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可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國家愈發(fā)重視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目前,在線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逐步成為高校教學常態(tài)。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各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有必要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效結合,發(fā)揮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優(yōu)勢,在促進師生交流互動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實踐能力。本文以美術手工制作為例,探討基于BOPPPS 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這對高校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積極意義。
BOPPPS 教學模型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該模型主要由以下步驟組成:一是導入,即教師以問題、游戲或視頻等形式導入上節(jié)課或之前學過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與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二是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目標,并向學生闡述這些目標的意義和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程中的重點知識和技能;三是課前預估或測驗,即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一些測驗,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便確定教學進度、難度和方向;四是參與式學習,即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實驗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五是課后測驗,即課程教學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展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六是總結,課堂結束前,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和回顧,幫學生梳理課程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
BOPPPS 教學模型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進行科學的教學規(guī)劃和教學評估,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結合了傳統(tǒng)面授教學和現(xiàn)代在線教學的教學模式[2]。教師應發(fā)揮二者優(yōu)勢,使得學生既可以通過線上平臺自主學習課程知識,又能和其他學生相互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活躍課堂氣氛,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課程知識和技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以下幾點:一是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二是個性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及自己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資源;三是交互性,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校園論壇等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可以向教師或其他同學尋求幫助,解決心中的疑問,并與其他學生討論自己的創(chuàng)意想法,相互交流進步,助力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3]。
美術手工制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之前,教師要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再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進行學前測驗,這是BOPPPS 教學模型的前三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導入。教師借助多媒體并以視頻的形式來展示美術手工作品及其制作流程,再進行問題的導入。例如,這個手工作品中涉及了哪些美術手工制作課程知識?從美學角度出發(fā),你對手工這個作品有什么看法?通過構建問題情境,讓學生順利切換學習模式,吸引學生去思考;第二,在講授美術手工制作課程知識之前,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需要重點掌握,要具有怎樣的能力。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學習,去探索[4];第三,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借助慕課、網易云等網絡教育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問答游戲,游戲內容包括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及之前所學的知識,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以便進一步把握教學難度、進度。
教師進行課前測驗后,根據測驗結果,設計互動的美術手工制作參與式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項目設計實踐等,這是BOPPPS 教學模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這里以燈籠繡球這個手工作品為例,實施小組討論教學活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引入。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燈籠繡球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簡要介紹其在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中的地位和意義。同時,教師給學生展示燈籠繡球的樣本或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幾個引導性的問題,如你對燈籠繡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知道如何制作一個燈籠繡球嗎?如此一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第二,小組討論。學生初步思考以上幾個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如燈籠繡球的制作過程設計到了哪些專業(yè)知識和技巧?燈籠繡球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討論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見解,并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觀察每組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適當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探討;第三,展示和分享。討論活動結束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討論成果和觀點,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分享自己的看法,與學生交流互動,相互學習。展示和分享期間,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討論,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并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對燈籠繡球有更全面的認識;第四,實踐制作,展示作品并總結。教師先用多媒體詳細展示燈籠繡球的制作過程和要運用到的專業(yè)知識及技巧,適當進行演示。接著教師給每組分發(fā)材料和制作工具,讓各組自行制作燈籠繡球。最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協(xié)助,確保學生順利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各組展示并詳細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和不足,制定未來學習計劃,提高學生手工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
參與式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測驗,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隨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和回顧,幫學生梳理課程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5]。第一,教師根據本次教學的內容和目標,設計一份包含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或創(chuàng)作題等不同類型的測驗題目,題目涵蓋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第二,教師將測驗題目以電子形式發(fā)給學生,確定測驗題目提交期限和提交方式,如郵件發(fā)放、文檔發(fā)送等;第三,教師整理學生提交的文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進行打分,給出評分理由;第四,教師根據學生的測驗結果,給予個別學生或整個班級有針對性地反饋和指導,可以通過在線批注、評語或面談等形式,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錯誤之處并指導學生修正。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在測驗中取得的進步和優(yōu)秀表現(xiàn)予以肯定和表揚[6];第五,教師根據學生的測驗結果、教學過程和反饋,進行總結和反思,一是本次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二是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改進空間。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總結本次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再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并通過適當?shù)姆答伜椭笇?,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手工制作課程教學質量。
本文通過問卷星平臺,給學校在校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問卷共發(fā)放357 份,回收有效問卷357 份,有效回收率100%。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女生人數(shù)相對較多,有333 人,占樣本總量的93.28%;男生人數(shù)則占比低于10%。
從問卷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學生會在業(yè)余時間觀看美術手工制作課程視頻,超過一半的學生偶爾會在業(yè)余時間觀看美術手工制作課程視頻,還有少數(shù)部分學生表示不觀看,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74.79%的學生表示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個人手工技能進步很大,24.93%的學生表示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個人手工技能有了一點進步,還有0.28% 的學生表示沒有進步,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手工技能都有進步,基于BOPPPS 模型的美術手工制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手工技能。
調查結果顯示,70.59%的學生表示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個人對美的感悟能力提升很大,25.21%的學生表示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個人對美的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3.64%的學生表示提升了一點,還有0.56%的學生表示個人的審美素養(yǎng)沒有提升,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綜合數(shù)據說明,基于BOPPPS 模型的美術手工制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可知,關于“最喜歡哪種方式參與課堂”問題,69.47%的學生選擇小組合作,31.65%的學生選擇主題討論,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動手操作,喜歡老師提問這種參與課堂的方式占比為6.72%,這說明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較高。
通過結合BOPPPS 模型,構建并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手工技能水平,還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對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有積極作用。所以,高校教師可以按照BOPPPS教學模型的教學步驟,借助信息化教學方法,實施線上混合教學[7]。例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進行學前測驗;設計互動的美術手工制作參與式教學活動;實施課后測驗,進行評價與總結。
通過研究基于BOPPPS 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對高校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有一定借鑒意義,未來還應持續(xù)關注相關政策動態(tài),了解基于BOPPPS 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相關的研究情況,不斷探索基于BOPPPS 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路徑[8]。
第一,問卷顯示近一半的學生喜歡游戲導入環(huán)節(jié),69.47%和超過一半的學生喜歡小組合作和動手操作這兩種課堂參與方式。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不同,教師要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前提,多采用游戲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如限時搶答、看圖猜一猜等。教師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和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知識融入游戲,使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同時學習新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學生手工技能。與此同時,教師要從學生需求層面出發(fā),結合往常小組合作教學和課堂實踐操作等的教學經驗,不斷優(yōu)化課堂參與式教學方法,豐富參與式教學內容,如燈籠繡球的制作期間可融入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各組學生代入固定的角色當中,進一步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并將角色的思想與情感融入作品中,突出手工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和藝術性,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問卷結果顯示,74.23%的學生認可分組的作業(yè)形式,超過30%的學生喜歡課中小組分組任務這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時,可以先展示多個不同的主題項目,并附上相應的學習任務,然后各小組自行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任務,并在教師指導下列出相應的問題,明確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小組學習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各小組分別介紹自己的討論學習流程及心得體會,包括在討論期間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和新技能,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最后各組展示自己的討論學習成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