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人才的評價一直是人才發(fā)展研究的熱點難點問題。傳統人才測評技術受工具、內容、形式、效度的局限,難以滿足組織科學選拔人才的需要。文章基于VR(Virtual Reality)對人的認知和行為最新研究成果,采用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利用VR場景高沉浸感和全方位、多類型數據追蹤記錄能力,通過認知、語言、行為、生理、科技等多維組合,全面評估和記錄被試者處在“數字世界”環(huán)境下的“真值”表現。有效解決了傳統人才評價中重認知輕行為、依賴主觀判斷、易受“假面”影響等問題。經過數千案例追蹤,已經取得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開辟了全新視域下人才評價新模式。
關鍵詞:大數據 人才評價 互聯網 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70-03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人才的良好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人才評價,隨著VR、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傳統人才測評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1]。我們看到,傳統人才評價,在內容上難于突破認知維度的局限,更難實現“認知+行為+語言+生理”等多維度測評;在工具上難于突破基于問卷的抽樣性測評局限,更難實現測評維度從二維空間上升到三維空間的非抽樣、全數據跨域;在形式上難于突破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假面”效應,更難進入VR背景下的數字世界,并獲得人的真實反饋;在效度上難于突破效度概化低的問題,更難于實現效度概化最大化。
在當今時代大背景下,研究并實現供人才供需兩側使用的“基于VR的大數據人才評價方法”,有效解決了人才測評方法的局限和痛點,升維人才評價技術,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人才觀——“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中“擇”的具體實踐,是落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人才評價相關方面的有利舉措,也是在“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大趨勢下的積極嘗試,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基礎理論與VR優(yōu)勢
(一)行為一致性原理、B=f(PE)場域論與VR技術運用
行為一致性原理認為“過去行為是未來行為的最好預測”,基于該原理,有兩個推論,即:過去行為是現在行為的直接投射,現在行為是未來行為的直觀展現,也就是“現在”鏈接了過去和未來。既然過去和現在的行為表現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未來行為,那么行為又是由什么決定的?Lewin &Cartwright(1951)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個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勒溫的基本公式:B=f(PE),式中,B代表個人行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個函數關系;P代表個人的內部動力;E代表環(huán)境的刺激,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是由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基于上述原理,結合虛擬現實,構建出虛擬的“現在場景”,通過VR抓取技術,全方位、多類型數據追蹤記錄能力,重點采集被評估者在VR現在場景下的行為表現,以此預測一個人的未來行為,同時,通過虛擬現實特有的高度沉浸感[2],構建統一的、強大的場域E,通過VR技術,巧妙地將函數B=f(PE)中的兩個自變量P和E化解成了一個自變量,也就是統一了環(huán)境E,以此確保該人才測評方法的效度概化最大化(效度概化:是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將一個場景下的測驗有效性外推到其他場景下)。
同時,在VR場景中,構建眾多很強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在采集行為的同時,需要同時采集被試者在交互過程中的語音、語調、語氣數據,通過眼部追蹤,采集眼球變化的生理數據,同時還包括時間、空間、位置、面部表情、心率、皮膚電等數據,實現多維測評,構建該場域下被試者的非抽樣全數據,在數字世界里有效實現假面效應避免,并在空間上實現從二維跨越到三維的升級。
需要說明的是,研究顯示,當人體受到外界刺激或情緒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其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會引起皮膚內血管的舒張和收縮以及汗腺分泌、心率變化、眼動變化等。通過對每一次虛擬現實場景體驗的相關數據,如心率指標、皮膚電反應指標、眼動指標等進行跟蹤記錄,綜合調用被試者的聽覺、視覺、觸角等感官,對被試者的生理反應進行記錄分析[3],不僅用于當下的人才評價,而且為今后人才大數據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二)VR技術在人才評價中的優(yōu)勢
