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教版初中化學新教材語境變化分析與啟示

      2025-01-01 00:00:00楊加根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5年1期

      摘 要 2024年人教版義務教育化學教材在繼承傳統(tǒng)教材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從新教材的“本土化語境”“思辨性語境”“人民性語境”三個方面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新教材的“本土化語境”進一步強化,“思辨性語境”負消正長,“人民性語境”更加理性科學,繼而針對語境調整變化探討對今后教學的啟示,為一線教師化學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人教版;初中化學;新教材;語境分析

      楊加根.人教版初中化學新教材語境變化分析與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5(01):53-57.

      2024年,依據(jù)《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為“新課標”)修訂的人教版義務教育化學新版教材(以下簡稱為“新教材”)面世。新教材基本延續(xù)舊版教材的編排體系,在發(fā)揚其優(yōu)勢的基礎上,依據(jù)新課標及新時代發(fā)展要求做了進一步的更新完善,其中教材語境的變化較為明顯。

      一、新教材語境變化的分析

      對比2012版義務教育人教版化學教材(以下簡稱為“舊教材”),新教材語境表述發(fā)生了變化,可以從“本土化語境”“思辨性語境”“人民性語境”三個觀察視角進行梳理分析。

      1. “本土化語境”大幅度增加

      在新時代我國社會話語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xiàn)話語“本土化”[1],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應該成為新時代教材編寫的首要考量。

      (1)傳承優(yōu)秀文化,培植民族文化基因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多年累積傳承下來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推進文化自信的“活泉水”。

      新教材選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代科技為舊教材的兩倍多,其在繼承舊教材歷史文化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增加《天工開物》中科學技術成就的比重。同時,輔以《開寶本草》《呂氏春秋》《周禮·考工記》《三國志》《梅花》《富春山居圖》等科技、文學及書畫等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語境素材,并在習題中大量增加相關語境素材,充分體現(xiàn)新教材編寫團隊有意識利用教師重視試題文本的心理,倒逼一線教師在現(xiàn)實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這些鮮活的語境素材將讓學生更加理解和認同我國輝煌燦爛的化學文明,將是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

      (2)學習科學精神,突顯中國智慧價值

      新教材繼續(xù)立足對人類作出積極貢獻的科學家及其科學研究的肯定,大幅度增加中國為人類化學文明發(fā)展提供智慧與方案的典型事例,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科學在創(chuàng)造新物質、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中的作用,彰顯我國化學家在其中作出的創(chuàng)新貢獻和展現(xiàn)出的科學家精神[4]。

      舊教材的外國科學史料達十處,科學家九人之多,這與近代西方國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所做出的顯著貢獻直接關聯(lián),而我國近現(xiàn)代科學家僅選入兩人,中國語境素材挖掘不到位。新教材在原有基礎上,大幅增加諸如催化劑研究、元素中文翻譯造字、稀土分離研究、青蒿素藥物研究及精鹽研制等中國元素史料,相關圖片及文字語境達15處。同時增加了體現(xiàn)普通勞動者價值的科研人員和產業(yè)工人工匠精神的語境素材,并配有兩幅圖片和相關文本語境表述,這是化學教材中首次引入“工匠精神”這一專業(yè)術語。新教材通過真實的圖片和激勵性語境來描述“工匠精神”,旨在通過化學教學弘揚工匠精神,讓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學生心靈,喚起學生的情感回應并促進其科學精神發(fā)展。

      (3)解碼中國樣本,感受中國科技發(fā)展

      在創(chuàng)新驅動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科技占據(jù)首要地位,是撬動中國夢實現(xiàn)的重要“杠桿”。近代我國科技發(fā)展經歷一段停滯期,而這期間西方國家科技興起,許多學生潛意識認為我國的科技落后,因此,需要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yōu)勢,更好地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xù)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5]。新教材大量融入我國新科技、展示我國科學家和大國工匠精神,對扭轉學生的科技偏見,學習我國科學家和新時代大國工匠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認識科技創(chuàng)新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信念自覺融入人生追求之中[6],重建學生的國家自信非常關鍵和必要。

      新教材中“中國元素”的新科技圖片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也大量更新,多數(shù)以圖片形式展示,更有現(xiàn)實感,這是我國科技進步看得見的現(xiàn)實標志,也折射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2.“思辨性語境”負消正長

