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歲首

      • 回到古代過新年
        文藝表演”來慶祝歲首(即新年)。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俳(pai)優(yōu)”出現(xiàn)了,類似今天的相聲演員。他們會用幽默的說唱方式表演節(jié)目來慶祝歲首。到了漢代,人們慶祝歲首的活動中出現(xiàn)了雜技和雜耍,比如走繩、幻術(shù)(也就是現(xiàn)在的魔術(shù))等。這些雜技大多都是高空運動,有通過疊起桌子,站在桌子上進行各種高難度動作表演的,還有在高空搭建起來的繩索或竹竿上進行表演的。唐代,人們的娛樂活動更加豐富。歲首時,宮廷里會舉行盛大的慶?;顒?,歌舞、幻術(shù)紛紛登場,最奪人眼球的是“舞馬”。數(shù)匹

        小雪花·成長指南 2024年2期2024-04-25

      • 元旦的來歷
        。一 古代以農(nóng)歷歲首為元旦在中國古代,元旦為農(nóng)歷(陰歷、舊歷)的正月初一,故又稱元日、元正、歲首、歲旦、正旦、正日、端日、大年、新歲、新春、新年等。元旦為一年之始、一季之始、一月之始,也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jié)日,所以唐人韓鄂在《歲華紀麗》中說:“元日,八節(jié)之端、三元之始。開甲子于新歷,發(fā)風光于上春。七十二候之初,三百六旬之首。”故有一陽復始、萬象更新之說。相傳早在五帝時代的黃帝之孫顓頊時就有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之說。據(jù)《晉書 ·律歷志》中說:“顓頊以今之孟春

        文史知識 2024年1期2024-04-25

      • 春節(jié)
        是過年,是以年終歲首為核心、圍繞年度周期轉(zhuǎn)換形成的一系列節(jié)日的總和。作為年度周期轉(zhuǎn)換的節(jié)點,春節(jié)是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一系列節(jié)日的集合,這是它的特殊性所在。歷史上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起源有不同的解釋,流傳廣泛的一種說法是源自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年獸。民間傳說既反映民眾的情感,也寄寓著民眾的價值觀。但從學理上來講,民間傳說并不足以說明節(jié)日的真實來源。學術(shù)界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起源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源于上古時期的臘祭或蠟祭(zhà jì);一種說法認為,

        人民周刊 2024年3期2024-04-02

      • 從“元日試筆”談古人年齡計算方式
        艷作為時間節(jié)點的歲首之日,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各種各樣的選擇與稱呼,也有著多姿多彩的習俗與儀式。一上古時期到先秦,人們以立春為歲首。后來,隨著朝代的更迭,新朝代的建立往往伴隨著新歷法的頒布。在“改正朔”的要求下,歲首由皇權(quán)確立:夏朝使用夏歷,歲首在孟春,即春季第一個月;商朝歲首在冬季十二月;周朝歲首在冬季十一月;秦朝建立后,使用秦歷,以十月為歲首,漢代初期沿用秦歷,仍以十月為歲首;直到漢武帝時,再度更改歷法,重新定歲首于正月。從此,我

        讀報參考 2024年6期2024-03-20

      • 帶著希望去讀書
        陳裕年終歲首,讀書都是帶著一種思緒而進行的。年尾時,讀了一年的書,總要對讀過的書有個全面的回顧。常言道“開卷有益”,這益處何在,得到多少,都是值得回味的事情。年初時,對一年即將要讀的書必須有個規(guī)劃,讀哪些書,側(cè)重于哪些感悟,這都需要好好思量一番。我認為,帶著希望讀書,是迎接新的一年最好的表達。帶著希望讀書,是對讀書深層次的一種渴求。讀書讀的是知識,讀的是理智,更讀的是做人的一種態(tài)度。人活于世,需要了解的內(nèi)容紛繁復雜,因而,理順讀書的次序,必能讓讀書有遞進式

