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在一個名叫“三元飯?zhí)谩钡牡胤剑赓M的不僅有午餐、晚餐,還有著和“吃飯”一樣重要的善意與溫暖……
一日兩餐,全年無休,9年,50萬份盒飯……很多孤寡、殘疾、生活困難者,因為一家小餐館堅持下來,站起來,甚至跑進風雨中為別人撐起傘。
去過這家餐館的人,這樣形容它:“‘三元飯?zhí)谩枪陋氈说臑跬邪??!毖輪T王祖藍專程來這里做義工,號召大家將善意傳遞下去?!叭?zhí)谩痹谀睦铮心男┤巳ミ^那里,又有誰接受過這份善意,并用更溫暖的方式將其傳遞出去呢?
開在烏橋島的免費飯?zhí)?/p>
2025年元旦,早上10點,位于廣東省汕頭市老城區(qū)廈嶺路6號的“三元飯?zhí)谩鼻埃呀?jīng)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開飯嘍!”飯菜的熱氣和香味在空氣中飄蕩,有人輕聲說:“今天的菜肯定不錯!”
沒錯,五花肉香菇燜鮑魚、炸薯餅、辣椒炒蛋和炒三丁,今天的每道菜都讓人胃口大開。有第一次來領飯的人說:“過節(jié)的伙食就是好?。 ?/p>
“明天咱們吃羊肉,天冷了,給大家暖暖身子?!闭f話的是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人,他笑著向一位常來領飯的阿姨透露第二天的菜譜。
男人叫肖毅,今年43歲的他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也是“三元飯?zhí)谩钡膭?chuàng)始人?!俺鄙侨擞袀€習慣,賺了錢就愿意去幫助別人。”做餐飲生意的他,逢年過節(jié)都會跟著公益團隊去慰問老弱病殘。
2016年春節(jié)前夕,肖毅和公益團隊去汕頭市烏橋島的一位視障老人家里送大米和食用油時,發(fā)現(xiàn)他的灶臺上積滿了灰,一看就很久沒用。老人家里有很多沒有開封的米和油,桌子上的剩飯剩菜都發(fā)霉了。老人看不見,腿腳也不利索,吃飯都是靠鄰居或親戚隔三岔五地送。送飯的好幾天來一次,飯菜冷了、餿了,老人也得繼續(xù)吃。
肖毅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個念頭也隨之冒了出來?!芭c其給這些老人送米送油,還不如每天把煮好的飯菜送到他們手中?!毙ひ阕约河胁蛷d,平常愛下廚,覺得這件事是舉手之勞。烏橋島是汕頭市金平區(qū)的老城區(qū),曾是汕頭市的工業(yè)中心,但20世紀90年代,隨著水運的衰落,逐漸淪為城市棚戶區(qū)。住在這里的人,多為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外賣小哥和來這里治病的外地人。
不久后,肖毅就把在自家餐廳做好的盒飯,送到了烏橋島的幾位老人手中。得知他給烏橋島的老人免費送飯,幾個朋友也紛紛加入。因為需要送飯的人越來越多,2016年7月,肖毅決定租間小門面當免費餐廳。朋友和家人熱烈響應,會做飯的當廚師,不會做飯的打飯、跑腿,買食材和相關費用,也得他們自己掏。
飯菜免費,但飯店卻叫“三元”,這是肖毅偶然想到的。一天,朋友遞給他一根3元錢的煙,一份簡單的盒飯差不多就是這個價錢?!拔覀兩俪榛虿怀闊熓∠聛淼腻X,就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吃一份盒飯了?!倍摇叭币部梢岳斫鉃椤疤斓厝恕焙汀澳阄宜?,寓意很好。大家一拍即合,“三元飯?zhí)谩背闪⒘恕?/p>
資金有限,租不了位置好的大門面,肖毅最后將飯?zhí)玫牡刂罚x在烏橋島一棟快要拆除的老樓里。那里設備老化、空間逼仄,一會兒電飯鍋的電壓不夠,一會兒煤氣灶又打不著火,這對做大鍋飯是個極大的考驗。即便這樣,大家也一心想著怎么把飯菜做得更好吃。
“看見自己做的飯菜被開心地吃掉,不管是作為義工還是廚師,我都覺得非常幸福和有成就感。”張佳是一家航空公司的乘務長,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他從小就喜歡烹飪,所以“三元飯?zhí)谩眲?chuàng)立后,成為這里的首位廚師,只要不執(zhí)飛,就來飯?zhí)脦兔Α?/p>
有人喜歡旅行,有人喜歡做飯給人吃
除了免費提供飯菜,肖毅和朋友們還會為鳥橋島上的孤寡、殘疾和有臨時困難的人提供其他幫助,如幫忙修葺漏雨的屋頂、添置日常用品更是常有的事。得知經(jīng)常來領飯的陳老姨的丈夫患有尿毒癥卻沒錢治療,肖毅還幫忙籌了3萬元救命錢。
