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
- 治官·治民·治天下:《唐律》中的法律秩序觀
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中華書局1983 年版?,F(xiàn)行版本為《唐律疏議》,推測為唐高宗永徽年間流傳下來,另有一說為唐開元二十五年版本,宋元時期稱作《故唐律疏議》。④關于“唐律疏議”之名稱討論,可參考錢大群:《〈唐律疏義〉與〈唐律疏議〉辨》,載氏著《唐律與唐代法制考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年版,第30—42 頁。錢大群認為應稱作“唐律疏義”,本文采用通行的“唐律疏議”。綜觀《唐律》研究,目前學界認為它是一個以皇權為中心的法典,其法律的首要職責是保護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2023-10-12
- 古代未成年犯罪的教育與懲戒
合并頒行,即《唐律疏議》?!?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作為唐律的代表,充分體現(xiàn)了“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基本原則,也成為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參照?!?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延續(xù)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罰減免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唐律將未成年人的年齡進行了三個等級的區(qū)分,并規(guī)定了對應減免措施,基本遵循年齡越小處罰越輕的原則。具體而言,首先,十五歲以下之人,流罪以下可通過贖刑替代。其次,十歲以下之人,有反罪、大逆、殺人應死之罪,可進行上請,即奏請皇帝裁決。犯盜竊和傷人罪,同樣采用贖
人民論壇 2023年3期2023-05-30
- 從唐律到《唐律疏議》的歷史演變
0000一、《唐律疏議》的初步形成《唐律疏議》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內(nèi)容完整的法典,是我國傳統(tǒng)社會法典的典范與中華法系的典型作品,在全球法制發(fā)展歷史中也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也是中世紀時期世界法典的典型佳作。而《唐律疏議》也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才得以產(chǎn)生的,本文主要研究與探討《唐律疏議》的形成歷史。(一)《唐律疏議》產(chǎn)生的歷史淵源公元618年,唐朝由李氏父子建立,其總結經(jīng)驗教訓,并吸收以往朝代的治國之法,并結合自身情況增添了一些能夠鞏固中央集權的制度,例如:對中
法制博覽 2022年16期2022-11-22
- 《唐律疏議》作為中華法系代表作的三維解讀
136000《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的代表已經(jīng)成為學界共識。但為什么將其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很少有學者做一個全面的解讀。有的學者主張其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是因為其保存的完整性,有的主張是因為其在歷史背景下編撰技術和立法技術的完備,還有的學者運用比較研究法將其與國外古代法律相比較來論證唐律是中華法系的代表。這些都是唐律的閃光點,毋庸置疑。但若只從一個視角去解讀,顯得比較單薄,難以支撐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同時也很難全面認識唐律,使唐律的魅力大打折扣。所以本文將從
法制博覽 2022年7期2022-11-22
- 《唐律疏議》存在罪刑法定主義論析
0103一、《唐律疏議》是否存在罪刑法定主義《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的成熟的代表之作。關于《唐律疏議》是否存在罪刑法定主義,學界目前眾說紛紜:承認罪刑法定主義存在的肯定說、否定其存在的否定說以及介于二者之間部分肯定的第三說。以蔡樞衡先生為代表的肯定說提出:雖礙于時代條件和價值追求不同,但只要存在依法定罪定刑的基本特征,就不應否認《唐律疏議》中的罪刑法定。比如,蔡樞衡先生提出:“罪刑法定主義只和比附援引及罪刑擅斷勢不兩立。其他任何解釋法律的方法,都不可能全面否
法制博覽 2022年12期2022-11-21
- 《唐律疏議》的釋法性解釋和造法性闡釋
唐律的注釋書《唐律疏議》,無論在結構體系的合理性、概念闡述的科學性、條文注釋的完整性、原則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等方面,都可以與古代羅馬查士丁尼《國法大全》相媲美”。謝暉教授也指出:“中國至少自秦漢以來就存在發(fā)達的法律解釋活動和豐富的法律解釋成果?!蓖趵?、 張伯元、厲廣雷等學者皆把云夢秦簡中的《法律答問》、唐代的法典《唐律疏議》視為古代法律解釋學的著作。筆者認為,中國古代不僅存在較為成熟的法律解釋學理論,在法律解釋方法、解釋形式上也有許多創(chuàng)新。像唐代的法典《唐律疏
法學論壇 2022年4期2022-11-06
- 《大明律》“小注”的注釋體例、注釋方法及其性質(zhì)
《大明律》與《唐律疏議》《宋刑統(tǒng)》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大明律》小注是《唐律疏議》《宋刑統(tǒng)》中疏議和小注的有機結合。因此,小注是立法者在借鑒前代律典的基礎上,使之在本時代發(fā)揮實際作用的重要工具,所以不能簡單地認定小注是律文解釋或者是另一種形式的律文,它更傾向于哲學詮釋學中“闡釋”概念,是中國傳統(tǒng)法律闡釋的體現(xiàn)。一、《大明律》小注的分布與體例(一)《大明律》小注的分布(二)小注的注釋體例當然,并非所有的小注都符合以“謂”引出的模式,當小注不寫“謂”時,其體例豐
古代文明 2022年4期2022-10-12
- 《唐律疏議》中的“反對誣告”
的。本文擬從《唐律疏議》中涉及誣告的律文出發(fā)研究唐代對反對誣告原則的貫徹。1 《唐律疏議》中的誣告反坐《唐律疏議·誣告反坐》條云:“諸誣告人者,各反坐。即糾彈之官挾私彈事不實者,亦如之?!闭_告罪指“凡人有嫌”,或“糾彈之官挾私”,而故意捏造事實,妄加糾告,使無罪者入罪,或使輕罪者入重罪之行為。因此如舉告人以非故意的心理產(chǎn)生了誣告的后果,則不屬于誣告。如果舉告人告發(fā)的基本犯罪事實與實際情況相符,只是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稍有差別,也不屬于誣告。律文規(guī)定,誣告罪之處罰
