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雄
王重民先生為老一輩的圖書館學專家,精究版本目錄之學。最近出版的《中國善本書提要》傾注了作者半生的學問和精力,其功力之深,學術(shù)價值之大,是舊日私家所著善本書錄所不可比擬的。
本書作者鑒別力極精,凡所著錄之書又都經(jīng)親眼鑒定,因此內(nèi)容確實可靠。全書所錄善本書達四千二百種之多,超過以往任何書目。此外,本書尚有以下特點:
一、著錄的各項版本特征,內(nèi)容齊備而方法科學。以往書錄,多數(shù)只錄書名、卷數(shù)、冊數(shù)、撰著校輯人名、刻本堂名、年代,或此有彼無,甚為不全,每給讀者留下疑惑。此《提要》則盡量錄齊各項特征,除上述各項外,更詳記其版框尺寸、行款字數(shù)(都是重民先生實際測量、計數(shù)所得)、殘存卷數(shù)、版藏處所、原書款識序跋(一般記其名稱及寫作年代,間有
二、對《四庫提要》及《明史·藝文志》、《天一閣書目》、《善本書室藏書志》等等舊日書錄,頗多糾謬補闕之功,尤以對《四庫提要》的考辨糾補為夥。此《提要》的體例,從大的方面說來,是與《四庫提要》相補充的,彼詳者此略,彼略者此詳,彼闕者此補,彼誤者此糾。例如,子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十卷一書,《千頃堂書目》誤作熊宗立撰,《四庫提要》指出有誤,但未詳考,此《提要》則從該書的內(nèi)容及熊氏的生平考證,證明絕不可能為熊氏所撰。
三、重民先生對文學、哲學、歷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民俗學、社會學皆有廣泛的興趣與素養(yǎng),他在檢閱善本和撰寫提要時,每多注意及此。遇有確有價值之書,必表而出之,且撮舉其要點,揭示其價值,以期引起學者與讀者的興趣。如子部有《朱翼》一書,不分卷,明張旭奇編輯,內(nèi)容極廣泛,多載時人時事,其本人及師友的言論、西方來華教士利瑪竇、龐迪我的文章及各種社會通行讀物等,又將《水滸》、《三國》等通俗小說與六經(jīng)子史并列同等地位。《四庫提要》將此書列入存目,且斥為“龐雜”。重民先生從新的觀念出發(fā),認為此書實為明末一種帶有期刊性質(zhì)的類書,反映了當時出版界的新萌芽及思想界的新潮流,因而著錄其書,詳述其內(nèi)容,并指出其價值之所在。
四、重民先生又精于校勘考訂之學,每用縝密的考訂方法,研究古籍的版本文字,揭示善本、珍本的本來面目,為學者提供較可靠的資料。其所考校,多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如此《提要》史部地理類著錄了顧祖禹《讀書方輿紀要》的一種版本:舊鈔六卷殘本,這個本子就是他辛勤考校后發(fā)現(xiàn)的。當初,書商們收到這個殘鈔本后,不知其固有的價值,竟改頭換面,把它偽裝成元代地理書鈔本出售,哄騙世人耳目。將其名改作《大元混一統(tǒng)志》,并過錄了元大德七年岳弦等的《元大一統(tǒng)志》序文及節(jié)錄清代著名考據(jù)學者錢大聽跋文,鈐蓋清著名學者及藏書家抱經(jīng)堂、知不足齋、何元錫、李兆洛等的印記。其作偽手法似極巧妙縝密,頗能以假亂真,可謂用盡心機??墒且唤?jīng)先生考校,馬腳便露了出來,原來:(一)抱經(jīng)堂等諸印都是贗品,岳弦等序由他書過錄,不足為據(jù);(二)所署書名有問題。岳序、錢跋都只稱《元大一統(tǒng)志》,而不稱《大元混一統(tǒng)志》。此本原署《大元混一統(tǒng)志》者,疑作偽者不學,將錢氏另一跋文中提到的《元混一方輿勝覽》中“混一”二字,混用過來,因遺留下這么一個漏洞,可見作偽者心勞日拙;(三)持此殘本與清嘉慶間成都龍氏刻本《讀史方輿紀要》相校,知即龍刻本的第十至十五卷,分卷同而序號不同,文字基本上相同,并可以清楚地看出龍刻本刪改原作以避清諱的痕跡。此一發(fā)現(xiàn)不僅有版本學上的巨大價值,而且有歷史學上的巨大價值。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第一版,2.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