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費希特

      • 論海德格爾對早期費希特哲學主體性格局的超越 ——基于1794 年版《全部知識學基礎》的分析
        《困境》)中的費希特闡釋,可以被看作是《存在與時間》中此在生存論思想的進一步的延續(xù)和補充。①以批判費希特的“非我”(Nicht-Ich)概念為契機,海德格爾進一步展開了他的世界的形而上學(Metaphysik der Welt)②,在一種全新的視角下審視自我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最終確立了以自我和世界作為雙重本原的形而上學。海德格爾以“問題格局”(Problematik)一詞批評費希特哲學乃至整個德國唯心論哲學傳統(tǒng)。在德語語境中,“Problematik”是“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23年9期2023-11-06

      • 費希特知識學關于存在問題的主體哲學方案
        是實在的東西。費希特哲學通過確立絕對自我為本原,從中演繹出知識的整體,實現了萊因霍爾德(Karl Reinhold)的“基礎哲學”所構想的科學圖景。盡管以尼德哈默(Friedrich Niethammer)為核心的圈子對萊因霍爾德-費希特一系的基礎哲學方案表達過質疑,但這并不影響費希特開創(chuàng)的唯心論哲學在早期浪漫派、謝林、黑格爾等思想體系中的繼承、批判、改造與發(fā)揚光大。費希特在確立絕對自我的同時,又將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視作在無限進程中努力實現的目標,使得理論問

        現代哲學 2023年1期2023-03-21

      • 費希特與諾瓦利斯哲學關系探析:從想象力入手
        的發(fā)展脈絡中,費希特與諾瓦利斯是至為關鍵的兩個人物。前者被認為是浪漫主義不容置疑的先驅,后者是早期浪漫主義運動最為著名的代表人之一。然而有意思的是,前者是堅持啟蒙理性的觀念論的代表人物,而后者則以詩化哲學反抗極端片面的理性,對理性持十分審慎的態(tài)度。這種矛盾性凝結在諾瓦利斯對費希特哲學的繼承與批判之中,其中最具有可挖掘性的就是“想象力”。一方面,想象力在理論中始終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阿爾伯特·威廉·萊維就指出:“在批判哲學中……沒有什么比想象力的最終角色的確定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1-17

      • 整合與重構:費希特意識原理的知識學基礎
        的探索過程中,費希特“知識學”(Wissenschaftslehre)的意識原理占據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費希特在《全部知識學的基礎》一書中闡明:“知識學探討的是知識一般發(fā)生的問題,是搞清楚知識是如何產生的,知識成立需要什么先決條件,知識有哪些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應如何獲得,這些要素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盵1]因此,費希特“知識學”的最高理想就是為全部學科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在對知識學的研究中,費希特充分意識到康德認識論的不徹底性。在康德看

        學習與探索 2022年10期2022-12-29

      • 淺談認識邊界
        鍵詞:黑格爾;費希特;康德;海德格爾中圖分類號:B0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1-0141-04關于認識論的問題,當代哲學主要討論的是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就是知識本身的成真條件。然而,近代哲學認識論(epistemology)研究的是認識能力和有效性的問題。從笛卡爾開始,在近代認識論研究上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以洛克、貝克萊、休謨?yōu)榇淼慕涷炛髁x,一條是以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從康德

        西部學刊 2022年1期2022-04-25

      • 費希特知識學中的自我與自由
        〕 自由問題是費希特知識學以及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主題。在費希特知識學中,自我的形而上學特征直接決定了自由的特性??梢源笾聫倪@樣三種自我和自由的類型來概括費希特知識學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絕對自我與先驗的自由、現實自我與實踐的自由、宗教中的自我及其自由。我們試圖闡明,自我在費希特知識學的這三個階段分別具有怎樣的規(guī)定性,這樣的自我是如何實現自由的,他的自由思想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地位。〔關鍵詞〕 費希特;知識學;自我;自由〔中圖分類號〕B516.33 〔文獻標識碼〕

        社會科學研究 2022年2期2022-04-08

      • 費希特共同體價值觀教育的“自我”哲學基礎——基于1794 --1795年知識學的討論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希特(J.G.Fichte)教育思想的哲學理論基礎,是全面把握費希特教育思想的重要前提,然而國內相關的研究并不多見。多數學者習慣于“從教育學和教育史的立場與視角看費希特的教育思想”[1],有意回避具有較大閱讀難度的費希特哲學理論部分,使得“解讀和闡發(fā)尚難以深入觸及費希特思想的哲學理論層面”[1]。部分論文和著作提及費希特耶拿時期的知識學思想,可惜卻存在一定程度的“人為嫁接”情況。例如在討論費希特晚年柏林時期出版的《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18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03-17

      • 費希特“外化”思想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影響
        觀整個異化史,費希特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第一次把異化概念引入了哲學視閾,并賦予其現代內涵。雖然在其“知識學”哲學體系中,費希特并未直接使用“異化”一詞,但他使用了與“異化”相接近的“外化”概念作為架構其哲學體系的核心詞?!霸谡軐W里,就我所知,費希特已經使用過‘外化’。他使用時的含義一方面是,客體的建立是一種主體的外化,另一方面又是,客體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外化了的’理性?!盵1]10在他之前“異化”并不賦有哲學內涵,也與現今學者所理解的“異化”略有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1-30