        科教新報 2024年4期2024-03-17

      • 山西人年俗中的“旺火”
        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年”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至今已經(jīng)傳承兩千多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稱為新正、元旦、元日、正旦、三元日等。采用公歷(陽歷)計年后,改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過年有著除舊迎新的民俗,所謂“歲首”就是指一年之始、一歲之始。春節(jié)原意并不指歲首,而是指立春之節(jié)。因為立春與歲首相差不過幾天,春節(jié)最早不會早于立春前15天(陽歷1月21日),最晚不會晚于立春后15天(陽歷2月200)。先秦時期,雖然沒有出現(xiàn)“春節(jié)”這個

        記者觀察 2024年1期2024-03-15

      • 戰(zhàn)國楚歷大事紀年辨正
        于學人對戰(zhàn)國楚歷歲首、月序,大事紀年是以當年大事紀年還是前一年大事紀年,同一批文字資料的不同紀年是否相連續(xù),與歷史大事的對應等,均有不同的認識,使多數(shù)大事紀年的確切年代無法定論。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十四種]》,收錄了絕大部分楚歷紀年資料,且匯集吸納海內(nèi)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對部分簡冊重新綴合、編連,對異體字和假借字隨文注出了通行字[1],為研究楚歷提供了更為可信的依據(jù)。本文所引用楚紀年材料的編連和通行字多采納于此著。出土楚歷資料的不斷豐富,以及前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2023-12-30

      • 春節(jié)的演變
        。也叫舊歷)年的歲首,是中國人一年里格外期盼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象征著團聚、興旺,寄托人們新的希望的佳節(jié)。傳說在兩千多年前的一天,舜(shùn,傳說中上古帝王名)繼帝位,帶領(lǐng)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jù)說這就是農(nóng)歷新年的由來。作為新年的第一天,在春節(jié),人們要穿新衣、戴新帽,祭拜祖先,到廟里上香,為新的一年求個好運氣。這一天,有的地方有吃年糕的習俗,有的地方有吃餃子的習俗,還有一些地方則是吃長壽面。在這一天,大家會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家人團聚,歡

        快樂作文(5.6年級) 2023年2期2023-05-30

      • 40年來楚歷研究綜述
        建正及其衍生出的歲首所在等展開的討論,間或有歷譜復原、歷法參數(shù)、紀時制度等方面的探索。關(guān)于楚歷研究的介紹,目前筆者僅見陶磊《〈日書〉與古歷法研究綜述》一文 “關(guān)于楚歷的討論” 部分有過專門提及⑤。該文當時就存在一些疏漏,時隔多年,楚歷研究又有一些新的進展,有必要進行補充介紹。因此,我們對這些成果按照 “楚歷建正” 、 “楚歷歲首” 和 “楚歷其他相關(guān)研究” 三類分別介紹。一、楚歷建正不少研究楚歷的學者都曾對楚歷建正的問題進行過討論,只是有些學者沒有給出明確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23年1期2023-03-13

      • 冬至
        年的開始,稱為“歲首”?!笆住钡募坠俏?? ? ?像動物的腦袋,有頭顱、眼睛、嘴巴,還有頭上的毛發(fā)。慢慢發(fā)展到金文 ? ? ,字形只突出了眼睛和毛發(fā)。小篆 ? ? 沿襲了金文,上面三根線條代表毛發(fā),眼睛則寫成了“目”,后來毛發(fā)也簡化后,就成為我們現(xiàn)在的“首”字。從“首”的字形演變中,可以看到“首”最初表示腦袋、頭,由于腦袋在身體的頂端,并且也是最重要的,因此“首”就有了第一、開始等意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歲首”就是一年的開端,把“冬至”作為歲首,就是以農(nóng)歷11月作為新年的

