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永麗
【摘要】中職學校專注為社會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肩負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班主任作為班級全體學生的指導者,應進一步深入德育工作,轉變自身教育理念,選擇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關鍵詞】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中職學生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其行為及思想一旦產(chǎn)生偏差,就容易走向歧途,班主任必須要對中職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進行正確引導,才能提升其自我約束能力,在未來走上正確的職業(yè)道路。班主任不應將教學唯一關注點放在專業(yè)技能的學習上,而忽視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班級內樹立德育新風。
一、建設德育環(huán)境,引領學生道德發(fā)展
為了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落實,班主任需要提前準備德育條件,為學生建設適宜的德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德育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成長。中職學生較為特殊,其成長環(huán)境通常比較復雜,在青春期的影響下難免更加沖動、敏感、脆弱,容易受到負面影響與傷害,而中職學校的環(huán)境的環(huán)境會加劇學生的心理波動,因此班主任建設德育環(huán)境是關鍵。在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中,學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引導,更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對師生雙方都帶來一定幫助。
在具體的實踐中,班主任與學校達成合作,創(chuàng)造校園文化,將德育融入校園文化宣傳中,逐漸滲透德育思想。班主任在教室內的各個地方都張貼了德育宣傳海報與標語,學生待在教室就能直接看到,在課間的時候,常有學生在這些海報與標語前駐足觀看。為進一步吸引學生的關注,班主任還在周圍放置了小型的花卉、綠葉、多肉植物,學生更愿意與環(huán)境進行接觸,也會互相討論這些海報與標語的含義。同時,學校也啟用了校園文化櫥窗,除了宣傳黨的知識,還將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仁、義、禮、智、信等內容進行展示,輔以醒目的插圖。在日常觀察中遇見情緒不佳、行為有異的學生,班主任也會邀請這些學生去往校園文化櫥窗附近散步,借助德育知識,對其進行思想開導,學生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與班主任進行愉悅的溝通,能夠克服負面情緒,獲得道德認知。
班主任個人的力量有限,只能在班級范圍內開展德育工作,但班主任與學校協(xié)調溝通后,能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更高質量的德育環(huán)境,間接保護學生的道德健康。即便學生不在班主任的視線范圍內,學生也能通過周圍的德育宣傳,自覺產(chǎn)生較為深刻的德育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直接與間接兩個方面的德育,將德育貫穿學生校園生活全程,為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指明方向。
二、召開主題班會,提升學生道德感知
主題班會是中職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學校內部本身會定時召開班會,但班會的德育針對性不強,大部分學生也沒有通過班會對德育問題產(chǎn)生思考。班主任作為班會的組織者,應該召開德育主題班會,將班會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融合,選擇最貼合現(xiàn)實的主題,讓學生產(chǎn)生生活事件的聯(lián)想,對班會內容進行深刻理解,了解“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形成明確的道德標準,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感知。
在過去的班會中,班主任將每周一的早上定為班會課,在班會中總結上周的學習情況、制定本周的學習目標與計劃,但很少提到德育相關內容。經(jīng)過一定思考后,班主任將每周五的最后一節(jié)課定為德育主題班會課,選擇不同的班會內容,包括模擬企業(yè)經(jīng)營、列舉生活案例、閱讀材料等。近期,班級內發(fā)生了沖突事件,兩名學生產(chǎn)生了口角,進而互相推搡,都受到一些皮外傷。其他學生只是在旁邊圍觀,也沒有人主動去勸架,才使得事情愈演愈烈,直至班主任趕到現(xiàn)場,事情才得以控制,事后兩名學生都不愿道歉,場面陷入僵局。班主任對此事件非常關注,將其作為本周主題班會的德育案例,揭示事情的嚴重性:如果脫離學校環(huán)境,與他人發(fā)生肢體沖突有幾率被拘留,且經(jīng)過調解也會得出結果,過錯方一定要承擔結果,產(chǎn)生精神與金錢的損失,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少做,其他圍觀的人也不能置身事外,否則災難也可能降臨在自己頭上。班主任還播放了相關新聞案例,學生看得面色嚴肅,極大提升了德育主題班會對學生的影響力。
班主任在原有班會的基礎上開展德育主題班會,將知識學習與德育兩個教育方向分開,突顯德育的重要性,增加了德育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接受統(tǒng)一而集中的德育,而非碎片式教育,還將主題班會內容與班級中實際發(fā)生的事情相結合,在加強德育生活化的同時,更有利于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實行更有效的控制與引導,提升學生的道德感知。
三、組織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道德體驗