      • 拉夏洛泰與費希特國家主義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中,拉夏洛泰和費希特的國家主義教育思想是近代歐美國家主義教育思潮中較有代表性、不容忽視的兩種教育思想。為了擺脫教育一直被教會控制的局面,拉夏洛泰提出國家辦學的主張;費希特在民族危亡面前,主張國家管理教育,通過國民教育培養(yǎng)新一代國民。本文從兩種教育思想的時代背景入手,在此基礎上對兩種教育思想進行分析,通過對比得出兩種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異同之處。關鍵詞:國家主義教育;拉夏洛泰;費希特中圖分類號:G4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9期2021-10-14

      • 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中的民族教育思想
        【摘要】費希特在民族危亡關頭賦予了“民族教育”新的內涵。費希特主張將教育與民族、個人緊密聯系,以期在培養(yǎng)完善個人的基礎上,以學者教育為先鋒,發(fā)揚本民族精神及文化,以期能夠利用新的教育喚醒民眾,完成德意志民族的解放和復興?!娟P鍵詞】費希特;民族教育;民族主義費希特的《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這本著作發(fā)表于1808年,其中所反映的民族教育思想,無不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費希特的民族教育思想有其獨特的政治、文化背景。十八世紀初,此時的德意志在政治經濟上都十分落后,法國卻

        紅豆教育 2021年33期2021-03-07

      • 上帝的聲音
        走,甚至連室友費希特也不放過。費希特是奧地利猶太人,二戰(zhàn)前是一名大學物理學教授。這天,費希特因高燒陷入昏迷,雖生命垂危,但并未咽氣。西奧多不顧大家的勸阻,硬是將他搬上運尸車。同牢房的匈牙利猶太人葉米奇二戰(zhàn)前也是一名物理學教授,他斥責道:“西奧多,你這么做就是殘害同胞的幫兇,比納粹更可惡!”西奧多辯解道:“費希特已經昏迷,又不可能得到救治,早拉出去和晚拉出去,又有什么分別?”葉米奇一拳打向西奧多的鼻子,鼻血噴涌而出。再看其他人,眼神里都帶著一種死亡的威脅,西

        故事會 2021年1期2021-01-07

      • 牟宗三“智的直覺”新釋 ——以費希特與謝林哲學為視野
        觀念論傳統(tǒng)里,費希特、謝林也十分重視這一概念,那么,熟稔西方哲學的牟宗三究竟是依據什么做出這樣的論斷?是其賦予了這一概念以獨特的涵義還是其根本沒有注意到西方哲學里類似的資源,以至作出了不恰之論?在正式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探討牟宗三“智的直覺”與西方哲學里“智性直觀”可能的聯系和區(qū)別(1)我們把牟宗三所談的“intellectual intuition”譯為“智的直覺”,把康德及其后的費希特、謝林、胡塞爾等所談的“intellektuelle An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2-22

      • 世界之開顯 ——論海德格爾“費希特闡釋”的原初語境
        中,海德格爾對費希特知識學展開了大規(guī)模闡釋,這種闡釋在篇幅上較之同講座中的另外兩種闡釋(“謝林闡釋”和“黑格爾闡釋”)占據了壓倒性優(yōu)勢,在義理上也構成了對后兩種闡釋的奠基。1929年的這種“費希特闡釋”引發(fā)了費希特專家的高度興趣(1)Jürgen Stolzenberg, “Martin Heidegger liest Fichte”, in: Heideggers Zwiegespr?ch mit dem deutschen Idealismus, Ha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19

      • 探究費希特文化及教育思想對新時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
        古典主義哲學家費希特關于德意志民族復興的核心文化和教育思想,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中國化研究,從重視德育、重視民族教育、注重學習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夯實民族文化自信等四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愛國精神、社會責任感、核心競爭力。關鍵詞:費希特,民族復興,高校,教育作者簡介:張雪梅,女,博士,講師.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當前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國人民需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爭取早日實現中華

        時代人物 2020年27期2020-12-07

      • 費希特知識學的演變及其內在邏輯
        學發(fā)展過程中,費希特不僅是康德哲學的直接繼承者,更是康德哲學的批判者和發(fā)展者。費希特清楚地看到康德哲學中基于思想自由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與不可認識的“物自體”之間的矛盾,既想繼承康德先驗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又想克服康德的二元論,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哲學體系,以推動哲學的前進。知識學是費希特耗盡畢生精力所要建構、卻沒有徹底完成的哲學體系,他的實踐哲學,如政治哲學、社會學說、法權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等都是建立在知識學理論基礎上,其基本思想對謝林、黑格爾甚至現代哲

