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秘密”一詞來源于拉丁語“secretus”,意為“分離、拆散、隱秘”。這一詞源反映了秘密對于當時人們與其自我或其內(nèi)心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睹孛芑▓@》寫于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最為迅速的時期,作者伯內(nèi)特在書中通過殖民地印度、本土哥特式莊園和烏托邦花園三種空間,講述了瑪麗等人在發(fā)現(xiàn)秘密、解開秘密、保守秘密、分享秘密、公開秘密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成長、實現(xiàn)自我療愈,展現(xiàn)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孩童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以及孩童們的病態(tài)表現(xiàn),描畫了“留守”孩童對于自主自強的渴望以及秘密互動影響下伙伴共同成長這一不可或缺的生命體驗。兒童的秘密擁有幫助他們擺脫壓抑、重新認識自我、尋找并締結(jié)友情的神奇療愈力量,甚至顛覆兒童與成人之間的權(quán)力天平。
[關(guān)鍵詞]《秘密花園》? ?秘密? ?療愈? ?兒童心理
[中圖分類號] I06?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13-0045-05
一、“被剝奪”狀態(tài):缺乏父母陪伴的創(chuàng)傷
主人公瑪麗一反傳統(tǒng)英國文學(xué)中的乖乖女形象,她出生于印度殖民地,霸道無理而又天真無知。她極度缺少父母的陪伴,父親忙于公務(wù),母親熱愛交際,便把她丟給印度仆人,仆人只知給瑪麗吃飯穿衣,卻不知如何教她怎樣吃飯、怎樣穿衣。病態(tài)的親子關(guān)系直接造成了瑪麗的古怪性情:她喜怒無常、恣意妄為,動輒便以臟話侮辱侍從,家庭教師也對她無可奈何,沒有任何人喜歡她。她不愛笑也不會哭,對所有人都沒有感情,甚至在父母的葬禮上,也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類似地,瑪麗的表哥柯林遭遇了母親的意外離世、父親的頹廢放棄,他執(zhí)拗地將自己封閉在幽暗的房間,無知地等待著死亡的降臨。他雖可憐,卻讓人無法同情,因為,這樣一個病懨懨的孩子依然是這個家族能夠呼風(fēng)喚雨的主人,他可以肆無忌憚地對任何人發(fā)泄脾氣,在夜深人靜時放聲哭泣。
兩個孩子病態(tài)的根源在于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被剝奪”的無知狀態(tài)中。父母給予的和諧溫暖、充滿關(guān)愛的家庭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像瑪麗、柯林這樣在幼兒、童年時期缺乏父母陪伴、缺失同伴關(guān)愛的孩子,他們的內(nèi)心都遺留下了一種心理學(xué)家稱為“被剝奪”的創(chuàng)傷記憶?!氨粍儕Z”是被遺棄的一種形式,只是程度上比較起來,它是一種長期無法得到我們想要或期望的狀態(tài)。當我們說話時別人沒有專心聽,或是我們沒有獲得想要的時間、注意、支持和聯(lián)系,都算是被剝奪[1]。
因此,在這兩個孩子剛剛露面的時候,他們的形象都是枯黃瘦弱的,他們的性格都是霸道蠻橫的,他們都處于一種“被剝奪”的無知狀態(tài)中,是被父母所遺棄的小孩?,旣愡€在印度的時候,沒有人告訴她應(yīng)該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吃飯穿衣。因此,當霍亂來臨并帶走了她的全部家人時,依然沒有人告訴她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她會就此失去了父母和奶媽。當她來到舅舅克蘭文的莊園時,又被明確告知禁止?jié)M屋子刺探,幾次聽到奇怪的哭聲也都被仆人找借口糊弄過去。不論是主動的壓抑還是被動的壓抑,瑪麗都只能依靠本能表達壓抑后的不滿,因此也就將自己包裝成了一個滿身是刺、令人嫌惡的丑小鴨。
