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立體幾何最值問題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難點問題,探究解析問題、總結解題方法、生成解題策略是課堂教學重點.文章引例探究,總結解法,結合實例強化應用,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立體幾何;最值;構造;參數(shù);特殊位置
將平面圖形空間化是立體幾何問題構建的重要形式.對于該類立體幾何最值問題.可將空間圖形平面化.降低思維難度,利用平面幾何相關知識來解析.該策略適用于折疊型空間幾何問題、規(guī)則型空間幾何問題,解析過程分兩步:
第一步.把握幾何特征,展開圖形;
第二步,把握性質間的關系.利用幾何知識解析最值.
策略2:構造函數(shù),妙求最值
函數(shù)也可作為解析工具.應用于立體幾何最值問題的求解中,即利用函數(shù)的性質(函數(shù)的值域、單調性等)分析最值.或構造函數(shù)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解析過程分兩步:
第一步,分析幾何條件.設定變量,構造該變量的函數(shù);
第二步,根據(jù)函數(shù)特征,確定求解方法,如“配方法”“求導法”“單調性法”“均值不等式法”等,解析最值.
策略3:特殊位置,確定最值
對于空間幾何最值問題.還可以通過研究特殊位置來解析,如通過分析動點、動線段的軌跡求最值,解析過程也分兩步:
第一步,分析幾何運動,準確把握運動中的臨界點、極限點,構建模型;
第二步.根據(jù)模型分析運動變化,確定最值情形.求解最值.
應用探究
上面總結了三種立體幾何最值問題解析策略.下面結合實例展開應用探究.
1.側面展開.巧求最值
例1如圖2所示.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為底面ABCD的中心,點P在側面BCC1B1內運動且D1O⊥OP,則點P到底面BCD的距離與它到點B的距離之和最小是_____.
分析本題以正方體為背景.構建空間動態(tài)模型.求解距離之和的最小值,求解時可采用“側面展開”策略.將正方體展開為平面圖形.利用空間與平面的性質關系,構建距離模型,解析最值.
評析上述求解先設定具體幾何模型,分析點的運動軌跡,以及圖形周長的變化規(guī)律.然后結合幾何周長與面積之間的關系確定最值情形.
教學建議
上面針對立體幾何最值問題展開解法探究,總結了三種常用策略,下面結合教學實踐提幾點建議.
1.挖掘問題特征.提取幾何模型
立體幾何最值問題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難點問題,其題設條件、圖形特征較為特殊.串聯(lián)了代數(shù)與幾何相關知識.探究解析時要理解立體條件.挖掘特性特征.結合關聯(lián)知識轉化問題:要注意提取幾何模型,如上述提取的翻折模型、正方體截面模型等,教學引導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解題干條件,讀懂空間幾何;第二階段,挖掘幾何特征、性質;第三階段,數(shù)形結合,構建解題模型.
2.總結問題解法,形成解題策略
立體幾何最值問題類型多樣.解法也不唯一(上述探究就總結了三種常用策略).因此,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總結問題解法.完善對應策略,方法探究總結可按如下思路進行:引例探究—解后分析—方法總結—應用強化.即提煉解法,生成策略.拓展應用.強化解法.方法探究總結要注意兩點:一是探究總結要包括方法含義、解題思路、問題題型等內容;二是細化構建過程,完善分步策略.
3.感悟解題方法.體會數(shù)學思想
解法探究是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解法.體會其中的數(shù)學思想.例如“構造函數(shù)”策略.就隱含了構造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等.教學引導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從思路過程進行引導.讓學生思考構造函數(shù)的方法;二是從思想內涵進行引導.讓學生感悟“構造”的含義;三是從思維層面進行引導.讓學生體驗構造過程.感知應用思想方法解題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