        東方少年·閱讀與作文 2022年12期2022-12-25

      • 傳節(jié)氣內(nèi)蘊,揚文化之美
        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首,它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便傳承著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驅(qū)邪攘災、除舊布新等為主題的節(jié)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jié)慶活動不僅構(gòu)成了后世歲首節(jié)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也一直遺存至今,鐫刻于華夏兒女的記憶深處,流淌于我們的血脈之中。在我的家鄉(xiāng),仍留存這種習俗。每到立春時節(jié),全鄉(xiāng)的人家都滿懷對新年的期許,在祭神的前一天,殺雞宰鴨,準備鮮果,供品擺滿圓桌,好不熱鬧。不及桌腳的幼童常常躲在一旁,眼巴巴地望著大人們布置,渴望在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22年22期2022-05-30

      • 正月里的這些大事,改變中國歷史
        用之,以十一月為歲首;丑為地正,殷用之,以十二月為歲首;寅為人正,夏用之,以十三月(即一月)為歲首;秦……以十月為歲首”。也就是說,夏朝歷法以一月建寅為正月,商朝歷法以十二月建丑為正月,周朝歷法以十一月建子為正月,秦朝歷法則以十月建亥為正月。 ? 漢承秦制,繼續(xù)沿用秦歷,以十月為歲首。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在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下“改正朔”,制定“太初歷”,恢復夏歷建寅,重新“以正月(即一月)為歲首”,后世沿用至今。 ? 無論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還是一月

        讀報參考 2022年7期2022-04-25

      • 春節(jié)為何是正月初一?
        般發(fā)生在每年的“歲首”。而這個“歲首”的具體時間,在漢武帝之前是一直隨著王朝更迭不斷變化的。傳說中最早的年,起源于夏朝。夏朝第一個君主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每三十天都會出現(xiàn)一次規(guī)律的潮汐,而大概三百六十五天又會出現(xiàn)一輪寒炎冷暖的四季變化,于是創(chuàng)造出了太陰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陰歷、農(nóng)歷,又稱為夏歷。夏歷按照月亮圓缺的周期,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所以在夏朝的時候,是在正月初一過年的??傻搅?/div>

        旅游世界 2022年2期2022-03-24

      • 民間三大鬼節(jié),你知多少?
        夏歷十月初一為其歲首,也就是秦歷新年。秦人為何選擇十月為歲首之月呢?這還要說秦人的緣起,秦朝崛起于西北,原屬羌戎民族,以十月為歲首是古代羌戎部族的舊俗。所以秦人立國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統(tǒng)一六國之后仍舊以十月為歲首(即以亥月為一年之始,此月相當于夏歷十月),這正合乎三代以來歲首依次后移慣例,亦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的更迭舊制,秦既保留了自己的民俗傳統(tǒng),又表示自己是順應天命代周而立,將歲首定在亥月。后來秦朝猶如曇花一現(xiàn)一樣滅亡了,但其歲首習俗并沒有消亡,不

        旅游世界 2022年2期2022-03-24

      • 從“年”“歲”“祀”看先秦時期如何過年
        月到一月,當時的歲首交接時在種黍和收麥之月,相當于夏歷的五月。”[2]366-368朱鳳瀚先生也對此有所探究,認為甲骨卜辭中的九月至次年二月為春季,三月至八月為秋季,由此推斷與卜辭所見農(nóng)事活動與氣象情況相符合。卜辭中的一月,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夏初,即夏歷的五月,殷代是以夏歷的五月為歲首的③。這兩個結(jié)論,雖略有出入,但大致不差,應當是比較可信的。商代如此,西周恐怕也是如此。西周甲骨文也有“今春”“今秋”,比如:今春王其□?(H11:75)楚白乞今秋來囟于王其則

        跨世紀 2022年1期2022-01-24

      • 包山楚簡的歲首占及其歷朔斷代
        樣的占卜最適宜在歲首元旦進行。我們認為刑夷之月的“集歲”占與文獻記載“王者歲首”的“候歲”占俗有關(guān),可能提供了兩年元旦的日辰干支,從而為歷朔斷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略論如下。一、包簡的歷日材料與月名《包山楚簡》“集歲”占中,有關(guān)年月日三要素、起止時效、占卜事項等,基本上出現(xiàn)在同一支竹簡上,例如:宋客盛公臱聘于楚之歲,刑夷之月,乙未之日,盬吉以保家為左尹佗貞:自刑夷之月以適刑夷之月,出入事王躬身尚毋有咎?占之,恒貞吉,少有憂。(包簡197)大司馬邵滑率楚邦之師徒以救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1-20

