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
一縷晨光灑滿濯靈齋,我欣然打開窗欞,遠眺著樹葉在秋風中曼妙的舞姿。它們的誕生、成長、勃發(fā),乃至凋零,無不影響著我對人生旅途的幽幽思索。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終有散盡的一天,擁有時還要擔心他人的覬覦或侵占,那是因為這種財富看得見、摸得著,歸屬身外之物。世上卻有一種財富是他人無法掠奪的,那就是你腦海中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思想,與眾不同的認知。境界與格局,它們與你生死相隨。你說值得擁有嗎?
有人說:“才華分文不值,一樣不能填飽肚子。”有人說:“才華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改變命運?!庇腥苏f:“才華再高,沒有給你提供展示的平臺,也是廢人一個,何用之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代入現(xiàn)實社會中,腹有才氣者哪及財富殷實者?人家說話有底氣,辦事順風順水,見人趾高氣揚,一身上等行頭,多么顯赫!究其原因,就是看得見,摸得著。世間能有幾人不嗜錢如命,凡夫俗子都是這樣的心態(tài),都為了這樣的顯赫忘我拼命,他們秉持著“人生苦短,幸福一天是一日,管它春秋與冬夏”的教條。可世上蕓蕓眾生的想法是不盡相同的,更不是通過一個模型拓制而來的,就像一棵參天大樹上生長的葉片,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的葉子,也就是說人各有志。有人為愛情而來,有人為金錢而生,有人為榮譽而活,有人為信仰而不惜舍我其身……只要不影響,抑或損害他人,誰能說孰好孰壞?一個人行走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你的思想、認知、格局,一旦形成就已注定了自我未來命運的結(jié)局。痛苦、溫馨、甜蜜、幸福其實都是一種宿命,誰都想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能在世上活得風光無限,然而能有幾個人抵達人生事業(yè)輝煌的巔峰,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很難讓你事事順遂,就像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p>
由此可見,人生中的殘缺,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完美。我們要珍惜擁有的一切,懂得人生中的舍得哲學。我在《讀者》上讀過這樣的一篇精美短文,大意是:一個人十分喜歡收藏各種奇異精致的石頭,一日他背上竹簍子,來到一座大山上,一路上看到許多自己喜歡的石子,驚喜不已,不斷撿拾放入簍,越往上走,越覺得身子沉重不堪。身旁一游人見他汗流浹背,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便笑道:“你這樣的貪婪,能走到山上嗎?要精挑細選,才能遇見更好的。”聽完別人的勸說后,他恍然大悟,心領(lǐng)神會,當即倒掉簍子里的石子挑選幾枚,隨后一路走一路精挑細選,最終事遂心愿,找到一大一小兩塊心儀且價值不菲的玉石。此文蘊含的人生哲思,使我受益匪淺。
人的一生雖看似短暫,可要經(jīng)歷許許多多的人與事,社會公平且復雜嗎?人性仁善嗎?這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只有置身于痛楚絕望的人生低谷,長哭過一夜的人,才有資格談說人生。此時,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他的名氣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世時所遭遇過的人生磨難呢?路遙的一生都是在艱難困苦中度過的。他出生在貧窮潦倒的家庭,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經(jīng)常吃了上頓愁下頓。父母被生活所逼只得將他送人,以致年幼的他自小便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長大后,路遙為了上學讀書,幾經(jīng)波折。為了實現(xiàn)人生夢想,他夙興夜寐,秉燭夜讀,時常與窗外星月做伴。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路遙最后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鄉(xiāng)文化站站長,但他從未熄滅心中夢想的燈盞,以及對文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他歷經(jīng)六年寒暑在寒窯寫成輝煌巨著《平凡的世界》,贏得中國文學最高榮譽獎之一的“茅盾文學獎”。聽聞喜訊后,人人為他慶賀,而他淚流滿面,連赴京受獎的車費都無法承擔,可見追求文學事業(yè)的人是多么令人尊敬與慨嘆!難怪魯迅先生會在《譯文序跋集·〈苦悶的象征〉》中寫道:“生命力受了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柢,而其表現(xiàn)法乃是廣義的象征主義?!?/p>
無論現(xiàn)實生活給予我們愜意也好,痛楚也罷;擁有也好,失去也罷;溫馨也好,愴然也罷……用好它,都能蛻變成我們精神上的礦藏,成為一種閱歷,教會我們笑對人生中的風刀霜劍,敬畏生命,呵護自然中的生靈,泅渡一世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