同時,柯林在生理和心理上也都是無知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后背根本沒有長出奇怪的腫塊;也不知道母親畫像上的微笑是她能留給他的最后的安慰和溫情;更不知道室外的風(fēng)不僅不會使他著涼,還有可能滋養(yǎng)身體;他還不知道自己完全可以站起來、健步如飛,甚至成為一名運動員,而一直困擾自己和父親克蘭文的駝背也并不是要命的惡疾。
細細想來,造成這一切無知背后的原因才更為可怕:柯林的父親因為妻子的意外死亡和自己駝背而意志消沉,不敢面對自己的孩子,因而沒有給孩子本該得到的父愛和教育??颂m文身上的這種被壓抑的創(chuàng)傷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過去的記憶,而是成為一種不斷重復(fù)的當下體驗,并且波及了下一代孩子的心理健康。柯林對父親所給予的信息是反應(yīng)式的,父親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行為舉動、心理人格,都是柯林向這個社會學(xué)習(xí)的最初始教材。沒有人告訴他父親的狀態(tài)是好是壞,柯林就這樣在父親的影響下慢慢成為身心不健康的孩子。這也使得柯林的表現(xiàn)相比同樣親情缺失的瑪麗而言,更顯著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PTSD)癥狀:不完整家庭中的兒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情感脆弱激動,比較敏感,自我調(diào)節(jié)和適應(yīng)能力較差??铝纸K日將自己幽閉在房間不肯出去、不愿意再看母親的畫像便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
二、解開秘密:自我覺醒與擺脫壓抑
長期處于被壓抑、被遺忘狀態(tài)的孩子們也會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盡管瑪麗“被剝奪”、被遺棄,但這也激勵著她出于滿足好奇心的需求而向外探尋,從而獲得了自我的覺醒與天性的釋放。
雖然瑪麗很早就被明令禁止探索莊園,但深夜常常傳來的哭聲以及女仆瑪莎的遮遮掩掩都極大地激發(fā)了瑪麗的好奇心,促使她鼓起勇氣,在黑夜推開了陰森莊園一百多個房間中最為詭異的一間,發(fā)現(xiàn)了房間里的秘密——表哥柯林。當所有的大人都一致認為瑪麗的發(fā)現(xiàn)一定會使柯林少爺感到不快時,事實卻證明并非如此:柯林不僅沒有大吵大鬧地將瑪麗轟出去,反而非常喜歡瑪麗,并希望能夠盡快再次見她,甚至在瑪麗無暇陪伴他時火冒三丈。當所有的大人都以自認正確的方式來對待這兩個孩子時,孩子們的實踐反而證明了往往大人們的想法才是錯誤的。對于一個消沉的孩子而言,除了父母的關(guān)懷外,友情的陪伴是如此重要。
與柯林被發(fā)現(xiàn)同時進行的是接近花園這一個更大的秘密。接近秘密花園離不開瑪麗自身的改變:自我覺醒與自我認同促使她能夠打開心扉,真誠地認識并喜歡別人。最早促使瑪麗建立自我認同的是女仆瑪莎。當瑪莎向瑪麗介紹迪肯的時候,瑪麗斷言他不會喜歡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喜歡過她。當瑪莎問瑪麗自己是否喜歡自己時,瑪麗猶豫了一會兒,反復(fù)思考后的結(jié)果是:“不喜歡吧——真是的,但我以前從沒想過這個?!盵2]過去短短幾年的經(jīng)歷和處境使得瑪麗連認可和接納自己的勇氣都沒有,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孩子又要如何去獲得他人的喜愛呢?實際上,每個孩子都無比渴望得到父母等長輩的欣賞和鼓勵,有的孩子開始學(xué)習(xí)一些事物的原始動力可能就是父母的認可。幸運的是,瑪莎讓瑪麗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主動與瑪麗成為朋友,后來又將弟弟迪肯、母親索爾比都介紹給瑪麗,使得他們都成為她的伙伴并喜歡她。在獲得第二、第三個朋友之后,瑪麗開始依靠自己的魅力結(jié)識本和知更鳥,這一切使瑪麗開始依靠自己獲得他人的喜愛,并認識到自己其實也有能力喜歡好多人。
克蘭文先生因為妻子在花園里的意外死亡便恨上了它,他不僅不許任何人提起它,還禁止任何人進入,這一禁區(qū)也成為初來乍到的瑪麗所好奇的巨大秘密。而朋友們正是瑪麗解開秘密的決定性因素。知更鳥和瑪麗的交往少了很多拐彎抹角,更多的是孩童們本該有的直白。知更鳥會用自己的叫聲和行動傳遞各種信息,而瑪麗面對知更鳥時也能坦率地高聲表白:“我喜歡你!我喜歡你!”在瑪麗詢問瑪莎關(guān)于秘密花園的信息時,她第一次因為舅舅和舅媽的遭遇感知到了同情的滋味。隨著日子漸漸過去,秘密花園也在瑪麗的心中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她開始主動詢問花匠本,并在本的一句無奈的玩笑話中通過知更鳥找到了秘密的突破口。知更鳥引領(lǐng)著瑪麗從土坑中尋找到了生銹的舊鑰匙,又帶她到被藤蔓掩蓋的花園門處,瑪麗也因此徹底解開了這個秘密,見到了這個最美麗、最神秘的地方。