      • 《管子·幼官》三十時之“火歷”考釋
        頁;馮時:《殷歷歲首研究》,《考古學報》1990年第1期,第19-42頁。,龐樸最先把這種歷法命名為“火歷”,他在《火歷初探》《火歷鉤沉——一個遺失已久的古歷之發(fā)現(xiàn)》《火歷三探》三篇論文中,從文獻、考古、民俗等多個方面揭示和論證了火歷的存在。他說:“火歷雖然由于時代遙遠久已消失,但它卻在后世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了蹤影。”(6)龐樸:《火歷鉤沉——一個遺失已久的古歷之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號(1989年7月),第3頁。筆者受龐樸“火歷說”的啟發(fā),發(fā)現(xiàn)《管

        管子學刊 2021年4期2021-11-16

      • 春節(jié)的來歷
        有很多名字,比如歲首、正旦、元日等等,都在說這一天很特別。正月初一的這個元旦,也俗稱為“大年”,在我國開始實行公歷紀年后,為了區(qū)別1月1日這個元旦,正月初一便改名叫“春節(jié)”了。大歡大樂的節(jié)日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但從廣義上來說,春節(jié)是從臘月初八開始,至正月十五,甚至二月初二為止,要持續(xù)將近兩個月的漫長的慶祝時段,我們也管這時候叫“過年”,從一個“過”字看出,年得好好地過,慢慢地過,讓我們品出時間延續(xù)的勁道。立春與歲首春節(jié)也可以理解為春天的節(jié)日,農(nóng)歷年開始的時候,

        格言·校園版 2021年5期2021-09-10

      • 春節(jié)記憶
        節(jié)”,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在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要舉行各種慶?;顒樱詿狒[歡快的形式辭舊迎新。記憶中的春節(jié),蘊藏著濃濃的年味,貼春聯(lián)、穿新衣、放爆竹、守歲……臘月三十晚上,親朋相聚一堂,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闔家團圓其樂融融。這頓年夜飯與平日里的餐飲大不相同,一家人忙里忙外早早地準備著各式菜品,待傍晚爆竹聲聲響起,大家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共慶佳節(jié)、互致賀辭。此刻,中華民族的餐飲文化里,透著許多甜、許多美好、許多親情,

        晚晴 2021年2期2021-05-18

      • 春節(jié)的由來
        使用的歷法不同,歲首的日期也因此變化,比如,夏朝歲首為正月,秦朝則以十月為歲首。歲首不固定,年節(jié)習俗就很難固定。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太初歷》,這是一部陰陽合歷的歷法。《太初歷》把正月規(guī)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jié)氣的開端相對應。這樣的規(guī)定,非常有利于安排農(nóng)事活動,所以,盡管后世各代對歷法多次進行修改,但始終沿用“正月為歲首”的規(guī)定?!短鯕v》的頒行,使得年節(jié)習俗最終定型,代代相傳,并延續(xù)至今。但是,漢代時的春節(jié)并不是指正月的年節(jié),而是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1年4期2021-03-07

      •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用歷問題辯證
        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对铝睢芬黄?,自漢代學者收入《禮記》起,便被官方視為周代典制,圣王所作,《十二紀》紀首也因此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周代歷法?!稌r則訓》在古代因不屬于經(jīng)學系統(tǒng),糾纏稍輕。時至今日,關(guān)于《十二紀》紀首究竟采用的是何種歷制,仍然眾說紛繪。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也即中國學術(shù)史上著書意識和編書活動開始形成的時代,像上述這種文本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傳本和改寫的現(xiàn)象,是非常常見的,但也因此導致后人在閱讀這些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章時,容易因文本被著錄的形式和所納入的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14

