。后來開發(fā)商來搞了一個市場。這個新市場是2015年3月15號正式開放的。我在這擺攤交的是最貴的了,80塊錢一天,他們有的3個攤子才交700一個月。他們(市場管委會)覺得我們生意好賣得多,就定很高的租金。以前是84塊一天,后來就是2400一個月,去年到今年不太好做。孟定的房子賣不出去,后面的房子蓋了七八年了,都沒有人買,生意不太好做。擺攤的,很多都是我們四川人。
后面有個可以批發(fā)的地方,每天都有五六個車過來,從大理來做生意。有時候晚上五六點來,有時候早上十一二點。私人的東西,裝夠了買夠了就發(fā)貨。缺什么就在微信上訂貨。一個沒有就訂另外一個老板的,一個老板訂不夠的,要訂幾家的車,不是一下就拉個夠的。早上也有當地車。15年之后我兒子幫我買菜,他下午就休息去了。我在這里賣菜,對這里也熟悉些。我熟人多,他們對我也放心些。我晚上要十點半多才回去,賣不完的菜要收起來。我家就在那個門面,到“天上”都是我的。(在菜市場內的三層樓店鋪,距攤位50米左右)我買下來的,下面的門面租出去了。(24)資料來源:2019年11月3日作者在調查點訪談記錄。
零售菜販進貨方式非常多元。有時會在微信上跟外地批發(fā)商下訂單,買一些本地不產的蔬菜。也會每天去本地批發(fā)商車上看看有什么劃算的蔬菜,買完自己想要的菜后開始擺攤,一坐就是一天。在這期間會有一些零星的農民向擺攤零售菜販兜售。他們也會時不時去看看別人的攤位,如果發(fā)現了什么劃算的蔬菜也會買一點回來。零售販和批發(fā)商們從事著蔬菜銷售這樣一種很具有風險的職業(yè),時時刻刻在與時間賽跑。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銷售網絡和營銷方式是非常靈活的,隨時跟著整個市場的價格變動。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要密切注意其他菜販賣菜的品種和價格,也要對周邊縣市蔬菜的收成和天氣等情況有所了解。需要隨時對各種人、各種事做好應對準備,他們每天都在應用不同的生活智慧。
這就是整個蔬菜供應鏈的運作過程,其中很多環(huán)節(jié)是在農貿市場中完成的。在邊境地區(qū)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市場,也許是蔬果市場,也許是海鮮市場。從口岸運進來的農貿產品進入了各個邊境市場,在這里短暫聚集之后再分散出去,被當地人就地消費或者加工進入內地市場。背后的資本力量在推動運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參與其中,眾多小的節(jié)點串聯起了具有生機活力的跨境貿易體系。
市場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同時市場又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過程或者貿易發(fā)生的空間。市場里面蘊含著當地的歷史文化脈絡,反映著社會結構的組織方式和多重人際關系的運作。因而考察一個市場的組織脈絡,便是在考察一個區(qū)域發(fā)展的社會過程,了解本地的社會發(fā)展脈絡。(25)肖明遠,周大鳴.微觀市場社會過程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研究——基于西寧二手車市場的考察[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邊境地區(qū)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流動與交匯,邊境市場是許多流動過程的中間樞紐,是我們觀察邊境貿易發(fā)展的一個窗口,無數人和故事從這里展開。從這個市場中我們看到了邊境地區(qū)發(fā)生的轉型與改變,看到了日常商業(yè)活動的維持與運作,看到了本地邊民、外地移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與當地其他市場相關者的互動。
