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輝
物理學是以物理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由于其研究對象許多是來自我們熟悉的生活,因此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并不是對物理完全陌生,而自覺地具備了一些物理知識,形成了一些“理所當然”的概念——前物理概念。
好的前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半成品,對初學物理的學生很有幫助。如學習初二物理浮力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夏天游過泳嗎?跳入水中有什么感覺?”學生會回答:“水對人有向上托的感覺,”教師可以總結:“水對人有向上的托力,順勢引入浮力。”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然而前物理概念畢竟是對直接經(jīng)驗的總結,它很片面。如“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燈泡發(fā)亮是由于正、負電荷碰撞”“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等。這些錯誤觀點形成的時間較長,不利于學生對正確物理概念的學習。因此,物理教師應對學生積極的前物理概念及消極的前物理概念有清楚的認識,并掌握其消極因素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對癥下藥,正確引導學生。現(xiàn)將消極的前物理概念所體現(xiàn)幾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表面經(jīng)驗與正確的物理知識不一樣
人們常常根據(jù)所看到的現(xiàn)象對事物發(fā)生的原因下結論。例如:生活中有一些輕小的物體確實比重物體下落得慢,學生只不過看到了表面現(xiàn)象,而沒有透過現(xiàn)象抓住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本質原因,便認為輕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慢。而且這種眼見為實總結的經(jīng)驗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二、生活概念與物理概念不同
物理學許多概念來源于生活但更有其嚴格的物理內涵。如生活中的“做工”“功勞”與物理學中的“做功”概念完全不同。生活中的“做工”表示工作,而物理學中的“做功”則是指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了位移。生活中的“質量”一詞與物理學中“質量”這個物理量的內涵也完全不同,生活中的“質量”一詞表示產(chǎn)品性能好壞,而“質量”這個物理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可見物理概念更嚴謹有特殊內涵,而生活中這些名詞使用環(huán)境較寬松,往往一詞多意。
三、生活中的絕對概念與物理中的相對概念不一致
學生認知世界往往以眼見為實,而事實上往往眼見并不為實,而且很片面。如:學生往往認為地球上的許多物體如房屋是絕對不動的,因為它的位置相對地面確實從來沒有移動過;太陽、月亮從東方升起西邊下落便認為地球絕對靜止。摩檫阻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便認為它總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等等,這些觀點都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以偏蓋全。
以上這些似是而非觀點形成的時間較長,而且許多現(xiàn)象是學生親眼所見,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去克服前物理概念帶來的影響,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這方面提出幾點見解。(一)教師要弄清產(chǎn)生這些前物理概念產(chǎn)生的原因以便及時有效地利用積極的前物理概念,更好地克服消極的前物理概念。(二)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勇于探究。(三)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觀點錯的原因所在,在質疑、論證的過程中,獲得正確的物理知識。(四)要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的物理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如:控制變量法,科學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
總之,我們既要利用前物理概念的有利面,以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要認識前物理概念的消極面,掌握其形成的原因,使學生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提升物理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