      • 致敬“疫”線教育人
        編輯部2020年歲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橫空肆虐,讓這個本該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充滿了哀愁與傷痛。英雄城市如遭冰封,荊楚大地黯然失色。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悄然打響,舉國上下嚴陣以待。在這場劫難中,我們是不幸的,疫病奪去了數(shù)萬人的健康、數(shù)千人的生命,人民不能“安居樂業(yè)”,國家蒙受巨大損失;但我們又是幸運的,一群群天使從天而降,一個個凡人挺身而出,一方方同胞守望相助,一幕幕溫情接力上演……放眼教育界,我們?yōu)橐粋€個重量級專家、學者的離去沉痛無比,也因一部分教育人

        教育家 2020年9期2020-04-29

      • 元旦與春節(jié)的歷史溯源
        ”概念元旦,意指歲首一天,古人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一說。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稱為“元月”或“端月”“履端”。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序》開篇語,“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很早就有“元旦”概念了,1960年大汶口時期陵陽河遺址出土灰陶上便發(fā)現(xiàn)了“旦”字。據(jù)說,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提出的,規(guī)定了一年從元旦這天開始。但是,顓頊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沒有確定“元旦”這一名詞。元旦的別

        百科知識 2020年1期2020-01-16

      • 早期周人的豳歷及《豳風?七月》研究
        也創(chuàng)立了以十月為歲首的秦歷。漢初一直沿用秦歷,直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改用太初歷,以建寅月為年首正月,也就是夏歷,歲首正月的問題才明確下來,這個歷律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宣統(tǒng)帝退位。遠古歷法的用途主要有兩點:一是用于周期性的祭祀活動?!皻q(歳)”即“歲祭”,“歳戉古本一字,甲骨文歳字象戉形”。[2]134當初是一種祭祀名稱和祭祀用牲行為,本意為砍殺犧牲以祭祀祖先。這種祭祀活動的周期以“歲”為單位,從“歲首”算起,開始新一輪的祭祀活動。概言之,“歲”和“祀”皆為祭

        西部學刊 2019年8期2019-08-27

      • 中國古代歷法中的日、月、年
        法的主要區(qū)別便是歲首的月建不同。夏歷是以建寅之月作為歲首,廣大農(nóng)村今天仍然在使用的農(nóng)歷即是夏歷。殷歷以建丑之月即夏歷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歷以建子之月即夏歷的十一月為歲首。明白這些,在閱讀古書時其中的一些歷法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如《春秋·成公八年》記:“二月無冰?!倍蓬A注:“周二月,今之十二月也,而無冰,書冬溫?!迸D月無冰,氣候是不正常的,故《春秋》書之。假如不知道《春秋》所用的是周歷,便不能理解該月氣候的反常。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說:“七八月之間旱,則苗

        讀者·校園版 2019年15期2019-07-16

      • 知否
        的夏歷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歷以夏歷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歷以夏歷的十一月為歲首。若用干支紀年法來稱謂,一月稱“建寅”之月,十二月稱“建丑”之月,十一月稱“建子”之月,這就是所謂的“三建”說。其中,“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在我國,秦至西漢中葉前,歲首一直在夏歷十月,也就是以農(nóng)歷每年的十月初一為新年。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把歲首之月固定在了“建寅”之月,即農(nóng)歷正月,此后歷代相沿?!罢弊?,在漢語中有兩個讀音:一個如“剛正不阿”里

        方圓 2019年4期2019-06-11

      • “三正說”微探
        、以不同的月份為歲首,歷代君主為了顯示政權(quán)正統(tǒng)性,會通過“改正朔、易服色”來證明?!叭f”對歷代歷法的制定都影響深遠。關(guān)鍵詞:三正說;歷法;歲首;夏商周1、三正說的含義現(xiàn)在所說的“三正”,一般認為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所使用的夏歷、殷歷、周歷的歲首不同,夏歷是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殷歷是以建丑制之月為歲首,周歷以建子之月為歲首。三者因歲首不同而被稱為“三正”。周歷歲首是在冬至所在當月,殷歷歲首是冬至次月,夏歷歲首為冬至后第二個月,這樣算來,周歷就要比夏歷早兩個月,就

