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咀嚼功能、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鎮(zhèn)江市口腔醫(yī)院收治的62例牙體缺損患者并進行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1例,金屬烤瓷冠修復)和研究組(31例,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兩組患者修復后均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修復1年后修復效果,修復前和修復
1個月后咀嚼功能、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以及隨訪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修復1年后,研究組患者修復體外形、牙齦狀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修復體固定、邊緣適合性、繼發(fā)齲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與修復前比,修復1個月后兩組患者咀嚼效率SDHue值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修復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功能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與修復前比,修復1個月后對照組患者齦溝液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而研究組患者修復前和修復1個月后齦溝液AST、AL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隨訪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Plt;0.05)。結論 相比于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患者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其咀嚼功能,調節(jié)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牙周炎癥,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牙體缺損 ; 金屬烤瓷冠 ; 二氧化鋯全瓷冠 ; 咀嚼功能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5.0037.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5.012
牙體缺損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病最常見的病因是齲病,其次是外傷、磨損、楔狀缺損等,牙體缺損會造成牙體形態(tài)、咬合功能異常,對患者的咀嚼功能、面部美觀及輔助發(fā)音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傳統(tǒng)治療主要采用金屬烤瓷冠修復,金屬修復體具有較好的物理特性,對患者的咀嚼能力恢復作用明顯,但金屬材料通透性較差,且金屬修復體修復形態(tài)、修復色澤不夠逼真,難以達到理想的修復效果[1]。二氧化鋯全瓷冠為非金屬無機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透性好,具有與牙釉質相似的折光性,可滿足患者對牙體缺損修復效果的強度要求、美觀要求及生物學要求[2]。故而本研究旨在對比牙體缺損患者采用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和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的修復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鎮(zhèn)江市口腔醫(yī)院收治的62例牙體缺損患者,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29~63歲,平均(43.64±
5.63)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3.53±0.58)年;牙體缺損分類[3]:Ⅰ類13例,Ⅱ類11例,Ⅲ類5例,
Ⅳ類2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30~64歲,平均(44.08±6.07)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3.63±0.47)年;牙體缺損分類:Ⅰ類14例,Ⅱ類
10例,Ⅲ類4例,Ⅳ類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⑴符合《口腔修復學》 [4]中牙體缺損的診斷標準;⑵鄰牙牙周狀況及口腔衛(wèi)生良好;⑶缺損患牙均為首次行修復治療;⑷單顆磨牙患牙;⑸修復前進行基礎牙周治療。排除標準:⑴患有全身免疫性系統(tǒng)性疾病,⑵近1個月內有抗生素、抗凝藥物或活血藥物使用史;⑶3個月內有牙周手術史;⑷對研究材料過敏。本研究已由鎮(zhèn)江市口腔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牙體缺損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⑴術前準備:兩組于術前借助數(shù)字X線攝影系統(tǒng)(廣東睿佳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92061199,型號:RG-III-DR)檢查全面掌握患者牙體缺損、牙周情況、牙根方向粗細長度、根管充填等情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強化口腔衛(wèi)生宣教,進行牙體預備。⑵牙體預備與取模:牙體預備前選擇合適的排齦線排齦,按照《口腔修復學》 [4]中全冠牙體預備的要求進行基牙的牙體預備,預備過程中不損傷基牙牙齦和鄰牙。對照組、研究組的全冠預備方法類似,根據全冠種類的不同預備量略有不同,頜面預備量1.5~2.0 mm,頰舌面鄰面預備量1.0~1.5 mm,淺凹形肩臺寬0.7~1.0 mm,預備至齦下0.5 mm,精修拋光預備體。去除排齦線,硅橡膠二次法取模。給予對照組金屬烤瓷冠修復,在每個切割端磨除備出1.5~2.0 mm的間隙,在患者的咬合面上備出1.2~1.5 mm的間隙,在舌面?zhèn)涑?.8~1.5 mm的間隙。頸部位置根據牙體不同預備0.5 mm的間隙,也可以根據患者牙齒的狀況設計成斜面肩臺。給予研究組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將各牙面的牙體組織均勻磨除,切端備出2.0 mm的間隙,唇面?zhèn)涑?.5~2.0 mm的間隙,舌面倒凹需全部磨除,預留間隙以1.2~1.5 mm為宜,在牙體頸部排齦線進行5 min排齦處理,制備寬度1 mm左右的90°環(huán)形肩臺并精修磨光完成患牙預備。