在一步步走向謎底時,瑪麗也收獲了不少體驗:她不僅有了孩童本應(yīng)該有的性格、情感、伙伴,還獲得了這處具有魔力的花園,收獲了勞作的快樂和期待;在拋開大人獨自解謎的過程中獲得了對于自我的認可。而表哥柯林和秘密花園對于瑪麗而言,都不再是一個秘密,她擁有了百分之百的知情權(quán)和所有權(quán),這是那些大人不曾擁有的“特權(quán)”。不論是之于人還是之于環(huán)境,瑪麗都成為最為獨特的那一個,被壓抑、被遺忘的境地隨著瑪麗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我認同的提升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她再也不是那個被成年人隔絕在外的無知者了,反而成為這個莊園里掌握最多秘密的人,甚至操控著秘密的下一步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瑪麗的成長和獨立。
三、分享秘密:同伴確認與情感建立
瑪麗和柯林不僅缺少了父母的引導(dǎo)和陪伴,還在很長時間內(nèi)缺少伙伴的友情。當瑪麗前往第一個寄養(yǎng)家庭時,孩子們都不喜歡瑪麗的古怪性格,還給她起了難聽的綽號。孩子們給同伴起的綽號或許只是因為好玩,并沒有存在那么多的惡意,但負面綽號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可能成為永久自卑的標簽,是他們煩惱的源泉。雖然瑪麗并沒有和這些同齡人起正面沖突,但也互相看不順眼,更談不上一同交流或者玩耍。這樣的人際關(guān)系使瑪麗產(chǎn)生了“沒有人會喜歡我”的認知。而整日躲在房間的柯林雖然少了沖突和矛盾的經(jīng)歷,但與同伴的交往完全為零,處在極其不健康的人際關(guān)系中。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兒童時期的人際關(guān)系是否得到滿足將會嚴重影響到個體成年后的人際關(guān)系。像瑪麗和柯林這樣的孩子,無疑會面臨“社交能力不良,不會與人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自控能力較差,情感淡漠,不容易與他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 [3]等問題。
在發(fā)現(xiàn)并進入秘密花園之初,瑪麗選擇保守這個秘密,不告訴任何人,她獨自在園子里勞作挖掘。然而很快,她發(fā)現(xiàn)拯救自己的秘密基地還需要勞作的工具以及善于栽花的迪肯的協(xié)助。當?shù)峡细嬖V瑪麗同意幫她并詢問花園在哪兒的時候,瑪麗先攥緊手沉默,隨即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最終試探著問他:“你能幫我保守一個秘密嗎,如果我告訴你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秘密。如果被別人發(fā)現(xiàn)的話,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相信我肯定會死的!”[2] “當有人問我們‘你能保密嗎?時,這也有可能是期待一個肯定的回答,從而成為知己,可信賴的朋友。與某人分享秘密可能會對我們與這個人建立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許多微妙的影響。”[4]
這是瑪麗和迪肯的初次見面,迪肯的親和力使得瑪麗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便沖動地將這個秘密分享出來,隨即還表達了這座花園對她而言是寶貴的“財富”,或許還隱含著想要向迪肯示好、希望與迪肯成為朋友這樣的意圖。迪肯也果斷保證自己一定能保守秘密。從此,秘密的分享拉近了迪肯與瑪麗之間的心理距離,締結(jié)了兩個孩童之間的聯(lián)系,花園成為他們之間交往的核心話題和核心場所,使得迪肯有意愿也有機會繼續(xù)這段友誼。不僅秘密花園成為他們所共同擁有和守護的東西,迪肯也成為瑪麗所喜歡的第五個人、第五個朋友。