        現代哲學 2020年4期2020-11-30

      • 反思與自我設定
        立卿〔摘要〕 費希特的哲學始于對康德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他早期知識學原理的動機與目的最終表現為從“事實行動”的概念入手提出知識學的首要任務和基本思路??档屡c費希特對反思問題的處理大相徑庭,費希特正是在康德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哲學的基本看法,提供了研究的切入點。費希特在《全部知識學的基礎》中提出的基本原理是一項重大貢獻,它為重新理解反思方法并將之運用于自我設定問題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對今天的哲學研究來說,這些論證需要通過重構才能更清晰地顯示出其特點?!碴P鍵詞

        社會科學研究 2020年3期2020-05-14

      • 教育基本理論工作者的道德使命與關鍵品質
        命和追求,基于費希特《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從以上三個角度對教育基本理論工作者的使命與關鍵品質做出闡釋?!娟P鍵詞】費希特;學者;教育使命;完善的人【中圖分類號】G40—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4-0039-05【作者簡介】軒靜文,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221116)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一、自在的人之使命教育基本理論工作者作為人的存在,應明確作為人的使命是什么。費希特從“自在的人”和“社會的人”兩個角度看待

        江蘇教育·教師發(fā)展 2020年2期2020-04-07

      • 世界之開顯
        1919年的“費希特闡釋”雖然含蓄而簡略,但卻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的探討既可使人看清其備受重視的1919年講座的深層語境,又可使海德格爾1929年“德國觀念論講座”的真正依據得到澄清。為此進行的文本分析意在闡明早期海德格爾的“費希特闡釋”何以堪稱一種“世界之開顯”:它根本地意指以“人與存在之關聯”來重新解讀思想傳統(tǒng)的契機之形成,即在極限性之思中追問同一者之道路的敞開。關鍵詞:海德格爾;費希特;洛采;康德;人與存在之關聯中圖分類號:B516.54 文獻標識碼: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0年1期2020-04-02

      • 費希特關于學者品質的哲學建構與倫理反思①
        李慧琳費希特的一生,兼具著哲學家與學者的雙重職責,因而他畢其一生都承載著兩種使命所賦予的重托:首先,基于對自身學科的情愫,他真摯而虔誠地對真理世界進行了持久的探索;其次,出于對自身職業(yè)的踐履,他真切而篤定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不懈的努力。故而,費希特提出了“嚴肅熱愛真理是學者的真正道德”(1)費希特著,梁志學編譯:《費希特文集》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372頁。這一重要命題。據此,我們將探析費希特對于學者品質的建構,以期為當今的學術倫理建設尋求道

        勞動哲學研究 2020年0期2020-03-02

      • 張君勱的民族主義思想與費希特哲學
        0年代初圍繞著費希特哲學所進行的介紹、翻譯、討論,既是對現實國難的回應,又是對奧伊肯生命哲學、康德哲學、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重新甄別和理論選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族主義展現的恰是一種與“自由民族主義”判然有別、甚至針鋒相對的理論形態(tài)。因此,從跨文化的視角考察張君勱與費希特哲學的關系,將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現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思想來源與多樣形態(tài)。一對于張君勱來說,1929年是個多事之秋。年初,亦師亦友的梁啟超因病去世。是年春,創(chuàng)辦了僅10期的《新路》雜志被查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1-18

      • 陳寅恪與費希特
        相類似的資源,費希特就說:“我的使命就是論證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運都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的影響卻無限偉大。我是真理的獻身者;我為它服務;我必須為它承做一切,敢說敢做,忍受痛苦。要是我為真理而受到迫害,遭到仇視,要是我為真理而死于職守,我這樣做又有什么特別的呢?我所做的不是我完全應當做的嗎?”費希特這里表達的意思,不僅是為了發(fā)揚真理,而且是要為真理獻身,個體渺小,然而生命偉大。這些西方思想資源聚集在一處,則融匯為現代漢語中“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經典表

        書屋 2019年12期2019-12-24

      • 否定與自由:黑格爾與費希特論否定的行動性
        ie),代表是費希特在1800年以前的若干版本的知識學體系;2.另一種也著力于探討知識的可能性根據,但進而轉向了使得人類知識最終成為可能的哲學本原,并嘗試在這種本原中建立起觀念性與實在性的原初同一體的存在論 (Ontologie),代表是謝林關于先驗唯心論的若干構想 (包括謝林在1796-1799年的若干自然哲學構想)。作為先驗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從其哲學的最初發(fā)展階段便努力試圖將這兩條平行路線整合起來,而他從1812年開始陸續(xù)出版的《邏輯學》(Wiss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12-09

      • 試析早期謝林與費希特的“絕對自我”觀的差異
        里,關于謝林和費希特的關系,通常流行的觀點是:“早期”謝林(1794-1796)是作為費希特的追隨者而進入哲學,后來才發(fā)展出自己的自然哲學和同一性哲學等思想,最終與費希特決裂。這個觀點導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人們基本上只是從謝林的自然哲學(以1797年的《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為起始)和隨后的《先驗唯心論體系》(1800)及同一性哲學(以1801年發(fā)表的《對我的哲學體系的闡述》為起始)出發(fā),尋找他和費希特哲學的差異和分歧,同時認為謝林的早期著作僅僅是費希特哲學的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12-08