河北農(nóng)機 2021年2期2021-12-01
- 唐代軍事制度
——以《唐律疏議》為視角
一。通過分析《唐律疏議》中有關軍事法的內(nèi)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軍事指導思想、指揮制度、兵役制度、軍事法律特征。一、概述《唐律疏議》共十二篇,三十卷,其中:衛(wèi)禁律,主要涉及對宮殿的保護和關津要塞的守護,類似于現(xiàn)代意義上的軍事設施保護法;廄庫律,主要內(nèi)容是牛馬供養(yǎng)使用和兵甲財帛倉庫的保護,相當于現(xiàn)代意義上的裝備管理和后勤保障條例;擅興律,主要內(nèi)容為軍隊控制與工程興造,可理解為處分越級指揮及其他有關罪行的刑法條例[1]。同時,職制律、盜賊律和詐偽律中也規(guī)定了諸如
法制博覽 2021年5期2021-11-26
- 《唐律疏議》的內(nèi)容及影響
樣的時代中,《唐律疏議》誕生了,反映了當時法律文明的成果。日本法史學家仁井田陞在其撰寫的《中國法制史》中評價這部法律:“《唐律疏議》是公元七世紀的作品,放到一千兩百年以后的十九世紀的歐洲,和十九世紀重要歐洲國家的刑法典相比毫不遜色?!辫b于隋煬帝毀法亂刑之弊,唐初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重視法制建設。唐高祖李淵命裴寂等人修唐律,公元624年完成《武德律》,開創(chuàng)了唐律的令、格、式、律四種形式。唐太宗李世民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修訂《武德律》,耗時十年,“凡削繁去蠹、變
書屋 2021年3期2021-03-24
- 唐代婚姻法律制度初探
格的規(guī)定。在《唐律疏議》中規(guī)定了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以后未結婚的懲處措施。二是符合一夫一妻制。唐朝的一夫一妻制同當今的一夫一妻制差別較大,準確地說應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嫡庶有別,在唐朝的家庭中表現(xiàn)非常明顯。唐朝的一夫一妻制指的是一個丈夫只能有一位正妻。此正妻即為家庭的嫡夫人,此后她生育或養(yǎng)育的兒子擁有家庭絕對的繼承權,而妾的地位算是半個婢子,家庭地位較低。《唐律疏議》的一大立法特征便是以禮入法,它嚴格維護“禮”所確定的一夫一妻制。若有妻子又娶其他女子
文化學刊 2021年3期2021-03-07
- 西夏保辜制度初探
天盛律令〉與〈唐律疏議〉中的矜恤政策比較》一文,首次提及并對比分析了《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簡稱《天盛律令》)與《唐律疏議》中涉及保辜的部分法條[2]。戴羽先生《〈亥年新法〉庚種本卷十四考釋及價值略論》通過《亥年新法》庚種本卷十四編號為Инв.No.8083-1文獻的解讀,對西夏保辜制度中幾種誤傷情形的辜限進行了推測[3]。至于西夏保辜制度與唐宋保辜制度的關系、西夏保辜流程等問題上仍存較大的研究余地。因此,筆者在前人已有成果之上再作考釋,如有不當之處,祈請方
西夏研究 2020年4期2021-01-13
- 《唐律疏議》書名考述*
》,即是現(xiàn)今《唐律疏議》的始本。作為唐代法律的疏文,《唐律疏議》同樣具有和律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唐代乃至之后的朝代中,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1]1-85?!?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流傳下來的主要有三個系統(tǒng)的本子:滂喜齋本、至正本及文化本系統(tǒng)。三個系統(tǒng)之中,滂喜齋本的時代最早,至正本及文化本的共同祖本可能是元泰定本[2]5-6。另外,20世紀在敦煌和吐魯番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唐寫本律疏殘卷。在流傳的過程中,《唐律疏議》出現(xiàn)了不同的書名,見于唐宋文獻及類書中,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唐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21年7期2021-01-07
- 《唐律疏議》視角下我國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制度探析
化社會中,以《唐律疏議》為藍本探究中國古代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制度,亦可對當代社會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從寬處罰制度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二、鏡像與現(xiàn)實:《唐律疏議》關于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基本內(nèi)容(一)唐律中有關老年人犯罪年齡階段的細致劃分從現(xiàn)代刑法學的意義上來講,所謂老年人犯罪,主要是指達到一定年齡標準的人實施的犯罪行為。唐代的老年人犯罪以七十歲為起點,《唐律疏議》中又將老年人的從寬處罰的刑事責任年齡作了細致的劃分,大體上分為九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上未達到九十歲的
法制博覽 2020年28期2020-11-30
- 《唐律疏議》中的“比附”探究
的形式出現(xiàn)在《唐律疏議》中。自唐代始直至明清時期,是比附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比附的范圍更加明確,程序也更加規(guī)范,如,《大明律》《大清律》都明確列出了“比引律條”的情形,余者則需“具引律例”。到了清朝末年,隨著西方法律思想的傳入,中國傳統(tǒng)比附方法受到了現(xiàn)代法律理論的挑戰(zhàn),其存廢引起了廣泛爭論,中國傳統(tǒng)比附理論開始現(xiàn)代轉(zhuǎn)型,進入第四個階段。由上可知,“比附”在中國法律史上源遠流長,其存在甚至比制定法更久遠,且與中國古代法律的興衰相始終。張晉藩先生曾言: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0年3期2020-06-09
- 《唐律疏議》的前世與今生
宋偉哲《唐律疏議》是唐朝頒行的一部法典,被后人視為中國傳統(tǒng)法典中的扛鼎之作。清人編纂《四庫全書》,收錄中國古代經(jīng)典書籍達三千余種,法典類圖書只將《唐律疏議》和《大清律例》納入,并寫下了“唐律一準乎禮,出入得古今之平”的高度評價。在當代社會,《唐律疏議》中的法律智慧仍有諸多可取之處,是一筆珍貴的法律寶藏。了解《唐律疏議》的前世與今生,是每個中國法律人的一堂必修課。百煉成鋼隋煬帝苛政濫刑直接導致了隋朝的短命而亡。唐朝代隋而立,因此特別重視國家的法制工作。公元6
