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統(tǒng)編教材重視寫日記,但由于習作內(nèi)容匱乏、習作形式受拘束以及缺乏評價平臺,學生很難堅持寫日記。引入“魔法口袋書”這一載體,多渠道挖掘日記寫作素材,創(chuàng)新日記樣式,并借助評價及時反饋,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日記教學;創(chuàng)意表達 ;寫作素材
統(tǒng)編教材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安排了“寫日記”的習作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習日記寫作的基本知識,并鼓勵學生堅持寫下去。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學業(yè)質(zhì)量”中提出的要求,學生應通過寫日記“記錄個人的見聞、感受和想法”。因此,許多語文教師都極為重視日記的練習,堅持每日布置學生寫日記,并對學生的日記進行批改。然而,由于拘泥于既定形式,加上缺乏寫作素材和有效的分享交流平臺,部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逐漸減弱,甚至視其為負擔,難以堅持下去。為此,筆者引入“魔法口袋書”這一創(chuàng)新載體,為學生提供獨特的視角與平臺,鼓勵其記錄生活點滴,盡情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展現(xiàn)真實個性,使學生領略寫日記的樂趣,堅持天天寫作,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制作日記載體
“魔法口袋書”,顧名思義,可輕松置于書包或口袋之中,體形小巧,便于隨身攜帶。它采用活頁設計,方便學生自由添加、刪除或重新排列頁面。打造“魔法口袋書”,旨在創(chuàng)設“書寫日記即施展魔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可引導學生以“魔法口袋書”為日記寫作的載體,隨時隨地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從而展現(xiàn)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消除對寫日記的顧慮和畏懼。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設計與制作“魔法口袋書”,教師需向學生展示一本精心制作的“魔法口袋書”樣本,并提供詳細的制作說明及所需材料,供學生參考。學生應認真研讀說明書,然后依照個人喜好,設計“魔法口袋書”的尺寸、封面圖案等,并為其確定富有深意的書名。完成制作后,學生展示作品,并與同學交流。
在制作“魔法口袋書”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日記的創(chuàng)作者,又是日記的編輯者。這種多元的身份定位,驅動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寫作全過程,引發(fā)其主動思考,從而自覺探索日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感受到“我書寫”和“書寫我”的樂趣,創(chuàng)造出獨屬于自己的童年回憶。
二、挖掘日記素材
《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是讓學生能“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然而,對三年級學生而言,要想準確找到并鎖定符合要求的內(nèi)容并不容易。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深入挖掘日記寫作的素材,破解內(nèi)容匱乏的困境。
(一)巧借教材,挖掘練筆點
統(tǒng)編三年級教材精心編排了多個板塊,從不同角度細化并落實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教師可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尋找其中適合寫日記的練筆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1.單元習作:化整為零
面對單元習作,三年級學生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宜將習作內(nèi)容進行切割細分,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分步完成習作。以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猜猜他是誰》為例,該習作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同學。根據(jù)教材提示,學生可從外貌、性格、愛好等多個角度進行介紹。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其中一個角度進行分解,比如把外貌分解成頭發(fā)、眼睛、嘴巴等細節(jié),每天選擇一項進行觀察并記錄。將幾天的日記串聯(lián)起來,即可形成對同學外貌的完整介紹。這種方式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并充實了學生的日記素材庫,降低了寫作的難度。
2.習作單元:仿中創(chuàng)新
統(tǒng)編三年級教材共設置了兩個習作單元,分別聚焦“觀察”和“想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模仿例文,學習和運用相關方法。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自己可能變成什么,會有哪些獨特的經(jīng)歷和感受,再進一步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風格和技巧,以“我變成了 " " "”為題撰寫日記,使學生融合對課文的理解和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作品,獲得寶貴的創(chuàng)作體驗。
3.快樂讀書吧:讀中生寫