邊境市場中的商貿活動可以劃分為兩部分:蔬菜供應鏈和緬甸街生意圈。一個是受口岸整體經濟貿易形勢影響,中緬雙方勞動力市場壓力差之下產生的、拉長延伸的跨國貿易供應鏈,邊境市場是其中的一個節(jié)點;另一個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帶有規(guī)劃和展演性質的,在市場空間之中生成的聚攏關系網。兩者在同一個空間交匯,也共享著同樣的時間節(jié)奏,互動糅合,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邊境農貿市場。而這種農貿市場的演變也將是呈現擴張性的,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商貿活動和社會關系發(fā)生了改變。在口岸開放之前,邊境貿易的生態(tài)處于一種零散、多變、不可預測、互動性強的狀態(tài)之中。邊民們憑借各自的族群身份和能力,發(fā)展出各自的生存策略,在邊境進行跨境商貿活動。由于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親屬網絡,語言和經商能力是不同的,所以這些零散的貿易活動不可復制,每個人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跨境旅程和生命史,在跨境的政治經濟過程中實踐主體性和與邊境的鏈接??诎堕_放之后,國家通過增加邊境貿易配額優(yōu)惠的邊民互市政策,增加跨境貿易的人員和貨物量,讓更多邊民可以參與進來。然而因為人際關系網絡、生活智慧與經驗是不可復制又難以短期擴張的。在擴大跨境貿易的時候過程中,一部分邊民成了掌控資本與技術的跨境貿易機構,而各地資本的進入也使得邊民不再是跨境貿易中的主導者,以規(guī)模取勝的企業(yè)們,成了產業(yè)鏈的新的能動者。
憑借邊民互市的優(yōu)惠政策,地方政府與內地承包商通過試點企業(yè)購買邊民的優(yōu)惠配額,從緬甸進口蔬菜,從而發(fā)展出了可以統(tǒng)一化、試點化的新型邊民互市。不僅是在清水河口岸,在其他很多口岸也推行同樣的邊民互市流程。初衷是解決邊民就業(yè)的優(yōu)惠配額,自此被帶入“資本積累”的場景中,(26)劉璽鴻.口岸經濟與農村社會:重思“邊民互市”的定位與發(fā)展[J].云南社會科學,2021,(4).統(tǒng)一的藍色邊民互市大廳和貨車稱重點,程式化、系統(tǒng)化的通關方式,將邊民互市本身變得越發(fā)標準化與單一化。蔬菜供應鏈是在口岸開放、政策傾斜的背景下產生的跨國貿易新形式。它鏈接了邊境兩側,并且不只是鏈接,而是也在不斷向兩端作網狀的延伸。在緬甸一端,下緬甸的工人進入鏈條,在中國一端,觸及了越來越多的內地市場。邊境的空間感得以膨脹擴張,下緬甸和中國內地進入了供應鏈輻射范圍,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遙遠的邊境。在邊民、政府、企業(yè)三者的互動中,更具有市場優(yōu)勢的企業(yè)與直接關系到邊境安全的邊民,成了高流動-高安全這一理想型的兩端代表,而政府則成了影響平衡的最大力量。邊境產業(yè)單一導致的經濟脆弱性最終產生了嚴重后果,橡膠的大規(guī)模進口沖擊了孟定的種植業(yè),本地勞動力失去了支柱產業(yè),迅速進入內地的勞動力市場,邊民的迅速減少無疑對邊境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影響;蔬菜供應鏈發(fā)展過程中要求的大量本地勞動力,又因本地邊民的減少出現了缺口,產業(yè)發(fā)展的虹吸效應從緬甸邊境以及下緬甸地區(qū)吸來了更多的勞動力,從而達成新的動態(tài)平衡,然而由緬甸勞動力構成的邊境勞動者大軍未來對于國家安全的影響,目前還難以評估。由此邊境市場的延伸與聚集使得大量行動者加入互動之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本地邊民、緬甸跨境群體、中國內地移民一起,在市場中再造了新的流動模式與邊境生活,從而產生了新的地方性。這種由市場行為形成的邊境發(fā)展模式無疑具有進一步考察的價值,邊民互市與口岸貿易作為云南輻射東南亞的重要方式,未來值得進行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