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廣大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發(fā)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wèi)生,各級各部門也先后出臺了諸多具有針對性的法規(guī)、文件和指導性意見。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復雜且多維。遺傳、生理、睡眠、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社交壓力、媒體和互聯(lián)網、童年創(chuàng)傷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對其后續(xù)的發(fā)展影響巨大。如果不及時調整和控制,很多兒童時期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礙會影響一生。有些孩子的社會功能、學習狀態(tài)、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xiàn)厭學拒學現(xiàn)象;有些孩子會產生消極或暴躁情緒;還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攻擊行為或者自殘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兒童青少年的情況都是獨特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面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和治療措施。同時,建立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是預防和處理心理問題的關鍵。
學校是實施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因為既有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一部署,又有專業(yè)的教師和教育資源,所以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鑒于此,我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下思考。
面向全體學生是基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全面開發(fā)其心理潛能,因此,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西安愛知中學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是堅持開齊、開好心理健康課,通過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e0321286a2838402ea8ad1a42fdfec7efc86383c2eede9f71824a297b5adc4e1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戲劇、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定期評估和更新課程內容,創(chuàng)造支持性環(huán)境,建立課程評估機制,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適應學生成長和實際發(fā)展需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二是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問題確定適切的主題,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組織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與專家進行積極互動,以便在交流中釋疑解惑,促進心理成長。
三是根據確定的主題,設定適宜的小組規(guī)模,學校心理教師鼓勵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分析實際案例,討論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和互助互勵,培養(yǎng)其情感管理和人際溝通的技能。
四是為學生提供私密和安全的咨詢環(huán)境。通過建立信任關系,讓學生傾訴和表達情感,幫助其制定個性化發(fā)展規(guī)劃,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以促進他們的自我認知和情感成長。
五是以每年的“5·25”心理健康節(jié)和11月的心理健康月為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心理活動,如心理科普知識宣傳展、心理漫畫大賽、心理游園會、心理主題黑板報評比等,引導全體學生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能量。
關注特殊群體是關鍵
少部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為特殊,甚至比較嚴重。這些同學是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一是要早發(fā)現(xiàn),認真組織全體學生按要求參與各級教育部門部署的心理健康篩查項目,通過多途徑、多點位的篩查明確重點關注對象。
二是班主任牽頭,全體科任教師參加,在日常教學中觀察留心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狀況,并及時溝通。
三是建立“心理委員—學生處—專業(yè)教師”三級預警機制,即在每個班設立心理委員,由心理委員關注存在心理健康預警狀況的學生,并及時上報學校學生處,由心理健康教師負責核實學生心理異常的預警情況,并根據需要開展干預、轉介工作。
四是集中有相似心理困擾的學生,通過主題團體心理輔導、團體沙盤和個人成長沙龍等形式進行干預輔導。對心理健康問題較重的學生,給予隱私保護,建立開放的咨詢渠道,鼓勵學生自發(fā)尋求幫助,以便能夠在安全、私密的環(huán)境中獲得針對個體需求的心理支持與指導。
重視專業(yè)教師是保障
學校建立了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建設和成立了軟硬件設施齊備、功能健全的心理健康中心,實施心理健康測評、個體心理咨詢與團體輔導等活動。
堅持為全體教師提供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培訓和情感支持,提高教師對心理問題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如學生心理需求分析,傾聽和溝通技巧,情感支持體系建設,心理問題的識別、判斷、干預和疏導等。
落實“五育”并舉是根本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計劃”),鮮明提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理念。
以德育心。學校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思政工作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成長各環(huán)節(jié),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每學期通過開展“十個方面的獎勵”評比活動,評選讀書之星、文藝之星、勞動之星、文明之星等,樹立學生正氣,引領校園正能量。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大學校園、博物館,以及探訪紅色教育紀念地等,鼓勵學生貼近社會汲取先烈精神,樹立宏偉的理想,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智慧心。學校通過優(yōu)化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效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抓好課堂教學管理,上好每一節(jié)學科課,讓學生具備廣闊的知識視野、深厚的知識積淀、寬廣的人文胸懷和扎實的文化素養(yǎng),以此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護盾”。
以體強心。學校通過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如春秋季運動會、冬季趣味運動會、陽光大課間、體育節(jié)等,發(fā)揮體育運動調節(jié)情緒、舒緩壓力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體育興趣和陽光心態(tài)。
以美潤心。為積極發(fā)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的作用,學校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美育活動,如定期舉辦繪畫藝術展覽、音樂會和舞蹈演出,以及開設多彩的藝術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幫助他們發(fā)展獨特的審美品位,形成高尚人格。
以勞健心。學校拓展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一方面通過勞動實踐課、勞技社團、校內義務勞動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以“勞動之星”的評選進行配合,讓更多學生喜歡勞動和勞技教育;另一方面,利用節(jié)假日引導學生在家庭中開展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既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加強了親子關系,實實在在地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促進校家社協(xié)同是支撐
我們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顒雍图倚>W絡互動平臺等渠道,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家校合作共同解決孩子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學校通過定期舉辦智慧媽媽成長課堂、開展家委座談會和研討會、印發(fā)《家庭教育導讀》、開辟校報“親子共學”專版、贈送家庭教育案例集《愛的智慧》等,幫助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暢通溝通渠道,增進親子關系,讓家庭成為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幸福成長的加油站。
此外,學校積極響應各級宣傳、教育、共青團、婦聯(lián)等各部門的工作部署,面向社會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安排心理教師到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單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資源,建立合作網絡,為周邊其他學校和社區(qū)提供支持,協(xié)同推進社會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成長的大小環(huán)境得到不斷優(yōu)化。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設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是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我們要持續(xù)不斷地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踐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實“生命至上”、“五育”并舉重要理念,建立健全監(jiān)測體系和干預機制,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