三年級的“快樂讀書吧”旨在引導學生閱讀童話和寓言故事。教師可借此鼓勵學生用“看到什么內(nèi)容+想法”的形式,在日記中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悟,從而使學生在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對故事寓意展開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可通過“再創(chuàng)作”的方式,將故事中的內(nèi)容和思想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這與第二學段“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所強調(diào)的“依據(jù)事實和細節(ji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的要求高度一致。由此,實現(xiàn)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進一步提升其習作能力。
(二)沉浸生活,尋找練筆點
除了教材,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深入體驗生活,尋找生活中獨特且充滿魅力的瞬間,以此作為練筆點。通過記錄下這些瞬間,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逐漸學會感受生活、洞察生活和反思生活,明白日記不僅是記錄生活的工具,還是生活的延伸,從而深化對日記的理解。
1.定格瞬間,捕捉細節(jié)
三年級學生觀察周圍事物時缺乏明確的目的,因此總是覺得生活平淡、乏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捕捉和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教師可借助攝影、攝像、錄音等多種手段,將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瞬間定格。例如,教師可以錄制學生日常交流的話語,將其轉化為富有創(chuàng)意的“魔法聲音日記”,作為范例展示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回憶、尋找生活中有趣的對話,并鼓勵學生對此進行記錄,以此激活學生的記憶和思維,幫助學生積累具有特色的生活語言,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體驗。
2.由點及面,發(fā)散思維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點及面,生成一系列互相關聯(lián)的日記。如學校種植園中的紅薯就是很好的習作素材。在日記中,學生既可以記錄紅薯從播種到生根、發(fā)芽、長葉直至結出果實的生長過程,也可以記錄自己親手挖掘、食用紅薯的過程,還可以由此延伸開來,記錄在觀察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如不同品種的紅薯有什么特點、紅薯在國內(nèi)怎樣分布、食用紅薯對人類有什么益處等。由此,學生提升了觀察能力和記錄技巧,拓寬了寫作思路和視野,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思維。
3.調(diào)動感官,體味心緒
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內(nèi)心的波動與變化。例如:當學生因遺忘學習用品而焦慮與不安時,教師應引導他們仔細體會這種情緒;當學生親眼見證自己種植的鳳仙花綻放時,教師應鼓勵他們記錄下這一瞬間的自豪與喜悅;當學生百米賽跑失利,卻得到同學的鼓勵與溫暖擁抱時,教師應引導他們體味并記錄那份感動與溫暖??傊?,教師要通過追問,協(xié)助學生回憶這些珍貴的瞬間,記錄下內(nèi)心真實的狀態(tài)。
三、豐富日記樣式
《課程標準》在“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明確指出,應鼓勵學生運用多樣的形式展現(xiàn)作品,使之成為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者。日記采用的樣式會影響寫作者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變換日記的樣式,為日記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激發(fā)學生撰寫日記的興趣。
(一)創(chuàng)新形式,展示個性
傳統(tǒng)日記多以純文字形式記錄生活的點滴。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圖表等與文字進行結合,個性化地記錄生活。學生可采用“清單”樣式,梳理一天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可繪制思維導圖,梳理童話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為;可想象故事,將其繪制成四格漫畫,并配上簡短的文字解說;可粘貼實物,配上文字描述……這些創(chuàng)新的方法使日記更加新穎美觀,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變換文體,真實語用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日記寫作,文體往往較為單一。但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生會運用到的文體形式卻是豐富多樣的。將寫作與真實的語用任務相結合,日記的文體便會千姿百態(tài)。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兒童詩,描繪秋天的落葉之美;通過“留言條”的形式,給自己或他人留下溫馨的話語;為學校食堂的炸雞腿撰寫說明,推廣美味;查找相關資料,以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形式,編寫春游攻略,為出行提供便利。由此,通過多變的樣式,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寫日記的樂趣。
(三)跨越學科,綜合展現(xiàn)
寫日記不是只關乎語文學習,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nèi)容均可融入日記之中。例如,可以運用數(shù)學符號,記錄思考和解答數(shù)學難題的過程;可以結合圖表和科學術語,詳細描繪通過解剖花朵獲得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摘錄音樂課上學到的動人歌詞或樂譜,并附上個人的感受;還可以通過連環(huán)畫的形式,分析足球比賽中雙方的陣形布局;等等。這樣不僅能豐富日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還能使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歸納,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不同學科知識。