⑶全冠試戴與粘結:超硬石膏灌注模型,VTTA3D比色板自然光線下比色,將石膏模型送義齒制作公司,按標準加工修復體,A組、B組分別制作鈷鉻合金烤瓷冠(上海杰達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型號:G2)和二氧化鋯全瓷冠(上海杰達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型號:G20)。制作完成后試戴全冠修復體,檢查修復體形態(tài)顏色、邊緣密合性、鄰接點的位置與松緊咬合早接觸點,再根據試戴情況適度調整,調整合適后,隔濕消毒干燥,修復體粘結固定。兩組患者修復后均定期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⑴修復效果:修復1年后,兩組患者應用改良美國公共衛(wèi)生署(USPHS)評價標準[5]評估修復效果,該評價標準包含修復體固定、修復體外形、邊緣適合性、牙齦狀況、繼發(fā)齲等,每個項目按嚴重程度分為
3級,評分0~2分,分值越高提示修復體效果越差。⑵咀嚼功能:分別于修復前和修復1個月后評估患者咀嚼功能,患者取坐姿,取兩種口香糖截成30 mm×20 mm×2 mm大小,兩種口香糖疊放,咀嚼20次后,將咀嚼物吐入自封袋內,然后取一圓木棍進行碾壓,將咀嚼物壓成厚度為1 mm的圓餅狀,在同一暗室同一光源同一白色背景下,用單反相機拍攝咀嚼物正、背面圖像。利用Photoshop軟件將2張圖片合為1張,再導入ViemGum軟件中進行計算,記錄代表口香糖各像素點色調值標準化后的標準差(SDHue)數(shù)值,范圍為0~1,數(shù)值越大提示咀嚼效率越低;采用咬合力測定儀(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生產,型號:MCF-8701)測定咬合力,將咬合力測試片放置于下頜第一磨牙處,每次咬合2 s,持續(xù)咬合10次,測量3次后計算咬合力的平均值;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6]評估患者咀嚼功能,總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咀嚼功能越好。⑶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修復前及修復1個月后,將濾紙條放置于缺損牙舌側近遠中及頰側近遠中齦溝內,60 s后取出,放入離心管中,加入鹽酸緩沖液震蕩20 min,然后離心,轉速為10 000 r/min,時間10 min,得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長沙芯生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22220407,型號:BI60)測定齦溝液中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⑷不良反應: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隨訪期間牙齦出血、修復體顏色改變、牙齦腫痛、食物嵌塞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總發(fā)生率=[(牙齦出血+修復體顏色改變+牙齦腫痛+食物嵌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修復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 修復1年后,研究組患者修復體外形、牙齦狀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兩組修復體固定、邊緣適合性、繼發(fā)齲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比較 與修復前比,修復1個月后兩組患者咀嚼效率SDHue值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修復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功能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修復前比,修復1個月后對照組患者齦溝液AST、ALP、IL-6、IL-8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而研究組患者修復前和修復1個月后齦溝液AST、AL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牙體缺損是口腔修復科常見疾病,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者牙列、口腔咬合關系紊亂,患者往往因功能及美觀需求,需要進行修復。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為烤瓷冠修復,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具有強度高、耐磨損、形態(tài)逼真、色澤穩(wěn)定、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臨床治療中已得到廣泛運用,但金屬材料通透性差,修復后有色差,且金屬材料在復雜的口腔環(huán)境中可出現(xiàn)金屬腐蝕分解,修復后常出現(xiàn)牙齦齦緣變黑的現(xiàn)象,難以達到患者對口腔美觀程度的要求[7]。
二氧化鋯是全瓷冠修復的常用材料,該類材料制作工藝相對合金材料簡單,其屬于惰性材料,導熱性較低,顏色更加穩(wěn)定,透光性好,且耐磨性、抗彎強度較高,不易發(fā)生形變,其抗彎曲強度為氧化鋁的1.5倍、鑄瓷的2倍,導熱性低,植入后舒適感更佳,對牙周與牙齦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修復效果更好[8]。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在應用過程中,對于無法取得足夠的抗力形和固位形的牙體缺損的病例,可選擇相應的纖維樁和樹脂核進行修復,纖維樁和樹脂核具有較高的生物相容性與耐腐蝕性,有助于達到最佳舒適狀態(tài),并且能夠防止微滲漏的發(fā)生,從而提升患者咀嚼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1年后,研究組患者修復體外形、牙齦狀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修復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咀嚼效率SDHue值低于對照組,咬合力、咀嚼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相比于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患者修復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其咀嚼功能。
