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遠(yuǎn)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和部分乙狀結(jié)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多見于小兒。臨床上依其輕重可分為三度。中醫(yī)認(rèn)為,本癥多由中氣下陷引起,治療宜補中益氣,升提陽氣;輕癥患者,采用家庭食療法,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令輯錄有關(guān)食方如下:
一、黃芪羊肉湯
黃芪10克,羊肉200克,山藥5克,黃酒適量。羊內(nèi)、黃芪、山藥同煮,男加黃酒,熟后用面糊勾芡,吃時撒上腌韭菜末。吃羊肉,飲湯,日分次吃完。功效:益氣,健胃,滋陰,補虛。適用于小兒脫肛偏陽氣虛,手足不溫,氣少懶言者。
二、豬肉海參湯
瘦豬肉250克,海參30克。將瘦豬肉與泡發(fā)海參煮湯調(diào)味服食。功效:滋陰潤燥通腸。適用于小兒脫肛偏陰血虛者,大便秘結(jié),體質(zhì)消瘦者。
三、豬腸灌馬齒莧
豬直腸一段,馬齒莧適量。將直腸洗凈后裝滿馬齒莧,扎緊兩頭,燉至爛熟,空腹1次服完。每天1次,連用1周。功效:清熱解毒,通便。適用于小兒脫肛,偏下焦?jié)駸?,大便臭穢不暢,肛門發(fā)紅疼痛者。
四、炒田螺
田螺1000克,葡萄酒50克。將洗凈的田螺,用剪刀把尖部剪去,將鍋倒油燒熱。下田螺翻炒,炒至螺口上的蓋子脫落。加入酒、蔥、姜同炒幾下,加鹽、醬油,再加適量水燜十分鐘,加胡椒粉翻勻出鍋即可。當(dāng)佐餐食用。功效:除濕解毒,清熱利水。適用于小兒脫肛偏于下焦?jié)穸?、脫出肛管滲水較多、瘙癢者。
五、鱔魚粥
黃鱔1條,薏苡仁50克。將黃鱔治凈,與薏米同煮湯,調(diào)味服食。功效:補虛強筋。適用于小兒脫肛,日久不愈,血氣虧少者。
六、綠豆糯米豬腸
綠豆100克,糯米50克,豬大腸300克。先將大腸洗凈,綠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時,然后把綠豆、糯米塞入大腸內(nèi),并加少量水,腸兩端用線扎緊,腸壁用針刺幾下(防脹破),放砂鍋中加水煮2小時,即可服食。功效: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于小兒脫肛初發(fā)。便秘難下,口干多飲者。