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市交管部門公布一年以來交通事故起因統(tǒng)計,其中“壓線行車”造成的事故占70%以上。壓線行車,指的是駕駛過程中長時間跨兩條車道行駛,雖然不容易被查證處罰,但卻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從這些年報道的腐敗分子懺悔錄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壓線行車”的影子:那些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往往都是從游走紀律邊緣的小錯誤開始,收一條煙、拿一次紅包、批一回條子、打一個招呼,看起來都是毫不起眼的“小節(jié)”,卻為今后的腐化墮落埋下禍根,成為走向深淵的“第一次”。黨員干部要做到干凈當官清正做人,就必須時刻保持對游走甚至滑落“邊緣”的警覺,謹防“壓線行車”。
所有“破法”無不始于“破紀”,“壓線行車”最大的危險就是及格心態(tài)。同一件事對普通公民來講就是法無禁止即可為,但對于黨員干部可能就是不能為。如果把不違法的及格心態(tài)作為評判黨員干部好壞的標準,不僅難以從嚴約束黨員,更容易帶壞群眾。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壓線久了遲早會越線,常站在紀律邊緣,總有一天會栽跟頭。這樣的“壓線行車”帶來的“破窗效應(yīng)”不僅帶壞官兵群眾,更會影響部隊生態(tài),造成惡劣后果。
所有“麻煩”無不源于“麻痹”,麻痹是“壓線行車”的另一隱患。古人云,“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次不經(jīng)意的越界逾矩,就可能導(dǎo)致丟掉性命、丟掉勝利。如今時代變了,條件好了,使人“麻痹”、誘人“麻痹”的東西更多了。在正風肅紀態(tài)勢越來越緊的今天,有的人仍然把“高壓線”當成“稻草人”,平時拜一拜,關(guān)鍵時刻想踩還踩,甚至認為周圍有人在踩線,自己跟著違規(guī)幾次也算是“入鄉(xiāng)隨俗”,甚至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tài),今天摻一腳,明天撈一把,最后東窗事發(fā)才悔之晚矣。
所有“不幸”無不因為“僥幸”,相比無視法紀的麻木不仁,掩耳盜鈴的僥幸心態(tài)更需警惕。有的人把紀律“高壓線”當作可松可緊的“橡皮筋”,覺得自己的“小動作”不會被發(fā)現(xiàn),即使被發(fā)現(xiàn)也是小節(jié),無傷大雅?,F(xiàn)實中,有些事情看似合情合理卻往往不合法,有些做法看似循規(guī)蹈矩卻恰恰易違紀,有些言行看似口耳相傳卻實質(zhì)不中聽,相較明晃晃的違法亂紀,“細雨沾衣”的行為、隱形變異的腐敗更能敗壞風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正風肅紀反腐永遠在路上,想要禁絕“壓線行車”,就需要把規(guī)章制度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規(guī)矩的金箍扎得更緊,給紀律“高壓線”通上“高壓電”,既釋放出“碰不得”的強烈信號,又向那些游走邊緣、尚未質(zhì)變的“大喝一聲”,讓意欲觸碰底線的人幡然醒悟、懸崖勒馬,真正讓大家對規(guī)章制度心生敬畏、不敢妄為。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制度多么嚴密、執(zhí)紀多么嚴格,最終還需要黨員干部自身加強法紀觀念培塑。黨員干部要時刻把紀律挺在胸前,打心底里明白“官再大,大不過法律;本事再高,高不過制度”,只有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心,杜絕“壓線行車”心理,才能走好軍旅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