實際上,“三元飯?zhí)谩笔莻€臨時拼湊的“草臺班子”,來飯?zhí)脦兔Φ牧x工也不固定,學生、白領、退休人員……他們想來就來,說走就走,捐錢還是捐物全憑心意。“在這里,吃飯不要門檻,不問來歷去處,做義工也是?!毙ひ阏f。
烏橋島新開了一家免費餐廳的消息很快傳開,吃飯的人越來越多,開銷也與日俱增,周邊幾位愛心人士定期送來食材,但肖毅每月還要貼補上萬元?!熬唧w數(shù)額,我沒仔細算過。不敢算,怕算了會后悔……”他頓了頓,接著說,“我們把飯?zhí)卯斪魃畹囊徊糠?,所有支出就當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開銷,不會一毫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
2019年,因所在老樓拆遷,“三元飯?zhí)谩辈坏貌话峒?,新地址是獨立門面,條件比之前好了一些,但空間依然狹窄。而且換了新地方,周邊有需要的人也會來領飯,資金壓力陡增,最困難的時候,肖毅每個月要貼補4萬多元。即便這樣,他也沒有選擇停下來,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住在烏橋島附近的一位女士,定期送來米面油等物資,擔心被認出來,她每次都戴著口罩;來自湖北的理發(fā)師老趙,得知“三元飯?zhí)谩钡墓适潞?,每個月月初,背著成套的理發(fā)工具來到這里,給有需要的人免費理發(fā)。
一個小伙子,原來過生日都會請朋友去吃飯,得知“三元飯?zhí)谩钡墓适潞?,他選擇用這筆錢“給老人們加個菜”;一直走街串巷賣甘蔗汁的殘疾人夫婦,專請來這里吃飯的每位老人喝甘蔗汁;周圍的菜販主動給飯?zhí)么蛘?,肉店老板不僅給了最低價,還主動送上門……
曾接受過飯?zhí)觅Y助的陳老姨,7年前丈夫去世后,就來到這里做義工。幫忙洗菜、擇菜,發(fā)放食物,還會幫烏橋島的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代領盒飯,然后挨家挨戶給他們送過去。
曾拉著廢品來領飯的拾荒者“雞蛋大叔”,已連續(xù)多年給飯?zhí)盟蛠硇迈r雞蛋。最近兩年,他還定期給飯?zhí)镁杩?,每?0元,至少能做10份盒飯。和陳老姨一樣,“雞蛋大叔”還幫住在烏橋島安置區(qū)的十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領飯、送飯……
會不會有人假裝生活困難來蹭飯吃?面對這個疑問,肖毅說:“我們只是給予了一頓飯而已,沒有必要讓人家說自己多慘。拿走飯就好了?!?/p>
多年如一日地給有需要的人送去溫暖食物和其他幫助,肖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好人,但他覺得這連幫助都談不上,只是人與人之間最樸素自然的交流和雙向奔赴?!拔冶緛砭褪亲霾惋嫷模瑥男【拖矚g做飯給家人吃。”肖毅說,就像有人喜歡旅行、養(yǎng)寵物或做手工一樣,他做飯給別人吃,僅僅因為打心眼里喜歡。
給有需要的人做飯吃,在肖毅看來就是因為喜歡,沒什么了不起。但,愛從來不是哪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如鐘如鼓,一碰觸就會發(fā)出綿延的回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元飯?zhí)谩?/p>
2024年年初,“三元飯?zhí)谩卑徇w至汕頭市老城區(qū)廈嶺路6號,這里人流更為密集,交通也更為便利。不久后,一位本地自媒體博主拍攝了這里的情形,并將視頻上傳至網(wǎng)絡。默默行善多年的“三元飯?zhí)谩笔艿娇涨瓣P注,當?shù)貝坌娜耸块_車送來物資和問候,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包裹也蜂擁而至。
肖毅不用再為明天有沒有米下鍋而發(fā)愁,飯?zhí)貌粌H有用不完的物資可以發(fā)放給有需要的人,還能拿出一部分錢擴大“愛心事業(yè)版圖”。
2024年10月,“多?!ぬ厥馊巳合窜噲觥痹凇叭?zhí)谩备舯陂_業(yè),員工是3位常來飯?zhí)贸燥埖臍埣踩?。洗一輛車30元,肖毅分毫不留,全部作為工資發(fā)給他們。開業(yè)前幾天沒什么生意,3個人一天洗一輛車,每人分10元也能開懷大笑;周末洗車的多,一個人能分100多元甚至200元。無論是10元還是200元,對過去多年生活困窘、一直排隊領飯吃的他們來說,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感動和幸福。