      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資源與環(huán)境,以及與化學相關的飲食、醫(yī)療安全,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永恒話題。新時代中國社會語境面臨著從本土化到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因此,我們既要講好中國故事,又要增進國際理解。

      (1)增強資源意識,關注社會責任教育

      新舊教材中對我國資源現(xiàn)狀的介紹基本類似,但描述的語境略有不同?!拔覈鞘澜缟弦阎V物種類比較齊全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調整為“我國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已知金屬礦物種類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兩者都兼顧對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資源危機感的綜合教育,但修飾成分語序互換后,更側重強調資源有限性與緊缺性的資源危機感教育?!叭祟惷磕暌崛?shù)以億噸計的金屬”調整為“人類每年要從有開采價值的金屬礦石中提煉大量的金屬”,刪除了“我國為紀念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而發(fā)行的郵票”“2010年中國粗鋼產量已超過6億噸”的圖片。淡化產量的語境體現(xiàn)了隨著金屬資源產能的大幅度提高,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我國更加重視對金屬資源的合理開采與價值應用,而不僅僅是產量的考量??梢姡陆滩牡膰H視野意識明顯增強,已不再將資源自豪感作為教材語境的唯一價值,更傾向于從國際視野引導學生認識重質開發(fā)應用金屬資源的意識。

      新教材將“有機合成材料”章節(jié)更名為“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首次提出“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語境表述,并展示“城市再生資源回收車”,增補我國制定的部分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及對應的塑料名稱,讓學生體會到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從而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tài)安全作貢獻的信念[7]。關于水資源問題,新教材增加了“自來水繳費通知單”的圖片語境,這類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場景,更具教育力,學生通過閱讀圖片中顯示的收費項目中階梯水價的內容,將會認真思考其實施的意義,從而在生活中形成節(jié)水意識??梢?,新教材更加注重對學生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的培育,語境表述更具思辨性,能引發(fā)學生探討,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減少負面語境,凸顯中國責任擔當

      新教材中正面語境的環(huán)境素材大幅度增加,且明確標注了“中國元素或貢獻”,而負面語境素材急劇減少,圖片類素材僅編入“全球變暖導致北極熊的棲息地縮小”的圖片。

      新教材關于環(huán)境的語境描述總體趨向積極性表達?!叭绻阍诤K杏芜^泳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海水又苦又咸”改為“海洋不僅是美麗的,也是富饒的”;“可燃冰……將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改為“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創(chuàng)造了產氣時長和產氣總量的世界紀錄。整個試采過程未對周邊大氣和海洋環(huán)境造成影響”。這些描述語境的變化展現(xiàn)了我國為協(xié)調解決個體生活、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與生態(tài)環(huán)保矛盾的問題,主動利用化學成果去推進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解決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

      (3)增加客觀語境,突顯教材國際視野

      新時代社會語境不僅要立足中國實踐,也要面向世界,例如新教材描述語境的一處細微變化:將“利用化石燃料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改為“工業(yè)革命以來,化石能源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環(huán)境問題”。這充分體現(xiàn)了編寫團隊擬通過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責任擔當,了解全球環(huán)境危機的來龍去脈。

      七單元增加了“2017年,中外科學家聯(lián)合研究團隊又合成了T-碳”的語境,以凸顯國際合作,嘗試將“交流合作互鑒”語境加以推廣,為其成為未來國際主流語境做鋪墊。八單元刪減了“我國在稀土開采與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資源浪費、生態(tài)破壞和亂采濫挖等問題”和“據(jù)估計一些礦物可供開采的年限”,以減少國際誤解和國際資源恐慌。將“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行稀土出口配額管理”改為“稀土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過度開采會面臨枯竭……我國對稀土出口實行配額管理”等,以增加國際理解。六單元增加了“我國明確提出了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的國際語境表述,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全面參與并積極引領全球治理,承擔了更多的國際使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進步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3.“人民性語境”理性科學

      想在社會語境競爭中獲得主動權,就必須為人民代言,要以人民為中心,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心,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美好是衡量我們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全體人民的信任感、增強吸引力、強化依賴感、提高服務性[8],從而發(fā)揮其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和凝聚力。