檢察風云 2020年1期2020-02-18
- 《唐律疏議》中的孝倫理思想解讀
碑式的階段,《唐律疏議》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禮法高度融合,從內(nèi)容和規(guī)范上將歷代的孝道法律化思想落實到實際。一、《唐律疏議》孝道法律的評價分析從積極的角度上看,《唐律疏議》將倫理道德和法律相融合,為國家社會和諧穩(wěn)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法律和道德本就相輔相成,作為社會關系調(diào)整規(guī)范,在實際應用中,借助法律法規(guī)調(diào)整社會關系,規(guī)范行為準則,可以在提高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基礎,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但是從消極的角度上看,《唐律疏議》中存在很多道德和法律相矛盾的地方,孝道作
職工法律天地 2019年6期2019-12-13
- 淺析《唐律疏議》中官吏腐敗懲戒制度及啟示
的法律條文,《唐律疏議》的立法技術在當時世界法律體系中也處于領先地位。筆者在本文著重對《唐律疏議》中懲戒官吏腐敗的有關條例進行梳理分析,力求為新時代我國懲戒腐敗的實現(xiàn)途徑提供有益啟示。一、《唐律疏議》中懲戒官吏腐敗的立法規(guī)定(一)貪污性質(zhì)的犯罪一般認為,唐代沒有使用“貪污”這種概括性的名稱,而只是有以情節(jié)直名的具體罪名,其關于官吏貪污罪的概念基本沿漢代的路子。①唐律中懲戒官吏腐敗的條文主要包括監(jiān)臨主守自盜、盜所監(jiān)臨財物及其他變相貪污行為。《唐律疏議》對官員
法制博覽 2019年29期2019-12-13
- 唐律中關于受賄性質(zhì)犯罪的研究
50000)《唐律疏議》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為完備的一部刑法典,立法內(nèi)容全面立法技術完備,其中關于官吏貪污腐敗的規(guī)定全面而嚴密。在唐朝建國之初,統(tǒng)治者們吸取前朝經(jīng)驗,主張加強對官吏的治理和約束,《唐律疏議》中首次規(guī)定了“六臟”,分別是強盜、盜竊贓、枉法贓、不枉法贓、受所監(jiān)臨贓、坐贓,其中針對官吏這一特定主體的有這四種罪名,分別是枉法贓、不枉法贓、受所監(jiān)臨贓、坐贓。在《唐律疏議》中并沒有關于貪污賄賂這樣的說法,但其中與現(xiàn)代受賄犯罪的規(guī)定
福建質(zhì)量管理 2019年1期2019-03-27
- 淺論《唐律疏議》中的醫(yī)事制度*
要的法典——《唐律疏議》。1 《唐律疏議》中醫(yī)事制度的特點《唐律疏議》中關于醫(yī)事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散見于名例、衛(wèi)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和斷獄十二篇中,且主要是義務性規(guī)范,即醫(yī)生從事診療業(yè)務的規(guī)定是散見于各個罪名中的,沒有涉及醫(yī)護人員的權利性規(guī)范。首先,注重對個體權利的尊重和維護。雖然《唐律疏議》作為一部封建法,帶有濃厚的等級觀念,但是,《唐律疏議》法律明文規(guī)定了對丁匠、防人、官戶、奴婢等賤民以及囚犯的生命權和健康權的保護,并不
醫(yī)學與哲學 2019年22期2019-02-25
- 《唐律疏議》中的文書勾檢制度探析
個法典之中,《唐律疏議》(為了表述方便簡潔,本文中《唐律疏議》有時也稱為唐律,如無特別說明,唐律特指《唐律疏議》。)對文書勾檢制度也進行了一些規(guī)定,但是其規(guī)定比較分散,不成體系化?!?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是唐朝重要法律,對后世法律體系建設影響深遠,本文擬對《唐律疏議》中的文書勾檢制度作進一步分析論述,對唐律分散的規(guī)定進行體系化整理。一、《唐律疏議》中規(guī)定的勾檢官唐朝進行文書勾檢的主體是勾檢官?!?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名例》“同職犯公坐”條(第40條)疏議曰:檢者,謂發(fā)辰、檢稽失,
綏化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2-21
- 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的“犯罪共逃”
;李中和:《<唐律疏議>自首制度立法探析——以上官興醉酒殺人自首案為例》,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5 期;蕭典:《中國古代自首制度考——兼論自首制度演變發(fā)展的特征及其價值》,載《武漢文史資料》2003 年第5 期。也有學者將“犯罪共逃”制度獨立于自首制度之外,認為兩者在刑法體例上是平行關系。②代表性學術論文有:謝晶:《邏輯之外的“理”——古今比較下的清代“盜賊自首”研究》,載《現(xiàn)代法學》2015 年第6 期;宋慶閣:《略論唐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9年3期2019-02-10
- 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的“犯罪共逃”
從最早出現(xiàn)的《唐律疏議》到《大清律例》,其名稱都有細微的差別,唐代稱為“犯罪共亡捕首”,而宋代將“犯罪共亡”編入到自首當中,沒有單獨的名稱,明代與清代則稱為“犯罪共逃”。筆者以“犯罪共逃”使用的次數(shù)最多,而將此制度統(tǒng)一稱作“犯罪共逃”。從唐代到清代,“犯罪共逃”的制度一直作為一種重要的刑罰減免形式,存在于傳統(tǒng)刑法當中。[注]筆者查閱了從唐代到清代的相關法律條文,除了元代沒有關于“犯罪共逃”的具體規(guī)定之外,唐以后每一個朝代都對“犯罪共逃”有著詳細的規(guī)定。筆者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9年2期2019-02-09
- 唐律中的正當防衛(wèi)簡論
根據(jù)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編的序號改成某某條的。②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482-483頁③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595頁④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667頁⑤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675-676頁。⑥錢大群著:《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730頁。⑦錢大群著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2018-08-23