        山東青年 2019年12期2019-02-06

      • “玉衡指孟冬”辨 ——兼與黃瑞云先生商榷
        霸上,故以十月為歲首?!睗h之孟冬,今之七月矣。按,《史記·張丞相列傳》:“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弗革?!薄妒酚洝ば⑽浔炯o》:“(元封七年)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尚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薄妒酚洝v書》亦載:“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閎運算轉(zhuǎn)歷,然后日辰之度與夏正同。乃改元,更官號,封泰山。因詔御史曰:‘……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為太初元年’?!薄稘h書·張蒼傳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4期2018-11-13

      • 兩問元旦
        站在了2018的歲首。天,依然如昨日般高;風,依然如昨日般冷。但不同的是,我們對某個時間點的稱呼有了變化:昨天以前的,都不能再說今年某月某日,而要說去年某月某日,或者2017年某月某日。否則,你就犯了時空混亂的錯誤。其實,時間本是連續(xù)的,上一年末尾的那天和下一年年初的那天并無什么不同。只是人們?yōu)榱擞浭碌姆奖?、溝通的方便,不得不劃分出年、月、日、小時等,不然的話,人類社會便不好運轉(zhuǎn)。在我的潛意識里,對“新年”的日期設(shè)置一直是有疑問的,無論是公歷新年還是農(nóng)歷新

        中國機電工業(yè) 2018年1期2018-02-02

      • 新年說“年”
        更多。一年之初為歲首,農(nóng)歷歲首為春節(jié),叫過年。年是時間,12個月叫一個年度,10年叫一個年代,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每1000年稱為千禧年。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一年,現(xiàn)行歷法規(guī)定365天的年份為平年,366天的年份為閏年;一年內(nèi)首尾都有“立春”節(jié)氣的稱雙年,一年中沒有“立春”節(jié)氣的稱漏春年;剛過去的一年叫舊年、去年、上年,以前的年份叫往年,剛過去的連續(xù)年份叫列年,剛開始的一年叫新年;以農(nóng)歷紀年稱舊歷年、陰歷年或古歷年,以公元紀年的稱陽歷年、新歷年或公歷

        老友 2018年1期2018-01-24

      • 殷代歲首考論
        30070)殷代歲首考論王紅成(西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目前學界對殷代歲首為哪一月問題,眾說紛紜。運用物候?qū)W方法,通過考察殷代的氣候、農(nóng)作物耕作的時節(ji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等方面,論證了殷代的農(nóng)作物為一年二熟;又參以殷墟卜辭中關(guān)于黍的記載,可知黍作物一年中的耕作時期,即殷歷一二月和殷歷八九月;再結(jié)合《夏小正》等傳世史料所記載的黍作物為夏歷五月,最終得出殷歷以夏歷十月為歲首。殷代;歲首;十月對于殷代歲首為哪一月的問題,大多數(shù)古代學者認同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11-23

      • 說“玉衡指孟冬”
        霸上,故以十月為歲首?!瘽h之孟冬,今之七月矣?!睗h高祖以十月為歲首,到武帝太初元年才改用夏歷,以正月為歲首。李善以為太初之前,十月為歲首,故太初之前的孟冬,即太初之后的七月。按照李善的解釋,“玉衡指孟冬”的孟冬實際是夏歷七月。之所以稱為“孟冬”,因為用的太初之前的歷法,也就足證詩作于太初之前,并與“或稱枚叔”的年代相符。“孟冬”既是夏歷七月,寫的是秋天的物候也就正常了。后世注家認定《古詩十九首》出于西漢者,其中最重要的證據(jù),就是根據(jù)李善對這句詩的解釋。然而