牙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會因植入種植體而發(fā)生改變,細胞免疫反應增強誘發(fā)牙齦炎癥,炎癥因子可以反映牙齦組織的變化。AST是一種細胞內細胞質酶,當牙周發(fā)生炎癥反應時,可損傷牙周組織,AST則釋放到細胞外環(huán)境中,可反映牙周炎癥反應嚴重程度;ALP是一種非特異性水解酶,由多形核白細胞產生,用于反映牙周炎癥情況,牙周組織被破壞,牙周膜細胞通透性增加,釋放出ALP,其表達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牙周炎癥較為嚴重[10]。IL-6、IL-8是由單核細胞分泌的促炎細胞因子,其表達水平增加可激活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破壞牙骨吸收,對牙周軟組織造成一定損傷進而影響病情[11]。二氧化鋯全瓷冠是一種生物惰性材料,具有較強的通透性和強度,與正常牙周組織相容性好,且沒有金屬內層,腐蝕性小,頸部邊緣相對密合,在肩臺制備時可進行平齦制備,無溶血反應和過敏反應,可減少牙齦刺激,所致炎癥反應更輕;而金屬烤瓷冠修復的金屬內層直接與牙齦接觸,且長期在潮濕的口腔內,會發(fā)生電化學腐蝕,導致金屬離子釋放,可對牙齦組織造成一定的不良刺激,導致牙齦萎縮,產生炎癥反應[12]。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齦溝液AST、ALP、I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相比于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患者對患者刺激小,有利于降低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
二氧化鋯是一種非金屬材料,二氧化鋯全瓷冠在口腔環(huán)境中呈中性,作為惰性材料,相較于金屬合金,與患者口腔周圍其他組織相容性比較好,對牙齦無刺激、無過敏反應、無腐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對患者牙體和牙周組織造成的影響,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且可以有效避免金屬烤瓷冠中的內部金屬層因食物或唾液腐蝕而增加的各種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3]。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更低,這表明相比于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患者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相比于傳統(tǒng)金屬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患者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其咀嚼功能,調節(jié)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牙周炎癥,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但對于臨床冠短、咬合空間小的磨牙病例,二氧化鋯全瓷冠仍存在強度不足的缺點,因此在治療中,臨床醫(yī)師可根據患者個人情況推薦合理的治療建議。
參考文獻
楊貞嫻, 孔潔. 用三種金屬烤瓷冠治療牙體缺損對患者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21, 19(9): 67-68.
劉寶山,王本飛,牛紅,等. 二氧化鋯全瓷冠在上頜前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美學指數(shù)和菌斑指數(shù)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23, 32(12): 123-127.
段建民, 李斯翰, 吳磊, 等. 前牙殘冠、殘根的定義與缺損程度分類的探討[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15, 25(11): 665-668, 664.
劉宇飛, 易建國 . 口腔修復學[M]. 鄭州: 鄭州大學出版社, 2012: 123-125.
周凌燕, 鄧華頡, 毛艷, 等. 基于USPHS評價兩種修復缺損牙體方法的臨床研究[J].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9, 28(3): 115-118.
羅靜, 姚嚴琦, 徐晨. 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及舒適度分析[J]. 貴州醫(yī)藥, 2020, 44(2): 229-231.
譚榮才, 黃稍稍, 李翠婷. 二氧化鋯全瓷冠與金屬烤瓷冠在前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海南醫(yī)學, 2019, 30(2): 210-212.
王雙慶, 劉偉, 張麗, 等. 二氧化鋯全瓷冠與鈷鉻合金烤瓷冠在上頜前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病原菌的影響比較[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22, 32(12): 72-77.
徐晗. 鈷鉻合金烤瓷冠與全瓷冠在上頜前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中的應用[J]. 醫(yī)療裝備, 2023, 36(8): 91-93.
曲云鵬, 胡雪婷, 王雪峰. SWIFT-TEMP樹脂暫時冠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及其對齦溝液炎癥因子、MMP-8表達的影響[J].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22, 37(2): 228-231, 235.
何楊, 肖帥, 李邐, 等. 雙波長激光聯(lián)合米諾環(huán)素對慢性牙周炎牙周臨床指標及齦溝液IL-6、IL-8、IL-17、TNF-α水平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2, 22(5): 881-885.
周磊, 張艷芳, 丁彤, 等. 分析二氧化鋯全瓷冠對前牙缺損修復患者齦溝TNF-α、IL-6、CRP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1, 20(23): 2571-2574.
黎松齡, 李濤. 氧化鋯全瓷和金屬烤瓷修復治療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22, 50(10): 1217-
1220.
1 作者簡介:徐宗勝,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口腔種植與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