- 唐代法律中的“冷漠罪”
到法律制裁?!?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賊盜律》規(guī)定:發(fā)生搶盜及殺人案件時,被害之家及鄰舍,“同伍”(五戶為一伍)及“比伍”(鄰近的五戶)都必須立即向官府報告,“當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若是盜竊罪,則比照這一刑罰,減刑二等。當罪犯劫持人質(zhì)時,“部司及鄰伍知見,避質(zhì)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說:當看見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質(zhì)時,“公安人員”及鄰居不沖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兩年?!?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捕亡律》規(guī)定:“公安人員”在道路上追捕罪犯,當追捕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制服、擒拿罪
高中生·青春勵志 2018年5期2018-07-19
- 淺議唐代刑訊制度
,主要規(guī)定在《唐律疏議》及《獄官令》中,刑訊作為一種獲取口供的重要手段得到官府的認可,但是如果刑訊不當依然會帶來一些嚴重后果,因此唐律對刑訊的條件,對象,方法都作了詳細說明。刑訊通過采取一種暴力手段來獲得相關口供,但如果濫施刑罰,很容易屈打成招,造成冤假錯案,甚至給被刑訊人身心帶來摧殘,因此為了防止刑訊不當,唐代通過法律條文的形式規(guī)定了適用刑訊的法定條件。《唐律疏議·斷獄律》規(guī)定:“諸應訊囚者,必先以情,審察辭理,反復參驗;猶未能決,事須訊問者,立案同判,
絲路視野 2018年35期2018-06-11
- 國學法律經(jīng)典中的現(xiàn)代價值——以《唐律疏議》為例
代價值——以《唐律疏議》為例宋偉哲(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 200030)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傳統(tǒng)法律經(jīng)典在當前的國學熱潮中相對不受重視。其實,中國傳統(tǒng)法律經(jīng)典意蘊豐富,于個人、國家而言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國目前提倡從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來建設中國特色法治社會,這就需要在全社會首先充分認識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在國學熱背景下,積極推廣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國學法律經(jīng)典,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國學法律經(jīng)典的重要作用,對于國學的傳承乃至社會進步都大有裨益。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3-28
- 《唐律疏議》與現(xiàn)行刑法中的數(shù)罪并罰制度的比較
0034一、《唐律疏議》中的數(shù)罪并罰制度《唐律疏議》中的數(shù)罪并罰制度被規(guī)定在《名例律》中該章被概括為二罪從重,由此可知,唐代的數(shù)罪并罰采用吸收原則,以從重處罰為主?!?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中將數(shù)罪并罰制度大概分為四種情況,其一是犯兩種以上的罪被同時發(fā)現(xiàn),應該以重罪論處。所觸犯的幾種罪的輕重一樣時,只按一種罪處罰即可。其二是犯人所犯罪行并未被同時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一個罪先被發(fā)現(xiàn)且已經(jīng)決斷完畢,其他罪在其后發(fā)現(xiàn),其他罪如果輕重同已論處的罪一樣或者輕于已論處的罪,則不再論處,如果
法制博覽 2018年13期2018-01-22
- 古代婚姻法:沒有媒人不能出嫁
婚姻法”。如《唐律疏議·名例》:“嫁娶有媒。”《唐律疏議·戶婚》:“為婚之法,必有行媒?!泵饺瞬皇鞘裁慈硕寄芨傻?,要由當?shù)赝鸥叩睦先送扑],選誠實守信的已婚婦女報給官方,登記注冊,統(tǒng)一管理。這種民間性質(zhì)的媒人是私媒。在古代還有一種官媒,就是官府負責解決“剩男”“剩女”婚姻配偶的專職人員。《晉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孩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黨的生活(黑龍江) 2017年10期2017-11-09
- 唐代受賄制度解讀
常著名的律令《唐律疏議》之中的規(guī)定。唐代其實并無“受賄”一詞,但是在《唐律疏議》中卻規(guī)定了等同于現(xiàn)今我們所指的受賄罪的具體罪名57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對于現(xiàn)今刑法對于受賄制度規(guī)定“厲而不嚴”的特點,有很大程度的借鑒意義,對于我國受賄制度立法改善有很大的幫助。受賄罪;《唐律疏議》;六贓;嚴而不厲唐代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輝煌時代,隨著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戰(zhàn)爭、民族遷徙與融合,中國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亦在沖突和交流中實現(xiàn)了大融合。隨著國家的空前統(tǒng)一和經(jīng)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8期2017-01-26
- 《唐律疏議》中體現(xiàn)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