      • 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
        德國著名哲學家費希特在耶拿大學完成的《論學者的使命》一書,對包括哲學界、社會學界、歷史學界的幾乎所有學界的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今天,正值我們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學者,尤其是民族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的發(fā)揮,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娟P鍵詞】 民族工作者 費希特 擔當一、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工作者是發(fā)現解決民族問題的先行者(一)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長期以來,我們對于民族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

        大經貿 2019年7期2019-09-12

      • 淺析費希特前期與后期的“上帝”概念
        :上帝與道德在費希特的1792年出版的《試評一切天啟》中,“上帝”是天啟信仰,是“至善”,是作為實踐理性的道德需要的一種必然存在。首先,這部作品是在康德的哲學思想影響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尤其是在康德的三大批判深刻的批判了傳統(tǒng)神學關于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自然神學證明和宇宙論證明之下,且康德所提出的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朽的理性公設純粹是為了增進人們的道德而具有的實踐理性的意義。1所以我們從最高道德的角度來理解他的前期“上帝”概念是可能的。其次,仔細梳理費希特在《試評一

        大眾文藝 2019年3期2019-07-12

      • 費希特與謝林關于自然哲學的爭論 ——以1794—1802的書信往來為依據*
        費希特與謝林是德國觀念論發(fā)展史上不可逾越的重要人物。兩人思想上的交鋒對各自哲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謝林早年是在費希特先驗哲學的鼓舞下步入哲學殿堂的。費希特后期對重要哲學術語的更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謝林批判的回應。從費希特的先驗哲學中,謝林看到了超越費希特的一個缺口。自然哲學便是謝林挑戰(zhàn)費希特哲學的首次嘗試,正是以此為基礎,謝林將自然哲學與先驗哲學作為同一哲學的兩個必要部分。與此同時,費希特從先驗哲學立場出發(fā),積極應對謝林的自然哲學觀。在這場長達

        思想與文化 2019年2期2019-02-20

      • 哲學不僅是可教的手工活 ——A.施密特教授(Andreas Schmidt)訪談*
        久之后您轉向了費希特研究。對此,有什么原因嗎?施密特:這一過渡一點也不令人感到驚訝。薩特和費希特兩位哲學家都發(fā)展了非常精致的人的主體性理論,并且也都得出了極為相似的結論:人由于自身的主體性而具有極度的自由。費希特這樣寫道:“我的體系自始至終只是對自由概念的一個分析?!彼_特認為:“自由遇到的諸多限制存在于自由之中。因此就像在斯賓諾莎那里,思想只能通過思想而被限制一樣,自由也只能通過自由被限制?!睂τ谶@兩位哲學家來說,主體性不再被描述成客觀世界的一部分——不再

        思想與文化 2019年2期2019-02-20

      • 凝望星空,凝望心靈
        或照片??档?、費希特、謝林、黑格爾……這幾位德國古典哲學的大師——著作太厚,太不好讀。字都認識啊,可說些什么實在難懂。但我知道,被我凝望的這些人,他們也在凝望,他們一生都在凝望頭頂上的星空,凝望人類的心靈。所以,我的目光最后往往就聚焦到了他們那平靜、清澈,或者堅定、決絕,抑或還有憂郁,甚至游移的眼神上了。當然,還有海涅所說的,我反反復復想象中的,黑格爾的那個“怪怪”的眼神……不錯,他們那些艱深的理論與他們鮮活乃至古怪的生命,是連在一起的。甚至,理論只是他們

        當代 2019年1期2019-01-21

      • 費希特人的使命觀及其當代啟示
        葛宇寧?論費希特人的使命觀及其當代啟示葛宇寧(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人的使命問題是費希特哲學的重要問題。在費希特看來,自在人的使命是通過成長完善自身,使自己符合人的概念,實現自相一致;而作為社會的人則應該通過服務于別人的完善和汲取社會提供的條件來完善自身,致力于達到共同的善;學者是一個特殊的階層,該階層的使命是注視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過程,致力于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好人類的教師和教養(yǎng)員,做社會的道德楷模。費希特的人的使命觀啟示我

        天中學刊 2018年1期2018-08-15

      • 黑格爾批判施萊格爾“反諷”說的思考
        人物施萊格爾從費希特的“自我”理論出發(fā),將“反諷”的意蘊擴大到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甚至于一種人生態(tài)度的層面,進而上升到一種追求普遍真理的高度。但這一舉動卻招致了黑格爾的批判,黑格爾認為,施萊格爾將“自我”置于一種絕對自由狀態(tài),將主體精神延伸至無限的領域,基于這種絕對自我的“反諷”也不再受到社會歷史等種種客觀現實的羈絆,從而忽視與現實人生與經驗世界的融合,造成理論的空洞性和現實不可操作性?;趯κ┤R格爾“反諷”說的批判,黑格爾認為,真正的美必須產生于客觀唯心,即主客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5期2018-03-29