        中國韻文學刊 2017年3期2017-11-14

      • 丁酉雞年是雙春閏月年
        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立春節(jié)氣跑到上一年歲尾或跨到下一年歲首的情況,如即將過去的2016年丙申猴年從一個“閏月”來補平。“這有效避免了正月里穿襯衫、六月天下大雪的怪事?!币虼?,每2016年2月8日起算,2016年2月4日為立春,而下一個立春在2017年的2月3日,已經(jīng)進入了丁酉雞年,所以這個猴年“無春”。而2017年丁酉雞年的正月初七、臘月十九都是立春,出現(xiàn)“雙春”的現(xiàn)象。雙春閏月有啥特別?【閏月】翻開嶄新的日歷,細心的您會發(fā)現(xiàn)農(nóng)歷雞年有一個“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17年2期2017-03-24

      • 為什么中國人要算“虛歲”
        增加一歲。如果以歲首增歲,那就必須仔細計算閏月,因為中國古代實行的農(nóng)歷是陰陽歷,每年的天數(shù)并不固定,平年和閏年甚至相差一個月。用歲首增歲法很容易搞混自己的年齡。后來幾朝歷法為了壓過前朝,總將歲首提前一個月。《秦歷》以冬至所在的那個朔望月為子月,也就是今十一月。馬王堆漢墓中繪制的月亮(左)和太陽(右)為了收稅,古人重虛歲不重周歲把年月算清楚了,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zhàn)略工程,只有搞清統(tǒng)治下的人口年齡才能收稅。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有了中央政府就有了稅,而自然

        新傳奇 2016年8期2016-04-19

      • 一本奇書里的西藏“年”
        ,當然是從一年的歲首時過起。何為歲首,在藏族歷史上是有爭論的話題,從傳統(tǒng)歷算學角度大致有這樣幾種不同的說法:藏歷時輪派歷算家多認為藏歷三月初一為歲首;四座經(jīng)和勝樂金剛空行經(jīng)則將藏歷十二月初一視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受律藏和俱舍論的影響,薩迦派諸大師和宗喀巴大師等皆用藏歷十一月十六日為新年之說;由于受到藏族古代社會以“麥熟為歲首”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日藏經(jīng)及因緣經(jīng)釋的記載則定藏歷九月十六日和八月十六日分別為藏地新的一年的開始。而目前在衛(wèi)藏絕大部分地區(qū)比較通用的以藏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2期2016-03-29

      • 差點被“強制廢除”的春節(jié)
        代這一天被稱作“歲首、正旦、元日、元旦”等,而春節(jié)在古代專指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到了中華民國時期才正式將陰歷年初的第一天確定為春節(jié)。在歷史上,歲首并不一直是正月初一,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為正月,也就是元月,商朝以殷歷臘月為正月,到了周朝就以冬月為正月。從先秦時期一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歲首一直被定為夏歷的十月初一,即十月初一為新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建議使用太初歷,才正式確立夏歷的正月初一為歲首,后來的朝代雖然對歷法進行了不斷的調(diào)整,但是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看歷史 2016年2期2016-03-25

      • 知 識 窗
        節(jié)?中國農(nóng)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jié),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象征著團結(jié)、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jié)。據(jù)記載,中國人過春節(jié)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最為大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jié)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帶領(lǐng)著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jù)說這就是農(nóng)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jié)。春節(jié)過去也叫元旦,春節(jié)所在的這個月叫元月。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為正月,商朝用臘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黨員干部之友 2016年2期2016-02-01

      • 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jié)
        稱“十月朝”“秦歲首”“寒衣節(jié)”,這些具有不同內(nèi)容的民俗節(jié)日,其節(jié)俗的基礎(chǔ)源于人們的時季意識,收獲祭與立冬節(jié)氣是這些節(jié)日的原型與節(jié)俗依據(jù)。在漢魏之前,天文物候直接作為時間變化的標志,人們將日月會于東方天際的時間,所謂“日月會于龍”,作為祭祀的時間節(jié)點,這一時間大致在夏歷時十月初一,從北半球的自然氣候上看,正是“水始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這一天文物候循環(huán)周期的終結(jié)與開始的神秘之時,人們自然要向天神獻祭,“國于是乎烝嘗,家于是乎嘗祀”(《國語·楚語下》)。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5年11期2015-11-23