50001?《唐律疏議》中體現(xiàn)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齊 棟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唐律疏議》是中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內(nèi)容完整的封建法典,在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在唐朝全盛時期編纂而成,由始至終都反映了立法者的階級意志,帶有十分濃厚的封建主義思想。它以儒家天道觀作為立論基礎,將儒家之禮完全融入到封建律法當中,其“德主刑輔,禮法合一”的法律思想貫穿于整部法典當中,全面反映了盛唐時期的各種社會面貌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儒家治國思想。唐律疏議;
法制博覽 2017年9期2017-01-26
- 《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中的殺人罪比較研究
730070《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中的殺人罪比較研究張曉文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唐律與羅馬法在殺人罪的法律規(guī)定都具備了完備的理論體系,本文在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探究二者在當時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影射的法律文化以及在兩部法典中所體現(xiàn)的立法價值與對后世法典制定的促進作用。唐律;羅馬法;殺人罪眾所周知,中華法系與羅馬法系各自代表著東西法律文化的傳統(tǒng),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都對各自的本土法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以《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中的《學說匯纂》
法制博覽 2017年22期2017-01-26
- 我國自首制度的再寬大構想
——以《唐律疏議》中的自首制度為藍本
構想 ——以《唐律疏議》中的自首制度為藍本文/黃 丹隨著社會、法律的發(fā)展,到唐朝時自首制度的規(guī)定已經(jīng)相當成熟?!?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采取一般原則與特殊規(guī)定相結合的方式來規(guī)定自首制度。同時,自首制度中已經(jīng)有自首與自新的區(qū)別。唐律中關于自首制度的規(guī)定對我國現(xiàn)行刑法的完善有借鑒意義。唐律疏議;自首制度;再寬大構想一、唐律自首制度的原則與特殊規(guī)定《唐律疏議》總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犯罪未發(fā)而自首者,原其罪”原則。其后為特殊規(guī)定,即總第三十八條“犯罪共亡捕首”,總第三十九條“盜詐取
北極光 2016年8期2016-11-26
- 唐律涉外犯罪之研究*
長孫無忌等:《唐律疏議》,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版。其對涉外犯罪作了明文規(guī)定。這也是中國法在歷史上第一次對涉外犯罪作出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目前,學界對唐律涉外犯罪的研究集中于對《唐律疏議·名例》中“化外人相犯”條的研究,幾乎不涉及其他律條。這不能反映唐律中涉外犯罪規(guī)定的全貌。筆者擬于本文中從更廣的范圍對唐律的涉外犯罪規(guī)定作些探索和研究,并力圖從中得到一些必要的啟示。一、唐律規(guī)定的外國、外國人、外國罪犯與涉外犯罪規(guī)定的分布情況唐律對外國、外國人、外
政治與法律 2016年3期2016-09-23
- 唐代“官文書”辨析*
——以《唐律疏議》爲基礎
析* ——以《唐律疏議》爲基礎黃正建文書研究的重要工作是分類。一般把古代文書分爲“官文書”和“私文書”兩類。所謂官文書,各朝代的定義可能不完全相同,本文擬就唐代官文書的定義或種類略作辨析。關於唐代官文書,研究最多的應屬日本學者中村裕一。他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寫有《唐代官文書研究》*(日) 中村裕一: 《唐代官文書研究》,東京: 中文出版社,1991年12月。的大作。關於官文書的定義和種類,他有以下意見:在唐代,以皇帝名義公佈的文書(制敕類),與官府間或官員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2016年1期2016-05-15
- 泄密快遞信息將被嚴懲
,貲二甲?!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 規(guī)定,“諸文書應遣驛而不遣驛,凡不應遣驛而遣驛者,杖一百?!贝虬遄铀闶亲钶p的處分。在唐代,快遞送晚了,或是不依驛道行走(枉道),也要被處罰,最嚴厲的懲罰手段是處死。如果在投遞過程中出現(xiàn)稽程,將根據(jù)時間的長短、公文的性質(zhì)、引起的后果,作出相應處罰。所謂“稽程”,就是耽誤快遞。唐律規(guī)定,“諸驛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軍務,“要速加三等,有所廢闕者違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戶口軍人城戍者,絞。”對失密或私拆、損壞
讀書文摘 2016年5期2016-05-14
- 唐朝有冷漠罪
到法律制裁?!?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賊盜律》規(guī)定:發(fā)生強盜及殺人案件時,被害之家及鄰舍,“同伍”(五戶為一伍)及“比伍”(鄰近的五戶)都必須立即向官府報告,“當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若是盜竊罪,則比照這一刑罰,減刑二等。當罪犯劫持人質(zhì)時,“部司及鄰伍知見,避質(zhì)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說:當看見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質(zhì)時,“警察”及鄰居不沖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兩年?!?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捕亡律》規(guī)定:“公安人員”在道路上追捕罪犯,當追捕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制服擒拿罪犯,因而求助
國學 2016年5期2016-05-07
- “唐律抹子”釋義