德育工作的本質意義就是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令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實踐中,能貫徹道德素養(yǎng),自覺調控心理狀態(tài),并嚴格控制自身行為,這說明德育教育的成果最后都要用于實踐。但在具體實踐中,班主任常會嚴厲地進行說教,能起到暫時的效果,但并不能產(chǎn)生持續(xù)的影響,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使德育效果大幅降低。班主任應該組織德育實踐活動,將德育與實踐相結合,避免傳統(tǒng)形式的說教,增強學生道德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德育學習積極性。
德育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班主任應選擇最為合適的實踐活動,以最低成本實現(xiàn)最大的德育價值。在國慶節(jié)假期之前,班主任準備了一些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的影視資源,學生通過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直接觀看視頻。觀看結束后,班主任為學生布置假期作業(yè),撰寫電影的觀后感,加深學生的印象。班主任還選擇了另一類實踐活動,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實訓時,落實德育實踐。在實訓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問題,覺得對企業(yè)的安排不滿、對其他同事感到憤怒、被冤枉而受到委屈等,難免變得暴躁而消沉。班主任前往企業(yè)檢查學生表現(xiàn)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表現(xiàn)得很明顯,也有學生主動過來抱怨、訴苦,教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當學生認為工作表現(xiàn)太差,教師回答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沒有誰是完美的。
班主任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滲透實訓,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德育素材,并且在學生實訓活動時,也及時進行檢查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其進行德育疏導,使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件,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避免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做出有損道德的事情。
四、重視溝通技巧,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
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遇見道德事件的沖突時,應該先通過理性的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采取錯誤的行動。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應該起到示范作用,發(fā)揮溝通的技巧,挖掘每位學生所存在的個性化問題,與學生進行針對性溝通,使學生在溝通中明白班主任的意思,體會到溝通的價值。
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效果,會直接影響德育的接受程度,只有學生接受班主任的說法,那么才能發(fā)揮德育的作用。在實際的德育教學中,班主任需應對學生的眾多瑣事,例如學生躲在學校的各個公眾場合抽煙、吃檳榔,明顯違反校紀,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班主任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批評,但屢教不改,僅靠批評并沒起作用。班主任后來轉換方法,與這些學生進行私下溝通,詢問學生抽煙的理由,學生回答只是因為其他同學抽煙,自己不抽會顯得很沒有面子,班主任也并沒嗤笑這樣滑稽的理由,而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如果學習其他人的優(yōu)點,會受到眾人喜歡,但學習缺點則會遭眾人唾棄,既然都要跟風,為什么不學習優(yōu)點?學生看起來有些低落,班主任結合其言行,猜測該學生應該比較自卑,只能迎合他人獲得自信,為解決其本質的個性問題,班主任對其進行鼓勵,讓學生明白迎合他人不是解決自卑的途徑,依賴他人反而更加自卑,應該自己建立自信。
班主任對德育溝通的技巧十分重視,當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主動邀請學生私下溝通,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在具體的德育溝通時,班主任先詢問緣由,再出示相關案例資料對學生進行警示,最后揣摩學生的心理,從心理角度對其進行勸慰,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促進了學生道德發(fā)展。
德育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長期、復雜的工作,離不開班主任堅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家校聯(lián)合保持高度關注。中職學生比較年輕,其思維與行為變化莫測,班主任必須關注學生的近況,不斷更新德育內容與形式,實行更有效的德育方法,為中職學生的德育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沃土,從而為學生個人乃至社會的未來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美紅.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徑創(chuàng)新探析[J].華夏教師,2023(29).
[2]關磊.談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管育并重”[J].學周刊,2024(05).
[3]趙賢.淺談中職學校服裝專業(y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