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孕枧c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荒蕪和刻薄相欺。
——《塵曲》
河清(蘭州大學)
那么多次的失敗,
都是努力在跟我開的玩笑吧?
我真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盡管很努力,但還是經(jīng)歷了一段很長很長的瓶頸期。
從高二下學期到高三上學期,我的成績排名愈發(fā)靠后,甚至在高三寒假前的那一次六市聯(lián)考中跌入低谷,連預計的本科線都沒有達到。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把成績條揉成一個小小的團,仿佛這樣就能把我丟人的分數(shù)藏起來。在老師講評試卷的時候,我羞于抬頭直視老師的眼睛;去數(shù)學輔導班,老師讓我們依次報成績,我支支吾吾……一次次的失利能把挫敗感烙在心里,很深、很深。
最好的朋友在我的筆袋里悄悄放了一顆畫著笑臉的幸運星。我拆開來看,紙上有一句“努力會撒謊,但不會白費”,我瞬間淚目。那么多次的失敗,都是努力在跟我開的玩笑吧?都是努力對我撒的謊吧?其實我應該有個好分數(shù)吧?我只能選擇相信這個解釋,然后繼續(xù)堅持,別無他法。
我用了一個寒假的時間,復盤之前所有失敗的原因,再調(diào)整復習計劃,一個個對癥下藥,冷靜分析,逐步夯實。在高三第二學期的開學考試中,我一躍成為班上的第二名,成為同學口中的“黑馬”。
文浩銘(清華大學)
備考的過程也是不斷突破自我的享受
我以為,備戰(zhàn)高考其實本質(zhì)是對自己內(nèi)心的一次探索。對自我的了解越充分,就會越有自信和把握, 學習也會更加高效。
就學習計劃而言,我在高三伊始制訂了和其他同學相似的“魔鬼計劃”,但很快便“敗下陣來”,我心里非常著急。但是我漸漸讓自己平靜下來,減掉一些負擔,在精神最飽滿的時段學習對自己最重要的科目和知識。按調(diào)整后的計劃堅持一段時間以后,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用一半的時間取得了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我意識到,每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計劃不求多,但求適合自己。在這一年中,我便一直這樣探索著自己的極限和擅長的學習方式,不斷和自己較勁又和解。這種對心性和意志的磨煉,我想是高三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一位學子在高考制勝的必需品質(zhì)。
制訂合適的計劃后,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重要方式便是整理、翻閱錯題。曾經(jīng)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我的學習陷入了困境,感覺能力一直沒有提高,錯的知識點仍然一錯再錯,不會的題看到第二次仍然會“掛”。向老師和學長咨詢后,我意識到,是錯題本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此后,我堅持每做錯一道題便反思原因,把涉及核心原理的問題摘抄到錯題本上,寫下自己錯誤卡殼的思路和正確的思考方向。平日里,我會和同學一起交流錯題的解法,這樣不僅可以hHHf3X49j8KAfPb5GGeOz2EOqcOoR8yQIb8MRPKbdOU=加深印象,更不時會有靈感迸發(fā),想出更高更妙的方法,讓我們都享受到了思考的樂趣。
崔浩睿(華中師范大學)
穩(wěn)??!我能贏
高考前一個月的節(jié)骨眼上,眼看著班里的學霸在上升中求穩(wěn),眼看著學習不如我的同學似乎也都有著黑馬奔騰之勢,而我卻亂了陣腳,一時間找不到自己的節(jié)奏。
那時候,老師不斷地強調(diào)著“選擇題一定要把錯題穩(wěn)定在三個以內(nèi)”“生物選修一定不能扣分”“閱讀A篇一定不能錯”。我意識到,到了這個時候,誰都難以做到飛躍的提升,我們所需做的就是穩(wěn)住,再穩(wěn)住,但此時的我卻與目標背道而馳。
我總是在應該保證全對的生物選修題上錯上一兩個空,英語閱讀也老是栽在A篇。我開Kg8+8aBj4SXtYkdayZtxewHCVIgwQBEzfE/Lwgf1jEM=始慌張,于是對自己的答題方式做出調(diào)整——拿到理綜卷子,先做生物選修,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檢查四五遍,導致理綜時間不夠,差不多每次考試總有幾個會做的題做不完;做英語閱讀理解時也總是對A篇耿耿于懷,導致做后面的題時注意力不集中,答得一塌糊涂。我開始迷信“做不對題就是練習太少”,于是那個時候我開始熬夜,翹掉體育課大量刷題,然后陷入了疲憊和萎靡的狀態(tài)。
五月中旬的陽光十分燦爛,刺得我口干舌燥,刺得我頭暈目眩。那時的我每天都感覺很累,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帶著沉重的擔心和疲憊?!拔也桓市模也桓市?!”這個聲音一遍遍在我心底響起來。我不斷告訴自己,即使只剩下短短二十天,我也不想就此作罷。
我開始減少每天做題的數(shù)量,開始回歸課本,去尋找我的弱點。我開始回歸原始的方法——“死記硬背”,把一輪二輪時復習的重點和概念背下來。對于英語,我反其道而行之,給自己規(guī)定了每天一套題的要求,在刷題的過程中尋找“題感”。這時候,媽媽幫我調(diào)節(jié)飲食,控制三餐,飲食清淡,不暴飲暴食,不大量吃零食。我開始更加積極地投入每天的課間操和跑步。睡前一杯牛奶,飯后一根香蕉。我漸漸發(fā)現(xiàn),飲食和運動也可以讓人更長久地保持頭腦清醒的狀態(tài)。
六月開始,我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也進入了“穩(wěn)”的狀態(tài),已經(jīng)能把題目控制到了一定的正確率,也不再那么焦慮。每天在考試的時間段,頭腦基本保持清醒狀態(tài)。距高考五天的時候,我在便利貼上寫下:穩(wěn)住,我能贏!
趙林(南開大學)
記得回歸課本
高三二模我考了504分,從未有過的低分,我很羞愧。我們學校有一個傳統(tǒng),讓高二學生和高三學生一起做二模的試卷,記得我高二時考了498分。也就是說,將近一年我的進步只有區(qū)區(qū)幾分。反觀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都進步了。那天晚上,在宿舍熄燈后,我一個人蒙著被子悄悄哭泣。
那晚過后,我開始認真審視自己。和其他同學同樣的作業(yè),但我做完卻是雁過無痕,從未在腦中印刻下半分。更何況班里還有許多比我基礎好的同學,相互競爭之下,我只能處于末流。為什么我會變得如此麻木、機械?
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不圖趕快把作業(yè)做完應付了事,但求每一次做練習、作業(yè)都是有效的。一段時間過后,我的成績逐漸有了回升。我又開始盲目樂觀,以為自己會一直進步,突破600分大關(guān)。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
數(shù)學一直是我的強項,即使是考得最差的二模,我也考了120+,可是越臨近高考的日子,我的數(shù)學成績愈發(fā)不穩(wěn)定。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jīng)過與老師的一番交流,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居然還會出現(xiàn)概念不清晰的情況,總而言之,就是基礎知識還不扎實。因為自認為是強項,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東西。
我開始回歸課本。不只是數(shù)學,所有的科目,我都開始回歸課本。這個過程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反而驚喜迭出,每次翻書都能發(fā)現(xiàn)以前我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新知識,得到新的啟發(fā)。恰恰是在那段最難的日子里,我第一次感受到收獲新知的快樂,且甘之如飴。我開始覺得日子不再“平淡”,那時的我就像在玩闖關(guān)游戲,在通往高分的路上“斬妖除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