四、賞析評價日記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學寫日記,及時的反饋評價能有效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于寫、善于寫、堅持寫。
(一)尊重學生,給予肯定
日記屬于一種私人創(chuàng)作,所以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至關重要。學生應對自己的日記享有完全的自主權,自由決定是否要分享日記內(nèi)容以及分享的范圍。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維護他們的寫作熱情。即使學生僅記錄了一兩句話,也應從堅持寫日記的角度給予學生肯定。
(二)多樣激勵,激發(fā)動力
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激勵學生寫日記。
首先,固定欣賞時間。每個早自習固定安排十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通過投影展示自選的一篇日記,并進行朗讀。臺下學生以掌聲或一句贊揚的話來增強展示者的寫作信心。
其次,設計獎勵卡。每當學生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日記,教師就授予其一張“魔法日記卡”。當獎勵卡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可用于兌換相應的獎品,以此激勵學生持續(xù)寫作。
最后,評選小達人。每周五讓學生整理一周的日記,并從中自選一篇最佳作品,在班級群中進行展示。全班學生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出發(fā),投票選出本周最具創(chuàng)意的十位“魔法日記小達人”。由此,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內(nèi)驅力,提高其參與寫作的積極性。
(三)多元評價,擴展主體
精心設計多元的評價方式,豐富評價活動的內(nèi)容與形式,可以增強學生對評價的期待值,激發(fā)他們對日記寫作的熱情與興趣。
1.自我反思評估
教師提供專門的評價量表(如表1),引導學生每周至少對日記進行一次自我檢查與深度反思。此舉旨在持續(xù)提升學生日記的完成質(zhì)量,培養(yǎng)其堅持撰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2.教師重點批閱
教師每周一統(tǒng)一收集學生的“魔法口袋書”,選擇其中一天的日記重點批閱,之后與學生面對面深入交流,或留下熱情洋溢的評語給予學生反饋。批閱時,要注重肯定其優(yōu)點。
此外,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每天隨機抽取三到五名學生進行點評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在寫日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教師應積極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日記,并將其作為范例進行展示,鼓勵更多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提升其寫作水平。
3.同伴互相贊美
學生在課間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通過交換閱讀彼此的日記,發(fā)現(xiàn)并記錄其中富有創(chuàng)意和獨特的地方。然后,用波浪線來標記這些精彩之處,并附上簡短評論或繪制表情包,表達對同伴日記的贊賞。如此可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助力語言表達方式的積累。
以“魔法聲音日記”為例,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分享日記,朗讀給同伴聽。然后填寫“魔法聲音評價表”(如表2),記錄聽到的不同聲音,并撰寫一句贊美的話語。這種分享和評價方式能讓學生從他人日記中汲取靈感,樹立寫作信心,在真實的交流環(huán)境中,讓日記回歸生活。
4.家人暖心點評
除了教師評價和同伴互評,學生亦可邀請家庭成員閱讀其日記,發(fā)掘日記中的閃光點。家庭成員給予其鼓勵與肯定,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書寫日記所帶來的愉悅與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其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
采用“魔法口袋書”作為日記寫作的載體,充分契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體驗,深入挖掘并開發(fā)多樣化的寫作素材,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運用靈活多變的樣式,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在平等對話中分享彼此的信息和見解,在持續(xù)互動交流中體現(xiàn)語言實踐的多樣性。由此,借助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重塑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通過自主自覺的寫作行為,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于昌信.小學日記教學新主張:鋪就“授人以漁”工程的三座基石[J].江西教育,2021(20):58-59.
[3]何源.遵循日記寫作特征,改進日記寫作教學[J].語文建設,2021(23):37-41.
[4]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五常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