同年12月,飯?zhí)玫摹皭坌氖聵I(yè)版圖”再次擴大,“多?!坌氖止さ辍遍_業(yè)了,這是肖毅送給幾位長期來飯?zhí)米隽x工、會點兒手藝的阿姨的一份人生禮物?!白隽x工沒有任何收入,開洗車行、手工藝品店,是對一直為飯?zhí)脽o私付出的他們表達感謝,也是希望他們能為自己活一回?!?/p>
肖毅不愿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到底幫了多少人。“你來自哪里,身家?guī)缀?,與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都沒什么關系?!彼f“三元飯?zhí)谩敝挥袃煞N人:做飯的、吃飯的。在這里,沒有人管你做多大的生意、有什么人生經(jīng)歷。義工、愛心人士,與來吃飯的人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不同,因為都需要每天吃飯、好好吃飯。
從2016年春節(jié)到2025年春節(jié),整整9年,每天兩頓飯,“三元飯?zhí)谩币呀?jīng)免費送出近50萬份飯。除此之外,飯?zhí)眠€定期發(fā)放面條、牛奶和零食,節(jié)假日發(fā)送大禮包。
“三元飯?zhí)谩敝皇撬惋埖牡胤蕉??!比欢瑢τ谠S多人來說,它存在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常駐義工中干得最久的是78歲的劉老姨。她坦言自己不僅從義務勞動中獲得了滿足感,還因為被當作“有用之人”而自豪不已。8年前,70歲的劉老姨不能再干農(nóng)活兒了,只能靠賣廢品維持生活。她一度是“三元飯?zhí)谩敝姓驹谇芭诺念I飯一員,不僅沒有人給過她臉色,而且肖毅還經(jīng)常問她有沒有什么困難。“領了幾天飯后,我跟老板說想來做義工。吃了這里的飯,也應該為這里做點兒事。”此后,劉老姨每天都來幫忙?!袄习屦B(yǎng)我(給我飯吃),我不愁吃了,就應該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她說,自己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干不動的那一天。
沒有雙腿的拾荒老人“輪子大叔”,借助一個自制的“風火輪”(用一根鐵棍將兩個自行車輪焊在一起)出行。遇見刮風或下雨天,出行困難重重,但過去多年,他幾乎每天都按時出現(xiàn)在“三元飯?zhí)谩遍T前,“我不來的話,他們就會一直等……”
大雨滂沱的正午,被淋透的“輪子大叔”來領飯,這一幕被拍成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后,“輪子大叔”成了網(wǎng)紅,粉絲給他寄來衣物和他喜歡喝的酒。如今,他騎上了帶雨棚的電動車,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曾經(jīng)來“三元飯?zhí)谩辈稍L的一位媒體記者,前不久心情郁悶彷徨時,請了假,坐飛機來到這里,幫廚師打下手,跟來吃飯的老人聊聊天。“在這里待兩天,一切煩惱都會煙消云散……”
對肖毅來說,那些經(jīng)常來飯?zhí)妙I飯吃的老人和殘疾人,就像每天都會回家吃飯的家人一樣親切熟悉。他認為不能用簡單的弱勢群體來形容他們,因為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帶著各自的夢想與使命,來到人世間體驗的鮮活生命。
不是每個人都能功成名就,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要在柴米油鹽的火熱和滋味中,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肖毅說,“三元飯?zhí)谩敝阅茏銎饋?,接收到這么多人的善意,是因為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個可以與善、愛和大義等一切美好的詞匯畫等號的“三元飯?zhí)谩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