VR技術在人才評價方面優(yōu)勢明顯,其相較于傳統的人才測評,具有如下優(yōu)點:一是實現了人才評價的集成性,增效降本[4]。AC(Assessment Center),即評價中心,作為公認的準確性最好的評價方法(技術),通常需要以天為單位開展人才評價的時間計算,且成本很高,VR人才評價場景基于VR大數據現代測評技術,每一個VR設備可自成一個AC中心,這使得傳統意義上很難做到的AC中心只需要一臺VR眼鏡,一個顯示系統,一套VR大數據評價系統即可構建完成,不僅成本大大降低且單次在3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二是有效解決了社會期許假面效應,提高了準確性,當人們帶上VR眼鏡以后,會進入到數字世界,將以第一視角與場景中人事物進行交互,不僅身臨其境,而且感同身受,因此在場景下的表現都是真實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真值”表現,通過測評埋點設計,通過游戲式場景,有效解決了傳統人才評價中存在的假面和社會期許效應,單次測評數據采集量在10000條以上,進一步提高了準確性。這里面的本質是大數據測評,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量多,大數據的核心是四個字:多源異構。三是實現了測評的客觀性、公平性,進而更加科學。傳統人才測評存在主觀判斷,依賴專家的問題,在虛擬現實場域下,通過大量的動態(tài)標定大數據對神經網絡系統模型進行訓練[5],訓練出用于測評數據處理和測評結果判定的AI系統,然后通過程序和計算,加持數據處理和測評結果判定,避免了人的情緒等方面影響,更加公正,更加客觀,更加科學。四是解決了枯燥感,增加了趣味性[2],傳統人才測評所采用的問卷,動輒在200道題左右,很枯燥,甚至很繁瑣。VR使測評生動有趣,讓人沉浸其中,一邊玩,一邊完成測評,類游戲的設計,達到了測人于無形、寓測于樂的效果。
三、基于VR人才評價方法的功能模型
系統采用類OSI/RM設計,分為5層,依次是硬件層、數據層、技術層、功能層、場域層。如圖1所示。
硬件層通常包括VR眼鏡、配套手柄、網絡基礎設施,電腦主機、觸摸屏等,主要功能是讓受訓者通過沉浸式三維交互展示方式進行體驗實操[3]。
數據層主要將硬件層體驗過程中產生的基于聯網的“三類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傳輸,通過數據庫、交互邏輯庫保存相關數據及提供系統運行環(huán)境,為上層技術應用提供數據及環(huán)境支撐。
技術層調用數據層的多源異構數據,通過VR大數據測評技術、AI智能語音交互、云計算、專家系統等對數據進行處理[4],基于相關數據構建知識圖譜,通過機器學習構建動態(tài)常模,通過開發(fā)引擎U3D進行邏輯交互、建模、動作捕捉等,通過5G實現實時渲染和無延時傳輸。
功能層除了測評最主要功能以外,還包括對采集的海量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再次計算,運用相關關系分析,以形成新的人才評價工具;功能層所形成的報告要體現“知行合一”的整體設計,也就是被試者所做是否和所認知的相吻合,知行合一者為優(yōu)秀。
場域層是終端用戶進入數字世界后能夠看到的各類VR場景。這些場景主體是類游戲的,不同場景評估的方向不同,但是場景之間可以實現映射聯動,相互校驗。
四、應用現狀及前景
作為下一代互聯網,作為與現實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VR作為手機之后的下一代即將普及的計算平臺,目前其研究和商業(yè)應用正在出現爆發(fā)式增長,而5G的到來,為這一技術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在世界500強企業(yè)施耐德、三星,在清華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均已使用基于VR的大數據人才評價方法開發(fā)的相關工具,反饋良好,并在持續(xù)使用。
面向未來,基于VR的人才評價方法也將融入更多功能。從人才需求側來講,助力企業(yè)通過科技的手段進行高潛人才選拔和發(fā)展,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做到人盡其才,進而提高組織績效;從人才供給側來講,助力學校開展個性化教學,服務人力資源數字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與職業(yè)規(guī)劃、AI教學、應急管理等課程實訓,教師科研,一流學科,專業(yè)建設,構建特色鮮明的虛擬仿真實驗室等。
五、結語
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是“流變”,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也看到了三個確定性,即:數字化是確定的,人力資源數字化是確定的,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是確定的?;赩R的大數據人才評價,是實際意義上的人才評價數字化,它是在數字世界里完成的人才測評,被試者的所想所做都是以第一視角完成的,不是基于假設和想象,可觸發(fā)被試者的視覺、觸覺等六感,穿越屏幕直達數字世界現場,有效解決了傳統人才評價中大數據思維缺失、假面等諸多固有問題,通過VR,可以把“環(huán)境整體打包帶走”,最大限度實現了效度概化。結合斯坦福大學對人腦鏡像神經元與VR研究的最新成果(VR可以對人的行為進行認知和改變),融合了心理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計算機、大數據、圖形處理、VR、Python、人工智能等學科,成功實現了人才評價的數字化升維,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佰明.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VR大數據智能測評方法[J].軟件工程,2023,26(03):6-8+5.
[2] 李育輝,唐子玉,金盼婷,梁驍,李源達.淘汰還是進階?大數據背景下傳統人才測評技術的突破之路[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9,36(08):6-17.
[3] 高仲亮,唐瑞,龍騰騰,李智,崔飛,王秋華.VR技術在消防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02):43-44+53.
[4] 海慶,梁雨馨,王世瓊,殷詩晨,周冠宇.基于VR技術的人才測評方法價值探索[J].中國市場,2021(16):121-122+140.
[5] 尹彬,劉佰明,連榕.基于整合性學習觀的元宇宙人才評價與發(fā)展的構想.第十屆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測評專業(yè)委員會,2022.
(作者單位:北京潛質大數據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38)
[作者簡介:劉佰明(1978—),男,漢族,黑龍江省拜泉縣人,碩士,院長,研究方向:元宇宙VR、大數據、人才測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領導力、計算機網絡。]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