與對迪肯的坦率相比,將這個秘密分享給柯林對于瑪麗而言卻變得無比波折和糾結(jié)。瑪麗在與柯林的交談間無意透露了廢棄花園的存在,引起了柯林極大的好奇。當柯林追問她這一神秘之處時,瑪麗下意識地隱藏了自己已經(jīng)擁有了花園的事實,反而從旁強調(diào)克蘭文先生的禁令。當柯林自負地認為自己能夠使用至高無上的主人權(quán)力迫使所有人說出真相的時候,瑪麗開始感到害怕,害怕這個花園從此以后便被這個小霸王奪走,而不再成為自己的專屬。她盡量把話題岔開,但卻總能被柯林一次次拉回來??铝趾唵蔚卣J為自己可以依靠霸權(quán)擁有知曉一切秘密的能力。這樣的強勢反而使得瑪麗選擇了隱瞞和拖延。
一場爭吵徹底否決了瑪麗分享秘密的念頭:柯林對瑪麗的喜愛變成了一種霸道和捆綁,第一次擁有伙伴的他不能夠接受朋友的分享,無法容忍瑪麗因為其他人、其他事而冷落、忽略自己。這使得瑪麗忍無可忍,與他大吵一架,指出了他霸道蠻橫的少爺毛病和歇斯底里的神經(jīng)質(zhì)情緒。對于這樣一位病弱的少爺來說,這一經(jīng)歷無疑是破天荒第一遭。他也第一次從矛盾中注意同伴交往中對方的觀點、意圖、感情,這使他開始反思自己,并開始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學(xué)習(xí)交往技能,建立平等同伴關(guān)系。
瑪麗無暇顧及柯林的原因是她正忙著和迪肯進行著拯救和改造秘密花園的任務(wù)。殊不知這場拯救花園的行動也是瑪麗對于自我的完善過程。通過每日在秘密花園中的辛勤勞動,她在喚醒花園的同時也喚醒了沉睡在自己心靈深處的愛與關(guān)懷。最終促使瑪麗決定分享秘密給柯林的便是她的愛心。她以分享秘密花園的入口為條件,希望情緒失控的柯林能夠好好睡上一覺,養(yǎng)好身體。同時,瑪麗和迪肯也一致認為將柯林推入花園一起觀賞春天的景色一定會比看醫(yī)生對他來說更有用。是瑪麗讓柯林釋放了十年來心中的絕望與恐懼,也是瑪麗喚醒了柯林活下去的力量。良好同伴關(guān)系有助于兒童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友情讓孩子獲得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铝忠惨虼藞孕?,只要他能進入只屬于他們?nèi)齻€小伙伴的秘密花園,他就能活下去。
如果說,瑪麗發(fā)現(xiàn)柯林的秘密代表了她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那么她向迪肯分享秘密則是出于朋友的需求和信任,而她最終下定決心告訴柯林秘密花園的秘密,則是出于本能的善良和同情。孩子之間的秘密因為分享而有了價值,秘密在不同的情況下承載了孩童之間交往的不同角色。當瑪麗將秘密分享出去的時候,她便在那一刻認定了他們是她的朋友。
四、制造秘密:價值顛覆與共同治愈
“一旦人們能夠保守秘密,他們就開始生活在兩個世界里。而且,這第二個世界對基本的現(xiàn)實有著深刻的影響?!盵4]在秘密花園這一特定空間中,一個被部分分享后的秘密在把其他不知情者隔去的時候,也同時隔離了瑪麗、柯林與其他人、其他事之間的矛盾糾結(jié)。有了秘密的掌控權(quán),瑪麗不需要再去另外的空間和人面前去爭取和表現(xiàn),她在這個暫時的棲息之所中改變了自己的劣勢地位,平衡了自己的價值感,也找到了自己當下的目標?!爱敽⒆拥弥枷牒拖敕梢苑旁谀X子里,別人不會知道時,孩子就認識到在他或她的世界中有某種‘內(nèi)和‘外的分界線。在關(guān)于心理療法的文獻中,這常常被稱作‘自我領(lǐng)地的形成?!盵4]但瑪麗并不僅僅滿足于此,在發(fā)現(xiàn)秘密、解開秘密、分享秘密之后,這群孩子們又制造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柯林的行動能力的恢復(fù)。孩子們打算將柯林恢復(fù)的秘密暫時不告訴任何人,而是等到柯林強壯得可以像其他男孩一樣走路跑步時再公之于眾并讓他的父親親眼看到這一奇跡。
起初,幾個孩子們?yōu)榻ㄔO(shè)自己的秘密,便一同“大刀闊斧”地改造花園,希望能夠恢復(fù)花園的生機和美好景象。這個秘密的游樂場所能夠使孩子們意識到,世界上的事情和他們所看到的可以有很多的不同。在這一秘密場所勞作的過程中,柯林也在不斷地對自我認知進行修正??铝珠_始愿意信任自己瘦弱搖晃的雙腿,嘗試自己站起來走上幾步。同時,花園里新鮮的空氣滋養(yǎng)了柯林瘦弱的身軀,和兩位小伙伴的相處以及能量的釋放使他終于能夠自發(fā)地感受到饑餓,并且有了很好的胃口。
