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程思政建設是現在及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舉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建設,結合測繪行業(yè)任職及測繪類課程特點,探討課程思政建設。從測繪歷史發(fā)展和現實就業(yè)兩方面論述了新時代測繪類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推動育人體系建設。結合高校育人體系建設和測繪行業(yè)品質塑造需求,提出了以課程為載體,塑造測繪職業(yè)品質,并以測繪類先行課程“測量學”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最后對提高教師隊伍思政能力提出幾點措施建議。
[關鍵詞] 測繪類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
[作者簡介] 康紅霞(1980—),女,陜西榆林人,碩士,空軍工程大學防空反導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測繪、地面導航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17-0177-04 [收稿日期] 2023-02-15
好的專業(yè)課不光是對專業(yè)知識的講授,更要完成育人的任務,通過專業(yè)課程思政,提高教學質量,培育優(yōu)秀人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1]。測繪學科是以全球導航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3S”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它融合了信息科學、空間科學、高性能計算和網絡通信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正成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重要技術支撐[2]。目前,我國從事測繪工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院校約150所[3]。測繪類課程思政建設是歷史發(fā)展的最好時機,也是大力發(fā)展祖國建設的需要。
一、新時代測繪類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一)從測繪發(fā)展的歷史來看
從測繪發(fā)展的歷史來看,當前是測繪新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融入思政的好時機。在我國測繪事業(yè)的發(fā)展長河中,北斗的建設與應用、珠峰的測量等這些重要事件閃耀天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在軌自然資源遙感衛(wèi)星達19顆,面向自然資源調查監(jiān)管的遙感衛(wèi)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衛(wèi)星共享共用形成規(guī)模[4]。北斗衛(wèi)星導航定位芯片的成功研制,結束了我國高精度衛(wèi)星導航定位產品“有機無芯”的歷史;北斗導航衛(wèi)星建立的星間鏈路,標志著我國掌握了全球導航衛(wèi)星星座自主運行核心技術;國內首套機載雷達測圖系統,達到國家先進水平;自主研發(fā)了大規(guī)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生產效率提高五至十倍;自主研發(fā)了航空數碼相機、傾斜相機、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應急監(jiān)測系統、移動測量系統等一大批技術裝備,實現了新一代地理信息平臺軟件的全面國產化等[2]?;仡櫸覈鴾y繪發(fā)展歷程,是專業(yè)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切入點。
(二)從當下現實看
從目前現實來看,測繪行業(yè)是一個相對艱苦的行業(yè),很多學生更愿意選擇工作環(huán)境較輕松的高新技術行業(yè)、工作酬勞回報高的職業(yè),使得學生流失較大,很多學生畢業(yè)了也不想從事相關行業(yè)。但是,當前測繪行業(yè)人才需求大,和網絡、通信、計算機等行業(yè)交叉融合緊密,市場需求大,測繪行業(yè)處在史上少有的好時期,測繪作為國家基礎建設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技術,現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發(fā)展前途的3大高新技術之一[5]。測繪行業(yè)已從傳統數據生產轉型到新興測繪與地理信息服務。這是測繪行業(yè)發(fā)展的最好時期。當今全球科技環(huán)境正處于發(fā)展、變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教育事業(yè)必須肩負起社會責任,我們要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幫助學生樹立測繪行業(yè)自信。
二、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推動育人體系建設
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以課程思政為抓手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大綱、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計劃/課程標準逐步細化確定了我們“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修訂完善教學大綱,梳理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描述。修訂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培養(yǎng)總目標中體現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價值引領。專業(yè)課需要加入本專業(yè)特色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素養(yǎng)。在主干課程教學目標中,加入立德樹人思政要素,將各專業(yè)課程普適性和課程獨特性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目標中。同時修訂專業(yè)課課程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明確本門課程在思政體系中,主要完成哪些思政教育功能,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完成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設計、教案和上課多媒體課件是完成“怎樣培養(yǎng)人”的具體實現過程。課程教學設計是教學內容的具體實現,要把思政內容體現到課程教學內容的單元劃分中,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期望都體現出立德樹人理念。教案應以課程計劃和課程教學設計為依據,理論課一般以2學時為單位編寫,實踐課以科目為單元編寫,由于課程類別(基礎課、專業(yè)課、實踐操作課)、教學內容的差異,教案編寫可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變化。在教學中融入人物故事、重要事件,并結合圖片、多媒體聲像,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媒體資源。
三、以課程為載體,塑造測繪職業(yè)品質
測繪行業(yè)要塑造獨具特色的測繪職業(yè)品質。測量的過程就是數據獲取、處理、成果輸出的過程。數據獲取時,要求有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技術方案,測繪數據獲取時,各作業(yè)團隊團結協作,每操作一步都要按照操作規(guī)范要求,對采集的數據必須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對數據成果要有保密意識,對測量結果和質量要有擔當意識。從事測繪行業(yè)職業(yè)要求必須具有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對數據負責任的態(tài)度、誠信敬業(yè)的職業(yè)操守。要求在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不但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還要通過操作科目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完成科目能力,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培養(yǎng)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必須從第一門課程開始,塑造有擔當意識、有敬畏心、有責任感、有奉獻敬業(yè)精神的測繪人。
四、以測繪類先行課程“測量學”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一)總體思路
“測量學”課程是測繪類學科專業(yè)先行的一門課程,是測繪類基礎課程,其實踐性強、應用廣泛。在測量學的授課過程中,不但要講好測量學這門課程,也要為學生步入測繪學科殿堂做好鋪墊工作,不但要把前沿的技術、新的應用成果帶進課堂帶上講臺,也要把測繪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一代代測繪人不懈的努力奮斗講述給學生,從學術前沿、國家戰(zhàn)略、民族復興等多角度激發(fā)學生報效祖國、投身測繪事業(yè)的熱情,通過思政元素與測繪專業(yè)要素的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的有機統一,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