      • 論黑格爾對費希特主觀觀念論的批判
        內容提要對費希特“知識學”的批判是黑格爾哲學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費希特率先將康德哲學的主體性原則與斯賓諾莎的“實體”統(tǒng)一起來,完整地呈現出一個一元論的哲學體系。但是,黑格爾青年時期對費希特“知識學”的批判,也同時揭示了這種主體主義哲學在存在論和方法論上的缺陷。黑格爾指出,由于“知識學”是建立在知性反思的同一律基礎之上的,自我統(tǒng)一非我的行動仍然是以一種根深蒂固的對立作為前提,所以,費希特在突破康德為現象與物自體之間所劃定的界限的同時,卻在無形中進一步鞏固了

        人文雜志 2017年10期2018-03-08

      • 淺析費希特的知識學三原理
        1130)引言費希特批判和吸收了康德的部分哲學思想,看到了康德哲學中的兩重性,建立了自己的一元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費希特認為這個所謂的永恒不變的第一原理即“絕對自我”,從這個“絕對自我”出發(fā),引申出“非我”及“自我”與“非我”之間的辯證關系,但這個辯證關系體現出來的并不像馬克思所描述的以唯物主義為基礎的辯證法思想,而是一種超越自身存在、先驗存在及一切人與物關系之間的存在,即不明自證的第一原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費希特知識學三原理。在自我及自我意識的認識上和辯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13期2018-02-24

      • “聽”演講
        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正登臺開講。這位年輕的康德哲學家剛剛接過卡爾·萊因赫德(KarlReinhold)的教席,開始在耶拿大學執(zhí)教,這場題為“學者的天職”的系列講座,正是他的就職演講。“就職演講”在當時的耶拿還是一樣新事物,在此之前,或許只有席勒1789年的就職演說《什么是和為什么要研究普遍歷史?》較為出名。與他的前輩們相比,費希特的講座無疑要遠為成功與轟動。當時,24歲的荷爾德林正擠在臺下,在講座歸來之后,他難掩自身的激動,在一封給朋友的信里對費希特稱頌不

        中國圖書評論 2017年1期2017-03-01

      • 倒影4
        楓樹下,康德和費希特席地而坐。康德低著頭,凝視著自己的倒影,眼神傷感,四目相對,那是一種何等的凄涼??!費希特還很年輕,他也學著自己的老師,低頭看著自己的倒影,眼神有些活潑,亦有些飄忽不定。許久,當一片大楓葉從樹上不合時宜地落在康德有些禿了的頭頂上時,費希特忍不住笑出了聲??档绿痤^來,楓葉從他的身后落了下來,康德問:“你看出了什么?”費希特不假思索地答道:“就像我和我的倒影一樣,我動,他也動。世界是互相影響的,戰(zhàn)爭才是靈魂的救贖,才能擺脫這種愚昧?!笨档聸]

        初中生世界·九年級 2017年1期2017-01-19

      • 費希特的視角看王爾德的《快樂王子》
        50000)從費希特的視角看王爾德的《快樂王子》From Sensuousness to Morality: on Wilde’sThe Happy Prince Based on Fichte’s Theory黃武偉Huang, Wuwei(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

        小品文選刊 2016年15期2016-11-26

      • 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法及其問題解析
        的樣態(tài)而出場;費希特在考察了康德的辯證法思想后,指出了康德辯證法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主體辯證法;而謝林又著重強調了客體方面,提出了他的客體辯證法。這些近代哲學家關于辯證法的思想研究,給黑格爾認識辯證法提供了理論資源。黑格爾正是在考察了整個德國古典哲學關于辯證法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了絕對理念的辯證法。把辯證法理論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關鍵詞:辯證法;康德;謝林;費希特;黑格爾作者簡介:毛健(1989-),男,浙江嘉興人,蘇州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8期2016-06-30

      • 站在時代的講臺上
        入史冊。他,是費希特;這部書,是《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國歌中如此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對于當時的費希特,大抵只需把中華,換做德意志。一年前,紐倫堡出版家約·菲·帕爾姆刊印過一本《處于極其屈辱的地位的德國》的小冊子,由于不愿坦白交代這本反法著作的作者姓名,已被拿破侖下令槍決。當時的柏林,由于普魯士政府尚未付清戰(zhàn)爭賠款,還駐扎著法國軍隊。甚至在他演講的時刻,法國軍隊多次從旁列隊經過,擊鼓發(fā)出一種急迫的警告。在現場,也有闖進來的法國人對他行注目禮。甚至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費希特刑罰目的理論的解讀與定位
        411201)費希特刑罰目的理論的解讀與定位邱帥萍(湖南科技大學,湖南湘潭411201)費希特認為,在以保障法權、維護公共安全為最高目的的前提下,刑罰應當盡可能地促進國家、公民利益,刑罰首先應當基于強制法的要求堅持抗衡原則;當抗衡原則無法維護公共安全時,應當基于贖罪契約而堅持對罪犯實施矯正;只有當矯正依然無法維護公共安全時,才可以并且應當立即將罪犯驅逐出社會;在刑罰的全部階段,都應當注重運用刑罰威懾其他公民不敢犯罪。費希特的刑罰目的理論強調刑罰的特殊預防,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3-15