      (1)關注切身利益,保障人民安全幸福

      新教材與化學有關的國家303c6041ee81f7e18b1932090ac3c48950e63c106d472a034219870f956f0d3b安全領域的語境更加明確和堅定。涉及能源安全,增加“我國的化石能源中,煤多油少……實現(xiàn)煤制油技術中國造。這對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短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這是世界上首次對粉砂質甲烷水合物的開采試驗,對保障能源安全、優(yōu)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涉及稀土安全,增加了“我國能夠自主分離稀土產品,打破了發(fā)達國家在國際稀土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涉及生態(tài)安全,增加了“我國發(fā)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了對空氣污染的綜合治理”“我國通過修建水庫和實施跨流域調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局面,解決了很多地區(qū)嚴重缺水、水資源隨季節(jié)變化大等問題”。涉及石油化工安全,增加了“閔恩澤院士研發(fā)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涉及藥品安全,增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迅速建立了抗生素工業(yè),科學防控傳染病,為人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涉及食品安全,增加了“我國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一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食品的原料選擇、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監(jiān)督管理等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嚴格要求,有效保障了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相關語境變化體現(xiàn)國家始終將人民的安全、幸福指數(shù)放在第一位。

      (2)提倡理性生活,指導科學生活方式

      新教材刪除了所有與營養(yǎng)素相關的食物圖片以及“肺癌患者的肺與正常人的肺比較”“優(yōu)質大米和霉變大米對照”的圖片,以更科學的語境引導學生。

      有關營養(yǎng)素的編排體系更加注重邏輯性,從介紹人體需要的元素,自然過渡到合理膳食。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明確說明“摘自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并根據(jù)最新科學論證更新了數(shù)據(jù),油類設置了區(qū)間,這與當前嫉“油”如仇社會語境有關,客觀告訴學生膳食一定量的油類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并明確了“水產品、雞蛋”對人體健康的價值,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強調了運動的價值,從“化學立場”為學生的健康生活提供了較為全面有益的建議。

      以“合理用藥”為主題單列增加2頁內容,將舊教材零散的醫(yī)藥知識與時俱進更新增加,并集中呈現(xiàn),且由原來“定性談毒性”轉變?yōu)椤岸空劧拘浴?。刪除了“甲醛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甲醛,以及含重金屬汞、銀的化合物等,在規(guī)定劑量和范圍內可作為消毒防腐藥”,類似語境摒棄了對化學品毒性與危害的單一闡述,減少學生對化學品的抵觸與恐懼心理,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品無好壞之分,有利于學生用量化思維構建對有毒化學品的辯證、理性認識。對于藥物的合理使用,增加了“是藥三分毒”等語境表述,以期幫助學生形成對用藥話題的理性認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習慣并保障用藥安全。首次提及了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所具有的危害,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和參觀展覽等途徑,了解我國為打擊毒品犯罪制定的法律,認識毒品的危害及預防方法,以此警醒青少年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梢?,新教材更加理性的協(xié)同化學知識、法律法規(guī)、社會關注等多元語境素材引導學生辯證看待飲食、醫(yī)療等健康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有益的價值指引。

      (3)刪除過時語境,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進步

      新教材刪除了關于“車用乙醇汽油”兩大段語境素材,由于乙醇生產成本高、能量密度低、與人爭糧,影響糧食安全等問題,使用前景不被看好,有地區(qū)已經停用,也促成新教材修訂時棄之不用。

      從圖片語境看,新教材刪除了大量的卡通圖片,僅保留了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示意圖,并進行適當修改,以適應新時代社會語境要求??ㄍ▓D片優(yōu)點是能引起學生注意,增加閱讀興趣,但化學作為科學學科有其科學性、權威性和專業(yè)性,卡通圖片降低了其嚴肅性和思維深度,同時圖片太多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舊教材中鈉與氯氣反應的示意圖中被踢開的卡通小孩易引起不利于學生成長的遐想,同時語境描述有利己主義傾向。新教材將其轉變成“用手拋電子”,結合新的語境描述,給人感覺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暗示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價值更高。

      二、新教材語境變化對化學教學的啟示

      在新語境背景下,教師能敏銳察覺到教材語境的變化只是基礎,理解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才是關鍵,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讓教材設計意圖融進學生頭腦并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是最終目標。