(二)梳理各章節(jié)思政元素
測量學各章節(jié)中承載的思政元素及對應的知識點如表1所示。
緒論是課程開篇,講歷史講現狀,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1)以歷史—現狀—未來為主線,挖掘思政要素,堅定“四個自信”。(2)結合測繪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介紹各學科分支重要作用和最新發(fā)展,樹立愛崗敬業(yè)、獻身測繪事業(yè)的決心意志。(3)從測繪儀器設備的發(fā)展,強調從進口到國產化的過程,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4)通過測量工程參與國家重大工程的完成,培養(yǎng)學生勇于鉆研的科學家精神。(5)通過先進測量技術的典型案例介紹,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中是按照原理、儀器、儀器操作、外業(yè)數據獲取、內業(yè)數據處理進行講授。(1)通過外業(yè)操作樹立團結協作的精神、規(guī)范操作。(2)通過數據記錄和處理,體現了規(guī)矩意識、嚴謹的科學精神。
誤差基本知識體現了精度控制、按勞分配以及防微杜漸的憂患意識。
控制測量體現骨干的作用,北斗的建立體現了國家意志,是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術,北斗創(chuàng)新性組網和原子鐘的研制體現了我國科研工作者獨立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
(三)講好測量小故事
依托測繪重大成就、典型人物、重要事件講好測繪小故事,樹立建立科技強國的決定意識。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融入課堂,做到章章有小故事,堂堂有思政點,春風化雨式融入每一節(jié)課。
1.通過重大事件,樹立民族自強的決心意志。(1)通過“銀河號”事件,進行世界局勢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憂患和安全意識。(2)通過中國支付重金加入歐盟“伽利略”衛(wèi)星計劃,但接觸不到核心技術,讓學生認識到要想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須自力更生,培養(yǎng)勇擔使命、矢志進取的時代精神。(3)通過科研工作者研發(fā)的星載氫原子鐘,使得北斗授時百萬年僅相差1秒,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4)通過北斗團隊星間鏈路技術,讓學生認識到科研工作者集體智慧的力量。
2.通過測繪人物故事,樹立愛崗敬業(yè)、奉獻精神。(1)通過講述“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陳芳允院士以及“北斗之父”孫家棟院士的事跡,展現老一代測繪人的使命和奉獻精神。通過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呈現新一代測繪人的擔當。展示信仰的力量,鼓勵學生心懷大志,滿懷報國熱情,樹立愛崗敬業(yè)奉獻精神。(2)通過講述以劉先林院士為代表的一批測繪科研領域的“大國工匠”領銜,引領我國測繪裝備儀器從弱到強,從模仿、追趕到超越的大跨步前行,展現測繪人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工匠精神。用一代代測繪人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3)通過2020年珠穆朗瑪峰新高程的測量,樹立行業(yè)自信。新珠峰測量是測繪技術的一次大規(guī)模集成,是對我國測繪科技水平的一次考驗。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實現了我國專業(yè)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珠峰測量故事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敢于攀登勇于勝利的精神,拉近了測繪科學和公眾的距離,讓公眾了解測繪工作,關注測繪工作。
五、提高教師隊伍思政能力與措施
思政教育不光是課程建設,更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教師的思政能力,提升教師的思政水平。思政課程建設解決了“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要通過教師隊伍的思政能力建設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專業(yè)課教師本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認真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要將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專業(yè)課程,也要成體系地、科學地建設。
(一)通過專業(yè)課程思政改革,加強思政教學團隊建設
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要充分調動新、老教師的積極性,讓每名教師都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中。學科帶頭人和專業(yè)負責人負責制定教學大綱、人才培養(yǎng)方案,各課程負責人、參與制定人對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把關。
(二)通過系列活動提升課程思政施教能力
測繪類課程實踐性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對教師的培養(yǎng)要面向新技術、新儀器,要面向社會對接企業(yè),通過輪流頂崗工作、到企業(yè)掛職鍛煉、到施工一線等一系列舉措,獲取一線資源和一手資料,讓教師授課素材豐富,授課內容不再沉悶。通過打造示范課程,以競賽的形式舉辦課程思政示范授課。舉辦經驗交流會,激發(fā)廣大教師比學趕超的激情活力和愛崗敬業(yè)的內在動力,努力提高教學水平。也可以舉辦專題征文活動,總結凝練分享一線教學實踐成果,通過一系列活動推動立德樹人走深走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6-05)[2023-0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2]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科學技術學科發(fā)展報告:2016-2017[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3-38.
[3]康紅霞,韋剛,王崴.測繪新時代下《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學刊,2021(4):134-137.
[4]《2020年自然資源部衛(wèi)星應用報告》發(fā)布[EB/OL].(2021-08-26)[2023-01-05].https://www.mnr.gov.cn/dt/ch/202108/t20210826_2678320.html.
[5]陳國良,汪云甲,張書畢,等.行業(yè)高校測繪卓越工程師多元化培養(yǎng)模式構建研究與實踐[J].測繪通報,2017(3):133-136.
[5]鄒濱,許珊,馮徽徽,等.測繪類國家一流專業(yè)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21(32):24-27.
[6]薛小懷,江雨澤,朱睿陶,等.課程思政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調查與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107-114.
[7]馬明,張文春,劉祥,等.測繪工程專業(yè)應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實踐[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12):35-39.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urses
KANG Hong-xia
(Air Defense and Antimissile Schoo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1,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now an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arm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ased o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field pos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urs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employ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by focusing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needs of shaping the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king the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 to shap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takes the leading curriculum“Survey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a.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