      • 黑格爾“絕對”概念探析 ——從與斯賓諾莎、費希特、謝林思想聯系的角度
        從與斯賓諾莎、費希特、謝林思想聯系的角度胡志剛*中山大學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廣東廣州510275“絕對”是黑格爾哲學中最為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最讓人魅惑的概念,黑格爾本人沒有對“絕對”做出確切的概念界定。通過對黑格爾的“絕對”概念和斯賓諾莎的實體學說、謝林的主客同一思想、費希特的“自我”思想內在的親緣性進行梳理,可以使“絕對”的概念得到澄明?!敖^對”是一個包含一切的有機整體,不僅是無限的實體,同時還是絕對的能動主體,擁有自己運動的內在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2-18

      • 費希特倫理學的意義
        張東輝論費希特倫理學的意義張東輝費希特倫理學在西方哲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從費希特哲學的內部看,他的倫理學說是以知識學為原則從“自我”推演出來的,因而屬于知識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對知識學基本原理的驗證和重要補充;其次,從倫理學的發(fā)展史看,費希特倫理學是對康德道德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它不僅憑借“職責”學說賦予道德法則以實質的內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學的形式主義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體主義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學的個體主義立場,從而標志著近代義務論倫理學向德性

        倫理學研究 2016年2期2016-02-02

      • 康德的陰影與費希特的超越 ——重審知識學的最高原則①
        偲康德的陰影與費希特的超越 ——重審知識學的最高原則①倪逸偲在1787年出版的《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的“超驗演繹”部分,康德著力考察了知性范疇的運用條件,從而引出了對于觀念論哲學極為重要的自我意識的難題。作為康德哲學問題意識的直接繼承者,費希特在他的知識學系統(tǒng)中直接將在康德那里仍然處于后設問題的自我意識論題中心化,試圖擺脫康德哲學中過于濃重的傳統(tǒng)哲學的陰影,以嶄新的方式去處理這一論題。以費希特于耶拿時期寫作的兩版“知識學”中關于最高原則公式的討論為中心展

        哲學分析 2016年6期2016-02-01

      • 費希特的演說
        古典哲學史上,費希特的地位頗為尷尬。后人往往這樣來定位“德國古典哲學”:其先驅為萊布尼茲,其創(chuàng)始人為康德,其集大成者為黑格爾,其最后的代表為費爾巴哈。至于費希特,即使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人,也只是把他視為“康德到黑格爾之間的一位過渡性人物”,或者,說得好聽一點,是“康德之后最重要的一位康德派哲學家”——人們總是用康德、黑格爾甚至謝林來觀照費希特。不可否認,德國古典哲學群星璀璨,論起哲學上的成就,費希特可能要比前面幾位稍遜一籌,然而,費希特哲學自有其超然獨絕之處,

        書屋 2015年11期2015-09-10

      • 謝林知識學的先驗演繹
        康德、耶可比、費希特等人知識學承繼和批判的過程中,力圖消解主體和客體、對象和表象間的矛盾,超越一切對立,尋找居于一切對立之上的東西,并從這個本源出發(fā),演繹出知識學的架構體系。一眾所周知,近代哲學家從中世紀繁瑣的神學教條對人的重重禁錮中擺脫出來,憑著對“理性之光”的堅定信念,力圖通過反省人的認識能力來探討一切知識的可靠性根據。在此問題上,經驗論和唯理論各執(zhí)一端。經驗論認為,知識既不來源于天賦觀念,也不來源于人的靈感,更不是來自神的啟示,唯一的、可靠的來源就是

        江海學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費希特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對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影響
        53001)?費希特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對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影響花 琦,王 蕊(六盤水師范學院 歷史系,貴州 六盤水 553001)費希特民族主義思想在德國歷史的進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他的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緊密聯系,所倡導的民族主義和民族教育思想是愛國主義和世界主義的統(tǒng)一。20世紀20-30年代,其民族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對中國知識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不同時期,中國知識界對費希特歷史哲學進行了“時代”解讀。費希特;民族主義;民族教育;中國知識界民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2期2015-04-15

      • 論盧曼法律悖論理論的隱秘源頭
        一條紅線。經過費希特對“自我與非我”的論述以及黑格爾對費希特思想的揚棄,德國古典哲學家們在悖論問題上呈現出了連貫的思考脈絡。二十世紀后期,德國古典哲學中的“主體”雖然已經轉換為盧曼社會理論中的“系統(tǒng)”,但是德國先賢們的智力資源卻潛入到了盧曼的社會理論中,并成為其法律悖論思想的一個隱秘源頭。文章通過在費希特、黑格爾關于悖論的思想與盧曼法律社會學中的悖論理論之間的對比研究,展示了盧曼在其法律悖論思想中對于德國古典哲學傳統(tǒng)的反思性繼承和創(chuàng)造性超越。關鍵詞:法律悖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4年2期2014-08-04