      1.促進教材語境向教學語境轉化

      教材語境內容僅僅是一種文本的表述,內容相對穩(wěn)定,對今后具體實際問題的聚焦以及社會變化難以及時回應。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最新理論成果,把現(xiàn)行教材語境轉化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語境,確保教學語境從內容上具有現(xiàn)時教學的針對性、現(xiàn)實性,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要以美動人

      新教材每單元開篇圖片美輪美奐,教師要將這些靜態(tài)的圖片語境以鮮活生動的教學語境表述出來?!翱諝馇逍?、天空碧藍的呼倫貝爾草原”“西藏山南的冰川”“山西運城七彩鹽湖”等圖片揭示了人類改善和保護的自然界的美麗景象;“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廣州明珠灣大橋”等圖片體現(xiàn)了科學創(chuàng)造的美感;第一單元開篇美麗的煙花為各種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這不僅是一朵朵焰火在天空中綻放,更是化學學科魅力的綻放;第六單元碳單質的學習介紹了璀璨奪目的“鉆石”、立體感十足的“足球烯”、如時光隧道似的“碳納米管”等都是大自然協(xié)同化學科技送給人類最美麗的裝飾品。這些圖片呈現(xiàn)出來的化學美,讓人贊嘆不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審美觀培養(yǎng)。

      (2)要以情感人

      情感是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密鑰。好的化學教學語境,不是教導學生該怎么做,而是激發(fā)其主動思考問題、探求真理,形成追求科學的強烈欲望。教學設計第十一單元課題1時,可將諾貝爾獎“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制備和應用”“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與提取”進行整合,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發(fā)展進步,正是所有化學工作者夜以繼日的科學研究,才實現(xiàn)各種突發(fā)疫情的有效控制,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科研工作者通過刻苦鉆研,以不怕犧牲的精神打贏了這些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教學設計第八單元課題1時,開篇情境語境可以這樣表述:“人類社會從石器時代走到青銅時代,后到鐵器時代,再到新金屬時代,無數(shù)化學家和勞動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化學的不斷發(fā)展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世界面貌,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推動著社會不斷進步?!蓖ㄟ^激勵性語境將深奧枯燥的教材語境變?yōu)橥ㄋ滓锥募钚郧楦姓Z境。

      (3)要以責勵人

      新教材增加了較多有關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化學史語境材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的好材料。第十一單元課題3“科學史話”的教學,可以結合范旭東、侯德榜等愛國人士的事跡展開教學,他們心系祖國,放棄國外優(yōu)厚生活,克服困難回到祖國,最終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成功研制出純度更高的純堿,然后引用“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的話“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借以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促使學生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新教材有關大國工匠精神的短短幾行字和兩個圖片語境不足以完全體現(xiàn)其教育價值,要通過橫向和縱向挖掘,形成系統(tǒng)的思政教育素材。第一,充分挖掘我國古代化學史中的工匠精神案例,如古代冶金、釀造、造紙、陶瓷制作等技術,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充分理解其內涵和價值。第二,結合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精細、嚴謹?shù)膶嶒灢僮?,讓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體驗工匠精神的精髓。第三,選擇合適的跨學科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工匠精神的教學情境,如模擬工匠工作環(huán)境、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跨學科實踐活動情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激勵其為未來成長為大國工匠而努力學習。

      (4)要以題化人

      新教材習題中的思政語境素材,值得教師去參考和開發(fā)。針對“節(jié)約資源”與“保護環(huán)境”,第十一單元課題2的“練習與應用”習題中設計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理念的是( )”一問,其選項分別為:A.開發(fā)可再生能源;B.推廣使用一次性餐具;C.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和定時定點投放。這些選項內容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著手踐行環(huán)保理念,相比于一味的說理更容易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值得一線教師設計習題、命制試題加以參考。

      2.促進知識語境向信仰語境轉化

      信息高度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多元思想泛行。中學生的生理、心理正處于生長關鍵期,也是信仰不成熟的多變期,亟需正向價值的信仰語境來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因此,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將知識語境向信仰語境轉化。