秘密的主要制造者是柯林,在幾位朋友的共同保密下,維持著秘密花園的靜謐、慈愛,能夠出入這里的僅僅只有他們所喜愛的伙伴。這里沒有少爺、小姐、仆人的社會階層差異,有的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愛,一切平等,大家都自然良善地對待彼此。為了幫助柯林制造并保守這一秘密,瑪莎的母親——這位靠著微薄收入辛苦養(yǎng)育十二個孩子的索爾比太太,慷慨地為這位小少爺供應(yīng)免費的農(nóng)家面包、鮮牛奶、土豆和雞蛋。迪肯又以摔跤冠軍的故事激勵著柯林,并設(shè)計了一套簡單實用的肌肉訓(xùn)練動作幫助瑪麗和柯林訓(xùn)練。就這樣,三個孩子每天都在為達成秘密的最終目的進行著不懈的努力。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的食欲變得越來越好,他們的身材也越來越健康,連衣服都逐漸被撐破。同時,原本受傷和被區(qū)隔的心靈隨著友誼和秘密的建立被治愈,幾個孩子在愛和扶持之中找到了溫暖與力量。
秘密花園本就是柯林的母親所一手打造的美好空間。在母親去世之后,秘密花園在某種程度上對于柯林而言就是母親的象征,代表著母親的陪伴和愛。在這一延續(xù)的陪伴中,柯林的想法也一天天變得積極:從“我站不起來,我不能離開房間”到“我不會駝背,我的腿也不會瘸”,再到“我可以站起來,我要成為運動員”,“人們的自我認同首先都是源于人們對自己的形體存在的知覺和認識”[4]。當一個人的身體變得強壯的時候,他的心理也強大了起來,他拉開了遮蓋他媽媽畫像的幕布,敢于與媽媽的微笑對視,并在媽媽的注視下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廢棄花園之所以能夠成為孩子們的秘密之所,就是因為它神秘、朦朧、可變。孩子們在此處體驗了秘密、體驗了自我。在這里,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為一體,這是一個獨特的私人空間,在這個秘密之所,孩子們感到安全、隱蔽,在無限地接近心中真實的自我;在內(nèi)心深處熟悉自己,并對自己很有親近感,因此獲得了內(nèi)心的力量,獲得了創(chuàng)傷的療愈。
五、結(jié)語
對于秘密的體驗有助于形成孩子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角色,兒童可以通過秘密來體驗別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義,獲得深層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并通過與他人分享秘密建立親密和委婉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秘密的制造轉(zhuǎn)移了孩子們生活的注意力,他們不再去想和那些大人之間產(chǎn)生的奇怪的矛盾和猜疑,與自己過去同伴的失敗交往經(jīng)歷和解。在制造秘密的過程中,朋友間的合作使得彼此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讓孩子們之間認識并肯定自我,建立積極正確的思想,擺脫曾經(jīng)惱人的創(chuàng)傷根源,踏上了自我拯救和共同療愈的道路。小說里秘密花園從廢棄到重新開啟的這十年間正對應(yīng)著柯林幽閉、瑪麗從出生到成長的這段時間,而秘密花園中花朵的全面綻放喻示著瑪麗和柯林的全面成長,他們在秘密的探尋中都實現(xiàn)了身心的雙重健康。
參考文獻
[1] 阿曼娜.擁抱你的內(nèi)在小孩[M].方志華,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2] 伯內(nèi)特.秘密花園[M].崔天醍,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
[3] 桑標.兒童發(fā)展心理學(xu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范梅南,萊維林.兒童的秘密——秘密、隱私和自我的重新認識[M].陳慧黠,譯.北京: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2014.
(責(zé)任編輯? 余? ? 柳)
作者簡介:許婧嫻,南京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