      • 費希特國家主義學說及其影響
        150080)費希特國家主義學說及其影響辛佰樂(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哈爾濱150080)費希特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奠基人,其思想深受康德的影響,他的思想被薩維尼理論化以后傳承給奧斯丁,并形成了西方實證主義法學的基本思想。而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及德國文化的傳統(tǒng)特性,使他的政治觀點體現出很強的民粹主義傾向,從而對當時形成的德意志法西斯政權產生了很多的影響。費希特;國家主義;民族主義一、費希特國家主義學說的理論來源(一)歷史性與整體性的融合不論提及任何一位思想家的理論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4-06

      • 淺析費希特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
        翰·戈特利布·費希特(1762-1814)作為德國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常常被誤認為處于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與喬治·弗里德里?!ねず诟駹?1770-1831)之間的過渡人物。這種誤解非常讓人容易理解,由于康德與黑格爾對德國古典哲學的貢獻無與倫比,他們的光彩才在無形中將費希特掩蓋。但是,隨著后來人們對德國古典哲學歷史以及費希特本人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研究的逐漸深入,費希特的價值才慢慢地被人們所認識。費希特的哲學思想涵蓋了許多領域,其中,最為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4年7期2014-03-31

      • 費希特的高等教育思想
        翰·哥特利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年),德國古典哲學家,19世紀柏林大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被同時代的席勒稱為“在哲學中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體系,它盡管是建立在康德體系之上的,并且重新證實了康德體系,但是在形式上卻具有許多新的、偉大的東西。這個新體系將把一切打翻在地。引用康德的話來說,費希特無疑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思辨頭腦。”[1](P203~204)這個新體系即為費希特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哲學體系,它也是費希特高等教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3-30

      • 論盧曼法律悖論理論的隱秘源頭
        ”不過是康德、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等人“主體”的泛化;另一方面,哈貝馬斯又忽略了盧曼的社會理論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真正聯系:盧曼和古典哲學家處理的是同一個問題域,即“悖論問題”。充分展示盧曼的法律自創(chuàng)生理論(the theory of legal autopoiesis)與悖論理論(the theory of paradox)之間張力的一個絕佳路徑,就是把盧曼的思考與德國古典哲學關聯起來。盧曼很少直接討論自己的悖論思想與德國古典哲學之間的關系,而更多把悖論理論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2-10

      • 費希特知識學本體的先驗澄明
        自明性。因此,費希特把自己的知識學叫做“第一哲學”,就是把康德的現象學進行到底,將康德的知識論本體徹底還原,打開“最明白又最隱蔽的”知識學之門。一、刨根問底費希特知道,一切科學都是以邏輯為先決條件,而且希望達到真理,但按經驗論和唯理論的解釋,邏輯和真理都是或然的,沒有達到最大的普遍必然性。為此,費希特要想把知識學變成一門嚴格的科學,那么他就必須建立一套純粹的邏輯體系,使之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確性,具有最大程度的明晰性,具有一個確實可靠的始基。費希特對知識學始基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08

      • 先驗思辨邏輯的開端 ——費希特對先驗自我的形而上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輯的開端 ——費希特對先驗自我的形而上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吳宏政(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春130012)理性的靈魂學說通過知性邏輯的三段論推理建立的對自我的知識體系,被康德視為“謬誤推理”并給予了批判,從而證明企圖通過知性邏輯建立關于先驗自我的形而上學知識體系是徒勞的。費希特則繼承了康德的先驗論哲學道路,通過對自我的先驗思辨邏輯的發(fā)現,把先驗自我確立為“實體”,進而重新建立了關于先驗自我的形而上學知識體系。費希特;知性邏輯;先驗自我;實體;先驗思辨邏輯康德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07

      • 費希特的民族教育思想
        翰·戈特利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被認為是康德哲學的真正代言人和唯一正統(tǒng)繼承人,康德哲學的克服者和完成者。他被譽為19世紀最明亮的哲學巨星”[1]。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等著作里。費希特提出,若要使德意志民族擺脫目前所面臨的一切災難,唯有實施民族教育,通過教育和道德復興來為德意志的愛國主義開辟道路。他希望能通過民族教育來喚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2013-02-15

      • “康德與費希特之爭”初探
        德哲學的精神,費希特亦是如此。費希特毫不掩飾自己對康德哲學的繼承關系,在1797年出版的《知識學新說》中,他指出“那種第一次自覺地使哲學脫離開外在對象而轉向我們自身的十分獨特的功績,終歸是歸屬于這位偉人(指康德——引者注)的。他的全部哲學的精神和內在靈魂就在于此,而知識學的精神和靈魂也在于此?!保?]710-711吊詭的是康德在1799年發(fā)表的《關于與費希特知識學關系的聲明》中,公開宣稱“我把費希特的知識學看作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體系。因為純粹的知識學不多也不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1-22