勤有堂刻本《故唐律疏議》謂:“六卷之后有泰定二年乙丑秋七月下弦日眉山劉有慶序,魚尾下標‘唐律抹子序’。”顧千里《唐律疏議后序》曰:“右至正辛卯崇化余志安刻本。其律及疏議,整繕略無訛錯,抹子亦完備靡漏,非尋常傳鈔者比也?!彼浴澳ㄗ印币辉~,不解其義。查閱相關研究,有邢永革先生(2009:143—146)《說“抹”、“抹子”》一文(以下簡稱“邢文”),釋“抹子”有如下六義:一,用以涂泥灰或膩子的工具。二,束額的頭巾,也稱“巾抹”“抹額”“抹頭”。三,書信。四,
辭書研究 2015年4期2016-01-06
- 唐朝曾有“冷漠罪”
到法律制裁?!?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雜律》載:“諸見火起,應告不告,應救不救,減失火罪二等。”意思是說,看見發(fā)生火災卻不報告、不撲救,是要治罪的。《唐律疏議·賊盜律》規(guī)定:發(fā)生強盜及殺人案件時,被害之家及鄰舍都必須立即向官府報告,“當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當罪犯劫持人質(zhì)時,“部司及鄰伍知見,避質(zhì)不格者,徒二年”。此外,《唐律疏議·捕亡律》還規(guī)定:“公安人員”在道路上追捕罪犯,當追捕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制服擒拿罪犯,因而求助于道路上的行人時,“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
黨的生活 2015年7期2015-07-22
- 唐朝比附制度研究
00720)《唐律疏議》是目前我們所能探尋到的中國現(xiàn)存第一部內(nèi)容完整的法典,不僅是中華法系的定鼎之作和杰出代表,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承前啟后,前承曹魏“新律”以至北齊律、開皇律,后啟宋、明、清各個朝代,在總結以往各個朝代立法經(jīng)驗及其司法實踐的基礎上,折中損益,使之系統(tǒng)化和周密化,故其立法比較審慎,內(nèi)容比較周詳,條目比較簡明,成為以后歷代刑律的藍本。任何時空的法律,都存在法律的有限性與案件的復雜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法學論壇 2015年5期2015-07-19
- 唐朝曾有“冷漠罪”
到法律制裁?!?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雜律》載:“諸見火起,應告不告,應救不救,減失火罪二等?!币馑际钦f,看見發(fā)生火災卻不報告、不撲救,是要治罪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賊盜律》規(guī)定:發(fā)生強盜及殺人案件時,被害之家及鄰舍都必須立即向官府報告,“當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當罪犯劫持人質(zhì)時,“部司及鄰伍知見,避質(zhì)不格者,徒二年”。此外,《唐律疏議·捕亡律》還規(guī)定:“公安人員”在道路上追捕罪犯,當追捕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制服擒拿罪犯,因而求助于道路上的行人時,“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
黨的生活(黑龍江) 2015年7期2015-07-14
- 從《唐律疏議》看唐代公務文書的規(guī)范化
0097)從《唐律疏議》看唐代公務文書的規(guī)范化張云珂(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的背景下,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務體制趨于成熟,從中央到地方的文書機構隨之完善,文書工作也得到很大發(fā)展,并被納入用法律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的軌道。文書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相應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過失和違法行為的處罰規(guī)定規(guī)范、明確、嚴厲。本文試圖對唐代公務文書擬制、發(fā)文辦理、收文辦理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法律規(guī)范化進程進行分析,并從中得出唐代公務文
文教資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唐代加役流制度研究:以《唐律疏議》為中心
世文獻中,以《唐律疏議》中的內(nèi)容居多,但是到目前為止,學界并未對此制度做太深入的研究。本文試圖通過對學界關于加役流制度研究的梳理,以《唐律疏議》為中心,對加役流制度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并對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加以概括。一、唐代加役流制度的研究概況近代以來的研究著作中較早涉及唐代加役流制度的是沈家本先生的《歷代刑法考》,沈先生只是對唐代加役流制度進行了簡單史料梳理,并沒有過多介紹[1]。之后出版的關于古代法制研究的著作,在涉及加役流制度時也只是簡單說明,由史鳳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8-15
- 唐代刑法之首惡及其認定的影響因素
,到唐代頒布《唐律疏議》時,已經(jīng)將共同犯罪的規(guī)定分為總則性規(guī)范和分則性規(guī)范。在總則性規(guī)范中,《唐律疏議·名例律》用了6條律文的篇幅,分別規(guī)定了共同犯罪的界定、處罰、捕首以及首惡認定等內(nèi)容;在《唐律疏議·名例律》以外的分則性規(guī)范中,對某些個罪的共犯作出了特殊規(guī)定,起到了補充和修正的作用。在《唐律疏議》中,共同犯罪人分為首惡、“隨從”或“協(xié)同”者、“被逼”或“被驅(qū)率者”、教令者,對應現(xiàn)代刑法中的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各自承擔不同的責任,刑罰也不同。一、首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4-10
- 從法律術語看唐代刑法主觀罪過的發(fā)展
此,本文就以《唐律疏議》為核心,從法律術語中考察唐代刑法中主觀罪過形式的發(fā)展。在《唐律疏議》的502條律文中,表述主觀過錯形式的法律術語有“不覺”“故”“過失”“失”“知”“不知”“誤”“謀”“迷誤”“忘誤”“誤失”“錯認”“亡失”,多達13種。這表明立法者注重主觀過錯對定罪量刑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唐律疏議》在立法技術上的概括性仍有不足。從《唐律疏議》的律文和對判例的闡釋與說明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復雜、多樣的13種法律術語的表述可以歸結為兩類:“不覺”“過失”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3-24
