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古典哲學家費希特年輕時,曾慕名來到哥尼斯堡想就哲學問題求教于康德??墒?,他遭到了冷遇。當時,費希特剛從大學畢業(yè),康德已是聞名歐洲的哲學教授??档潞苊Γ两谒伎贾?,對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青年”沒大在意。費希特沒有失望,為了得到名師指點,采取了一個果斷步驟:用一個多月時間發(fā)奮工作。然后給康德寫了一封信:
“我到哥尼斯堡來,為的是更切近地認識一位為整個歐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歐洲只有少數(shù)人象我這樣敬愛他。我已經(jīng)向您作了自我介紹,后來我明白了,希望認識這樣一位人物而不出示任何證書,這是孟浪無禮的。我應該有一封介紹信。但是,我只承認我自己為自己寫的介紹信。我此刻就把它附上?!?/p>
費希特附上的是用35天緊張勞動寫出的論文《一切天啟的批判》??档伦x后甚為感動,熱情接待了他。
每個求學者都渴望得到專家和名師指點,是靠門路、攀親戚的方法,還是靠自己對學業(yè)的滿腔熱忱?這一封特殊的“介紹信”頗有啟發(fā)。
渡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