      • 春天,承載著我們無限的希望
        之意,是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是歲首人們互相祝福的吉利話。馬去雄風在;羊來瑞氣生。在午馬徐徐去、未羊款款來的時候,人們常以這句話應景。“陽”和“羊”同音,陽光之下三只羊?!叭栭_泰”之說來自《易經(jīng)》六十四卦之中,古人以《泰》卦,乾下坤上,陽爻有三。于是,“三陽開泰”成為歲首的吉語。明雜劇《鬧鐘馗》中,逢元旦,三陽真君在三陽閣下排宴慶賀新年——“那三陽真君領(lǐng)三個綿羊太子”,三羊象征三陽。相傳,羊是給廣州帶來吉祥的五谷之神。古時南海有五仙人,各穿不同顏色的衣

        對聯(lián) 2015年5期2015-11-15

      • 三羊開泰還是三陽開泰
        “三陽開泰”成為歲首的吉語,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的象征。古人認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農(nóng)歷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后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叭蜷_泰”和“三陽開泰”都是吉祥之意,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是歲首人們互相祝福的吉利話。既然都是中華文化的內(nèi)容,約定俗成,滿大街都使用“三羊開泰”,就不必斤斤計較“三羊”還是“三陽”了。在中國的羊文化中,“三羊開泰”工藝美術(shù)作品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大多為陽光下

        新湘評論·下半月 2015年3期2015-09-10

      • 秦王朝國慶(“十月朔”)與新年的合一
        “十月”是秦的“歲首”,但并沒有想到這既是春節(jié)又是國慶之日。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唯一一個使國慶與新年合一的朝代。在而后的歷史長河中,國慶不另作顯示,中國人也習慣地把春節(jié)視為一年之始。其實秦定的“十月朔”為全國的朝賀之日,隨歷法的變更雖然早已不存在了,但因為其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在今日的民事活動中仍然能找到它的影子。筆者雖然發(fā)表過一篇文章《解讀“十月朔”——秦王朝新年的慶日》對“十月朔”問題進行闡述[2],但由于人們對“十月朔”問題還未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現(xiàn)在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3-25

      • 秦孝文王享國三日辨
        “秦既用建亥月為歲首,孝文王元年應有十月。今于除喪后又書十月,分明是已逾二年,豈享國一年者乎?故予以莊襄王元年壬子即原孝文王二年,但秦之臣子以孝文王即位三日,不仍為之二年,遂改為莊襄王元年?!币虼耍J為孝文王名義上不應該是享國一年,而應該是二年。梁玉繩的《史記志疑》中記載,有的讀史者根據(jù)“即葬而除喪,其時不獨三年之喪之廢,即期年亦不行”的實際歷史情況,不同意閻氏關(guān)于孝文王跨逾兩個歲首的說法,而懷疑這段文字有衍文錯簡。認為“赦罪人……弛苑囿”是衍文,該刪去

        文教資料 2014年29期2014-03-21

      • 元旦的來歷
        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tǒng)的舊歷年則稱春節(ji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 (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

        山東農(nóng)機化 2011年6期2011-08-15

      • 元旦的由來
        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元旦”在中國漢字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有早晨的意思?!霸本褪且荒甑摹暗谝粋€早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第一個早晨自然就是一年的開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后,建立了中華民國,決定使用公歷,把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一月一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新中國成立前,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

        作文周刊·小學三年級版 2008年1期2008-04-15

      德昌县| 宝鸡市| 虞城县| 静乐县| 德钦县| 漳州市| 阿克陶县| 姜堰市| 佛山市| 景谷| 平定县| 柳江县| 呼图壁县| 台北市| 棋牌| 吕梁市| 南通市| 会同县| 临颍县| 瓦房店市| 当雄县| 靖州| 金山区| 修水县| 华宁县| 桐梓县| 乐业县| 宣恩县| 峨眉山市| 万荣县| 稷山县| 肥城市| 吉木乃县| 抚州市| 客服| 荣成市| 安康市| 门头沟区| 观塘区| 大化|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