      (1)追根溯源,打造本土文化語境

      文化是教育的“根”,教師要學會尋根問源,找到具有強烈本土文化特色和時代特點的語境元素,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打造貫通古今和未來的語境表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初中生初次接觸化學,要充分利用這種新優(yōu)勢,從頭抓實化學課程思政教育。新教材緒論部分的德育資源非常豐富,可創(chuàng)新設計“科學之路”專題,以“古代文明、近代反思、現(xiàn)代奮斗、當代成就”四個部分展開教學,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語境,以中國科學發(fā)展歷程為主軸全面揭示人類科學文明進化的規(guī)律,充分體現(xiàn)我國古代化學實踐活動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巨大,同時展示我國現(xiàn)代化學水平的突出成就,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世界觀質的躍遷。

      (2)挖掘整合,建立個人情感紐帶

      情感教育應緊扣學生精神需求,契入學生的認識,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呼應,才能達到引導教育的目的。教學設計“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利用《天工開物》記載的冶鐵技術及我國鋼鐵冶煉產量由小變大,到現(xiàn)在由大轉優(yōu)的歷史轉變作為情境導入,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新型發(fā)展觀教育。對本單元“科學·技術·社會”欄目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可以通過視頻介紹稀土的價值、外國技術的壟斷造成我國“有土缺土”的舊狀、徐光憲團隊奮斗歷程、我國稀土分離技術的發(fā)展進步等,讓學生了解我國化學家在解決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問題時的重要貢獻,體現(xiàn)了科學家精神以及中國道路和制度在科技創(chuàng)新時的組織優(yōu)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幸生在中華家,同時又身處偉大的新時代,應該無比自豪。

      3.促進理論說教向知行合一轉化

      陶行知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9],教育是為生活服務的工具,是為了滿足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教學設計“化學與人體健康”時,可將新舊教材中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圖”做對比,引導學生談談生活中“你看到身邊人的某些飲食習慣是否有利于身體健康”“新教材展示的圖片是否更科學”,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自由作答。教師可以適時提出諸如“減肥之人嫉‘油’如仇是否科學”等思辨性問題,由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分析,通過自主討論獲得初步健康生活知識。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習慣,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基礎。課后延伸可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以“我是小小營養(yǎng)師”針對現(xiàn)階段自己身體生長發(fā)育特點,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一日食譜。

      除充分用好貼近生活的語境素材,教師還要充分挖掘新增的“科學·技術·社會”欄目中的素材,這些語境素材與學生生活較遠,學生對其缺乏直接經驗和認識,平時很少關注。與菜籃子有關的“如何增加養(yǎng)魚池水中的含氧量”,與醫(yī)療健康有關的新科技“消毒防腐藥”“分子探針”“利用氬氦刀治療腫瘤”,與生活資源有關的新科技“調水工程”“我國可燃冰資源的開采”“催化劑的作用”;與生活環(huán)境有關的新科技“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風電制氫”,與國家安全發(fā)展有關的新科技“稀土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形狀記憶合金”,與科研有關的“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數(shù)字化實驗”等,所有這些都緊緊圍繞材料、能源、環(huán)境、生命科學等現(xiàn)代社會問題,充分體現(xiàn)化學與人類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緊密聯(lián)系。教師要帶領學生去感受、認識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并內化相關語境素材所承載的思政價值。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8.

      [2]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8.

      [3] 楊加根.倡有“魂”的命題 導有“根”的教學——自信文化視角下的中考化學命題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11):62-66.

      [4][6][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22:16,8,31.

      [5] 習近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5):12-14.

      [8] 張國慶.媒體話語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

      [9] 施良方.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9-60.

      【責任編輯 郭振玲】

      阳东县| 尚义县| 汕尾市| 嘉黎县| 博爱县| 赤水市| 温宿县| 固安县| 三河市| 法库县| 赣榆县| 新昌县| 柳河县| 启东市| 鄂伦春自治旗| 全州县| 泽州县| 新乐市| 呼伦贝尔市| 炎陵县| 龙山县| 博爱县| 平安县| 麻阳| 通道| 尖扎县| 巴青县| 清流县| 志丹县| 门头沟区| 永吉县| 宝应县| 宁都县| 宝丰县| 揭阳市| 阆中市| 南丹县| 石渠县| 溆浦县| 全南县|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