- 從一份吐魯番文書看唐律的變化
00071)《唐律疏議》是唐代重要法典,也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完整的法典。關于其制作年代,學界有著很大爭議。日本著名學者仁井田陞、牧野巽認為是制作于開元二十五年,現(xiàn)存《唐律疏議》基本上可以認定為開元律疏。我國學者楊廷福、蒲堅、鄭顯文等則認為是制作于永徽年間,現(xiàn)存《唐律疏議》就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制定的永徽律疏。楊廷福、蒲堅、鄭顯文等先生的論述雖然各有理據(jù),但就其論證來看,實際并不能成立,對此,筆者在《仁井田陞等〈故唐律疏議制作年代考〉及其在中國的學術影響》和《所謂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3-08
- 論《唐律疏議》的形成、結構和影響*
0071)論《唐律疏議》的形成、結構和影響*岳純之(南開大學法學院,天津 300071)《唐律疏議》初步形成于唐永徽年間,基本定型于唐開元時期,今傳《唐律疏議》大體就是開元二十五年律疏?!?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包括書名、目錄和正文三部分。書名在宋朝是否已經(jīng)出現(xiàn),頗為可疑,但到元朝,它的存在則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目錄應是形成于唐朝,但也仍有疑問需要厘清;正文包括律文和疏文兩部分,也都是仍唐朝之舊,有學者認為篇目疏議系唐朝以后所添加,這樣的說法并不能成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對后
政法論叢 2013年2期2013-10-24
- 唐代貴族官僚的法律特權考略
些尊貴之人,《唐律疏議》往往為他們專設律條。即他們在犯罪后,可以依據(jù)“議、請、減、贖、當”等手段,規(guī)避法律的制裁。而這些人的范圍以及他們對這些特權法的享用程度,《唐律疏議》的《名例律》作了嚴格而明確的規(guī)定。二、唐律封建貴族的法律特權《唐律疏議》作為一部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特權的法律,在維護唐朝貴族的法律特權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唐律根據(jù)官僚貴族的品級、出身,對他們所享受的特權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一)特殊的死刑審判程序——議、請1、八議有關八議的記載最早見于西周,
山東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08-15
- 《唐律疏議》“例”字研究*
50014)《唐律疏議》“例”字研究*馬鳳春(山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例”是傳統(tǒng)中國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袄弊制鹪从凇傲小弊?,其起初多用于經(jīng)學領域,后來漸用于法律領域。唐代以前的立法已不可詳考。目前所能見到的保存下來的最為久遠的成文法典《唐律疏議》,其“例”字義項眾多,但無判例之義。即使與之密切相關的“比”字也沒有判例之義。對于中國法律史是否存在判例這一問題,人們所給予的關注需要適度。唐律疏議 例 比 判例一、隋唐以前法律
政法論叢 2013年5期2013-01-30
- 《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正反問句結構類型
法解釋即今傳《唐律疏議》,完整地保存到了現(xiàn)代,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也是中華法系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全書約24 萬字,總的結構組織形式是篇、卷、條,計十二篇、三十卷、502 條律條,整部刑律與律疏結構嚴整、體例完備,反映出唐初高超的立法水平與技術?!?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法律解釋的基本手段是訓詁,因此不僅在中國法制史與律學史上意義重大,漢語史領域也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王東海指出:“《唐律疏議》是一部法典,但注文、疏文(含‘議’和‘法律問答’)又顯示其是一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年4期2012-08-15
- 論《唐律疏議》對《孝經(jīng)》的承嬗離合
國。”[1]《唐律疏議》是嬗合《孝經(jīng)》思想的在唐朝的現(xiàn)實應用。《唐律疏議》又稱律疏、唐律,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12篇502條。在唐代,國家制定法便形成了以“律”為核心,令、科、格、式等為補充的法律體系。《唐律疏議》的功能雖說是“正刑定罪”,但由于其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因此被譽為中國法學領域的百科全書,是封建王朝立法的巔峰之作。如果說《孝經(jīng)》闡述了“孝”的巨大理論意義,那么《唐律疏議》則把《孝經(jīng)》之“孝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6期2012-03-28
- 《唐律疏議》為什么“?!?/a>
■劉 典《唐律疏議》由兩部分組成,當時的立法者創(chuàng)造性的在律條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這被認為是中國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也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水平高低,從頒布的法典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法治情況。因為法典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書面體現(xiàn),法治的進程與立法水平的發(fā)展是休戚相關的。一個社會繁榮昌盛的背后,必有一套優(yōu)良的法律制度在支撐運作。中華法系作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內(nèi)涵和精神令人稱道。在唐朝,中華法系在發(fā)展到巔峰的同時,一