      • 青年馬克思走進黑格爾哲學的緣起 ——讀馬克思《給父親的信》
        了一個以康德、費希特為代表的理性主義,隨后又深受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影響并超越黑格爾學說,最終創(chuàng)立新唯物主義的復雜的變遷路徑。在這個變遷過程中,黑格爾的影響是主導性的。在中學時代和波恩大學時期,由于自由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影響,他對康德、費希特的思想頗為贊同,并接受了他們的理性主義。轉入柏林大學這個當時黑格爾主義研究和傳播的中心以后,通過在文學、法學和哲學之間幾經徘徊,青年馬克思選定了黑格爾哲學作為他的精神支撐點,并投身于青年黑格爾運動?!督o父親的信》是青年馬克

        江西社會科學 2012年1期2012-02-18

      • 康德目的論歷史觀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嬗變及其意義
        這一親緣關系。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們都繼承和發(fā)展了康德的目的論思想,并且將這一思想在他們的歷史哲學中作了不同程度的貫徹。比如謝林在《先驗唯心論體系》就重申了康德的目的論,并像康德一樣試圖從自然目的論中來理解自由和必然的統(tǒng)一;目的論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地位更不用說,在《邏輯學》《小邏輯》《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等著作中都反復闡述了“目的論”思想,他將康德和謝林的靜態(tài)的目的論轉變成為一種自己能夠運動的動態(tài)的目的論,目的論不僅成為黑格爾的“理念”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即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1-22

      • 費希特柏林時期的法權概念
        11201)論費希特柏林時期的法權概念張東輝(湖南科技大學 哲學系,湖南 湘潭 411201)在新知識學的哲學背景下,費希特柏林時期的法權思想發(fā)生了重要變化,這主要體現在法權概念的演繹起點從自我變成上帝,從而使他的法權哲學呈現出濃厚的宗教特點。當然,這種神性的法權思想又與耶拿時期有著本質的關聯。從費希特對柏林時期法權概念的規(guī)定談起,進而述及這種法權概念的形成條件和實現途徑以及國家在法權概念的實現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最后,對費希特法權思想作出評價,認為它上承奧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年5期2011-04-13

      • 費希特哲學向宗教的回歸
        費希特耶拿時期的哲學是從自我的本原行動出發(fā)的,主體的絕對能動性是知識學用以說明一切知識的依據,由此確立的最高原則是人的自由原則。然而,費希特對人的主體能動性(尤其是在道德實踐領域)的高揚是從“脫離了自然的精神”片面地出發(fā)的。在這一時期費希特的思想中,一切存在、客體都不過是意識的對象而由人的認識能力加以規(guī)定。費希特哲學思想的致命弱點也恰恰就在于此。在“無神論事件”及外界的批評下,費希特開始反思知識學的基礎或本原,進一步探尋自我或本原行動的實在性的根據。這就導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5期2010-11-17

      • 費希特的正義理念
        學社會學研究·費希特的正義理念崔文奎(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06)在費希特思想中,正義理念的先驗基礎即絕對自我不是本原意義上的上帝,而是實踐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實踐理性賦予了人類思考正義問題的基本視角。以此為據,費希特不僅探討了正義理念的內涵,而且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的倫理原則,并意欲通過法律手段保證每一個人的自由權利。費希特的正義理念為一切正義法則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費希特;正義;絕對自我;法權平衡“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發(fā)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5期2010-04-13

      • 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與“九·一八”后民族復興思潮
        410004)費希特(1762-1814),德國著名的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中,費希特的思想遺產是一個重要方面。在德國人的眼里,費希特并不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過渡性人物,而是一個既建立了龐大的哲學體系,又終身為踐行自己的學說而頑強戰(zhàn)斗的代表,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和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國著名詩人海涅(1797-1856)從思想的力量著眼,把費希特比做德國的拿破侖。[1]費希特哲學在中國的傳播是與20世紀初以來中華民族的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2期2010-04-03

      • 靠什么得到名師指點?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希特年輕時,曾慕名來到哥尼斯堡想就哲學問題求教于康德??墒?,他遭到了冷遇。當時,費希特剛從大學畢業(yè),康德已是聞名歐洲的哲學教授??档潞苊?,沉浸在思考之中,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青年”沒大在意。費希特沒有失望,為了得到名師指點,采取了一個果斷步驟:用一個多月時間發(fā)奮工作。然后給康德寫了一封信:“我到哥尼斯堡來,為的是更切近地認識一位為整個歐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歐洲只有少數人象我這樣敬愛他。我已經向您作了自我介紹,后來我明白了,希望認識這樣一位

        中國青年 1984年2期1984-08-20

      巴楚县| 莲花县| 滨海县| 兴宁市| 桂林市| 三亚市| 河北省| 游戏| 虹口区| 开原市| 闽侯县| 东源县| 龙井市| 宝坻区| 邛崃市| 阳江市| 通海县| 汉沽区| 济南市| 漳浦县| 松溪县| 房产| 新干县| 泸西县| 永城市| 报价| 蓬莱市| 家居| 报价| 鄢陵县| 盈江县| 临潭县| 修文县| 呼和浩特市| 洛浦县| 德保县| 宁乡县| 乡宁县| 巴中市| 尖扎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