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菊芳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生的真諦,不在于認識自己,而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教育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皼]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些至理名言既道出了自我教育的內涵及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為中學生自我教育的歸納和演繹提供了堅實的依據。我認為對學生實施自我教育,能撥動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琴弦,點亮學生的心燈,喚起求知的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自我教育中發(fā)揮主體和主導的優(yōu)化作用
在中學生自我教育中,要善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煥發(fā)學生自主、自治、自強的自覺精神,可作三方面的歸納。
(一)堅持兩大原則
1.“一主四自”的原則?!耙恢鳌本褪强迫谓處熛嗷ヅ浜希谡n堂內外、校園內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疏導心理問題,引發(fā)向上向好的正能量,起主導作用;“四自”就是學生自覺、自主、自治、自強。該原則一是說明在思想教育中,要“以學生參與”為主線,積極引導學生自我選擇、自律踐行,提高其主動性和自覺性。二是要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出發(fā)揮兩個作用,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構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融洽的氛圍,獲取較好的教育效果。
2.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自我教育的原則?!袄碚撊舨缓蜕顚嵺`聯系起來,就會變成無對象的理論?!睋耍袑W生自我教育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在學科教學的同時進行。用豐富的學科知識、蘊含的哲理以及人物的優(yōu)秀操行和成功失敗的史實教育去影響學生。伴隨學科教學的展開,思想教育內容發(fā)乎其情、順乎其理,在“潤物細無聲”中深入學生的心田。
(二)注重四個影響點
1.開發(fā)興趣點。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遍_發(fā)學生興趣點的方法:一是利用各種傳媒,在耳濡目染中培養(yǎng);二是在“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美”的活動中開發(fā);三是圍繞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科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和思想工作的情境中激發(fā)。
2.發(fā)現閃光點。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教師要去發(fā)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這種積極因素,抓住之,擴大之,依靠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達到“長善救失”的效果。
3.選擇共振點。所謂共振點,概言之:興趣點、閃光點的共鳴和焦慮情緒的消除。教師可因勢利導,實施“正強化”的激勵,使興趣點和閃光點形成共鳴。
4.注意敏感點。由于自然、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學生在心靈深處往往存在“隱私處”——思想上的敏感點。在廣泛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立足于思想工作的成效,對此要格外注意和謹慎對待。
(三)把握四個時機
1.引入時機。從興趣點引入,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閃光點切入,師生之間較易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
2.施教時機。強化興趣點,引導興趣點轉移到共振點;激發(fā)閃光點,擴大影響尋求共振點;抓住共振點,實施思想教育。
3.升華時機。在施教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升華和思想的轉化。
4.強化時機。針對學生思想的反復性,要多做強化工作。一要從細小處、簡易處著手,堅持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原則;二要從遠大處、艱巨處著眼,遵循持之以恒的規(guī)律,做到恒心和耐心并舉。
二、自我教育在思想教育和政治課教學中的演繹
結合中學政治課教學,對中學生自我教育的具體方法作如下演繹。
(一)環(huán)境熏陶法
列寧說:“真理就是由現象、現實的一切方面的總和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構成的?!币虼?,我們首先要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校風,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奮發(fā)向上的氛圍。其次,利用學校黑板報、廣播、閱覽室的報刊,使學生了解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從而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思考,為政治課教學做好基礎工作。最后,配合政治課教學,開展各種“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美”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感染,使自己的心靈世界、精神境界更豐富。
(二)討論爭鳴法
討論爭鳴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好形式。選擇學生的一些“難點”“疑點”、社會的“熱點”問題,開展討論,這有利于改變教師單向的“說教”方式和學生思想的“單向一致”論,實現師生之間雙向的思想、感情交流的目的和在思想上達成“上下一致”的共識。
(三)自我評估法
自我評估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或觀點,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進行反思和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估,既是教師撥動學生思想琴弦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開始。在實施此法時,必須注意:一要從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熟悉的理論、觀點和事情入手。二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振奮精神,堅定信心,以飽滿的熱情、刻苦的精神、頑強的意志投入學習和實踐中,不斷超越和完善自我,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
(四)榜樣激勵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首先擇優(yōu)用典型案例給學生予以榜樣的激勵。在“青少年道德”教學中,可選擇人民公仆焦裕祿、孔繁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身邊的道德模范劉真茂,全國勞模李常水等作為榜樣,用他們美好的心靈、閃光的人生給學生以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激發(fā)他們虛心求實,奮發(fā)向上。其次,挖掘身邊典型對學生進行激勵。最后,發(fā)揮先進學生的帶領激勵作用。
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先進學生對后進學生進行“幫帶”,通過政治上的培養(yǎng),學習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用滿腔的熱情和良好的素養(yǎng)實施激勵,在有形和無形中,使其他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召下,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