決策 2012年12期2012-03-09
- 唐朝前期統(tǒng)治集團的司法思想
——以《貞觀政要》與《唐律疏義》為根據(jù)
貞觀政要》與《唐律疏義》為根據(jù)崔永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8)《貞觀政要》與《唐律疏義》都體現(xiàn)了唐前期統(tǒng)治集團的司法思想。唐前期統(tǒng)治集團通過總結歷史上治亂興衰的經(jīng)驗教訓,認識到欲使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在司法上貫徹“仁道”原則,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人的生命價值的重視、對人的關愛與尊重。這種司法思想反映了一種樸素的人道精神,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司法思想 仁道 公平正直與歷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相比,唐前期政治(此所謂“唐前期”是指“安史之亂”前)可以說最符合儒家
政法論叢 2012年4期2012-01-28
- 淺析《唐律疏議》的形成時期
300)淺析《唐律疏議》的形成時期全 泉(泰州市博物館,江蘇泰州 225300)中國法制已有了兩千多年經(jīng)驗的積累,每個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制?!?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是中國現(xiàn)存第一部內(nèi)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國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華法系的代表作,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但對于《唐律疏議》編寫時期的說法,卻是各不相同。文章通過分析,探討了《唐律疏議》完成的真正時期。唐律疏議;永徽律疏;唐太宗;唐高宗在北師大出版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中“貞觀新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08-15
- 《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特指問句探析
30012)《唐律疏議》是唐代的刑法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及中華法系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法典,亦是封建法制臻于成熟和定型的標志?!?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由律文 (含注文)及律疏組成,律疏對律文及注文逐句逐條進行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這種解釋屬有權解釋,即律疏與律條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法律解釋的基本手段為訓詁,因此不僅在中國法制史與律學史上意義重大,在漢語史領域也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已有學者指出:“《唐律疏議》是一部法典,但注文、疏文 (含“議”和“法律問答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0年11期2010-08-15
- 論《唐律疏議》中身份對刑罰的影響
松內(nèi)容提要:《唐律疏議》是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典型代表。該部法典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國待統(tǒng)法律中身份影響刑罰判決的特點。特殊身份享有刑罰特權,而身份等級的高下對比,更是定罪量刑中不可缺乏的考慮因素。這樣的結果是同樣的案件,卻由于當事雙方之間的不同身份對比關系,而出現(xiàn)不同的法律后來。這種身份影響刑罰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儒家法律思想所主張的禮制與法律的結合。關鍵詞:《唐律疏議》身份刑罰禮法結合中圖分類號:DF0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8705(2009)02-52
貴州文史叢刊 2009年2期2009-04-21
- 也談“疏議”
劉俊文點校的《唐律疏議》中,將“疏議曰”點作“〔疏〕議曰”持不同看法,認為這樣做不當,“疏議”不可分,當以〔疏議〕曰”為是。我以為劉書的作法正確,是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敦煌文書為解決這一懸案提供了實物證明。前輩學者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古籍敘錄》中,對此進行過論述:按是書原名《律疏》,長孫無忌等《進表》云:“撰《律疏》三十卷”,又《疏》云:“與李等一十九人,撰成《律疏》,上表以進?!本硪弧睹非拜d疏語,述明“疏”字之義,謂取例群經(jīng)義疏,欲兼經(jīng)注而明之也。
讀書 1985年4期1985-07-15
- 談《唐律疏議》點校本
程天權《唐律疏議》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它結構嚴謹、詳略得當,將立法思想、制度因革、罪刑關系、司法原則表現(xiàn)得清清楚楚。唐律有效地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把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剝削維持在最大限度內(nèi)。正因如此,宋元明清競相抄襲?!?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唐律疏議》又借當時中國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的巨大影響越山渡海,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傳播開去,對這些國家封建法制的建立完善發(fā)生過深刻影響,并形成一個以唐律為代表的中華法系,在世界諸法系中獨樹一幟。它還保存了大量有關唐代的政治、社會、
讀書 1984年1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