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歷史編號:____
1963年的一件出土文物上的銘文云:“余其宅茲中或”,這里的“中或”即中國。此器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以金文和典籍互相印證,“中國”這一名稱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時期,是可以肯定的。
古代的中國亦稱華夏,又稱中夏?!爸小敝钢型?。西周初年周公營建洛邑,以為天下中心,故稱為“中土”。夏者,大也。華者,美也?!爸袊卸Y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謂之華。”由“華夏”、“中夏”二辭又衍生出“中華”一辭。此辭始見于《三國志·蜀志》“游步中華”一語。
“中國”二字在古代典籍中有狹義和廣義之別。就狹義言之,“中國”又有都城、京師的釋義。因?yàn)閲值墓庞?xùn)從“邑”,即城邑。例如《詩經(jīng)·民勞》篇中的“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中國”指京師。至于廣義,則古義即有涵括全中華之義。
(摘自于省吾《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